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古代建筑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上)
这是一篇关于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上)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如需构造物理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请关注我的mindmaster社区号主页:985建筑研究奇,单体建筑的构成,0.2 木构架的特色,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编辑于2024-06-11 15:27:04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上)
如需构造物理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请关注我的mindmaster社区号主页:985建筑研究奇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
木架建筑的优势
取材方便:森林茂密,木材易于加工
适应性强:墙不承重,只起围护分隔作用,内部空间使用灵活自由
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榫卯结构节点一定程度上的可活动性和木材本身的柔性,消减了地震力的破坏
施工速度快:加工比石料快,加之唐宋后采用了模数制(宋称“材”,清称“斗口”)
宋代“材分制”
定义:以栱、枋的断面即“材”作为设计的基本模数,这个模数系统称为“材分制”
分:将“材”的高度定为15份,厚为10份,每一份称为"一分",共分为八等
八等材:3寸*4.5寸
一等材:6寸*9寸
栔:高6分,宽4分,1材加1栔,共高21分称为“足材”
意义
规范:统一了建筑用材和设计规范,有效把握了比例尺度,减轻设计工作
施工:方便工料预制,加快施工速度
分级:强化封建等级制度在建筑上的反映
清代“斗口制”
定义:清代用来控制房屋规模的,大木大式做法的模数尺度
大木大式
适用范围:使用斗拱的大木大式建筑有时也称为殿式建筑。一般用于宫殿、官署、庙宇、府邸的主要殿堂
规格大小:面阔5~11间,进深可多至11檩
构件搭配:可使用周围廊、单檐或重檐的庑殿、歇山屋顶,筒瓦或琉璃瓦屋面,兽吻和斗拱
衡量标准:建筑尺度以斗口作为衡量的标准
大木小式
适用范围:一般为次要房间和一般民居
规格大小:面阔3~5间,通进深不多于7檩,大梁以5架为限
衡量标准:建筑尺度依明间面阔及檐柱径为标准
特点:清代斗口分为11等,1等斗口最大为6寸,各等斗口宽度依次递减0.5寸,11等斗口宽为1寸
1-4等没用过
5-6等:大殿
7-8:厅堂
8-9 亭榭
9-11: 装修
进步意义
换算程序减少:以单一斗口取代“材、契、分”的三级划分,斗口数值用尺寸表示,以减少换算程序
材级划分更细:以斗口11等取代材分的8等,材级更为精密,最小斗口从1寸开始,不同于宋材宽从3寸开始,便于选择更合适的用材
级差变小:各等斗口均以0.5寸为级差,可避免出现过多的零尾数,便于设计估算,也便于施工
成就:由此建立了一套定型体系,只要选定斗口的等,就能确定整套木材的尺寸,其标准化,定型化达到了十分缜密的程度
便于修缮、搬迁:榫卯节点有可卸性
适应气候
大开窗
内外空间交融
木架建筑的缺陷
木材越来越少:宋代时大木料已感紧缺,生态的日益恶化也使木架建筑失去发展前提
易遭火灾、白蚁虫害和受潮朽坏(南方)
结构难以满足空间:无论是抬梁式还是穿斗式都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要。也出于礼制原因。
0.2 木构架的特色
木构架建筑主要结构体系
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结构形式至迟在唐代已经产生 了殿堂型构架与厅堂型构架,及至北宋年间,官修的《营造法式》将这两种形式固定下来,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殿阁型构架和堂阁型构架。殿堂型构架后期逐渐衰退直至废弃。厅堂型构架逐步得到发展并趋向主流形式。
穿斗式
