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德里德·威廉姆斯第八讲【舞蹈人类学十讲】
这是一篇关于德里德·威廉姆斯 第八讲【舞蹈人类学十讲】的思维导图,包含变革的工具:语言、描述性语言:人体动作的意义解读的改变、研究者与描述性语言、“语言”和“言语”的层次、语义学:文化和语义的行动理论、人体语言理论、问题重提:身体语言经验性、实践(Praxis)与逻各斯(Logos)、语文学与语义学、符号(Signs)、症状(Symptoms)和象征(Symbols)、最后一次谈“原始人”和“原点”。
编辑于2024-07-08 19:33:38这是一篇关于引言【革命的身体】魏美玲的思维导图,《革命的身体》书写了20世纪30年代至今中国舞的发展史。从戴爱莲开创中国舞到中国早期舞蹈创作,从中国舞的黄金时代到融会了现代舞蹈语汇的创新舞剧《丝路花雨》,作者利用大量的影像资料、扎实的历史文献、田野调查和访谈等多种研究手法,细致记录了中国舞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的兴起、成熟与发展壮大。本书也体现了中国舞从业者坚持把研究和创新作为舞蹈形式的重要建设过程,使这一舞种既灵活多变又与时俱进的精神。
这是一篇关于德里德·威廉姆斯 第八讲【舞蹈人类学十讲】的思维导图,包含变革的工具:语言、描述性语言:人体动作的意义解读的改变、研究者与描述性语言、“语言”和“言语”的层次、语义学:文化和语义的行动理论、人体语言理论、问题重提:身体语言经验性、实践(Praxis)与逻各斯(Logos)、语文学与语义学、符号(Signs)、症状(Symptoms)和象征(Symbols)、最后一次谈“原始人”和“原点”。
本问选自《革命的身体》第六章《继承社会主义传统:21世纪的中国舞》,魏美玲/著 李红梅/译。总结了21世纪中国舞在继承社会主义传统方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强调了这一传统在现当代中国舞蹈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观众的需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引言【革命的身体】魏美玲的思维导图,《革命的身体》书写了20世纪30年代至今中国舞的发展史。从戴爱莲开创中国舞到中国早期舞蹈创作,从中国舞的黄金时代到融会了现代舞蹈语汇的创新舞剧《丝路花雨》,作者利用大量的影像资料、扎实的历史文献、田野调查和访谈等多种研究手法,细致记录了中国舞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的兴起、成熟与发展壮大。本书也体现了中国舞从业者坚持把研究和创新作为舞蹈形式的重要建设过程,使这一舞种既灵活多变又与时俱进的精神。
这是一篇关于德里德·威廉姆斯 第八讲【舞蹈人类学十讲】的思维导图,包含变革的工具:语言、描述性语言:人体动作的意义解读的改变、研究者与描述性语言、“语言”和“言语”的层次、语义学:文化和语义的行动理论、人体语言理论、问题重提:身体语言经验性、实践(Praxis)与逻各斯(Logos)、语文学与语义学、符号(Signs)、症状(Symptoms)和象征(Symbols)、最后一次谈“原始人”和“原点”。
本问选自《革命的身体》第六章《继承社会主义传统:21世纪的中国舞》,魏美玲/著 李红梅/译。总结了21世纪中国舞在继承社会主义传统方面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强调了这一传统在现当代中国舞蹈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指出了在继承传统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观众的需求。
第八讲 身体语言
导语
回顾英语世界近百年影响较大的舞蹈解读方式
学习意义:
展示过去时代的思想样本
理解当下学术趣味的历史、政治和知识背景
例1:功能主义学家
优点:意识到文化和社会语言环境的重要性
