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
世界史考研、名词解释,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帮助学习者理解和记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一下~
编辑于2024-07-25 22:21:26古代埃及文学知识点整理,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外国古代文学 ,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世界史考研、名词解释 一战开始,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古代埃及文学知识点整理,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外国古代文学 ,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世界史考研、名词解释 一战开始,帮助考生梳理了考试的知识点,形成了清晰的知识体系。同时,通过对每个知识点的详细解释和关联,思维导图也促进了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这张思维导图,提高备考效率,取得更好的成绩。
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
尼德兰革命
破坏圣像运动
清教运动
16c英国国教教会内部的改革运动
主张清除英国国教教会残留的天主教旧制和繁文缛节,回归朴素,故名
发动者为卡特赖特
分为温和派和激进派,前者提倡教会内部改革,实现净化教会,君主立宪,后者主张长老制,简化仪式,共和制
由于清教徒反对国教,对王权构成威胁,伊丽莎白一世对极端清教分子进行迫害,更有大批清教徒流亡荷兰和北美。
对英国革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英国革命
羊吃人反映了英国原始积累过程中的暴力性质,但在客观上,它加速了破坏封建土地所有制和自然经济基础,为资本主义工农业提供了大批雇佣劳动力
背景:工业发展;圈地运动;工商业资产阶级;清教运动
过程: 权利请愿书--(詹姆斯一世王权加强 加深矛盾,查理一世强行借债 “五爵士案件” 《权利请愿书》 限制国王征税权力 查理一世勉强同意后继续征税 1629 由于议会反抗,解散议会,英国进入十一年无议会时期)
长期议会 (苏格兰起义 查理一世为筹集军费重开议会 重开后遭到议会抨击再次 解散—短期议会 无力抵御苏格兰人 再次重开议会—长期会议)
《大抗议书》(长期议会通过,要求废除各项封建特权 取消星室法庭)
查理拒绝大抗议书 点名逮捕五名议员 前往伦敦抓人遭到市民抵抗
约克发动内战
内战阶段(1642-1649)
第一次内战—国王军占据西部北部,议会军占据东部南部。(初期议会军连连败退,主要是因为议会内部分化-主战派,主和派,主战派右翼:战斗&言和)
克伦威尔 组织铁军/勇士军 内战中频频取得胜利 马斯顿荒原战役中取得首次胜利—转折点
《自抑法》1644 议员都要辞去军中的职务 《模范新军法案》1645 议会军按铁军方式进行改组,称模范军 1645 克伦威尔以议会议员的身份留在军中 军权转入独立派手中 【革命内部分为长老派(议会) 独立派 平等派(军队) 】 1646 胜利 查理一世被囚
第二次内战--1648 王党武装暴乱 独立派克伦威尔与平等派签订《人民公约》决定联手打败国王 最终胜利告终-苏格兰首都爱丁堡被攻下 内战完全结束
克伦威尔统治时期(1649-1660) →共和国时期 《航海条例》 克伦威尔镇压掘地派和平等派运动 远征爱尔兰 打击承认查理二世的苏格兰 →护国主时期 克伦威尔使得护国主世袭,成为无冕之王,军事独裁政治。
新模范军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独立派组建的一支新军 1645 克伦威尔改组国会军,组成新模范军 自耕农,手工业者组成 在纳斯比战役中击败王军主力,为革命作出贡献 共和国建立后,镇压平等派(灌木原野)掘土派,远征爱尔兰 成为资阶专政工具
英国历史上第一支常备军,标志着独立派夺取了国会军的领导权
《航海条例》
1651 年 4 英国同荷兰争夺海上贸易优势而颁布的航海贸易立法。 规定: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者是原商品生产国的船只运送; 引发英荷战争 1654 年 4 月在荷兰战败情况下与英国订立《威敏斯特条约》,承认英国的《航海条例》 海上贸易优势地位
西班牙战争胜利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稳定环境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1688)→旧王朝复辟 克伦威尔去世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查理二世回到英国继位 容忍宣言:恢复天主教—容忍宣言:停止惩罚天主教的刑法—资产阶级新贵族不满—撤销
“排斥法案”:查二弟弟詹姆斯信奉天主教,是否有权利继承王位 的问题。有些议员认为无权继承,要求取消公爵的王位继承权—辉格党(金融资本家,大商人) 有些议员反对通过排斥法案,认为詹姆斯公爵有权继承王位—托利党(大土地所有者 和僧侣)
