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建筑构造(上)第五章——楼梯包括24新规
东南大学、重庆大学两本书结合。还有最新规范2023,详细介绍了楼梯设计的各个方面,从基本概念到具体的设计要求。在楼梯的组成和尺度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如根据层高H初步选定步高h,再确定每层步数N,然后根据步数N和踏步宽b确定梯段水平投影长度等。还涉及了栏杆和扶手的构造,以及它们与楼梯的连接方式,这张脑图为楼梯设计提供了全面的指导和参考,对于建筑设计师,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编辑于2024-06-05 13:35:11第五章——楼梯
选择题
电梯由()、()、()和()组成
电梯井壁多为()井壁和()井壁
自动扶梯的倾角有()、()、()几种角度,常用()角度。
名词解释
消防电梯
画图
剪刀楼梯平面和剖面
防烟楼梯间平面
简答题
楼梯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组成部分起什么作用?
平行双跑楼梯中间平台下需要设置通道,为保证通行要求,采取什么办法?
概念
台阶、坡道、楼梯、电梯、爬梯、作用是联系建筑物室内外高差以及不同标高楼层的垂直交通设施,其中楼梯应用最广泛
楼梯的种类
按位置分
室内楼梯
室外楼梯
按使用性质分
辅助楼梯
疏散楼梯
疏散楼梯是指有足够防火能力,可作为竖向通道的室内楼梯和室外楼梯。作为安全出口的楼梯是建筑物中的主要垂直交通空间它既是人员避难、垂直方向安全疏散的重要通道,又是消防队员灭火的辅助进攻路线。
可作为人员疏散使用的楼梯包括: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以及室外疏散楼梯等。
交通楼梯
按防烟火作用
开敞式楼梯
封闭楼梯
防烟楼梯
室外防火楼梯
按结构形式分
梁式楼梯
以楼梯梁作为支承体的楼梯,有双梁式,单梁式,扭梁式。
板式楼梯
以板作为支承体的楼梯,支承板有隔板、平板、折板、扭板
悬臂式楼梯
踏步悬臂的楼梯,有墙身悬臂和中柱悬臂两种形式
悬挂式楼梯
将踏步用金属拉杆悬挂在主体结构上的楼梯
墙承式楼梯
按材料分
金属楼梯
常用钢质楼梯。金属楼梯强度大,需要做防火防腐处理
钢筋混凝土楼梯
有现浇和装配式两种,钢筋混凝土楼梯强度高,耐久和防火性能好,可塑性强。
混合式楼梯
主体结构由多种材料组合而成。如钢木楼梯
木楼梯
全部或主体结构为木制的楼梯,常用于住宅建筑的室内。防火性能差
按组合形式分
直行单跑楼梯
无中间平台,踏步≤18级,仅用于层高不高的建筑
直行多跑楼梯
直接,顺畅,导向性强,适用于层高较大的建筑
平行双跑楼梯
相较直行多跑节约了交通面积并缩短人流行进距离。是最常用的楼梯形式之一
平行双分楼梯
通常在人流多,楼段宽大时采用。由于其造型严谨的对称性,常用作办公类建筑的主要楼梯
平行双合楼梯
仅在楼层平台起步第一跑梯段前者在中后者在两边
转角(折行)双跑楼梯
人流导向较为自由,折角可变。
折形多跑楼梯
梯井较大,常用于层高较大的公共建筑中,不适用于供少年儿童使用的建筑
剪刀楼梯(防火梯)
通行人流较大,且为上下楼层的人流提供了两个方向,有利于空间开敞、楼层人流多方向进入。仅适用于层高小的建筑
特点
在楼梯中间加上防火分隔墙,楼梯周边设置防火墙并设防火门,两边梯段空间互不相同形成两个独立的空间通道,这样就可以视为两部独立的疏散楼梯,满足疏散要求,常在有双向疏散要求的高层居住建筑中常用
规范要求
塔式高层公共建筑和住宅,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分散布置确有困难,且从任一疏散门至最近疏散楼梯间入口的距离小于10m时,可采用剪刀楼梯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公共建筑剪刀楼梯的前室应分别设置。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h的防火隔墙分隔
住宅楼梯间的前室不宜共用,共用时,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平方米。
楼梯间的前室或共用前室不宜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楼梯间的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平方米,且短边不应小于2.4m。且两个楼梯间应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交叉双跑(剪刀)楼梯
适用于层高较大且有楼层人流多向性选择要求的建筑
螺旋形楼梯
通常围绕一根单柱布置,不能作为主要人流交通和疏散楼梯。当作为疏散楼梯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大于10度,每级离扶手中心250mm处的踏步宽度超过220mm
弧形楼梯
围绕一个较大的轴心空间旋转。结构和施工难度较大,通常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也不能作为疏散楼梯使用