缺失:社会功能主义整合的整体概念(“舞蹈民族学”“舞蹈人类学”和洛马克斯舞蹈计量法
例2: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主义
时间:20世纪70年代早期
意义:英国社会人类学,从功能到意义转变
例3:埃文思-普里查德【社会人类学
基本观点:人类学不是研究物理系统的自然科学,而是研究道德体系的一种人文学科
发展:英国社会人类学
语义人类学Semantic Anthropology
语义学出现:解释范式的转换
定义语义人类学与英、法、美历史和理论发展关系
本章要求
为了理解舞蹈理论和解释的立场,人体动作人类学必须考虑社会文化人类学本身的最新解释范式
为了理解语义学,需要了解语义学所产生的环境
一、变革的工具:语言观
现代人类学家的研究方法改变
少量↓:更少以“观察他者的人类行为”为指导思想
更多↑:更多的将民族志视为信息提供者和人类学家之间的合作,由此提出特定民族的文化理论
民族志改变
民族志作为“客观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产物,不再是人类学中主导范式(但仍存在)
对“人”的描述的改变
旧:“工具制造者”“威严的动物”“社会(政治或经济)的动物”“武器制造者”
新:“语言使用者”“意义创造者”“角色创造者和规则追随者”
时间:20世纪90年代
代表:希费林SChieffelin、法内尔Farnell
意义:倾向于将人类视为一个自我定义、自我规约的物种,创造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文化
身体语言
对法斯特Fast《身体语言》评价↓:“假装具有普遍性的民族中心主义的词典”
身体语言具有与口语系统相同程度的逻辑和语义复杂性
本讲解释了语义学中“身体语言”的含义
二、描述性语言:人体动作的意义解读的改变
过去:受行为主义影响
例:生理学、运动学、解剖学或统计学的描述性语言
现在: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组成部分的行动意义
代表:哈瑞、西科德
例:对《两个男人搭便车》不同语言描述
a拉班动作符描述
b语言符号文本描述
c宏观身势学解释
小结
需要行动的社会文化↑解释,而非功能解剖学描述
三-五、研究者与描述性语言
希费林和吉萨罗
卡鲁利人(Kaluli)吉萨罗仪式
描述性语言:谁、什么事、在哪里、什么时候、解释事件
性质:由舞者发起但每个人都参与完成的对抗性戏剧
特点:在一个相互作用的结构中,表演者的行动和观众的情感被带入一种彼此理解与和解的关系
法内尔和平原手语
法内尔对民族志风格:对动作文本拓展使用,即语言和动作描述行动
例1:北美印第安纳科塔人表达“她/他有一个好头脑”
平原手语(PST)行动符号展示图
特点
a没有把“头”作为心里所在的地方(而是心胸
b动作重点是动作↑,不是位置↓
例2“她/他思维清晰”
“心灵”是一个动词
文章《心灵是一个动词:平原印第安手语和阿西尼亚博因(纳科塔)文化中的空间定位和指示功能》
其他作者
克普勒Kaeppler——研究:夏威夷人——“委婉”与“技能”——艺术形式——草裙舞分析
约翰·米德尔顿——研究:《乌干达卢格巴拉人的舞蹈》“舞蹈与解决歧义”章节——卢格巴拉舞蹈没有单一的动机:与时间、外部审理、神秘和真理的关系;与家族、邻里、社会循环发展的关系;与仪式、礼仪关系;与庆祝、困难、动荡、侮辱的关系
迈克尔·巴桑德尔《15世纪意大利的绘画和经验》——“手势”讨论(画家如何使用手势)、“巴斯舞”讨论
身体语言的十大基本特征
①在语言上可识别的群体中,每个生理上和精神上的正常人,从童年起,作为行动者和观察者,就获得了使用身体交流系统的能力,这些系统由习惯、风俗、传统等制约下产生的动作(行动)构成,是在特定民族对身体、个体和人群的使用中确立的,以及影响他人的行动并被他人的行动影响;“正常人”:由所处的民族来定义和界定
②通过身体交流和口语,个人能够传递信息、表达感觉和情感,以及影响他人的行动并被他人的行动影响
尤其,能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亲密、友好、敌意、冷漠、热情或退缩,以及类似的价值观;这些是使用相同身体语言的人在文化内部的“表达”和“认识”
