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民法总则1
这是一篇关于2、民法总则1的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便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法考的小伙伴快速掌握的考点知识,助力您通关法考,2024法考必过!
编辑于2024-08-11 12:34:32这是一篇关于4、民法总则3的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便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法考的小伙伴快速掌握的考点知识,助力您通关法考,2024法考必过!
这是一篇关于3、民法总则2的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便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法考的小伙伴快速掌握的考点知识,助力您通关法考,2024法考必过!
这是一篇关于2、民法总则1的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便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法考的小伙伴快速掌握的考点知识,助力您通关法考,2024法考必过!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4、民法总则3的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便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法考的小伙伴快速掌握的考点知识,助力您通关法考,2024法考必过!
这是一篇关于3、民法总则2的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便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法考的小伙伴快速掌握的考点知识,助力您通关法考,2024法考必过!
这是一篇关于2、民法总则1的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和整理,便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直击重点,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法考的小伙伴快速掌握的考点知识,助力您通关法考,2024法考必过!
民法总则
民法概述
民法的概念
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 内容上表现为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是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法的特征
性质
私法,权利法,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市民社会的基本法,实体法
民法的分类
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和实质意义上的民法
形式:立法机关编纂成《民法典》的民法规范体系
实质:具备民法实质内容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包括《民法典》和其他民事法律,法规
广义上的民法和狭义上的民法
广义:一切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狭义:仅只《民法典》
“民法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从立法宗旨上宣示: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市场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需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基本原则上恪守:价值同源
4. 价值观能够缓解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秩序
民法的渊源
制定法:有立法权
宪法,民事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国际条约(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80公约、CISG,国际商事合同通则PICC)
非制定法:习惯(长期实施,共同信守),但不得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序良俗且在没有法律规范的情况下才能够适用
民法的解释
概念
当民法规范不确定时,特定的解释主体运用一定的方法和原则并遵循法定的权限和程序探求民事法律规范含义的活动。
民法解释的必要性
1. 法律必须要通过解释才能适用(法言法语)
2. 通过梳理法条的内在逻辑结构来弥补法律漏洞
3. 法律解释也是法官创造性地适用法律,充分实现司法公正的要求
民法解释的方法
1. 文义解释
根据民事法律规范中所使用的文字的字面意义进行解释的方法,又称文理解释
2. 体系解释
根据民事法律规范在法律体系中的位置,即与其他法律规范的关联,确定其含义和内容的解释方法
3. 历史解释(立法解释)
通过探求立法者在制定民事法律规范时的立法意图进行民法解释的方法。
4. 目的解释
不拘泥于字面意义和立法意图从现实社会要求出发,依据合理的目的进行法律解释
5. 扩张解释
对文义进行扩张
6. 限缩解释
对文义进行限缩
7. 当然解释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根据规范的目的进行衡量,“举重以明轻,举轻以明重”
民法的适用
时间
生效的时间
1. 在法律中明文规定该法从通过或公布之日起生效
2. 在法律文件中单列一条说明该法在公布之后的某一具体时间开始生效
失效的时间
1. 自然失效:完成任务
2. 在公布法律时,明确宣布以前的同类法规与其相抵触的部分效力终止
3. 修改并重新公布实施新的法律的同时宣布原法律效力终止
溯及既往
民法对于其公布实施以前的民事法律关系有无溯及既往的效力,原则上不
空间
1. 中央
2. 地方
对人
1. 居住在中国的居民和设立在中国的法人及非法人组织 有效力
2. 居留在我国的境内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和经过我国政府准许设立在中国境内的外国法人,原则上具有效力,外交豁免权除外
属地主义
3. 居住在外国的我国公民,原则上不适用我国民法,国际条约除外
民法调整的对象
1. 人身关系
概念
与民事主体的人身不可分离,以特定的精神利益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特征
1.主体地位平等 2.与人身不可分离 3.不具有直接的财产,但某些人身关系是财产关系的前提
内容
1. 人格关系
生命,身体,健康,姓名,名称,肖像,名誉,荣誉,隐私
2. 身份关系
婚姻家庭继承
2. 财产关系
概念
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经济内容的社会关系
特征
1.主体地位平等 2.主体意思表示自由 3.基本内容时财产归属和财产流转关系 4.在利益实现上大多具有有偿的特点
内容
1. 财产归属
2. 财产流转
财产归属是财产流转的前提,财产流转是财产归属发生的根据
民法的基本原则
概念
效力贯穿民法始终的基本原则,对民事立法,民事行为和民事司法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准则。
功能
指导,约束,(上述民事立法司法行为),补充(先用规则)
内容
平等
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征)
具体表现
1.民事权利义务能力一律平等 2.平等的适用法律 3.平等协商 4.平等的受到法律保护
自愿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具体表现
1.有权决定自己是否参加以及如何参加民事活动 2.平等协商 3.在法律范围内自主决定,并对自由表达的真实意愿负责,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平等是自愿的前提,自愿是平等的体现
公平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义务
具体表现
1.民事主体公平的确定权利义务,正当的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兼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2.司法机关在处理纠纷时公平合理(自由裁量权时)
诚信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具体表现
