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该导图严格根据人卫第9版归纳,详细阐述了病毒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能够帮助您更加高效的学习病毒的检测方法与预防,赶快下载吧,更多资料等你哦。
该导图纤细阐述了慢性病的预防、控制与管理
内容丰富,描述详细
严格按照课本归纳,内容详细,重点突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细菌的检验程序和方法 
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
标本的采集和送检
分离培养或检测病毒及其核酸的标本
‧检测对象
病毒
注意
按病毒感染部位采集标本
发病初期或急性期采集标本
低温、速送检查
标本置于转运液
加入抗生素
防止污染
标本+抗生素è抑制细菌真菌繁殖
血清学诊断标本
检测对象
病毒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
早期单份血清
IgM
双份血清的收集
IgG
标本应存于-20℃
病毒的分离培养
动物接种
动物:鼠、兔、猴、黑猩猩等
乙型脑炎病毒
狂犬病毒
优点:结果易观察,可建立动物模型
缺点:有饲养条件要求,费用高、动物体内常带有潜伏病毒。目前已很少应用
鸡胚培养
受精卵è鸡胚è孵育2-7天è收获相应的材料进行鉴定
应用
流感病毒
痘病毒
腮腺炎病毒
细胞培养
病毒的鉴定
病毒感染的常用鉴定方法
形态学鉴定
血清学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
病毒在细胞中增殖的指标
细胞病变
病毒在敏感细胞内增殖引起特有的细胞病变,称为致细胞病变作用( cytopathic effect,CPE)
①CPE:病毒感染细胞发生形态改变
②CPE:病毒感染细 胞与邻近细胞融合
③CPE:形成包涵体(inclusion body)
红细胞吸附
受染细胞膜表面血凝素(HA)+ RBC表面HA受体
病毒干扰作用
风疹病毒+人胚肾细胞 è病毒增殖,CPE(-)
埃可病毒+人胚肾细胞è 病毒增殖,CPE(+)
细胞代谢的改变
细胞培养瓶 代谢变化-PH
病毒的感染性与数量测定
病毒总量(活病毒+死病毒):血凝试验
感染性病毒量
50%组织细胞感染量(50% tissue culture infection dose,TCID50)
概念
测定病毒感染细胞后引起50%细胞病变的最小病毒量
方法
一般是将病毒悬液作10倍的系列稀释,分别接种细胞,经一定时间后观察CPE、血细胞吸附等指标,以能使50%细胞感染的病毒的最高稀释度作为终点。最后用统计方法计算出50%组织细胞感染量
用途
测定感染性病毒的量和毒力
蚀(空)斑形成试验(plaque forming test)
原理
适当浓度的感染性病毒在覆盖琼脂的细胞层上产生可见和可数的局部病灶称为蚀斑。一个蚀斑是由一个感染性病毒颗粒增殖而形成的,由蚀斑的数目可以计算出原始标本中感染性病毒的含量
测定感染性病毒量
单位: PFU (plaque forming unit)/ml
由一个感染性病毒颗粒增殖而形成的一个空斑称为空斑形成单位
分纯病毒
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
病毒感染的诊断
形态学检查
电镜和免疫电镜检查
光镜可见指标
包涵体检查
病毒成分检测
病毒蛋白抗原检测
免疫标记技术
病毒核酸检测
核酸扩增技术
核酸杂交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
基因测序
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
已知抗原—测抗体(诊断)
◙ 已知抗体—测抗原(鉴定病毒属、种、型、亚型)
中和试验(Neutralization test)
血凝抑制试验(Hemagglutination inhibition test)
特异性IgM抗体检测
可诊断急性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的快速诊断
数小时内出结果
病毒成分(抗原或核酸)
早期抗体检测(IgM)
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
免疫预防
人工主动免疫
传统的疫苗
减毒活疫苗
通过毒力变异或人工选择培养将毒株变为减毒株或无毒株,常用的有脊髓灰质炎疫苗、流感疫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风疹疫苗、乙型脑炎疫苗等
主要优点
可诱导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局部免疫反应
有较强的免疫力
只需接种一次
主要缺点
仍保留一定的毒力
可出现毒力回复
对保存和运输的要求高
灭活疫苗
在实际生产中将灭活苗与活疫苗结合使用往往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用活疫苗做基础免疫,用灭活苗做加强免疫效果比较理想
通过理化方法将具有毒力的病毒灭活后制成灭活疫苗,这种疫苗失去了感染性但仍保留原病毒的抗原性,常用的有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狂犬病疫苗、甲型肝炎疫苗、流感疫苗等
比较安全
保存方便,无须冻干保存
生产相对简单
免疫效果较差,能诱发体液免疫,不产生局部免疫;很少甚至不引起细胞免疫
反应持续时间短,需多次接种
需要进行浓缩纯化
需要使用佐剂,制剂中存在灭活剂
现代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采用DNA重组技术,提取编码病毒保护性抗原基因,将其插入载体,并导入细菌、酵母菌或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纯化后制成的疫苗。例如目前已广泛使用的重组乙肝疫苗(rHBsAg)
遗传重组疫苗
是指将编码病毒抗原的基因转入到载体通常是减毒的病毒或细菌中制成的疫苗,痘苗病毒是常用的载体,已被用于HAV、HBV、HSV、麻疹病毒等重组载体疫苗的研制
亚单位疫苗
是指用病毒保护性抗原如病毒包膜或衣壳的蛋白亚单位制成的不含有核酸、但能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疫苗。如流感病毒血凝素18个氨基酸肽、Ⅰ型脊髓灰质炎病毒VP1结构蛋白、HBsAg及狂犬病病毒刺突糖蛋白
核酸疫苗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DNA疫苗,是把编码病毒有效免疫原的基因克隆到真核质粒表达载体上,然后将重组的质粒DNA直接注射到宿主体内,使外源基因在活体内表达,产生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目前已被应用于多种病毒疫苗的研究。
免疫球蛋白
胎盘球蛋白
丙种球蛋白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细胞免疫抑制剂
细胞因子
IFN-α、β、γ
IL-2、IL-6、IL-12
TNF 、CSF
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LAK细胞
抗病毒感染治疗
抗病毒药物或制剂
策略
作用于病毒复制周期的不同环节
核苷类药物
通过阻抑子代病毒基因的合成与表达,抑制病毒复制
病毒蛋白酶的抑制剂
通过抑制病毒蛋白酶的活性,阻止病毒的复制.
抗病毒基因治疗:asODN、asON、ribozyme
整合酶抑制剂
HIV整合酶抑制剂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金刚烷胺或甲基金刚烷胺用于甲型流感的治疗。
其他
IFN、干扰素诱生剂、TNF、IL-2、中草药等抑
干扰素及干扰素诱生剂
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主要用IFN-α,副作用小,对某些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有较好的效果
中草药
黄芪、大青叶、板兰根、贯众。
新抗生素类、治疗性疫苗、细胞因子等免疫制剂。
免疫制剂
①吸附和穿入
拟配体制剂
中和抗体
金刚烷胺金
③生物合成
核苷类似物
干扰素
反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