2研究与比较
①不同的身体交流系统构成不同的习语、方言或有意义的行动,它们与民族的政治、经济、宗教、法律、军事、家庭、神话、艺术、私人或公共等各个方面都有关
②研究现状:人体动作人类学家对特定民族中的不同身体语言的识别
A尚未建立起完全不同的身体语言风格所需要的维度差异
B可识别:
a两个或两个以上个体使用相同身体语言的差异(以规则结构中的同一为标准)
b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以完全不同的方式使用相似组件或单位的身体语言
③在相同身体语言中处理“方言”或“习语”的差异
两人不会以完全相同的方式运动(move)或“行为表现”(behave),因此可能识别朋友和家人的行动(action)及各自特殊的用法,即便他们具有相同的身体语言习惯
3不同语言
①不同的动作交流系统是身体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如果行动者和观察者不进行专门学习就无法理解身体语言,不同的交流系统就是完全不同的身体语言
②可能会妨碍但不会阻止相互理解的、不同的身体交流系统,是一种表达方式的方言
例:美国现代舞中“技术”:格莱姆技术、韩芙丽-魏德曼技术、坎宁汉技术、萨普技术和霍金斯技术
③为了描述实质上不同的身体语言表达方式,“个人风格”又是被用来描述某个演员或行为人在一个表达方式内的不同动作
4学习
①第一身体语言:父母、监护人(大家庭)、同伴群体;第二身体语言:移民、其它民族成员
②“表演”自己的文化、其他文化要素;世界上大多数人都保留着单一身体语言传统
5独特性
语义学家认为身体语言是人类特有的
语义学Semasiology与符号学Semiotic的区分:
身体语言、神经能力与语言(使用、意义、创造能力)联系不可分割
人类拥有行动的能力:根据预先设定的行为准则和行为意义来控制身体活动;人类拥有行动的观念
6生产力和创造力
人类身体语言(包括每一种独特的人类身体语言)最重要的特征是其无限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特定的欧式空间(Euclipean Space)、身体动作和地方性经验的时间框架,在结构层面上具有约束力,但人类运动、行动、舞蹈是不受限制的
7身体语言与不同民族人类经验
①每个民族的身体语言经验交流系统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但是人类经验可以通过语言系统来传达
②现有身体语言所对应的特定结构概念,能够接受创新和改变
③身体语言中的日常用法和正式用法区分明显,且可识别语法和非语法成分
8身体语言和文化生活
(许多)行动符号不是对现实的象征化,(许多)人类动作就是现实本身
9人体语言与认知组织
人类行动是和对身体的(有意义的)认知组织,是身体在结构化空间的活动(类比:文化可以被视为一种对物质现象和外部环境的(最终有意义的)认知组织
人体动作本身不是一种物质现象(“物质现象”:思维的空间—时间连续体中的人体
人体动作是对物质现象的认知和语义组织
10人体语言系统、行为与经验的象征性转化
行为(跳舞、运动、表演)本质上是通过行动、舞蹈、动作系统、表演,来完成经验的象征性转化
常见的语言符号:词语、句子、段落
不常见的动作符号:行动符号、行动话语和意义的结构系统
例:手语、舞蹈、武术、礼仪、游戏、典礼、手算系统、问候系统、礼仪规范等
“十大”特征意义
在动作的意义系统中存在文化内部的差异和文化间的差异
对社会语言的理解构成了对人体动作语言理解的基础
意义
描述性语言的多个层次
在许多人类行动的描述、解释和阐述的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理论和概念上的重要进步,使得一些学术议题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例:听障人士的手语
地位变化:“打手语”不再是“模仿”,也不代表是与口语有关的智力缺陷
对身体语言问题的研究重新引发人们对使用语言、创造语言系统的兴趣