扭板式
楼梯的组成、尺度、规范
组成
梯段
俗称梯跑,是联系两个不同标高平台的倾斜构件,2级≤踏步数≤18级,按结构形式一般有板式梯段,梁板式梯段两种
楼梯平台
连接两个梯段的水平构件称之为平台,按平台所处位置和高度不同有中间平台和楼层平台之分。
中间平台
两楼层之间的平台,调节体力、改变行进方向
楼层平台
与楼层地面标高齐平的平台。作用:调节体力、改变行进方向、分配从楼梯到达个楼层的人流
栏杆扶手
设在梯段和平台边缘的安全保护构件
规范+尺度
楼梯坡度
楼梯坡度应该在20-45度之间,坡度小,舒适,占用面积大,坡度大容易疲劳,坡度小于10度时采用坡道,坡度大于45度时采用爬梯。
安全出入口的数量
一般要求
建筑内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门应分散布置,且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每个住宅单元每层相邻两个安全出口以及每个房间相邻两个疏散门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m。
住宅建筑
住宅建筑符合这些条件之一的,住宅建筑每层安全出入口不应该少于两个
建筑高度大于54米的住宅单元
建筑高度不大于27米,但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大于15米的住宅单元
建筑高度大于27米,不大于54米,但任一户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疏散距离大于10米的住宅单元
任意一层建筑面积大于650平方米的住宅单元
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内每个防火分区或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的安全出入口不应该少于两个
仅设一个安全出口或一部疏散楼梯的公共建筑应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除幼儿园,托儿所外,建筑面积不大于200平方米且人数不超过50人的单层公共建筑或多层公共建筑的首层。托儿所、幼儿园无论单层还是多层,必须设置2个安全出口
除医疗建筑,老年人照料设施,儿童活动场所和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符合表规定的公共建筑
除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外,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200平方米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防火分区建筑面积不大于50平方米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或一部疏散楼梯。
疏散门的数量
公共建筑内每个房间的疏散门不应该少于两个。儿童活动场所,老年人照料设施中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医疗建筑中的治疗室和病房、教学建筑中的教学用房,当位于走道尽端时,疏散门不应少于两个
公共建筑地上房间内仅设置一个疏散门的房间应该符合下列规定
两个安全出入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
对于托儿所、幼儿园、老年人照料设施,房间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建筑面积不大于50m²;
对于医疗建筑、教学建筑,房间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建筑面积不大于75m²;
对于其他建筑或场所,房间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或袋形走道两侧,建筑面积不大于120m²
走道尽端的房间
对于其他用途的场所,房间位于走道尽端,建筑面积小于50m²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0.90m
对于其他建筑场所,房间位于走道尽端,由房间内任一点至疏散门的直线距离不大于15m、建筑面积不大于200m²且疏散门的净宽度不小于1.40m;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内建筑面积不大于50m²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厅、室。
公共建筑地下房间内仅设置一个疏散门的房间应该符合下列规定
建筑面积不大于50平方米且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
建筑面积不大于200平方米的地下或半地下设备间
踏步