光荣革命(1688-1689) :
1688 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统治的政变
查二去世,詹姆斯二世继位 再次发布容忍宣言 二党皆反对
新教的女儿玛丽 天主教的儿子出生 人们邀请玛丽和女婿奥伦治的威廉继位 ,于是威廉率军攻打英国 威廉率军登陆英格兰,获得议会内应,一路上兵不血刃,詹姆斯二世流亡到法国宣布退位,玛丽和威廉宣布共同执政 因为政变实施的较为顺利 称为“光荣革命” 建立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性质 适应英国发展需要
1689 《权利法案》
1689 英国议会通过的限制王权的法案,光荣革命后为防止国王恢复专制和天主教而制定
有产者权利神圣不可侵犯,议会权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确立资产阶级/乡绅阶层统治的地位
实质是一部限制王权和保障议会权力的宪法,是英国资产阶级巩固君主立宪的重要步骤
1689 年《宽容法案》:可以不信仰圣公会的国教,新教徒有权在教堂里进行仪式。 只有圣公会教徒才能在政府担任公职;天主教徒不能继承王位,担任任何公职; 担心詹姆斯二世从法国逃到苏格兰复辟,因此将苏格兰与英格兰联合。苏格兰保留一定地方法规。
短期议会
长期议会
马斯顿荒原之战
纳西比战役
独立派
建议纲目
军队事业
人民公约
普特尼辩论
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一次重要的辩论
1647 发生在伦敦城外的普特尼教堂
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 vs 平等派
主题:选举权和国家最高政权形式 一场英国革命中的重要论辩
灌木林原野事件
普莱德清洗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独立派夺取国会控制权的一次政变
议会中的长老派在内战期间试图同国王谈判,使国王在接受他们的条件后复位,因此拒绝人民对审判国王的要求。
于是普莱德上校在议会出入口拿着名单 不允许名单上的长老派议员进入议会,对议会进行大清洗,对议员进行除名。此后议会成为“残缺议会”仅剩下独立派的议员。独立派占据了统治地位 最后,在平等派和人民的要求下,审判查一,送上断头台,取消上院,废除君主制度,英国成为共和国。
启蒙运动(17-18 世纪)
背景:政治高压时代/自然科学发展
重要中心:主要在法国巴黎,但也有英国德国
早期:洛克宣扬个人权利的重要性。普通民众放弃一些自由,换取安全,自然状态下的政府,自由主义;《政府论》(较为乐观,相对悲观者为霍布斯);霍布斯认为应该将权利无限地交给君主
中期/盛期: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伏尔泰赞赏法国体制,洛克认为契约是政府和人民,卢梭认为是人民与人民,霍布斯则认为个人要将所有权利让渡出去。
⭐️《路易十四时代》使用了文明社会的概念,作为衡量所有时代,所有地区的尺度。伏尔泰认为,在世界历史上存在过四个开明时代:希腊时代艺术和科学第一次繁荣;凯撒和奥古斯都时代的罗马文明;文艺复兴时期学问、科学和美术重新出现;路易十四时代,这时“人类的理性这时已臻成熟”。至于其他时期,世界呻吟于愚昧无知、野蛮状态和迷信的统治下,这是教士压制下的“黑暗”世纪的特征。
晚期:君主制下的专制君主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提出一些新的改革理念,为民众谋取一定福利——开明君主、开明专制,主要目的是有效管理、提升自身权威
《百科全书》(派) 1751 年出版,全套 28 卷 狄德罗、达朗贝尔等作者 ·体现启蒙哲人(未必是哲学家)的重要信念:以不断扩充知识来实现人类的进步
补充:法国重农学派 启蒙运动的一个分支。魁奈所提出,认为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提出一系列经济改革建议: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政府放任政策,自由贸易
美国独立战争
殖民地的民主只有部分人所有,且存在制度不平等的弊端
英国限制殖民地贸易发展/山禁政策,禁止西进/《糖税》《印花税》《汤森税法》 /《茶叶税法》垄断—免去东印度公司的关税—禁止殖民地私人买卖茶叶—波士顿倾茶事件 倾茶后的高压统治--《不可容忍法令》:封锁波士顿;取消马萨诸塞州自治权;英国人在殖民地犯罪无权处理;波士顿内驻扎英国军队 最激化矛盾的是:《魁北克条例》—大片土地归加拿大魁北克省城
第一届大陆会议—妥协被拒 弗吉尼亚殖民地提出,费城,主题争取权利和自由 ,但整体上,会议没有举起独立的旗帜 民主派-独立,自治;温和派-合并,建北美议会 最终否决温和派,主张独立自治 取消各种工商业限制,废除不可容忍法令 但是同意与英国的贸易 向乔治三世呈递《和平请愿书》(也称《橄榄枝请愿书》) 遭到拒绝
在大陆会议寻求英国妥协时,其他殖民地开始了备战 北美英军搜查军火库 民兵英军会于莱克星顿 发生小规模冲突—莱克星顿枪声 标志独立战争开始
第二届大陆会议—必须采取武力 会议开始时依旧是温和派主导,并未支持武装斗争,又向英王发起了新的请愿书,要求让步 --《必须采取武力的宣言》 发行纸币,整编军队—大陆军 华盛顿为总司令
