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中学教资考试科目二中学生发展心理大纲,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与教育、中学生感知觉的发展等。
下图是一个现代汉语语音的思维导图,从语音概说、普通话语音系统、语音组合和语音流变、语音的规律几个方面作了知识点梳理,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科目二学习策略思维导图,详细的介绍了其概念和分类两个部分的内容,学习策略是中学教资中的一个考点,大家快收藏下来以便复习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建构主义的发展观
1、心理发展的实质
理论核心是“发生认识论”。认为所有生物包括人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这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
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就是主体通过动作完成对客体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适应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
同化
顺应
儿童对环境做出的适应性变化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建构过程,即儿童的认知是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2、图式、同化、顺应与平衡
(1)图式
(2)同化
(3)顺应
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过程对于认知能力的发展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4)平衡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构建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规律性。
发展的阶段特征
儿童认知发展可分为几个具有质的差异的连续阶段。每一个儿童的认知发展都是一种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连续发展阶段,呈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阶段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恒定不变的。既不能跨越,也不能颠倒。
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
发展的阶段性不是阶梯式的,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每个阶段都有一个准备期和完成期。
个体的认知发展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1)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儿童只能依靠自己的肌肉动作和感觉应付环境中的刺激。
(2)“客体永久性”(即知道某人或某物虽然现在看不见,但是仍然是存在的)的形成。
(3)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得到发展。
(4)延迟模仿的产生。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运用逻辑思维解决具体问题,但必须依赖于实物和直观形象的支持才能进行逻辑推理和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不能够进行纯符号运算。
4、形式运算阶段(11岁到成人)
形式运算阶段是儿童思维发展趋于成熟的阶段
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与教育
(一)4个相关的分析层面
维果斯基提出应从微观发生学、个体发生学、种系发生学和社会历史四种水平来评价人类发展,这四种水平彼此相关而且与儿童的成长环境相互作用。
(二)“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心理发展的实质与“内化说”
(四)最近发展区概念
(五)“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包含的两层含义
教学的最佳效果产生于“最近发展区”。
(六)适时辅导学生是教学的必由之路——支架式教学
即在学生试图解决超出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其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使之最终能够独立完成任务。
支架式教学可采用的方式有
(1)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分割成许多便于掌握的片段
(2)向学生示范要掌握的技能
(3)提供有提示的练习等。
注意,教师提供的知识和帮助要合适。帮助过多,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不能充分发展;帮助不够,学生亦可能因失败而泄气,久而久之可能会形成习得性无助感。
三、中学生感知觉的发展
(一)感觉的发展
中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运动局发展很快。
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区别颜色的精确性明显提高,视觉敏感度发展到一生中的最高水平,即达到或超过成人水平。听觉感受性不断增高,区别高音的能力明显增长。运动觉和平衡觉不断提高。
(二)知觉的发展
四、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
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指导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到达的发展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还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因此,教学的最佳效果产生于“最近发展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