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引论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刘珣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第二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 第三节对外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 第四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和争论
《对外汉语教育引论》刘珣 第九章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包含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与课堂教学,对外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教学,语言测试。
《对外汉语教育引论》刘珣 第八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与应用,包含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教学原则,对外汉语教学的编写和选用。(可直接背诵)
《对外汉语教育引论》 刘珣 第七章 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包含认知派与经验派教学法,人本派和功能派教学法。(可直接背诵)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
对外汉语教学引论
对外汉语教育引论
引论第三章1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
引论第三章2对外汉语教学的教育学基础
引论第四章1对外汉语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引论第四章2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学基础(跨文化交际)
引论第五章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引论第六章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第一节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 )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
一、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的概念
(一)第一语言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首先接触便获得的语言。
第二语言: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
时间先后
(二)母语和外语
母语: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外语:指外国的语言
国家的界限
(三)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本族语:本民族的语言
非本族语:本民族以外的语言
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分
(四)目的语
人们正在学习并掌握的语言
按学习目标分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
(一)对外汉语教学
定义: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
优点:基本体现学科特点和内涵,简洁上口,符合汉语习惯
局限:未能准确全面的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对外”明显带有中国人的视角,无法为外国同行所使用。
(二)汉语教学
在国际场合用的多,语境清楚,其义自明,一般不会产生误解
(三)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定义:从学术上较精确的指称这一学科内涵和性质
优点:能体现与上位学科的关系
局限:名称太长,不上口
(四)应用语言学
定义:广义:与理论语言学相,指把理论语言学的理论、规律、原则和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 狭义:指语言学的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指第二语言教学
局限:本学科的性质绝不仅仅是“应用”,它所应用的更不仅仅是“语言学”, 这一名称本身不能直接反映出学科的具体内容——没有说明究竟是什么“学”。
(五)外语教学(法)
局限:只强调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不能表现出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层次和它所包含的全部内容,只强调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层面
(六)外语教育学和教育语言学
启示:本学科属于教育学还是语言学
(七)第二语言学
局限:反映不出一门学科的理论层次
(八)汉语国际教育
(九)国际中文教育
定义
国际中文教育的名称,由最初的对外汉语教学演变为汉语国际教育之后,又演变成今天国际中文教育。 国际中文教育指中文在全球的传播与传承工作。包括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海外的中文教育和海外华文教育。这一教育形式旨在推广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学习,帮助学习者掌握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了解中国文化,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国际理解。它包括语言教学、文化教学、交际能力培养等。国际中文教育推广有助于增进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了解,促进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多样性和国际交际合作。
三教:①教谁:在国外和中国国内的外国人,第一语言非汉语的华人及后裔 ②教什么: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 ③在哪教:中国国内,海外,虚拟教学
内涵变化
①学科重心的转变。工作重心由以往的学科基础理论与教法研究向学科体系建设和标准体系建设并重转变; ②发展方式的转变。由以规模增加为主高速发展模式转变为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模式;以单纯的中文语言教学转变为多元化的“中文+”教学模式。 ③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面临的挑战和对之策
挑战:①国际环境持续恶化。 ②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形势变化和时代发展需要。 ③学科发展相对滞后不能适应新时代中文国际推广的发展需求。 ④人才培养李丽和模式落后。
应对之策:①厘清学科归宿。 ②强化内涵发展。 ③加强以“三校”为核心的技术研究和建设。
三、“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
第二节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
一、学科任务
(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
①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 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内部)
②对外汉语教育作为一门分支学科,即以自身的学科理论建设,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 甚至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外部)
(二)核心内容:对外汉语教学
(三)其他任务
(1)内部因素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和教师:包括学习者、心理、生理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的基本素质。 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目的语,即汉语。 学习与教学活动本身,包括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四个环节理论和实践。
(2)外部因素 基础学科对本学科理论所起的支撑作用。 语言环境,包括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语言环境,及其对学习所产生的影响。 国家的方针政策。
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
1.理论基础: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以及哲学。
2.学科理论
理论基础
对外汉语语言学
对外汉语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的区别
汉语习得理论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
学科研究方法学
应用研究: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教学管理、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专门的研究
3.教育实践:培养汉语二语学习者的教学实践 培养对外汉语教师的教育实践。
第三节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
一、对外汉语教学性质
1.首先是语言教学
2.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3.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4.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
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
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
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
6.集中、强化的教学
三、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
专门的学科
研究对象
研究任务
研究视角
教学任务
综合的学科
应用的学科
第四节学科定位和争论
一、“小儿科”教学
二、“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
三、“应用语言学学科”论
四、学科定位——语言教育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