《常识》发表—托马斯·潘恩 认为反英斗争的最大弱点就是目标模糊,对英王抱有幻想。 1776 发表《常识》,呼吁殖民地独立,扭转北美舆论,摧毁英王形象。“打碎了把革命冻起来的坚冰”
《独立宣言》杰斐逊,富兰克林等人起草 天赋人权思想 极大鼓舞了人民斗志,争取独立战争胜利有了极大地作用
战争初期到 1777 年,英军占有优势。1776 攻纽约 1777 占费城
萨拉托加大捷 北美取得的首次重要胜利,也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1782 英美签定停战协议 1783 签合约 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谢斯起义—独立战争结束后,积极参加战争的农民不仅没有改善生活,反而更处于困境,各种税收纷纷而来,马萨诸塞州的税收竟多达农民收入的 1/3。欠债欠税的农民被迫起义。
美国独立标志着一个新民族的开始,这个民族建立在全新建构的宗教和政治价值观的基础上,成为启蒙思想的首次成功政治实践。对法国大革命要求“重建法国社会”的理想产生巨大影响
没有废除南方奴隶制度,为19世纪中叶美国内战埋下种子
邦联与联邦
1781 年 《邦联条例》—美国诞生的标志 13 个独立国家组成的松散联盟
中央政府形同虚设,各州政府保持了很大的独立性
消极:无权规定全国统一的关税,无力保护本国工业/各州各自发行关税货币,阻碍国内贸易发展/没有统一征税,没有常备军/战时公债也无法偿还
1787《联邦宪法》 --1787 费城 制宪会议 三权分立原则
1789 制定了对宪法的十条修正案 称为“权利法案” 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人身权利不可侵犯等
地位:近代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宪法,创立了总统制共和国政体 符合历史潮流 有进步性意义的文件
局限性:没有废除奴隶制
美国内战
大陆扩张和西进运动
西进运动是和美国的大陆扩张同时进行的,是美国向西部广大地区扩展、移民和进行垦殖开发的历史。由于这次运动发生在资本主义制度之下,不可避免地同侵略、掠夺和屠杀印第安人等血腥暴行结合在一起。
但从根本上说,西进运动是资本主义条件下开发美国西部广大地区的一次创举。
路易斯安那购地案-1803 拿破仑镇压海地革命失败 担心英国抢走路易斯安那,于是卖给美国
1812 第二次独立战争 英军试图攻陷华盛顿 美国摆脱英国贸易压制
“天定命运论”掀起扩张热潮
1836 德克萨斯叛乱—孤星共和国 作为一个州并入美国
1846 向英国购买俄勒冈地区
西进运动
美国建国初期向西部大规模移民拓殖扩张的运动。
美国独立革命废除了英国政府颁布的禁止移民越过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法令,鼓励民众移民至西部地区。19 世纪 40 年代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进一步推动了西部开发。
19 世纪中叶起美国工业中心逐渐西移,至 90 年代西进运动结束。
西进运动扩大了美国的领土面积与发展工业所需的各种基本资源,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美国社会制度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为美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整个过程:1803 年从法国购得路易斯安那,以后从西班牙兼并和购得东西佛罗里达。19世纪 40 年代通过战争与兼并先后从墨西哥获得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等地。并以驱逐和屠杀等方式大规模掠夺印第安人的土地。1853 年威逼墨西哥出卖加兹登地区。国境扩展至太平洋沿岸,从精神和物质上为美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扩张过程是对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的驱赶和侵略过程。
《西北条例》的颁布:凡有 6w 自由民建立民选议会的领地都可并入邦联
移民出售公共土地 19c40 年代 “俄勒冈热” “加利福尼亚热” 广大移民群众艰苦创业 开发西部—“美国精神” 同时也是对印第安人的侵略史
南北矛盾 (北方资本主义经济 vs 南方种植园经济)
两种社会制度的冲突的表现
密苏里妥协案
新扩张的西部土地问题
废除黑人奴隶制问题
关税问题
政治冲突:州权利与联邦权利
南北战争
1861–1865 年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北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南部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
黑人奴隶制的存废是南北矛盾的焦点。
1860 年 11 月,主张限制和逐步取消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拎可当选为联邦政府总统。次年,南部各州先后宣布独立,组成“南部同盟”,在里士满建立政府。