写作重点:能动性的视角
强调“能动者”(演员、舞者、表演者——有创造行为的人)作用的角度为重点
“能动者”Agent,也即行为主体
创作者就像视觉交流方式中的观察者一样,被认为是意义的决定因素
早期舞蹈、手语的研究和解释的缺陷
缺陷:在舞蹈和常规动作之间制造了太过强烈的对比;舞蹈定义的谬误,过于单一
舞蹈的定义:以人类学角度看,舞蹈的定义有许多种,与其背后的文化民族和人群一样多
人体动作人类学
观点:希望维持社会文化和语言的多样性,以及舞蹈对每个民族之意义的相关理论
“民俗人类学的活动”:理论和民族志
语义学:对舞蹈的地方性定义和与之相伴的独特文化实践,一个民族所拥有的所有人类行动结构系统中的单个身体交流模式
“身体语言”作为一个更大的概念集合,涵盖了术语“舞蹈”
六、“语言”和“言语”的层次
人体动作研究难点
身体语言的每位使用者都可能有独特的、个性化的动作经验和表现模式;这些个人化的呈现又取决于身体语言使用者所属的广义的、文化特定系统的特征
索绪尔思想核心(来自阿登纳研究):语言和言语所做的区分
区别
语言:是人类言语共同体的所有话语中抽象出来的系统
言语:可进行声学测量、磁带录音和其他物理测试
类比
人体动作研究解决方式
划分:身体语言vs个体表现(运动、表演、舞蹈、打手语);身体语言的社会形式vs个体形式;必要部分vs附属(偶然)部分
身体语言本身并不是任何一个运动者、演员、舞者或手语者的功能;即存在专业性(根据学科和拓展研究的结果,远超平均水平的视觉和空间意识,训练有素的调查者能够超越特定的模式;能够描述、阐释和解释(语言)系统及其个体表现
未来研究需注意
掌握研究身体语言(去除表演)规则的方法,以防止人体动作研究在语言层面上停滞不前,盲从与动作的“尝试性”解释
七、语义学:文化和语义的行动理论、人体语言理论
区分:
运动学理论的“动作理论”
内容:关于人体潜在动能和肌肉动作测量
方法:进行定量式的、计量式的、数学式的阐述和解释
劣势:都来自对人类的另一种定义和一种关于“客观性”的哲学信条,回避了人类自我反思性的理解
结论符号系统如此复杂,所以需要非计量的数学式描述
语义学理论代表:利奇Leach 列维-斯特劳斯Lévi-Strauss
假定:假定一套组织原则,包括人体某些不变的特征、运动中的时间-空间
颜色种类vs物理光谱;亲属关系种类vs生物性关系;美国手语(语言)vs个人手语交谈(言语);芭蕾舞(语言)表达方式vs某个芭蕾作品(言语)
结论:人体语言的要素在世界上是以互补性分布的,即身体语言及其产生的行动不会相互冲突;从另一个较低层次、经验性的、可感知的数据出发,可能会看到人类行动相互冲突
解释:人类动作的任何形式的统一性或普遍性都存在于结构层面,而不存在于表达和表现的语义层面
《人体动作人类学研究》
现状
进行中,但不足以对人类所有行动符号系统作出全面概括
研究要求
由于行动符号系统是经验上可感知的表现形式没有一套复杂规则,需要一个人不把多样性(包括有时候互相矛盾的意识形态和信仰体系)视为对假定“规范”的偏离,也不把多样性视为某种积极地、潜在的或失调的功能
八、问题重提:身体语言经验性
现代人类学风格:理论性+自我反思
自我批判和自我反思(指向一个新的共识概念,即客观性是什么)人类学家在不断将习得的新兴规则结构与身体语言表达方式的已知规则进行比较
身体语言并非理所当然
“非语言”存在误判和曲解的可能性与“语言”一样大
非语言翻译的重要性
身体语言语义由规则控制,基于范畴,在不同文化之间有很大差异
存在误判和曲解的可能性与“语言”一样大
身体语言是非通用的
作者反对
以Jackson为代表的观点
a“身体”是对经验的崇拜,这种经验是在表象背后或超越表象的真实现实; b这种现实是非历史的、非语言的、非文化的、非概念的; c以“亲身经验”和“身体实践”为基础
作者观点
动作研究中对符号学、语言学方法的强调过于智化,压到和忽略了生物层面
九、实践(Praxis)与逻各斯(Logos)
实践
最初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者;实践的要素与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旧有概念有关,涉及经济体系中劳动者和下层阶级工作的真实世界
