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荀况的教育思想
这是一篇关于荀况的教育思想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6、论教师-教师权威,5、“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4、六经为教育内容,3、以培养“大儒”为教育目标,2、性恶论与教育作用,荀况与“六经”的传授。
这是一篇关于关键对话的思维导图,关键对话是指那些观点差异巨大、情绪激烈且后果重要的对话。这类对话若处理不当,可能导致关系破裂、决策失误甚至人生重大损失。
这是一篇关于08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教育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思想,隋唐时期,魏晋南北朝教育制度与实践。详细介绍了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的教育制度与实践。从“魏晋南北朝教育制度与实践”开始,探讨了这一时期的教育体系,包括中央官学如国学、太学等,它们主要面向高级官僚子弟,为士族子弟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在这一时期,教育制度在维护门阀士族利益、加强等级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04孟子教育思想
简介
亚圣,代表作孟子
孟氏之儒、孙氏之儒
1、孟子与思孟学派
孟子-人生三大乐趣
父母俱在,兄弟无敌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最早连用
思孟-大学、中庸、学记
2、性善论与教育作用
性善论
孟子的人性观
其教育理论的基础
四心-四端
恻隐-仁
羞恶之心-义
恭敬-礼
是非-智
人性在本质上是平等的
孟子对教育作用的论述
个人-扩充善行
求放心-追求丢失
存其心
社会-
“行仁政,得民心”最有效手段
民贵君轻
3、“明人伦”与教育目的
第一次明确古代教育的目的,通过“明人伦”为政治服务
五对关系-五常
父子有亲-仁
君臣有义-义
夫妇有别-礼
长幼有序-智
朋友有序-信
与汉董仲舒“三纲”的区别
4、“大丈夫”的理想人格
含义
表现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大丈夫”有高尚的气节
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正气”
培养
持志养气
动心忍性-磨炼意志力
存心养性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从自身找原因
5、教学思想(方法)
深造自得-思考,深入专研
盈科而进-循序渐进
教亦多术-因材施教
专心致志
荀况的教育思想
荀况与“六经”的传授
史称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长居齐国
稷下学宫“最为”老师
因思想偏重“法家”,后被逐出儒家
荀子一书
李斯、韩非子
2、性恶论与教育作用
性伪之分-先天、人为
性伪之合-素材与加工
化性起伪-改恶向善、过程
性恶是相对的,是外铄论,性善论是内发论,哪一个起决定作用
3、以培养“大儒”为教育目标
内涵
培养具有儒家身份、善于治国的官僚
划分:俗、雅、大
以古持今
以一持万
已知推未知
评价
“贤贤”的育才、选才标准
人才是精于道而不是精于物
儒家与现实政治的进一步结合
4、六经为教育内容
重礼法
保留了六经,焚书坑儒,荀子的“口耳相传”保留
5、“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
闻见-听谈,感性认识
知-理性思考
兼陈万物而中悬衡-辩证看问题
虚壹而静-虚心
行-实践,必不可少且是最高阶段
学思行的继承发展
6、论教师-教师权威
教师的地位及作用
礼仪的化身
治国之本
天地君亲并列
要求
有尊严、威信
丰富的经验和崇高的信仰
循序渐进、涌说不凌不乱
见解精深而表述合理
师生关系
师云亦云
“师道尊严”很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