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线性代数-矩阵-基础,防混淆-2.0-竖排列
这是一篇关于矩阵--大玮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相似和合同,正交,学习记录,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分块矩阵P37,正交矩阵<二次型>,伴随矩阵可逆矩阵,概念运算,矩阵的秩,其他矩阵,矩阵行列式,初等变换、初等矩阵,可逆矩阵,伴随矩阵,基础概念。
编辑于2024-05-02 10:34:23矩阵 --大玮
线性代数辅导讲义
题型一:矩阵的运算· 例2-特殊矩阵n次方-优质;例3-总结规律;例4-短板、薄弱点;例5-典题;例7-优质
题型二:伴随矩阵· 例10-薄弱点; 例11-综合强化;例12-深入;练习-伴随性质加强
题型三:可逆矩阵· 例16-强化;例17-细节、薄弱点; 例19-二阶阵与分块阵简便运算-强化;例19练
题型四:初等矩阵· 例22-重难点; 例24-初等矩阵的逆-强化;例25-练习1+2
题型五:正交矩阵· 例26-再做做; 例28-背后逻辑;例29-细节、优质,思想烙印;例30-薄弱点
题型六:矩阵方程· 例32-难点
学习记录
经验&技巧分享
重难点

-求助点
 
-出错点
1. 矩阵的逆VS矩阵的伴随 分块矩阵的逆与伴随 异同 分块矩阵求逆矩阵是否要求另外对角一定为0 例19 分块矩阵与二阶阵简便运算防混淆 分块矩阵才有主对角线,副对角线算法
薄弱点
n阶矩阵高次幂
考点
概念运算
乘法
伴随矩阵可逆矩阵
初等变换、初等矩阵
矩阵的秩
基础概念
基础概念
m*n个数排列成m行n列的一个表格
矩阵是表格,行列式是数 A是0矩阵,区别于A的行列式为0
元素全为0位零矩阵O
m=n时,叫n阶矩阵,方阵
矩阵的运算
加法
同形矩阵对应位置分别相加
数乘
kA=k×A每一个位置元素
乘法
横竖相应积之和 & A-m*s,B-s*n 为前提
联想记忆 一丨
运算法则
加法
A+B = B+A
(A+B)+C = A+(B+C)
A+O = A
A-A=O
数乘矩阵
k(mA) = (km)A = m(kA)
(k+m)A = kA+mA
k(A+B) = kA+kB
1A = A, 0A=O
乘法
(AB)C = A(BC)
A(B+C) = AB + AC
(B+C)A = BA + CA
αβT、βTα、.... 注意 数与矩阵; 一| 行*列=数=矩阵的迹 <注意行列>
利用初等变换左乘行变换,右乘列变换巧解

注
AB≠BA(多数)---2*3×3*2=2*2 / 3*2×2*3=3*3
AB=0 ≠> A=0或B=0
AB = AC 且A≠0 ≠> B=C
转置
(A+B)T = AT+BT
(AB)T =BTAT
(kA)T = kAT
(AT)T = A
常规矩阵
单位矩阵
主对角线全为1,其他全为0
对角矩阵
非主对角元素都是0的矩阵,记作^
上下三角矩阵
对称矩阵
AT = A
反对称矩阵
AT = -A
伴随矩阵
定义
由矩阵A的行列式|A|所有的代数余子式所构成的矩阵
记作A*,注意排列方式-竖排列
在求解伴随矩阵时:伴随矩阵仅仅是去掉i行j列后的行列式,再附带正负;不要将aij带进去
运算公式

A*A = AA* = |A|E
如果A可逆
A^-1 = A*/|A|
(A*)^-1 = (A^-1)* = A/|A|
|A|≠0
|A*| = |A|^(n-1)
(A*)T = (AT)*
?
(kA)* = k^(n-1)A*
(A*)* = |A|^(n-2)A
n>=2
A* = |A|A^-1
A可逆
求法
 