4 月发动内战。战争初期,北方失利。1862 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宣言》,改组军队,鼓舞了工农和黑人参战的热情,扭转了败局。1865 年 4 月南部联军统帅罗伯斯李率残部投降,战争以北方胜利结束。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联邦的统一,使北部工业资本集团取得政治优势,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使美国经济在 19 世纪后半期迅速赶上和超过英法先进资本主义国家。
《密苏里妥协案》--当时自由州蓄奴州各半 密苏里作为蓄奴州 为了平衡于是在马萨诸塞州划了一个缅因州作为自由州 实际上扩充了蓄奴州的区域 但是在议会上保持了南北的平衡
堪萨斯内战—打算建的堪萨斯内布拉斯州本来属于自由州,南方操纵议会使 得由当地民众自决,买通投票选出南方的议会。北方抵制,爆发内战-美国内战的序幕
废奴运动-废奴社 约翰布朗起义 废奴主义者约翰布朗带着白人和几位黑人在弗吉尼亚起义,拘捕奴隶主 发动武装黑人 后起义失败—激起北方民众悲愤,加速了南北方武装冲突
内战进程
《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2年5月20日,林肯顺应国内人民的要求,签署《宅地法》,以有利于农民的方式解决了土地问题
其中规定,凡未参加叛乱的年满21岁的合众国公民或一家之主,自1863年1月1日起只要付10美元的费用,就有权登记160英亩以下尚未分配的国有土地。
极大鼓舞了联邦军队士兵的战斗热情,对北方胜利起重要作用
葛底斯堡会战和维克斯堡战役—美国内战的转折点 南部同盟军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南方重建
林肯《大赦重建宣言》:宣誓效忠联邦,承认废奴 叛乱州达到宣誓人数可以选举 对南方叛乱者及其宽大 但是没有给奴隶权利
约翰逊《大赦宣言》 总统可以特赦
《黑人法典》 南方州政府的前叛乱分子依旧设立了压迫黑人的法律,黑人被剥夺了一切自由。没有一个州为黑人提供选举权陪审权
《公民权利法案》-共和党激进派 针对南方规定任何州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不得对辖区任何人拒绝提供平等的法律保护
民主重建 国会自行通过 剥夺叛乱分子选举权 给予黑人选举权
美国进步运动
战后镀金时代
美国工业迅速发展,走向集中,垄断,垄断资本主义在国内市场上逐渐居于优势,成为美国经济生活的基础。
联邦政权不再为两个利益对立的统治集团所分享,而是为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所独揽。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为什么会爆发大革命
逐渐失去控制力的帝国
积重难返的政府债务问题
政府危机爆发
具有政治批判意识的公众
法国社会裂痕的加剧
三级会议
路易十六时期,专制政府的财政危机严重,国王重开三级会议加税((从路易十四、十五开始,一个半世纪没有召开过)三个等级聚集在一起,形成法兰西制宪会议
网球场宣誓
国民议会,王权冲突,会场被国王关闭,到网球场继续集会,宣誓不宣布一部宪法不解散—君主立宪制度
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 1789 议会开始起草宪法《人权宣言》,遭到镇压,巴黎人民起义,攻下巴士底狱
《人权宣言》
法国大革命时期制宪议会颁布的纲领性文件。1789 年 8 月制宪议会通过《人权宣言》,宣布,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不可剥夺的人权,肯定了言论、信仰、著作和出版自由,阐明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极大提高了公民在国家中的主体意识。国民的公共意志是立法的根本依据。所确立的这些原则即为“八九年原则”。
《人权宣言》是对启蒙思想原则的高度概括,沉重打击了王权和封建制度,指引和鼓舞了法国人民与封建统治进行斗争,确立了近代社会的基本原则和价值观念。
《八月法令》
法国大革命时期制宪会议颁布的法令 8月
将封建制度全部废除,废除了人身义务,教会十一税,买卖官职制度。
从根本原则上废除了封建制度,在法律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革命者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改造的第一步,具有重大意义
《人权宣言》—法律体现公共意志,公民平等,纳税平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提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成为法国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口号。
1791 宪法—君主立宪制宪法 是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国家根本大法,是法国从传统的贵族社会跨入近代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
吉伦特派 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