踏步高度,成人以150mm左右较适宜,不高于175mm。踏步宽度(水平投影宽度)以300mm左右较适宜,不应窄于260mm
公共楼梯每个梯段的踏步数量不少于2级,且不超过18级
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0.3米,踏步高度不宜大于0.15m,且不宜小于0.1m
每个梯段的踏步高度、宽度应该一致,相邻梯段踏步高度差不应该大于0.1米,且踏步面应该采取防滑措施。
符合2h+b=600mm-620mm、h+b约等于450mm
h=踢面,b=踏面
梯段
净宽按每股人流宽度为0.55m+(0-0.15)m的人流股数确定,并不应少于两股人流(1.1m)。
除住宅外,民用建筑公共走廊净宽不应小于1300mm
疏散走道,首层疏散外门,公共建筑中的室内疏散楼梯的净宽度均不应小于1.1m
疏散出入口门,室外疏散楼梯的净宽不小于0.8米
净宽大于4米的疏散楼梯,室内疏散台阶或者坡道,应该设置扶手栏杆分隔为宽度均不大于2米的区段
公共楼梯正对(向上、向下)梯段设置的楼梯间门距踏步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0.6米
平台宽度
当梯段方向改变时,楼梯休息平台的最小宽度不应该小于梯段净宽,并不应该小于1.2m。
直跑楼梯的中间平台宽度不应小于0.9米。
当中间有实体墙时,住宅剪刀梯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净宽不应小于1.3米。
医院建筑还应该保证单架在平台处能够转向通行,其中间平台宽度不应该小于1800mm
楼梯净空高度
楼梯平台上部以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0米,梯段净高不应小于2.2米。
疏散通道、疏散走道、疏散出口的净高度均不应小于2.1米
平行双跑楼梯底层中间平台需设通道时,保证净高的处理方法
降低底层入口平台下局部地坪的标高
使其低于底层室内地坪标高0.000,以满足净空高度要求。
降低后大中间平台下地坪标高仍应该高于室外地坪标高,以免雨水内溢。
这种处理方式可以保持等跑梯段,使构件统一。
中间平台下地坪标高的降低,常依靠底层室内地坪0.000标高的绝对值的提高来实现。
底层采用长短跑梯段
起步第一跑为长跑,提高中间平台标高。
仅仅在楼梯间进深大,底层平台宽富裕时采用
综合前两种方式,采取长短跑的同时可以降低底层中间平台下地坪的标高。间距前两种优点
底层用直行单跑梯段或者直行多跑楼梯直接从室外上二层。
这种方式常用于住宅建筑,设计时需要注意入口处雨篷底面标高的位置,保证净空高度在2.2米以上
栏杆扶手尺度
栏杆扶手应与墙面保持100mm左右的距离,净距离不小于40mm
楼梯扶手起步和终步均要水平延伸300mm
梯段应至少于一侧设置扶手,楼梯净宽达到3股人流以上时,应两侧设置扶手,4股人流以上时,需在梯段中间加设中间扶手
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米。楼梯水平栏杆或栏板长度大于0.5米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米
无障碍单层扶手的高度应为850-900mm
无障碍双层扶手上层扶手的高度应为850-900mm,下层扶手应为650-700mm
供儿童使用的楼梯应该在500-600mm增加扶手。
扶手应该保持连贯,靠墙面的扶手的起点和终点应水平延伸不小于300mm的长度
住宅、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和其他供少年儿童活动场所的栏杆必须采取防攀爬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栏杆净间距不应该大于0.09米
梯井宽度
60~100mm为宜,供少年儿童使用的楼梯梯井宽度不应大于0.11米,大于0.11米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爬措施
当少年儿童专用活动场所的公共楼梯梯井净宽大于0.2米时,采取防坠落措施
多层公共建筑室内双跑疏散楼梯俩梯段间的梯井的水平净距(装修后完成面)不宜小于150mm
楼梯尺寸计算
根据层高H,初步选定步高h,定每层步数N,N=H/h。为了减少构件规格,尽量采用等跑梯段,因此N一般为偶数
根据步数N和初步选定踏步宽b,确定梯段水平投影长度L,L=(0.5N-1)*b
确定是否设梯井,梯井一般取100mm
确定梯段开间净宽度A和梯井宽C确定梯段宽度a,a=(A-C)/2。同时检验能否满足疏散时人流股数要求。
开间指一间房屋的面宽,两条横向轴线之间的距离
梯段宽度指墙面完成面至扶手中心线之间的距离
根据中间平台宽D1和楼层平台宽D2(D1大于等于a,D2大于a)以及梯段水平投影长度L检验楼梯间进深净长度B,B=D1+L+D2.如不能满足调整b值,必要时则需要调整B值。
进深指一间房屋的深度,两条纵向轴线之间的距离
楼梯的设计要求
设计的一般要求
满足疏散,采光通风,符合消防规范要求
楼梯的宽度和数量的要求
如上
楼梯位置要求
如上
钢筋混凝土楼梯
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现场施工支模,将楼梯梯段,平台等浇筑在一起
优点