穿斗式又叫立帖式,是檩柱支撑体系。有密檩和疏檩两种做法。
做法
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
穿枋不受垂直方向的力,维持柱子的稳定性,受水平方向的力
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的方向,再用枋把柱子串联起来,由此形成一个整体
优点
用材小,取材易,整体性强,山墙抗风性能好
简化了屋面构造和屋檐悬挑的构造
增加了构架的灵活性。
缺点
室内柱子排列密集,空间尺度局限不开阔,官式建筑没有
适用范围
用料少,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集,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才可以使用。广泛用于南方地区民居、祠堂、会馆等建筑中(南方庙宇,厅堂等则二者混合使用)
抬梁式
做法
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受力
优点
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数量,取得较大室内空间
缺点
梁柱等用材大,消耗多
适用范围
用料粗大,柱子数量相对减少,结构复杂,可以获得高大空间,适用在宫殿、庙宇、寺院等大型建筑中普遍采用。
唐宋
殿堂(固定的平面布局)
4种固定平面布局——构架平面均为整⻬的⻓方形, 定型分为四种分槽形式:分心槽、单槽、双槽、金厢斗底槽
唐宋有典型殿堂型建筑,明清没有典型的殿堂型建筑
最大特点,水平分层,全部构架按水平方向分为柱网层、铺作层、屋架层,台基层,自下而上,逐层垒叠
铺座层
只有殿堂型建筑才有独立的铺坐层
殿堂型的斗栱形成整体铺作层,充分发挥斗栱的结构机能
柱网
屋架
台基
铺作层形成水平网架——铺作层由搁置在柱网上的 铺作组成,铺作之间由柱头枋、明栿和乳栿拉结, 形成强固的水平网架,起着保持构架整体稳定和均 匀传力的作用,斗拱的结构机能充分发挥
内外柱等高——柱网层由外檐柱和屋内柱组成,内外柱同高,各柱柱头之间由阑额联结,柱脚之间以 地栿联结
殿堂型建筑有铺坐层所以天花好做,屋架层由层层草栿,矮柱架立,各个槫tuán, (即"桁"或叫"檩",宋代称"槫")缝与柱网层的柱缝可 以对准,也可以错位
明袱
可以看到的顶上的梁,没有被平闇、平棋挡住
草袱
看不到梁
不需要精细加工
内外柱等高
(唐)山⻄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宋)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
殿堂型是水平分层做法,而厅堂型是梁架分缝做法。
殿阁型:殿堂型构架只须叠加柱网层和铺作层,即成为殿阁型构架。(辽独乐寺观音阁和应县木塔)
厅堂
没有明确的铺作层,铺作较为简单,最多用六铺 作,一般用四铺作。由于梁栿可以直接插入内柱柱 身,因此不再使用铺作,没有形成铺作层,以外檐 铺作为主
中柱高,檐柱矮。内外柱不等高
殿身内柱和外柱的高度不同,内柱高于外柱。常内柱升高至所承梁首或梁皮下,其上再承槫
檩和中柱直接榫接,斗栱则分散于外檐和柱梁的节点,斗栱结构机能趋于衰退;
梁柱成榀,两榀为间。平面灵活,移柱减柱(只在辽金元多)
它由长短不等的梁柱组成梁架,相邻两缝梁架用槫、襻间连接成“间”,每座房屋的开间数不受限制,只要相应地增加梁架的缝数即可;
厅堂型不必规定定型的平面。各缝梁架只要椽长、椽数、步架相等,内柱的位置、数量和梁栿的长短可以不同,可适应减柱、移柱等灵活的柱网布置;
内柱渐高,无铺坐层,所以梁栿皆采用彻上明造,无草栿
彻上明造:是指建筑物室内的顶部做法,如天花 不做装饰,更不用藻井,而让屋顶梁架结构完全暴 露,使人在室内抬头即能清楚地看⻅屋顶的梁架结 构,称为 “彻上明造”,也称“彻上露明造”。
草栿:宋式大木作术语。一般指设置在平綦以上 的栿,是屋架的主体结构,因被平綦遮挡,所以做 法较自由,加工较粗糙,是和天花下的明栿相对而 言的。
明栿:宋式大木作术语,即暴漏在外的栿,是在 有平綦的屋顶上指平綦以下的栿,是彻上明造屋顶 中主体栿构件。明袱在屋中抬头可⻅,因此多作雕 刻处理,以月梁为代表。
.外柱的构架梁栿插入内柱柱身,各柱只承担屋盖 荷载。梁栿间采用顺脊串、襻间等纵向联系构件较 多
明清的抬梁式构架就是在厅堂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而发展的