补充知识点: 关于反法同盟和维也纳会议
反法同盟:是1793年到1815年间欧洲各国为了对抗新兴的资产阶级法国而结成的同盟。第一和第二反法同盟是对了对抗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其后的五次同盟是为了对抗拿破仑
维也纳会议: 1814-1815 反法同盟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俄英普奥操纵。
主要内容:
会议的指导思想是恢复欧洲的合法性和稳定
限制法国,瓜分波兰,保持欧洲均势,按大国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
维持意大利和德意志的分裂局面 分割海外殖民地 英国由此确立了霸主地位。
重建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暂缓了欧洲各大国的矛盾,也损害了许多中小国家的利益,为体系的瓦解埋下隐患 会议提出的大国协调和会议外交在外交实践上有所创新,并确认了正统,补偿,均势,围堵法国原则,确立了维也纳体系
吉伦特派时期 土地法令—改革封建土地私有
九月屠杀:普军兵临城下,市民自发前往监狱处决可疑分子
瓦尔密战役:法军在凡尔登附近打败普军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处死路易十六 限价运动:随着战争爆发,货币贬值,物价高涨的现象更为严重
雅各宾派时期 大革命期间的激进派 共和元年宪法:1793 宪法。规定统一不可分割,三权分立原则,普选制原则 为公民规定了各项民主权利 第一部共和制宪法。由于激烈的斗争形势,于是国民公会决定宪法暂不实行 恐怖统治:经济恐怖+政治恐怖
经济:《全面限价法令》;包括《严禁囤积垄断法令》《低价法令》等一些衍生的法令政策,实行“统制经济”
政治:
《嫌疑犯法令》和建立革命政府为特征 革命法庭/在各地设立断头台/旧贵族,逃亡家族及一切言行有害于共和国的人都属于嫌疑犯
1974 罗伯斯庇尔的强力镇压手段--《牧月法令》(惩罚全部改为死刑 推理定罪不需证据) 倒台(采取了缓和措施,但总的制度上依旧坚持恐怖统治。失去革命群众和资产阶级支持)
热月政变 罗伯斯庇尔走向断头台 开始了热月党的统治 一般认为这也是大革命的结束时间 热月党与督政府 (督政府,两个立法院、五位执政)
《全面限价法令》被当做国家的灾难的根源彻底废除 打击恐怖统治代表 选出五名督政官开始督政府统治时期—目标是实现局势的稳定
1799 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 督政府倒台 法国大革命结束
法国大革命的意义:
开创现代政治文化
形成一场媒体革命:报刊、印刷品成为传播政治观点,引导公众参与政治的重要手段
创造出建构政治合法性的新范式:革命节庆、纪念仪式
第一次以人民主权形式挑战欧洲君主专制制度,所建立起的共和制影响了欧洲许多存在受压迫民族的国家(多民族国家)
给予民众启迪,尤其是宣传中的人民权利、国家角色,获得民众的积极响应;
启发了 19 世纪的革命
拿破仑统治时期
执政府时期(1799-1804)
对雅各宾派残余坚决打压
与罗马教皇签订《教务专约》
《教务专约》—天主教会控制在自己手中,天主教作为新政府的工具
《吕内维尔和约》—法国奥地利 1801 签订,击溃第二次反法同盟
《亚眠和约》—由于《吕》的签订,英国迫于孤立,因此被迫和法国议和 第二次反法同盟彻底瓦解
1804《法国民法典》→1807《拿破仑法典》
明确资本主义私有制,保护私人财产;
法典综采罗马法、传统法和革命新法,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资产阶级国家立法的蓝本,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公民平等,均享有民事权力(私有,契约,权力平等)
重视契约自由和契约法律效力;
拿破仑帝国时期—法兰西第一帝国
1805 第三次反法同盟形成 英国大败法西联合舰队 拿破仑将德意志南部的联邦退出德国,神罗瓦解
第四次反法同盟 德国联合俄国英国 法国胜 《提尔希特和约》法俄,普签订,占领别国大量领土
拿破仑此时打败了欧洲大路上的所有国家,始终向东扩张,反干涉战争变为侵略扩张 大陆封锁政策 《柏林敕令》—封锁不列颠群岛;大陆封锁政策开始
《枫丹白露敕令》《米兰敕令》—任何商品原产地不属于英国才可进入欧洲大陆 对英国打击很大 英国反制通过葡萄牙 拿破仑攻下葡萄牙填补漏洞
新的矛盾(内忧—大陆封锁政策带来的商品缺口和市场收缩,关税收入下降,滥发纸币通货膨胀;外患—被征服地区的人民起义,1809 第五次反法同盟)
大陆封锁
19c初期拿破仑一世对英国实行的贸易封锁政策
规定隶属于法国的各国与英国不准发生贸易关系,并断绝来往
将法国的英国侨民为战俘,所有英国的货物和商船没收
促进了法国某些工业部门的发展,但没有达到从经济上窒息英国的目的
远征俄国—加强地位—失败
1813 第六次反法同盟 莱比锡会战失败 拿破仑被废除流放
波旁王朝复辟 普罗旺斯 ,签订巴黎和约,能够维护法国的一定权益
百日王朝 拿破仑渡海回国 第七次反法同盟形成 1815 年再次登陆法国,重新组织几十万人大军,6 月 18 日在比利时滑铁卢进行欧洲范围大战,英国公爵大胜。流放到大西洋中的岛屿,距离陆地很远。
19 世纪法国政治演进