整体性强,刚度大,能适应各种楼梯的形式,对防火抗震有利
缺点
施工周期长,自重大
基本形式
现浇梁承式
概念
平台梁和梯段连接为一体。
根据梯段传力特点不同分为
板式梯段
板式楼梯是将楼梯梯段设计为一整块板,板的两端支承在楼梯平台梁上,平台梁支承在墙上。
特点是结构简单,施工方便,底面平整,但板式楼梯板厚,自重大,跨度在3000mm以内经济
梁板式梯段
楼梯的踏步板支承在斜梁上,斜梁支承在平台梁上,平台梁再支承在墙上。踏步板底面为折线形。
梯帮(楼梯斜梁)
梯斜梁上翻
暗步
梯斜梁位于踏步侧面,形成反梁,踏步隐藏
梯斜梁下翻
明步
梯斜梁在踏步板以下时,踏步显露
梁板式梯段在结构布置上有双梁和单梁之分
结构细部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当设有中间平台梁时,中间平台梁与框架梁高度位置有矛盾的解决措施
在框架梁上设短柱支撑中间平台梁,但不美观
将平台板和梯段联合成z形构件,中间平台支撑在小梁上,楼层平台支撑在框架梁上。
现浇梁悬臂式
指踏步板从梯斜梁两边或者一边悬挑的楼梯形式,常用于框架结构建筑中或室外露天楼梯。一般为单梁或双梁悬臂支承踏步板和平台板。
为了使悬臂踏步板符合力学性能并且美观,踏步板断面逐渐向悬臂端减薄
通常梁现浇,踏步板预制装配的施工方式,梁上预埋钢板与预制踏步板预埋件焊接并灌浆填实,加强整体性
踏步板的断面形式
平板式
踢面空透
折板式
刚度好
三角形板式
板底平整
扭板式
多用于弧形楼梯,不能作为疏散楼梯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
预制装配式将楼梯的组成结构构件分别预制后在现场安装而成。节约模版,提高施工速度。整体性和可塑性不如现浇式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分为
平台板
楼梯梁
楼梯段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各组成部分
小型构件,便于运输安装
墙承式
梁承式
大型构件,需要施工设备
基本形式
预制装配梁承式
梯段由平台梁支承,平台梁即可支撑于承重墙上又可支承于框架结构梁上,大量性民用建筑常采用。
预制构件可按梯段(板式或梁板式)、平台梁、平台板三部分划分
梯段
梁板式
一般在踏步板两端各设置一根梯斜梁。踏步板支承在梯斜梁上
梯斜梁和踏步板组成
踏步板
有一字型、L型、三角形、𠃍形断面形式
一字形受力不合理,但制作简单
L和𠃍形底面呈折线形,不平整,受力合理,自重轻,用料省
三角形断面底面平整简洁,为减轻自重常抽孔做成空心构件
梯斜梁
一般为矩形断面,用于三角形断面踏步板
用于搁置一字形,L形和𠃍形断面的踏步板的梯斜梁为锯齿形断面构件。
板式
为整块或数块带踏步条板,其上下端直接支承在平台梁上。由于没有梯斜梁,梯段底面平整,结构厚度小。增大了平台下净空高度。
为了减轻构件重量,常做横向抽孔
平台梁
一般将平台梁做成L形断面以便于支承梯斜梁或梯段板。
平台板
平台板一般平行于平台梁布置,以利于加强楼梯间整体刚度。当平台板垂直于平台梁布置时,常用小平板。
预制装配墙悬臂式
踏步板一端嵌固于楼梯间侧墙上,另一端凌空悬挑
无平台梁、梯斜梁、中间墙,空间轻巧通透。
不能用于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地区,刚度极差。
预制装配墙承式
预制钢筋混凝土踏步板直接搁置在墙上,踏步两端由墙体支撑,过去常用于砖混结构建筑中。踏步板一般采用一字形,L型,𠃍断面
不需设平台梁、梯斜梁和栏杆。必要时增设扶手
梯段与平台梁节点处理
平台梁和梯段之间
埋步
梯段跨度较大,平台梁底部净空高度增加,平台梁为等截面梁。
埋步梁板式梯段采用L形踏步板时,会在末步产生一字形踏步板,采用𠃍形踏步板时,在起步处会产生一字形踏步板。
不埋步
此种方式的平台梁代替了一步踏步,可以减少梯段跨度,当楼层平台处侧墙有门洞时,可以避免平台梁支撑在门过梁上。
平台梁为变截面梁。占结构空间大,减少了平台梁下的净空高度。不埋步的梯段采用L形踏步时,其起步处第一踢面需要填充。
两个梯段之间
齐步
上下梯段起步和末步对齐,平台完整,节省梯间进深尺寸。
错步
上下梯段起步和末步相错一步,在平台梁和梯段连接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平台梁底标高可比齐步方式抬高,有利于减少结构空间,
平台不完整,占楼梯间进深尺寸
单两梯段采用长短跑时,它们之间的相错步数便不止一步,需将短跑梯段做成折形构件。
构件连接
踏步板与梯斜梁连接
梯斜梁支承踏步板处用水泥砂浆坐浆连接
在梯斜梁上预埋插筋与踏步板支撑端预留孔洞插接,用水泥砂浆填实
梯斜梁或梯段板与平台梁连接
在支座处除了用水泥砂浆坐浆外,在连接端预埋钢板进行焊接。
梯斜梁或梯段板与梯基连接
楼梯底层起步处,梯斜梁或梯段板下应作梯基,梯基常用砖或混凝土,也可以用平台梁代替梯基。
踏步防滑处理
设置防滑条,避免行人滑倒,保护踏步阳角。防滑条应该突出踏步面2-3mm,不能太高
室外楼梯(安全梯)
拱人们安全疏散的室外楼梯称为安全梯
室外疏散楼梯有如下规范
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10m,楼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0,9米