华林寺大殿
高平开化寺大殿
开间方向叫檩,不叫梁
一榀
柱子和梁,沿着山墙方向叫一榀
堂阁型
厅堂型构架用于楼房,就是堂阁型构架。它不同于殿阁型构架由柱网层和铺作层重复叠垒而成,也可避免出现殿阁型所带来的暗层。
堂阁型的外檐柱用叉柱造或缠柱造,屋内柱可与上屋通联一长柱,或是立于下屋大梁之上。
堂阁型构架较殿阁型简便得多,但内柱加长有一定限度,只适宜建造二、三层的楼阁。
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
楼阁式木架构总体上可分为殿堂式层叠构架(殿阁型)和厅堂式混合构架(堂阁型)两种,其结构形式依旧为两者的延伸
井干式
做法
用圆木根根垒叠,相互咬合围成墙壁,上面直接承载屋顶
优点
整体性好,坚固
缺点
建筑尺度较受限制
适用范围
一般只用于盛产木材的地区
混合式
这些地区有的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采取将穿斗式构架与抬梁式构架相结合的办法:在山墙部分使用穿斗式构架,当中的几间用抬梁式构架,彼此配合,相得益彰。
其他结构体系
伞架式
做法
用斜梁向支承中间的雷公柱组成一个类似雨伞的结构
适用范围
专门用于攒尖顶的结构形式
斜梁式结构
做法
是穿斗式结构的一种发展,在穿斗式屋架上再加上两根斜梁,檩子就落在斜梁上
适用范围
这种结构虽然简陋,但实用省材,流行于部分地区民居
砖石拱券结构
多用于地宫或一些纪念性建筑
承重墙结构
山墙搁檩,不用屋架全靠墙体承重
筒体结构
一般只用于塔
2.2 斗拱
概念
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结构构件,最早见于汉代(最早形象见于周代的铜器上),成熟于宋代,清代斗拱结构机能下降,一般用于高级建筑,由斗、升、拱、昂组成
斗拱的主要构件组成
斗
拱和昂的支座垫块,方形木块
拱
弓形短木,垂直于立面向外悬挑的特称为华拱/翘(短悬臂梁),平行于立面的拱联系作用大、承重作用小
昂
斜的悬臂梁,和华拱作用相同
斗拱的作用
结构上的作用
作用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增加承压面,改善梁柱等结构的受力特性
承托挑檐檩,承托深远的出檐(防雨)
有利于抗震,榫卯结构增强了整体结构的弹性,能抵消地震所产生的能量
斗拱是重要建筑物尺度衡量的标准
斗拱是屋顶与墙身之间的过渡构件
斗拱是封建社会中等级森严制度的象征
斗拱的有无,斗拱平身科的出挑数,斗拱的多少
小型建筑用不着,等闲建筑不能用
斗拱具有装饰性的视觉效果
名称
宋代:铺作
清代:斗拱/斗科
江南:牌科
斗拱的变化趋势
唐宋以前,斗拱的结构作用明显,布置疏,用料大
明清以后,斗拱的装饰作用加强,排列密,用料小,但结构作用仍未丧失
按斗拱所处位置不同分类
檐柱柱头上
柱头铺作/柱头科:承托屋檐重量的主体
两柱间额阑/枋上
补间铺作/平身科:辅助支撑作用
角柱上
转角铺作/角科:承托角梁及屋角
室内斗拱
通常只支撑天花板重量或作为梁头节点的联系构件,结构作用显然不及檐下斗拱明显
出挑数、铺作和踩的关系
出挑数n:拱和昂的叠加层数
铺作数:n+3
踩数:2n+1
最多5跳 8铺作 11踩
重檐建筑
上檐斗拱比下檐斗拱多一跳,以增加出檐深度。
如需构造物理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请关注我的mindmaster社区号主页:985建筑研究奇。
单体建筑的构成
建筑单体的特点
简明:指平面以“间”为单位
分为正中间的明间(宋称当心间)、左右侧的次间、再外侧的梢间、尽间/廊(副阶),九开间及以上的建筑则增加次间数
单座建筑常见平面由3、5、7、9等单数间组成长方形
间——指的是相邻两榀屋架之间的空间,梁思成将四个柱子之间的空间定义为间,房屋的进深则以“架”数或“椽(chuan)”数来表述
真实:结构的真实性显示(彻上明造)
暴露木构架的艺术再加工
收分:柱身向上逐渐收小
梭suo柱:柱身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缩,如梭形,六朝至宋官式建筑上见之,明代仍见于江南民间建筑
官式建筑:遵从官式等级,规格,由相应工官役匠营造(故宫、天坛、府衙、皇家园林、寺庙、陵墓等建筑类型)
地域建筑/风土建筑/乡土建筑:例如民居、祠堂、牌坊、会馆等
