导图社区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三版
这是一个新闻采访与写作 思维导图,介绍了记者、新闻、新闻策划、新闻价值这四个方面的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参考。
编辑于2021-08-02 18:16:12这是一个新闻采访与写作 思维导图,介绍了记者、新闻、新闻策划、新闻价值这四个方面的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参考。
李良荣 新闻学概论 第六版 思维框架.本思维导图主要围绕着互联网发展及其对传媒业产生的影响展开,以及对其它内容的补充。绪论框架包括:第一节 新闻学;第二节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第三节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第四节 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等四节内容。干货满满,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个赞哦!
李良荣老师的《新闻学概论》可以说是每个新闻传播学考研学子的必备学习教材。尤其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说,看完教材之后能对“新闻”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我们化繁为简,整理出思维导图,希望对你有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个新闻采访与写作 思维导图,介绍了记者、新闻、新闻策划、新闻价值这四个方面的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参考。
李良荣 新闻学概论 第六版 思维框架.本思维导图主要围绕着互联网发展及其对传媒业产生的影响展开,以及对其它内容的补充。绪论框架包括:第一节 新闻学;第二节 新闻学和新闻工作;第三节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第四节 学习新闻理论的意义等四节内容。干货满满,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个赞哦!
李良荣老师的《新闻学概论》可以说是每个新闻传播学考研学子的必备学习教材。尤其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来说,看完教材之后能对“新闻”有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我们化繁为简,整理出思维导图,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闻采访与写作(1-4)
记者,时事的观察记录者
记者的职业素养
新闻品格——坚持正义 追求真理
记者 应当是知识分子
记者是知识的传播者,具有知识分子的职业特点
记者要有境界、情怀和智慧
新闻人对其承担的社会角色及履行的历史使命要有一种充分的自觉
记者要理性、要有建设性
理性、建设性是办报的理念,也是记者应该具有的基本风格
新闻敏感——记者最宝贵的专业素养
职业敏感
新闻敏感就是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如何培养
新闻敏感来自于细致观察 积累经验
新闻敏感来自于政治敏感和社会责任感
新闻敏感来自于深入生活 奔赴现场
新闻专业主义——记者的自觉追求
新闻专业主义是指新闻媒介必须以服务大众为宗旨,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
两个核心理念
一是客观性新闻学,即客观性。
二是新闻媒介和新闻工作者的独立地位与独特作用,即独立性
新闻专业主义强调客观性
客观性已经成为一种世界公认的新闻语汇和报道模式,它代表了现代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常识、期望,是人们构思、定义、安排、评价新闻文体、新闻实践和新闻机构的标准。
强调独立性
新闻业应该独立于社会的政治经济土壤,并对各种权力进行监督。
强调真实性
客观事实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素,坚持新闻的真实性,是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
强调超越性
一个职业化的记者追求的目标应该是超越自我,弱化自我的存在性,而不是在新闻中表达自已的观点和情绪,不是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建立自己的形象。
记者的综合素养
知识储备——让记者挖掘新闻的深度
记者唯有充足的知识准备,才能用不同视角和学识阐释不断演化和变迁的社会现实,才能挖掘新闻背后更深刻的内涵,才能体现记者不能被智能技术所替代的价值。
心理素质——让非智力因素得以启发
成就最大和最小的记者之间,最明显的差异不在于智力水平,面在于是否有自信心、进取心、对新闻事业的激情及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性格品质。
全媒体素养——让记者跟随时代步伐