1815 波旁王朝二次复辟→1830 七月王朝(查理十世的极端暴政导致了七月革命,为金融贵族服务,1845-1846 农业欠收和 1847 经济危机 加剧矛盾 “宴会运动”—群众性政治集会,要求改革。对此,七月王朝采用了高压政策 引发二月革命) →1848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宪法,路易波拿巴担任总统,后试图称帝,解散议会—路易波拿巴政变) →1852 法兰西第二帝国 (波拿巴称帝后自称为拿破仑三世,此时期完成了工业革命,工商业迅速发展;拿破仑三世对外征战:克里木战役,鸦片战争 加重人民负担) →1870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普法战争—色当失败 德国收复阿尔萨斯洛林地区 拿破仑三世被俘虏,起义爆发,帝制废除,法三共成立 法兰克福条约 德法之间的合约草案 在凡尔赛签订 允许凡尔赛军进入巴黎 给了巴黎公社运动最后一击
工业革命
前提:
1、人口增加:即便社会动荡(战争起义),仍然呈现增长。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粮食。--圈地合法化的结果 背景:农业(17-19 世纪) 改良耕作和畜牧方法 多施肥
2、动力革新——蒸汽机 瓦特在前人基础之上改良发明蒸汽机
3、铁路的建设:冶铁、铺设道路,牵涉到许多工业过程,也能在交通上促进工业发展 ·1830 年在斯洛普和曼彻斯特就有 铁路;改变了英格兰的地形地貌景观 ·当时的人意识到挖煤会为自然环境带来破坏,但社会主流的关注点还是提高生产力。
4、对外战争时英国对外发放大量国债券,最终利息落入国债券的承购者大资本家手中
5、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
进程:
1、棉纺织业:手摇纺纱机(哈格里夫斯),水力纺纱机(凯伊,海斯),手摇+水力=骡机(克伦普顿
2、蒸汽机的改良
3、交通运输业:水运网,公路,汽船(富尔顿),1814 史蒂芬孙蒸汽汽车 1830-40 英国修建铁路
4、机器制造业—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完成
影响
1、 生产技术,劳动工具,产业结构
2、 城市化:更多工厂,更多从事工业生产的民众
3、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工厂制度替代手工工场
4、 阶级结构:无产阶级 vs 资产阶级
5、 损害工人利益,榨取剩余价值,不道德—童工女工
6、 反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发展:对于与自由竞争相符合的政治制度的需要
第二次工业革命
基础科学大发展—物理-能量守恒,电磁感应;生物-达尔文《物种起源》,施莱登施旺的细胞学说;化学-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
电气化 内燃机 化学工业 钢铁工业
二工特点 ▪ 重工业主导 ▪ 垄断组织产生 ▪ 分工细化 ▪ 科学管理法兴起
1848年革命爆发的原因
维也纳会议力图恢复和维持的旧王朝统治秩序,与欧洲普遍传播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背道而驰
进入19世纪,欧洲开始进入大工业生产阶段,产业工人阶级开始形成,社会问题丛生,民众却没有参政议政权。
法国二月革命、六月起义
德意志三月革命
法兰克福会议
奥地利革命
意大利革命
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摧毁了神圣同盟和维也纳体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锻炼了法国和德国等国的无产阶级以及革命群众,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和后来欧洲工人运动以及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第一国际 1864 ▪ 日内瓦大会 ▪ 反对蒲鲁东主义-超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无政府主义 ▪ 反对工联主义-即夸大工会作用,忽视政治斗争,不要求推翻资本主义只要求 “公平工资”
反对巴枯宁主义(马克思领导)-反对一切国家和政府(与蒲鲁东类似),但 主张暴动 ▪ 在美国费城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解散
影响:通过批判错误的思想思潮,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推动欧洲各级工人 运动的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政党
巴黎公社 1871
公社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产生
改革措施 ▪ 民主选举 ▪ 监督罢免公职人员 ▪ 取消高级官员高薪 ▪ 摧毁僧侣势力 ▪ 逃亡业主遗弃的工厂转交给工人协作社—触及了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
战斗和失败 ▪ 《法兰克福条约》的签订 凡尔赛军 五月流血周