倾斜角度不宜大于45度
梯段和平台均应该采用不燃材料制作。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h,梯段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
通向室外楼梯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向疏散方向开启
除疏散门外,楼梯周围2m内的墙面上不应该设置门、窗、洞口。疏散门不应正对梯段
消防梯
供消防人员使用的室外楼梯,需直达屋面
有直上式和倾斜式
楼高6000mm以上应设有平台。设在每层窗外。消防梯最下一级离地2000-2500mm,以防闲人攀登。宽度规定不少于600mm
疏散楼梯
可作为人员疏散使用的楼梯包括: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以及室外疏散楼梯等。
疏散楼梯间要求
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靠外墙设置时,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墙上的窗口与两侧门、窗、洞口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0m
楼梯间内不应设置烧水间、可燃材料储藏室、垃圾道。
楼梯间内不应有影响疏散的凸出物或其他障碍物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应设置卷帘。
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内禁止穿过或设置可燃气体管道。
除通向避难层错位的疏散楼梯外,建筑内的疏散楼梯间在各层的平面位置不应改变。
建筑的楼梯间宜直通屋面,通向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
疏散用楼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阶梯不宜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确需采用时,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应大于10°,且每级离扶手250mm处的踏步深度不应小于220mm。
楼梯间应在首层直通室外,或在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层数不超过4层时,且未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时,可将直通室外的门设置在离楼梯间不大于15m处。
前室的使用面积
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楼梯间前室不应小于6.0m2;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m2。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m2;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m2。
住宅剪刀楼梯间的前室或共用前室不宜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楼梯间的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0m2,且短边不应小于2.4m。
封闭楼梯间
定义
用耐火建筑构配件分隔,防止烟和热气进入的楼梯间
封闭楼梯间设置部位
公共建筑
下列多层公共建筑的疏散楼梯,除与敞开式外廊直接相连的楼梯间外,均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医疗建筑、旅馆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设置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的建筑
商店、图书馆、展览建筑、会议中心及类似使用功能的建筑;
6层及以上的其他建筑。
裙房和建筑高度不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其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建筑的地下室或者半地下室,当埋深不大于10m或层数不大于2层时,应为封闭楼梯间
住宅建筑
建筑高度不大于21m的住宅建筑可采用敞开楼梯间;与电梯井相邻布置的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仍可采用敞开楼梯间。
建筑高度大于21m、不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当户门采用乙级防火门时,可采用敞开楼梯间。