全媒体记者,集采、写、摄、录、编、网络技能运用及现代设备操作等多种能力于一身,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全面报道,传播渠道涵盖报目、电视、广播、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
新闻,注定要不断重新定义
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新闻的深层本质和功能
新闻是对人类生命最鲜活的本真状态的呈现一一人是新闻力量的源泉
我们呼唤新闻中“人”的觉醒,只有在新闻作品中唤醒“人”,新闻报道才能得到高度的、深层的发展。
新闻实现人与人的沟通
人们通过接受新闻,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心灵生存空间。
新闻是社会批判的工具
新闻的社会批判性质,在当下通过“舆论监督”这一词语间接表达出来。
新闻舆论监督的本质在于它的批评性,正是这种批评性形成了新闻报道的锋芒,使得新闻富有战斗性,舆论监督一直以来都是推动社会进程的重要力量
媒体是社会的耳目和社会的捍卫者,媒体是对当权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这也恰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的媒介监督属性。
新闻策划,让新闻更成熟
新闻价值 衡量事实的标准
一、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
时新性
时新性包括两层含义,即时间新、内容新
内容新,即事实应由新意。
新闻的及时不能以牺牲新闻的证实为代价,不能为了抢新闻而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重要性
“重要性”是指新闻事实具有震撼人心的,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
新闻,尤其是严肃新闻,必须时刻把握住公共政策的基础问题,而不是在因果关系的最肤浅层次上观察和报道。关于重要性的感受越是敏锐,就越要涉及广泛社会现象由此决定的因果链条或因果网络的深层结构。
显著性
显著性是指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人物或事件越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新闻价值就越大。
平常人+平常事=0 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 不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
接近性
接近性表现的是新闻与受众在地理上和心理上的关联程度。
县级融媒体、信息茧房、回声室效应、群体极化
心理上的接近包括受众对情感、认知、信仰等方面的心理认同.受众偏向于自己心理相接近的新闻,并在社群互动中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价值认同
移动互联网特别是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以数据新闻、虚拟/增强现实新川等为代表的新媒体新闻产品在延续心理接近性的同时,对地理接近性则多采取弱化态度。
较之传统的报道方式而言,类似关于远距离国际新闻的报道借力新媒体技术带领受众更为有效地跨越了地理阻隔,从而丰富了受众对于地理非接近性新闻事件的直观感知。
趣味性(人情味)
趣味性,是指能够引起人们感情共鸣,富有人情味和生活情趣的事实,会引人入胜。
构成人情味的新闻价值因素有同情、悬念、名人、弱势群体,还有动物的智慧、勇敢、忠诚、舐犊之情等,也很容易引发受众的关注、同情和兴趣
新闻价值要素坐标的游移
二、新闻价值取向
新闻价值取向,是指实践主体在进行新闻的采访、制作、编辑等活动中遵循的以相应价值为衡量标准的判断和决策方向。也就是说,是对新闻价值因素(重要性、接近性、及时性、趣味性等)之间的侧重与取舍。
新闻价值虽重要,但不是第一位的。
怎么做:媒体在追求新闻价值的同时,还需要思考新闻报道所带来的社会效果。新闻媒体除了提供信息、娱乐之外,还有重要的舆论引导功能,所以媒体必须要站在国家和公众的立场,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担当一定责任。
在与新媒体的竞争中,传统媒体急于用新媒体的技术和新闻价值观重建形象,应对挑战。然而,许多传统媒体很不明智地在时效性、趣味性上与新媒体竞争,实则在放弃自己的所长,用自己的短处与他人长处一争高下,甚至在竞争中丧失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新闻价值取向误区
误区一: 过分强调新闻的新奇性,导致不良社会影响。
过度报道和渲染新奇性,容易误导读者,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误区二: 过分强调新闻的接近性,导致全局观的忽视。
过于关注本地新闻,容易使读者对全局性、重大性事件趋于淡漠。对于记者而言,也容易陷入细节的繁琐之中,失去对全局的把握与自我意识。
误区三: 过分强调新闻的及时性,导致表象新闻的泛滥。(容易造成新闻失实)
一味强调及时性,会使记者热衷于容易获取的表面性新闻,而对于需要花费时间、精力的深层报道弃之不顾。 盲目追求及时性,会使记者满足于别人提供的现成材料和数据,形成不认真核实的风气。
新闻价值取向误区的反思
新闻失去同情心
猜测性新闻泛滥
坏新闻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