“身体的实践”定义之一,普通的日常生活,从仪式化或舞蹈的动作中,参与者相信能以不同的方式共享或感知的活动
“身体的逻各斯“
逻各斯:来自希腊语;西方哲学重要概念;指世间万物的理性和法则,暗含隐秘的智慧
“身体的实践”让人把身体想象成某种神秘事件,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同样神秘的“共享体验”
身体语言与翻译
身体语言与自我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的观念联系
身体语言需要翻译
身体语言的非本地表演者完全可能由于精通某种特定舞蹈风格,被本地表演者接受
但其需要精通的不止于动作,还有文化
例:身体语言的语境中,非本土文化的表演者往往会被视为作假和欺骗;但在口语应用上,能流利地说另一种口头语言,但不懂与之相关的身体语言或舞蹈的人,会因为口头语言的能力受到称赞
先天的观念
“身体的实践”与“身体逻各斯”提出先天的观念,而不是采纳和学习的能力
20世纪80年代占据着哲学人类学的“先天论”中,身体语言研究的支配地位
作者倾向:行动符号系统的先天问题是应该被讨论的
十、语文学与语义学
类比语文学
例:西方口语史发展
a语文学(Philology)研究,当时多数语文学家观点:如果在三、四种不同的语言中都出现某个声音(语音),那么某种层面上一定有意义上的相似性
b1877年,单词或“语音”在两种或多种语言中听起来可能确实一样,但不能说明它们意义相同;即,两个词可能有语音上的联系,但语义上的联系是不太可能的
身体语言学家对人体动作研究推动
冯特(1973)、斯托克(1960):使手势语言从“非口语行为”范畴变得与口语语言具有同等地位
结论:人类行动语义不具备普遍性
身体语言
误区:如果一个动作语素,出现在两种及以上的身体语言系统中,那么这种相似性一定指向意义上的相似性(×)
现代语义学家:手势的相似性在语义学上可能没有联系
十一、符号(Signs)、症状(Symptoms)和象征(Symbols)
当看舞蹈时,我们在看什么?
基因决定的动作保留吗?舞者内在状态的症状?代表其他事物的符号?逻辑意义上的象征?传达着编导和舞者有关人类思想、感觉和经验的知识?
区分舞蹈非话语性象征的逻辑和心理属性
人物:朗格
“做一个举动时,内心有没有瞬间的移动”
有——传达情感的符号——完成一种感觉的自然历程——自我表达
没有——情感象征——标示一种感觉,让这种感觉浮上心头——表意姿势
因此观看舞蹈时,我们看到的是通过身体语言的特定文化形式表现出来的作曲家和参与者对人类感觉和经验的象征性阐述,而不是舞者的内心状态
象征(哲学解释)
第一,符号X对一个人意味着客体;——意义实在逻辑上产生的——许多舞蹈只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象征性行动和姿势
第二,某人用X客体;——意义是在心理上产生的
客体:代指概念或想法
象征系统意义
使身体语言和口头语言都有意义功能
在语义学中
意义是以逻辑条件为基础的,语义学强调意义的逻辑方面
任何一种媒介(声音或运动)中的话语都必须首先被用作信号(Signals)或象征,因此它们对某人而言是一定的信号性的或具有象征性
动作被用作信号和象征
舞蹈本质上是人类通过行动完成的对经验的象征性转化
我们听到的、读到的语言终端象征是用词语、句子和段落来表达的
表演或动作文本中的舞蹈终端象征(通常用视觉感知)是以姿势和动作短语来表达的
个人表现出的癔症发作、癫痫发作或抽搐,不是跳舞的动作,也不是行动符号,既不是信号性的,也不是象征性的
当动作被用作符号和象征时,当它们不是内心状态或者疾病的具体症状时,它们就是文化的
信号性与象征性
前置要求:了解相关民族身体语言的系统知识
谈论动作必须附带对相关行动系统的诠释(包括信号性的、象征性,以及以信号性或象征性的方式的)(否则都是瞎说
举例:吮吸与手指
相同的动作或造型可能是症状性的、信号性的或者象征性的
需要比较生理性、心理生物性状况的符号(如婴儿),退化行为症状(如成年人)社会文化符号(如暴力、霸凌着)三者差异
例音乐剧《西区故事》中舞蹈手势
手势成为人、物体、态度或情境的概念载体