卷杀:宋代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其轮廓由折线组成),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卷”有圆弧之意,“杀”有砍削之意
暴露结构的优点
通风:改善木材的通风条件
修缮:便于发现受害、受损情况,及时加以修缮
有机:指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以满足各种不同功能的要求,并易于和环境融为一体,室内外空间可相互流通渗透
建筑单体的平面形制
分槽形式
槽:宋代殿阁类建筑的术语,指殿身内由一系列柱子与斗拱划分空间的方式,也指该柱列与斗拱所在的轴线。《营造法式》载有殿阁分槽平面图4种:金厢斗底槽、分心斗底槽、单槽、双槽
单槽:以内柱将平面分成大小不等的两区
实例:(宋)山西晋祠圣母殿
双槽:以内柱将平面分成大小不等的三区
实例:(唐)西安大明宫含元殿、(清)北京故宫太和殿
分心槽:是分心斗底槽的简称,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即以一列中柱及柱上斗拱将殿身划分为前后相同的两个空间。一般用作殿门
实例:(辽)河北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
金厢斗底槽:宋代殿阁内部四种空间划分方式之一。其特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空间组成,外层环包内层。
实例:(唐)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副阶周匝:塔身、殿身周围包围一圈外廊,称为副阶周匝。它是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功能是防雨、遮阳,供人小憩,在主体建筑物以外另加了一圈回廊的做法一般用于较隆重的建筑(塔、大殿等)
殿身:宋代建筑中重檐建筑的概念是由殿身外面包一圈外廊(称为”副阶)。殿身是相对于副阶而言,殿身指上檐所盖的那一部分空间。假如殿身7间,加副阶周匝,古文献记录时称此殿为9间,有时称7间,应注意鉴别
实例:(北宋)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北宋)河北正定隆兴寺摩尼殿,山西应县辽佛宫寺释迦塔
描述方式
面阔
间
木建筑正面相邻两檐柱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 “开间”,亦称“面阔”,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面阔/通开间。
开间数的的奇偶现象:开问在汉代以前有奇数也有偶数,汉以后多用十一以下的奇数。民间建筑常用三,五开间;宫殿庙宇官署多用五,七开间,十分重要的用九开间。
各间名称:正中一间称为明间(宋称当心间),之后分别为次间,梢间,尽间;九开间以上的增加次间数。
间的不等宽现象:在宋代建筑遗物和营造法式中,各间面阔有相等的;有当心间稍宽,次间稍窄的;也有各不均匀的。
进深
架
架指的是屋架上的檩与檩的垂直距离的水平投影距离,清代称为“步” 或“步架”。
各步距离的总和或侧面各开间宽度的总和称为“通进深”,也就是前后檐柱之间的水平距离。有时则用侧面间数或以屋架上的椽数来表示通进深,这时简称为“进深”。如佛光寺东大殿进深为八架椽即为四间。
清代各步距均相等;宋代有相等的,亦有递增或递减以及不规则排列的。
间
如需构造物理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等请关注我的mindmaster社区号主页:985建筑研究奇。
单槽
圆点是斗拱分布图,可能有移柱或者减柱
沿着金柱把空间分为两个部分,红色是外槽,紫色是内槽
双槽
分心槽
当群体建筑的门厅建筑才用
分心槽必须是沿着中柱,使用范围非常少,分心槽建筑绝对不用副阶周匝,因为只用于山门建筑-独乐寺山门
分心槽另一种形式
补一些金柱
最外层是檐柱
有分心槽的建筑没有副阶周匝
金厢斗底槽
外面一圈是廊柱,只要有副阶周匝就是重檐结构。
廊柱和檐柱不一样。檐柱是红色的一圈,支撑的顶是上檐。
廊柱支撑的是下部分的一层檐
两个回字型
外面一层是副阶周匝(一圈廊柱)
廊柱支撑外檐
山墙的部分又可以叫山柱,也可以叫廊柱
有廊柱才有副阶周匝
红色的是檐柱
内槽支撑的是建筑主体部分,是第二层的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