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学知识导图
教育学产生及其发展讲述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教育学的发展概况等,内容丰富全面且简单明了,赶快收藏下图学习吧!
编辑于2021-08-10 21:59:47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
概念: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
两大规律 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规律; 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规律
内在动力
根本任务
学科特点
学科特点 研究对象的普遍性、平凡性 问题域界的恒定性和解答的不确定性 学科基础的广泛性和跨学科性 理论类型的多元性和学科路径的多样化 学科属性的综合性和理论结构的层次性
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需识记教育家、主要观点、著作
萌芽阶段
中国萌芽阶段
孔子
《论语》
学说的核心是:仁 和 礼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起点的公平)
教学原则
启发原则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孔子 西方历史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是苏格拉底(产婆术)
因材施教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推之” “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大以大成,小以小成”——朱熹
学、思、行相结合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知新——巩固性学习原则
教育内容:六经
六经: 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道德教育居于首位;重社会人事和文事,轻科技和生产劳动 樊迟请学稼——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
孟子
性善论 教育目的:"明人伦"——人伦:人际关系,如君臣父子 理想人格:大丈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荀子
性恶论
教育作用:”化性起伪“
学习过程:闻-见-知-行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 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墨子
”兼爱“、”非攻“
教育内容:重视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
知识来源:”亲职“、”闻之”、“说之”
说之:类推和明故获得知识,训练思维能力 明故:了解事物对象的原因,明白立论的理由
老子
《学记》
地位: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文献)
教学原则
《学记》中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 尊师重道 藏息相辅——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豫时孙摩——预防;及时施教;循序渐进;观摩 启发诱导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长善救失 学不躐等——躐(跨越);学习不能跨越学生身心发展阶段
五子+一书
西方萌芽阶段
苏格拉底
问答法(产婆术)
问答法,三步: 讽刺:使其“自知其无知” 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与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柏拉图
《理想国》
在西方教育史上,三大里程碑; 《理想国》——教育和政治(柏拉图) 《爱弥儿》——教育与人(卢梭) 《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与社会(杜威)
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首次提出“和谐教育”
昆体良
《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
《论演说家的培养》地位: 西方最早教育著作 世界上第一部教育法论著 西方历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昆体良) 辨析: 教育学形成的标志:《大教学论》——夸美纽斯 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的著作——《学记》 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普通教育学》——赫尔巴特
三哲+一昆
独立意识形态阶段
学科建立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
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泛智教育”
泛智教育——普及教育的思想 “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一切事物”——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即教育内容的广泛 “一切人”——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一切青年男女都应该进学校“——普及教育;即教育起点的公平 主张建立全面统一的学制
教育适应自然
自然指的是两方面的自然: 大自然 学生的身心自然发展规律
班级授课制
系统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
泛智自然教大班
卢梭
性善论 《爱弥儿》 自然主义教育——教育要遵循儿童的本性,防范外界的不良影响
康德
《康德论教育》 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讲座 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裴斯泰洛齐
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化”口号 要素教育论——提出各门学科的教育须从最简单的要素入手,由浅入深,由简至繁,循序发展
洛克
《教育漫话》
白板说
绅士教育论
绅士教育论内容:德育、体育、智育 认为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有助于个别教导
规范教育学建立
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学之父 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 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辨析: 《大教学论》——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教育理论体系的两个理论基础
伦理学
伦理学即实践哲学,主要体现为五种道德观念: 内心自由 完善 仁慈 正义 公平
心理学
心理学:“统觉”“意识阀” “统觉”——新观念被旧观念所同化和吸收的过程(新旧知识的联系)
教育目的
可能的目的: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相关 必要的目的: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公平、正义等五种道德观念 最高的目的: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教育学体系组成:管理、教学、训育
性恶论——是赫尔巴特管理理论的出发点
教育性教学原则
教育性教学——西方教学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了“教育性教学”概念 教育——目的 教学——手段
教学四阶段论
教学四阶段论: 明了、联合(联想)、系统、方法 (小明联系小方) ——>席勒(赫尔巴特的门徒) 分析、综合、联想、系统、方法(把明了分为两个阶段) ——>赖因(席勒的学生) 预备(提出问题、说明目的)、提示(提示新课程、讲解新教材)、联合、总结、应用——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和中心地位
旧三中心
课堂中心 教材中心 教师中心
杜威
教育本质
教育本质: 教育及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此外,杜威还提出 学校即社会
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
从做中学
五步教学法
困难 问题 假设 验证 结论
新三中心论
儿童中心(学生) 活动中心 经验中心
三即两学无目的
培根—— 归纳法
十七世纪之后,教育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培根——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他提出的 归纳法 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多元化发展阶段(20世纪)
实验教育学
梅伊曼、拉伊、比纳、霍尔、桑代克 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
文化教育学
狄尔泰、斯普兰格、利特 主张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教育研究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即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进行。
实用主义教育学
杜威、克伯屈 尊重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克鲁普斯卡娅(前苏联国母、列宁的夫人)——《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教育》 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 马卡连柯——《教育诗》 凯洛夫(前苏联教育部部长)——《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939年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著作——1930年
批判教育学
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布厄迪尔 批判资本主义教育的不公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当代西方教育理论界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潮
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布鲁纳
教育理论:结构教学论、教学法 教育著作:《教育过程》
赞科夫
教育理论:发展性教学理论(一般发展教学理论) 教育著作:《教学与发展》 师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教学要走在发展区前 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两理两高一差 高难度 高速度 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 理解学习过程 使所有的学生包括差生都可以得到一般发展的过程
瓦根舍因
范例式教学原理
新三大流派
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 等人提出的教学理论,充实了教育学的内容,提高了教育学的科学化水平,被视为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引论》
苏霍姆林斯基
和谐教育思想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其他学者观点
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
蔡元培
评价: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五育并举——教育方针
五育: 军国民教育——体育 实利主义教育——智育 公民道德教育——德育 世界观教育 美感教育——以美育代宗教;最早把美育纳入我国教育目的中
改革北京大学教育实践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教育独立思想
教育独立: 经费独立 行政独立 学术和内容独立 脱离宗教独而独立
陈鹤琴
学前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开创者
“活教育”
课程
“五指活动” 打破学科组织体系,采取能体现儿童生活的整体性和连贯性的五指活动形式: 文艺可建设 儿童文学活动 儿童艺术活动 儿童科学活动 儿童健康活动 儿童社会活动
教学原则
从做中学
步骤
步骤:十月发言 实验观察 阅读思考 创作发表 批评研讨
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 ——生活教育论的本质和核心 社会即学校——范围论 教学做合一——方法论 致力于中国近代教育的普及 师从杜威、克伯屈;区别与杜威的“教育即生活” 此外,陈鹤琴、胡适也都是杜威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