评价: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为后来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第二国际 1889 三次大会:布鲁塞尔大会,苏黎世大会,伦敦大会 反修正主义-伯恩施坦 否定无产阶级革命 全面篡改马克思主义
1900 巴黎大会—米勒兰入阁问题 1914 破产
19 世纪英国改革(三次议会 32,67,84,一次文官 50-70)
1832 议会改革
导火索:《谷物法》-英国农业遭到欧洲大陆农产品的竞争,为了保护大地主利益 禁止谷物进口 重商主义→农业保护主义 所以人民为了反对独占统治,要求改革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改革:扩大选举权范围,增加选举权名额和大城市选举权名额
问题:工人阶级依旧被排除在选举权之外,处于无权地位
爆发:宪章运动 1838 《人民宪章》公布—争取普选权的纲领性文件
1839 “全国宪章派公会”,要求国会实行人民宪章 内部分化:道义派,暴力派 1840 第一波宪章运动结束 第二波宪章运动 1842 提出除了《人民宪章》之外 要求废除贵族垄断,爱尔兰与英国分离
1847 经济危机和 1848 法国二月革命 第三次宪章运动爆发 但最终依旧失败
评价:为英国和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使统治阶级意识到工人阶级是不可忽略的力量
狄斯累利 向国会提出改革法案 维多利亚女王签署 这一次改革,城镇选区的公民,除了寄宿的工人外都获得了选举权,但农业工人和非城镇工人(比如矿工)还没有获得权力。因此还未能实现普选
1867 议会改革
1850-1870 文官制度改革 背景:英国官吏任用存在严重的混乱和舞弊现象
1855 初步改革 候选人采取考试和录用,候选人仅限于低级职务的年轻人
1870 枢密院名义颁布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 规定公开竞争考试来录取文官 某些高级文官可以直接由大臣任命
影响:提高了政府官员的素质,保证了一定的效率;任期长,保证政策连续和政 局稳定;巩固工业资产阶级统治
1884 议会改革 大批农业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英国选民总数大大提升 大部分成年男性获得了选举权,但是女性仍旧被排除在外
贝尔朋议会
护国公制度
人身保护法
掘土派
航海条例
布雷达宣言
叛乱法案
嗣位法
大觉醒运动
18c30-40 北美殖民地的反宗教专制,争信仰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
宗教复兴为旗帜,矛头对准官方教会的教义—宗教压迫的精神支柱 “灵魂自由”为口号,民主平等,信仰自由,主要反映了人民主权和反暴政的思想
冲击殖民地官方教会,增强北美殖民地人民的民主意识
波士顿惨案
波士顿倾茶事件
1773 北美殖民地波士顿人民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贸的事件
英国征收茶业税 遭到北美人民抵制 ,一批青年化身印第安人,登上东印度公司茶船,把三艘船的茶叶倒入大海。此举是对殖民政府的挑衅,英国政府决定派兵镇压
此次事件导致了英国颁布对北美的高压法令--《五项不可容忍法令》 激化了英国和北美殖民地矛盾
五项不可容忍法令
莱克星顿枪声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事件
英军总司令派两个团去搜索当地秘密军火库,在莱克星顿与当地民兵相遇,发生冲突
北美人民武装力量第一次与英国正规军交锋,揭开了反英战争的序幕
大陆会议
独立宣言
1776.7.4 大陆会议通过的由杰斐逊等人起草的关于美国独立的宣言
用天赋人权的思想表北美殖民地资阶级的政治需求 宣布生而平等 宣告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解除英王隶属 解除政治联系
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 7.4 被定为独立日
武装中立同盟
萨拉托加大捷
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关键性战役
英军将领柏高英从加拿大南下,试图与另外两路队伍包抄新英格兰,切断美军和大陆军的联系,结果被困于纽约州萨拉托加 被迫投降
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重大转折点,促使法国参战 有利的国际条件
约克镇战役
谢斯起义
联邦条例
1787年宪法 汉密尔顿
1787 年制定并通过的美国联邦宪法。《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使从一个松散的邦联过渡到联邦国家 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规定,联邦的中央国家机关权力超越各州之上;三权分立原则(阐述) 1789 宪法修正案,规定若干公民自由权利
1787 宪法是近代西方国家第一部成文宪法 为资本主义各国提供蓝本
瓦米尔大捷
彼得一世改革
18 世纪俄国沙皇彼得一世推行的改革。主要内容有实行义务征兵制,创建海军。发展工商业,学习西欧先进科学技术。改革行政机构和行政区划。开办学校,简化俄文字母,提倡西欧生活方式。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但未触动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