定义法
注意: (1)不要丢+-号(先写结果,再补特定位置正负号) (2)不要排错队,竖着写,避免得到伴随的转置
公式法
注意: A可逆且A逆容易求 A*A = AA* = |A|E
分块矩阵
分块矩阵-转置
子主题
子主题
对于分块矩阵求转置 主对角线直接转置; 副对角线交换再转置
分块矩阵-逆矩阵
主对角线
副对角线
对于二阶矩阵求逆矩阵, 主对角线元素互换且变号, 副对角线元素不变
分块矩阵-伴随矩阵
主对角线
副对角线
对于二阶矩阵求伴随矩阵, 主对角线(右手)元素互换, 副对角线(左手)元素变号;
伴随矩阵的秩r(A*)

n r(A)=n
1 r(A)=n-1
0 r(A)<n-1
例: r(A)=0,1,2,3,4,5 r(A*)=0,0,0,0,1,5
可逆矩阵
定义
A是n矩阵,存在n阶矩阵B,使得AB = BA = E 则称A是可逆矩阵(非奇异矩阵),B是A的逆矩阵
记作A^-1 = B
定理
定理1
若A可逆,则A的逆矩阵唯一
A^-1
定理2
A可逆 <=> |A|≠0<=>......

定理3
A,B为n阶可逆矩阵,且AB=E, 则BA=E
定理4
A是n阶,如果AB=E,则A可逆,且B是A的逆矩阵
充分必要条件
存在矩阵B,使得AB=E (BA=E)
|A|≠0或r(A) =n或A的行(列)向量线性无关
A的特征值全不为0
非齐次方程组Ax=b有唯一解
齐次方程组只有零解
性质

(kA)^-1 = 1/k A^-1
若A,B可逆,则(AB)^-1 = B^-1A^-1
(A^2)^-1 = (A^-1)^2
若AT可逆,(AT)^-1 = (A^-1)T
A^-1 ^-1 = A
|A^-1| = 1/|A|
注
一般(A+B)^-1 ≠A^-1+B^-1
(A+B)T = AT+BT
求法

法一
A^-1 = A*/|A|
法二
初等变换:(A|E)--初行变-->(E|A^-1)
 碰到非零,可全体倍数,最后同一做出1
由上向下变成上三角
由下往上变对角
行×k变主线为1
法三
求B 使AB = E = BA, A^-1 = B

定义法 B=(E+A)^-1(E-A), 求(B+E)^-1?
法四
分块矩阵求
主线
对于二阶矩阵,主对角线互换且变号,副对角线不变
副线
法五
初等矩阵的求逆
性质
证明矩阵(A..)可逆

存在B,使AB = E = BA => A^-1 = B
反证法
(A..)不可逆,则|(A...)|==0(结合方程组有无解)
|(A...)|≠0
非齐次方程组只有唯一解
初等变换、初等矩阵
概念
初等变换
左·行丨A丨右·列
倍乘 · k×A的某一行(列) (k≠0)
互换 · A的某两行(列)互换
倍加 · A的某行(列)加到另一行(列)
初等矩阵
定义
单位矩阵经过一次初等变换得到的矩阵
类型
倍乘初等矩阵----E(i(k))
互换初等矩阵----E(i,j)
倍加初等矩阵----E(i+j(k))
等价矩阵
A经过有限次初等变换变成B,A与B等价
等价充分必要条件
存在可逆矩阵P与Q,使PAQ = B
行阶梯矩阵
行最简矩阵
归1性,排他性
性质
初等矩阵初等变换后仍是初等矩阵
初等矩阵是可逆矩阵,且其逆矩阵仍是初等矩阵
初等矩阵左乘(右乘)A,相当于对A做初等行变换(列变换)
左·行丨A丨右·列