设置要求
满足疏散楼梯间的设置规定
不能自然通风或自然通风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或采用防烟楼梯间。
除楼梯间的出入口和外窗外,楼梯间的墙上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其封闭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防烟楼梯间
定义
在楼梯间入口处设置防烟的前室、开敞式阳台或凹廊(统称前室)等措施,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均为防火门,以防止火灾的烟和热气进入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部位
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应采用防烟楼梯间。户门不宜直接开向前室,确有困难时,每层开向同一前室的户门不应大于3樘且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室内地面与室外出入口地坪高差大于10m或3层及以上的地下、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其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其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剪刀楼梯间应该采用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符合疏散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应设置防烟设施。
前室可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
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6.0m2;住宅建筑,不应小于4.5m2。
与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公共建筑、高层厂房(仓库),不应小于10.0m2;住宅建筑,不应小于6.0m2。
疏散走道通向前室以及前室通向楼梯间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除住宅建筑的楼梯间前室外,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内的墙上不应开设除疏散门和送风口外的其他门、窗、洞口。
楼梯间的首层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前室内形成扩大的前室,但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等与其他走道和房间分隔。
无障碍楼梯和台阶
楼梯与台阶的形式应采用有休息平台的L型,直线型,两跑或三跑梯段,并在距离踏步起点和终点250-300mm处设置盲道提示。
避免使用扇形,弧形,螺旋形楼梯。
公共建筑梯段宽度不小于1500mm,居住建筑不小于1200mm。
踏步的形式应该是踢面完整,踏步前缘设置成圆弧形状。并且设置防滑条,防滑条突出不得超过2mm。临空一面踏步尽端设置高度不小于50mm的安全挡台、踢脚板或栏板,防止拐杖滑出。
栏杆与扶手的构造
规范
栏杆扶手应与墙面保持100mm左右的距离,净距离不小于40mm
楼梯扶手起步和终步均要水平延伸300mm
栏杆形式
空透式
以竖杆作为主要受力构件
栏板式
钢筋混凝土现浇、预制栏板、砖砌栏板等。厚度为80-100mm
混合式
栏杆和踏步的连接方式(以镂空等钢栏杆)
锚固连接
栏杆端部做成开脚或倒刺插入事先预留的孔洞里,用水泥砂浆灌注嵌牢
焊接
栏杆焊接在踏步的预埋钢板上
栓接
栏杆靠螺栓接固在踏步板上
为了保护栏杆免受腐蚀常常在竖杆下部增设套环,覆盖住栏杆与梯段或平台的接头处。
栏杆与扶手的连接方法
空透式和混合式栏杆,采用木材或塑料扶手,一般在栏杆竖杆顶部设置通长扁钢与扶手底面或侧面槽口榫接,用螺钉固定。
金属管材栏杆和金属扶手的连接一般采用焊接或铆接。
扶手与墙面的连接
一般在墙上留洞,将扶手连接杆件伸入墙内,用细石混凝土嵌固
扶手与钢筋混凝土墙或者柱子连接时,采用预埋钢板焊接
楼梯起步和梯段转折处的扶手栏杆处理
转折处
齐步
转折处的上下扶手同时向平台延伸半步,使得两个扶手高度相等,连接自然。但缩小了平台净深。
转折处做鹤颈扶手或者采用硬接方式。不会缩小平台有效深度。
错步
错一步,转折处的扶手不需要向平台延伸可自然连接
错多步,将出现一段水平栏杆
室外台阶
室外台阶主要包括
踏步
平台
混凝土台阶
面层
防滑、抗风化。水泥砂浆等材料
结构层
混凝土踏步
垫层
一般素土夯实后按台阶形状尺寸做混凝土垫层或砖石垫层,还可在垫层下铺加碎石层。
严寒地区考虑用砂石垫层换土至冰冻线以下
规范