1.有关事项和真实情况如实告知, 不得隐瞒事实和欺骗对方当事人 2.一旦做出意思表示并且达成合意,必须重合同,守信用,正当的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3.民事过程中发生损害,双方应及时采取合理补救措施,避免和减少损失
功能
(1指导功能。诚信原则是道德标准法律化的体现,丰富了 《民法典•合同编》规定的义务内容,确立了缔约过失责任、附随义务、后合同义务等规 则。同时,诚信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应当诚实、守信,善意地保护对方的合理期待,对于建设诚信社会、引领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 (2)约束功能。诚信原则不仅要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而且要平衡个人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与矛盾,即要求当事人在从事民事活动时,要尊重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滥用权利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 (3)补充功能。诚信原则可发挥填补法律和合同漏洞的功能。法律对某些问题未作出明确规定时,可基于诚信原则合理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 务。合同对某事项约定不明时,可以根据诚信原则作出合理解释。
合法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公法规范)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在我国的法律体系当中,有以行政管理性法律的法律关系为主要规范对象的公法规范,民事活动必须在其秩序框架中进行,尤其是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判断中,违反法律的效力性强制性规范的,会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民事主体行使民事权利也不是绝对自由的,应当受到国家法律等的必要约束和限制,从而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维持社会的正常秩序
公序良俗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的内容和目的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
公共秩序(政治的公序:保护国家和家庭的公共秩序。和经济的公序:指导的公序和保护的公序)和善良风俗(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一般道德或基本伦理要求)
功能:公序良俗原则,是现代民法的一项重要的法律原则,具有维护社会一般利益以及一般道德观念的重要功能。民法规范的禁止性规定不可能涵盖一切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道德秩序的行为,因而需要依据公序良俗原则授予法官自由裁量权处理民事案件
绿色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具体体现
1.是代际正义的要求,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不能牺牲未来的社会资源和环境 2.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民事活动中民事责任的考量,应当符合绿色原则
民事法律关系
概念
民事法律规范所确立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法律关系
特征
1.民事法律关系的发生,大多取决于取决于民事主体的意思 2.民事法律关系的保障措施具有补偿性,以弥补损失为主要目的
分类
1. 人身法律关系--财产法律关系
区别
权力性质不同
人身法律关系一般不得转让
保护方法不同
人身关系:非财产性责任,赔礼道歉,恢复名誉 财产关系:财产性责任,补偿财产损害
2. 物权法律关系--债权法律关系
3. 绝对法律关系--相对法律关系
义务人是否特定
要素
主体
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
民事主体,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民事权利并承担民事法律义务的人
内容
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民事权利
概念
民事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而依法为某种行为或不为某种行为的自由
特征
1.权利人直接享有某种利益,或者实施一定行为的自由 2.可请求义务人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保障其实现某种利益的自由 3.这种自由是是有保障的自由,表现在权利受到侵犯时,具有请求有权国家机关予以保护的可能性
分类 期待主人相请
1. 人身权(生命权)和财产权(债权请求权)
权利客体的不同
2. 支配权(物权),请求权(债权请求权),抗辩权(一般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形成权(撤销权,追认权)
权利的作用不同
3. 绝对权(物权)相对权(债权)
权利人可以对抗义务人的范围
4. 主权利,从权利(担保物权)
权利的相互关系
5. 既得权(所有权)期待权(所有权保留)
民事权利的成立要件是否全部实现
行使
概念
民事权利内容的实现
行使的原则
1. 符合国家和公共利益
2. 不得滥用权利,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
3. 诚实信用
保护
私力:正当防卫,紧急避险,自助行为 公力:法院,仲裁
民事义务
概念
与民事权利相对应,义务人为满足权利人利益而受到为一定行为和不为行为的约束
特征
1.义务人必须依据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为一定行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以便满足权利人的利益 2. 义务人只承担法定或约定范围内的义务,而不承担超出这些范围以外的义务 3.义务人必须履行其义务,受到国家强制力约束
分类
1. 法定义务,约定义务
民事义务的发生根据
2. 作为义务,不作为义务
民事义务主体行为的方式
民事责任
概念
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义务承担的法律后果,是法律责任的一种类型
特征
1.民事主体一方对他方承担的责任 2.主要为了补偿权利人所受损失和恢复民事权利的圆满状态 3.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 4.内容可以由当事人在法律范围内协商
分类
1.财产责任,非财产责任 2.违约,侵权,其他 3.无限,有限 4.单独,共同 5.按份,连带,补充(第二顺位)
承担方式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物权) 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做,更换 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违约) 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人身权)
免责
正当防卫,紧急避险,不可抗力,受害人过错,第三人原因,自甘风险,自助行为
客体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1. 物(物权)
1. 是否移动:动产/不动产
2. 两物之间的关系:主物/从物
3. 派生关系:原生物/孳息
法定孳息:利息
自然孳息:掉下的果实(组成部分不是孳息,未掉的果实)
4. 是否特定化:特定物/种类物
2. 行为(债权)
3. 权利(担保)
4. 智力成果(知识产权)
5. 人身利益(人格权和身份权)
民事法律事实
概念
依法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现象 法律规范+民事主体(抽象)+法律事实(具体)=法律关系
分类
1. 行为 受主体意志支配
1、民事法律行为:签订合同 2、准民事法律行为:邀约,意思通知,观念通知,感情表达 3、事实行为:主观上没有意思,客观上引起法律关系变动:创作作品,交货,付款
2. 自然事实 没有意志支配
1、事件:某种客观现象的发生:出生,死亡 2、状态:某种客观现象的持续:下落不明,占有
民法“典”
仪式感,就像婚礼登记其实就有法律关系,但还是举办具有仪式感的婚礼
民法的内容很多,一系列法律的汇编
民法的体系性,整体性
2021.1.1正式生效
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法典,反映实践特色,时代特色(21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