初等矩阵的逆
节省时间利器
倍加矩阵----逆矩阵--->倍加数变成相反数

互换矩阵----逆矩阵--->不变

倍乘矩阵----逆矩阵--->倍数变倒数
区别倍加与倍乘 1.倍加,作用于一行对另外某行; 2.倍乘,作用于同行/同列 
初等矩阵的n次方
倍加矩阵--N-->倍加数的n倍 (nk)
倍乘矩阵--N-->倍乘数的n次方
互换矩阵
N为偶数---->单位矩阵
N为奇数---->矩阵不变
定理4
A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是它能表示成一些初等矩阵的乘积 PN..P2P1A = E
题型
给定下标,找行(列)变换 P48L2.20
运用到初等矩阵的逆 P48L2.21
一段A变换的描述得到E,求A*... P48L2.23
分块矩阵P37
可能用到的情况
A^n,A^-1,AB
向量、方程组解、秩
行列向量求法
 笔记P37 学习札记  
公示表

乘法
加法
转置
n次方

只有主对角线运算的n次方,没有关于副对角线的公式
分块矩阵可逆矩阵

主对角线,副对角线都有
正交矩阵<二次型>
A-n阶 AAT = ATA = E,则A是正交矩阵
AB=E,A^-1 = B (其中B=AT)
<==> A是正交矩阵 <=> A^-1 = AT
正交矩阵一定是可逆的!!!
<==> 正交矩阵行列式为丨A丨= 1 / -1 (丨A丨^2=1)
|AT|=|A|
(行)列向量两两垂直 如(α,β)=0,称α与β正交
注意几何意义
行(列)向量是单位向量 P54
可以直接用于判断 一个矩阵是否是正交矩阵
注
对称矩阵求特征向量构造正交矩阵常见错误 P54 L2.28 (1)未单位化;(2)丨A丨≠0,非可逆---特征向量求错了;(3)23两列内积不为0,不垂直,未正交化;
矩阵的秩
k阶行列式
mxn矩阵A 中,任取k行k列(k<=m,k<=n),交叉的k^2个元素构成一个k阶行列式,称其为A的k阶子式
定义
mxn矩阵A中,存在r阶子式不为零,r阶以上子式均为零,则矩阵A的秩为r,记为r(A),r(零矩阵)=0
特性
r(A)<=min(m,n)
r(A)=r <=> 矩阵A中非零子式最高阶数是r
r(A)<r <=> A中每一个r阶子式全为零
r(A)>=r <=> A中有r阶子式不为零
r(A)=0 <=> A=O
r(A)≠0 <=>r(A)>=1
A不是零矩阵,则r(A)>=1
若A为n阶矩阵
r(A)=n <=> |A|≠0 <=> A可逆
r(A)<n <=> |A|=0 <=> A不可逆
公式
r(A) = r(AT) r(ATA) = r(A)
r(ATA) = r(A)联想同解
k ≠ 0时,r(kA) = r(A); r(A+B) <= r(A)+r(B)
r(0E-A)=r(A)
r(A-E)=r(E-A)
r(AB) <= min( r(A), r(B) ) max( r(A), r(B) ) <= r(A, B) <= r(A) + r(B)
若A可逆,则r(AB) = r(B), r(BA) = r(B)
如果r(A)=1,==>A^n=L^(n-1)A,L为迹