公共建筑室内外台阶踏步宽度不宜小于300mm,踏步高度不宜大于150mm,且不宜小于100mm,宽度一般为300-400mm
踏步采取防滑措施
室内外台阶连续踏步数量不宜小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设置坡道
台阶总高度超过700mm时,在临空面采取防护措施
室外平台的深度不应小于1米,平台做3%的排水坡度。考虑到出入口无障碍设计坡道时,出入口的平台深度不应该小于1.5米。
坡道
扶手
850~900mm和650~700mm高度处设上下层扶手
起点和终点处扶手应水平延伸300mm以上
室内外坡道
室内坡道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不宜大于1:10
当室内坡道水平投影长度超过15米时,宜设置休息平台。
坡道采取防滑措施
坡道总高度超过0.7米时,应在临空面采取安全措施。
无障碍轮椅坡道(无障碍设计规范2012)
横向坡度不大于1:50,纵向坡度不宜大于1:12
坡度为1:12时,每段坡道的高度不应该大于750mm,水平投影长度不大于9米,当长度超过时应该在坡道中间设置休息平台。
轮椅坡道的净宽不应该小于1米,无障碍出入口的轮椅坡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2m
轮椅坡道的坡面应该平整,光滑,无反光
轮椅坡道的起点、终点和中间休息平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5米
轮椅坡道临空侧设置安全阻挡措施
轮椅坡道的最大高度和长度符合规定
无障碍单层扶手高度应为850-900mm,双层扶手上层扶手850-900mm,下层650-700mm
扶手的起点和终点处水平延伸不小于300mm长度
坡道侧面临空时,在栏杆下端处设置高度不小于50mm的安全挡台
无障碍轮椅坡道(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通用规范2021)
横向坡度不应大于1:50,纵向坡度不应大于1:12
每段坡道的提升高度不应大于750mm。
轮椅坡道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1.20m。
轮椅坡道的起点终点和休息平台的通行净宽不应小于坡道的通行净宽,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50m,门扇开启和物体不应占用此范围空间
轮椅坡道的高度大于300mm且纵向坡度大于1:20时,应在两侧设置扶手,坡道与休息平台的扶手应保持连贯。
设置扶手的轮椅坡道的临空侧应采取安全阻挡措施。
汽车库坡道
车辆出人口宽度,双向行驶时不应小于7m,单向行驶时不应小于 4m。
当坡道纵向坡度大于 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缓坡坡段,其直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缓坡坡度应为坡道坡度的 1/2;曲线缓坡段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 4m,曲率半径不应小于 20m
直线汽车库坡道坡度为12%-15%。曲线汽车库坡道坡度为8%-12%
其他坡度
室外停车场排水坡度不小于0.3%
基地内机动车车道纵坡不应小于0.3%,不大于8%
基地地面坡度不宜小于0.2%
基地自然坡度小于5%时,采用平坡式布置方式,大于8%时,采用台阶式布置方式,地台连接处设置挡土墙或者护坡。
基地内步行道纵坡不应小于0.2%,不大于8%,横坡为1%-2%
电梯与自动扶梯
电梯组成
电梯井道
一般为(1800-2500)mm到(2100-2600)mm
井道防火
井道的围护结构耐火极限不低于2.5h
井道通风
设置通风口排除烟和热气
井道隔声
机房和井道直接设置不小于1.5米高的隔声层
井道壁有
钢筋混凝土墙
预留孔洞安装导轨支架
框架填充墙
框架梁上预埋铁件焊接。
若两个电梯并排,电梯之间只需要按一定间隔放置钢筋混凝土梁或者钢型过梁,可不用隔墙
组成
电梯出入口
层门门洞高度大于2m
导轨支架
有插入式和预埋式
导轨
平衡锤
缓冲器
电梯轿厢
井道底坑
底坑深度一般在电梯最底层平面标高下1.3-2m左右
电梯机房
机房设置在井道顶板上,为防止电梯冲顶,井道顶板面高于顶层楼面4.5-6m左右
井道顶板到机房顶棚需要留不低于2m高度
通向机房的通道和楼梯宽度不小于1.2米,坡道不大于45度
控制设备系统
电梯
类型
性质
乘客电梯
客货电梯
医用电梯
载货电梯
杂物电梯
消防电梯
行驶速度
高速≥2m/s
中速1.5~2m/s,货梯按中速考虑
低速≤1.5m/s
其他特殊类型的电梯
观景电梯
无机房电梯
液压电梯
无障碍电梯
电梯设置要求
电梯厅位置要适当集中,一般设置与楼梯布置相结合
主要通道与电梯厅分隔开,以免相互干扰
电梯不当作安全出入口
建筑物每个服务区单车排列的电梯不宜超过四台,双侧排列不超过2*4
电梯井道不宜与安静要求的房间相邻布置,电梯井道和机房与有安静要求的用房贴邻布置时,应采取隔振、隔声措施;
超高层建筑的客梯应该分层分区停靠
直通建筑内附设汽车库的电梯应该设置电梯候梯厅,并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与汽车库分隔