1861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以废除农奴制为主要内容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克里木战争失败后,各地农民起义如火如荼的展开 工人起义
亚历山大二世正式批准了改革法令 自上而下 农奴赎买份地,农奴人身解放 这笔赎金比土地实际的价格高得多 很多农民一时交不起赎金 因此规定先付少部分 剩下国家垫付
为俄国发展提供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环境,加速工业化
黑船叩关
明治维新前的日本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1853年7月8日,美国打开了日本的门户,派遣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官、海军准将马修.佩里率领4艘战舰,驶入德川幕府咽喉要地江户湾。
由于日本长期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当地民众从来没有见过蒸汽动力、全身黑色的美国军舰,所以当地人称之为“黑船”
黑船事件迫使日本打开了国门,同时也刺激了日本统治者开始了维新变革。
明治维新
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
1854 年美国武力打开日本国门后,迫使日本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计划了日本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
19 世纪 60 年代德川幕府被推翻后,大政奉还给天皇,新政府开始实施改革,此即为明治维新。
政治上,版籍奉还,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君主立宪制。
经济上,殖产兴业,改革土地制度,允许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政策。废除各藩关卡,统一货币,设立日本银行。
文教上,文明开化,发展近代义务教育。
军事上,改革军队编制,建立警察制度。
明治维新标志着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转折,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和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加速了现代化进程,逐步成为亚洲强国。但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色彩,致使日本最终走上了军事封建帝国主义道路。
普法战争
法国和普鲁士进行的欧洲争霸战争。1870 年 7 月战争以法国军队的进攻为开端,但法军接连失败。9 月双方在色当会战,法国军队惨败。拿破仑三世率 10 万法军投降,法兰西第二帝国崩溃。1871 年 1 月 18 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5 月,双方签订《法兰克福条约》。根据和约,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并赔款 50亿法郎。普法战争使德意志完成了统一,改变了欧洲列强的力量对比,埋下一战祸根。
德意志统一
背景
施泰因哈登堡改革—加强政治军事力量,工农业资产阶级发展,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迈进
普鲁士道路—农户解除封建义务变成雇佣劳动者。但封建隶属关系没有完全废除,因此农民资本主义发展的很缓慢 这种发展道路被列宁称为普鲁士道路
德意志关税同盟—内部贸易和交通自由;外部统一关税,为统一奠定基础
容克式资本主义农场-土地大量集中在容克地主手中,农民通过赎买成为自由劳动力,最后又变成了农场工人,且容克农场使用机器,是一种资本主义化的农场,进一步促进了德国工业的发展
统一过程 军事改革 取消后备军,常备军人数增加 赋役时期延长
俾斯麦改革—铁血宰相 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
俾斯麦
普鲁士王国首相,德意志帝国宰相。出身于容克贵族家庭。曾任驻俄和驻法大使。1862年因宪法就分出任普鲁士首相,主张“铁血政策”,以武力和强权统一德意志。先后赢得 1864 年普丹战争、1866 年普奥战争和 1870–1871 年普法战争,最终统德意志。1871 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后出任宰相。期间,对内维护容克阶级利益,颁布《非常法》,镇压社会民主党和工人运动;对外采用结盟政策,确立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1890 年因与威廉二世意见不合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