若A是mxn,B是nxs,AB=O
r(A)+r(B) <= n
B的列向量是Ax=0的解
A为n阶,B≠0意味着Ax=0有非零解 也就意味着|A|=0
A(A+kE)=0
A有特征值0或k
分块矩阵r(A,O O,B) = r(A)+r(B)
定理
定理7:经过初等变换的矩阵的秩不变
定理8:三秩相等
A的秩r(A) = A的行秩r(α1...αm) = A的列秩r(β1...βn)
1.将A按行按列分块 Amxn = [α1...αm]T = [β1...βn] 2.行秩、列秩根据行列分块后极大线性无关组判断
正交
相关定义
内积
Σaibi
模(长度)
单位向量
向量的正交
垂直
施密特正交化
∩
正交矩阵
定义
定理
等价
转置=逆
行/列向量都是单位向量且两两正交
|A|=+1或-1
题型
(1)给定向量a1,a2...求与之正交的向量
相似和合同
分类
相似
合同
定义
p~Ap=B
QTAQ=B
性质-任意矩阵
A~B ---> 1.2.3.4
r(A)=r(B)
性质-实对称矩阵
A~B <==>A,B特征值完全相同
A合同B <==> A与B 正负惯性指数相等
关系
对于实对称矩阵 A,B, 有A,B相似 ——>A与B合同; 对于一般矩阵 A与B相似 与 A与B 合同不关系;
概念运算
乘法
6个符号
设ab都是列向量&一般假定向量都为列向量
矩阵:abT,baT,aaT---竖横为阵 数:bTa,aTb,aTa---横竖为数
abT,baT,aaT,秩为1的矩阵
r(A)=1 A^2 = 迹xA
A^n = 迹^(n-1) xA
为内积,也为对应不得零的特征值
abT,baT是转置关系
aaT,bbT是对称矩阵
迹关系
aTb正是矩阵abT的主对角线元素之和
a(a1,a2,a3),b(b1,b2,b3)
ai,bi为列向量
|abT|=0
r(abT)=0或1
分块矩阵P35
可能用到的情况
A^n,A^-1
向量、方程组
行列向量求法
加法
乘法
转置
n次方P35
只有主对角线运算的n次方,没有关于副对角线的公式
逆P35
主对角线,副对角线都有
矩阵的n次方
秩为1矩阵的n次方P40
 
A^n = k^(n-1)A k = A的迹 一般选择题

三角块矩阵的n次规律 P41

三阶的平方 8个0 四阶的三次方 15个0 都有快速求法 先写零,后补特定值
主对角线为1的上三角矩阵n次方 A=aE+B 二项展开式

转换成 (E+B)^n 的形式
二项展开式 B的某阶为0 E^n+nE^(n-1)B+n(n-1)/2 E^(n-2)B
相似
 
P^-1AP=B =>A~B
P^-1A^nP=B^n =>A^n~B^n
求A^n,用过B^n来求, 而B一般为^,A~^ P为A的特征向量,^为特征向量
分块

伴随矩阵可逆矩阵
伴随矩阵

重要公式
A*A = AA* = |A|E
若A可逆
四个新公式P41
A^-1(A^-1)* = |A^-1|E
求法
公式法
定义法
伴随矩阵的秩
证明---例12
可逆矩阵
矩阵行列式
|AT| = |A|
|kA| = k^n|A|
|AB| = |A||B|
AB都是n阶 |A^2|=|A|^2
|A*| = |A|^(n-1)
|A^-1| = |A|^-1
分块矩阵行列式
AB在主线
|A||B|
AB在副线
(-1)^mn|A||B|
注
一般 |A+-B| ≠ |A|+-|B|
其他矩阵
等价矩阵
A经过有限次初等变换变成B,A与B等价
等价充分必要条件
存在可逆矩阵P与Q,使PAQ = B
或r(A)=r(B)
对称矩阵
定义
形如aij = aji的矩阵
公式
反对称矩阵
定义
形如aij = -aji,aii = 0的矩阵
公式
对角矩阵
定义
非主对角元素都是0
正交矩阵
定义
AAT=ATA=E
公式
行阶梯矩阵
定义
非零行主元都是1
主元所在列其他元素都是0
用法
求矩阵的秩
其他
行最简矩阵
定义
如果有零行,则零行在底部
非零行的主元,列指标随行指标递增
分块矩阵
定义
将矩阵用若干纵线横线分成许多小块
每小块称为原矩阵的子矩阵(子块)
子块看成原矩阵的一个元素
运算法则
加
乘
转置
n次方
逆
转置矩阵
定义
经过转置的行列式值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