舞者的手势在舞蹈中被当做行动符号,是象征;舞者既不是完成其感觉的自然历程,也不是在瞬间冲动下做动作,手势不再具备信号性
需要系统深刻的学习
人体构造和运动空间的方方面面,通过常识和直觉无法直接获得
研究者可以依赖向导对身体语言系统的描述解读身体语言(在具体文化中)的运转,但在身体语言的民间模式层面上,身体语言使用的长期不变的典范式规则和规律无法通过常识或直觉获得
十二、最后一次谈“原始人”和“原点”
研究“原始文化”的人
三条独立但平行的线,有自己的习惯、风俗、舞蹈、仪式和世界观
a母系和农业
b父系和图腾
c父权制和游牧
世界舞蹈计量学
代表人物:洛马科斯
方法:观察拍摄数据的基础上对舞蹈文化进行整合,通过对世界各地相对“原始”的人类的数据进行推断,而不是对舞蹈本身进行真正的比较
弊端:忽略了舞蹈的规则结构、构成和组织的复杂性
发展阶段
a为舞蹈探源
社会和文化人类学早已不再谈论有关起源的论断和这种理论中隐含的简单因果关系
b演化图谱——试图确定起源位置,假设发展阶段
特质/弊端:沿着民族中心主义进行
时间—空间和运动的恒定关系
现代社会文化人类学寻求理解和揭示这些关系,可以通过研究舞蹈周期、手语和仪式过程及其规则结构来理解
理性问题
传统思维弊病:除了功能主义理论以外,很长时间里,研究所有理论都假定西方人比所谓的原始人更进步
纠偏努力:认知人类学家、象征人类学家、民族科学家、符号学家、语言人类学家
“民族”舞蹈
种族中心主义:划分“他们的”“我们的”
弊端:“民族舞蹈”这一范畴(不包括西方舞蹈形式)简单地重复着一个未经审视的过程,即将历史视作教条的仓库,而不是将历史作为一个动态过程
“原始舞蹈”
表现
有关蒙昧时期舞蹈“起源”的推测想象是其主要内容
例:
想象古代情景,理所当然的将动物象征和崇拜作为构想“原始舞蹈”的基础
缺失
a没有任何历史或史前证据,但充斥着大量当代非西方民族材料
b对社会进化论不加批判的运用,民族中心主义
c没有真正实地的比较,只有想象、神话
结果:舞蹈史教学中的混乱、具有破坏性
常见舞蹈观点谬误
“原始宗教”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舞出来的、行动和动作先于思想;代表:马雷特
舞蹈是未充分发展、没有形式的;代表:哈里森
平原印第安舞蹈先于古希腊戏剧;代表:哈弗迈耶
有关美国手语、玛莎·格莱姆技巧和现代艺术舞蹈都遭受谬见
舞蹈研究的进步以及可参考论文
特里萨·巴克兰Teresa Buckland:东欧研究人员的论文
安卡·久尔凯斯库Anca Giurchescu《田野研究的过去和现在:个人经验批判史》
a“双重背景为田野研究中融合民族舞蹈学(ethnochoreological)和人类学-民族学的视角提供了理论和经验基础,即便它们之间 存在固有的差异”
b在“共产主义政体下”的工作问题,当时“民俗学研究者被迫根据两种不同但连续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策略,将他们的研究目标与主流政治价值观协调在一起”(Teresa Buckland)
拉斯洛·费尔夫第Lászlo Felföldi
三个具体特征
a富有活力的、丰富的传统舞蹈文化为中心
b保证研究顺利进行的完善制度框架
c有适当的技术设备支持田野工作以及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
匈牙利民间舞蹈研究的特殊精神气质,且一定是东欧和中欧其他国家所共有的
埃吉尔·巴卡Egil Bakka
20世纪60年代后期新传统主义运动的一份子
详细阐述了位于特隆赫姆的挪威民间音乐舞蹈研究中心与瑞典、丹麦的国家民间舞蹈组织之间的差异
纳哈谢夫斯基Nahachewsky、安德森Anderson
“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建构更多的是以数百年的民众经验为基础,而不是种族的基因遗传”
这种信念与提倡对舞蹈动作进行文化解释而非自然解释的立场相一致,也是学界渴望的
p.s.欧美搭便车“竖大拇指”——社会和语义含义的行动符号,规则控制下和语言基础上的一套社会规定性行动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