高层公共建筑和高层非住宅类居住建筑的电梯台数不应少于2台; 12层以及12层以上的住宅建筑的电梯数量不少于2台,其中一台应为单架电梯;建筑内设有电梯时,至少应该设置一台无障碍电梯。
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户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米时必须设置电梯。
六层以及六层以上宿舍或者居室最高入口层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大于15米时,宜设置电梯,高度大于18米时,应设置电梯
消防电梯
消防电梯设置部位
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大于32m的二类高层公共建筑、5层及以上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包括设置在其他建筑内五层及以上楼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
设置消防电梯的建筑的地下或半地下室,埋深大于10m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
消防电梯设置要求
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且每个防火分区不应少于1台。
符合消防电梯要求的客梯或货梯可兼作消防电梯。
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置排水设施,消防电梯间前室的门口宜设置挡水设施
消防电梯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能每层停靠;
电梯的载重量不应小于800kg;
电梯从首层至顶层的运行时间不宜大于60s;
电梯的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控制面板应采取防水措施;
电梯轿厢的内部装修应采用不燃材料
除设置在仓库连廊、冷库穿堂或谷物筒仓工作塔内的消防电梯外,消防电梯应设置前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并应在首层直通室外或经过长度不大于30m的通道通向室外;
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0m2,前室的短边不应小于2.4m;
除前室的出入口、前室内设置的正压送风口等,前室内不应开设其他门、窗、洞口;
住宅剪刀楼梯间的共用前室与消防电梯的前室合用时,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0m2,且短边不应小于2.4m。
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不应设置卷帘
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无障碍垂直升降平台
深度不小于1.2米,宽度不小于900mm,设置扶手,挡板,呼叫按钮
无障碍电梯
候梯厅深度不宜小于1.50m,公共建筑及设置病床梯的候梯厅深度不宜小于1.80m;
轿厢门开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800mm,门洞净宽不宜小于900mm
单架单体轿箱尺寸为1100*2100mm 井道净尺寸为1600*2600
轿厢的三面壁上应设高850mm~900mm扶手
轿厢最小规格为深度不应小于1.40m,宽度不应小于1.10m;
自动扶梯
自动扶梯的参数
自动扶梯倾斜角度27.3/30/35,常用30度
速度一般为0.45-0.75m/s,常用0.5m/s
宽度600/900/1200mm等
自动扶梯的设计要点
自动扶梯不应该作为安全出口。
自动扶梯用于室内时,垂直高度最低3m,最高11m左右
自动扶梯用于室外时,垂直高度最低3.5米,最高60m左右
自动扶梯出入口畅通区的宽度不应该小于2.5米,垂直净高不小于2.3m
自动人行道
不应作为安全出口
扶手带中心线与平行墙面或楼板开口边缘间的距离:当相邻平行交叉设置时,两梯(道)之间扶手带中心线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否则应采取措施防止障碍物引起人员伤害。
当自动扶梯或倾斜式自动人行道呈剪刀状相对布置时,以及与楼板、梁开口部位侧边交错部位,应在产生的锐角口前部1.0m范围内设置防夹、防剪的预警阻挡设施。
自动扶梯的梯级、自动人行道的踏板或胶带上空,垂直净高不应小于2.3m。
栏板应平整、光滑和无突出物;扶手带顶面距自动扶梯前缘、自动人行道踏板面或胶带面的垂直高度不应小于0.9m。防止儿童钻爬。
自动人行道之间距离大于200mm时,应该设置防坠落安全措施。
扶梯与楼层地板开口部位之间应设防护栏杆或栏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