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概论第五章,包含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进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适用于考试复习!
编辑于2024-08-08 21:45:23概论第五章,包含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进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适用于考试复习!
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为核心的各种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对国家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狭义研究,也涵盖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研究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等内容的广义研究。
政治学理论,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密切相关,国家权力的配置和运行方式直接影响到国家形式的选择和运作。同时,国家形式也为国家权力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框架。因此,在探讨国家问题时,必须同时考虑国家权力和国家形式两个方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概论第五章,包含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进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适用于考试复习!
政治学是研究以国家为核心的各种政治现象、政治关系、政治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既包括对国家活动、形式、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狭义研究,也涵盖以公共权力为中心,研究政治关系、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等内容的广义研究。
政治学理论,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密切相关,国家权力的配置和运行方式直接影响到国家形式的选择和运作。同时,国家形式也为国家权力的实现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框架。因此,在探讨国家问题时,必须同时考虑国家权力和国家形式两个方面。
五、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郑重承诺。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提出小康社会的品略构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效卓著、成果丰硕、成色十足。
***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进入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就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坚信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但实现这一崇高目标必然经历若干历史阶段。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
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曾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即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一步,从二〇三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大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等成就
第二步,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我们要继续奋斗,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正是这个伟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别无他途。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擘画。这次全会,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
二〇一九年十月,我们党召开了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勾勒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从开启新时期到跨入新世纪,从站上新起点到进入新时代,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干出了一片新天地,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动力仍然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全面深化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
全面深化改革往什么方向走,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个统一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这个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后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全面的。
制度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
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看,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前半程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改革。
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要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不断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依托。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总书记指出:“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改革不是改向,变革不是变色。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性质、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必须倍加珍惜,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的显著优势
1、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2、坚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3、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
4、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优势
5、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6、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8、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9、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
10、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11、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
12、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
看一个制度好不好、优越不优越,要从政治上、大的方面去把握。
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
***总书记强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绝不是西方化、资本主义化。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方法论
***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
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
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
全面深化改革胆子要大,但步子一定要稳。
胆子要大,就是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敢于担当,敢于迎难而上。
步子要稳,就是方向一定要准,行驶一定要稳,尤其是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改革发展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
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
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
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相伴而生。
要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做到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穿透力
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积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
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落地生根
改革重在落实,也难在落实。
当前改革又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能否坚定信心、凝聚共识、攻坚克难,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直接决定着改革成败。
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
遵循改革规律和特点,建立全过程、高效率、可核实的改革落实机制,实现精确改革。
要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把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改革、涉及重大制度创新的改革、有利于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优先抓好落实。
改革创新最大的活力蕴藏在基层和群众中间。要尊重和发挥地方、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
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开放也是改革
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
当今世界,开放融通是大势所趋,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经之路。
历史地看,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各国人民交往。同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近年来,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孤立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给人类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方向发展的决心也不会变。
新形势下,必须树立全球视野,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中国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