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育与人的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归纳总结了教育学关于教育与人的发展这一章节的知识点。
这是一篇关于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的思维导图,包含人的身心发展概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等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思维导图,介绍了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学校教育制度这几个方面的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概述
人身心发展的概述
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了解)
人的发展的特点
人的发展的特点(多选) 未完成性 儿童发展的未成熟性、未完成性,蕴含着人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可塑性,潜藏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 能动性 人的发展是一个自觉能动的过程,这是人的发展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性。 人在起发展过程中是自决的,这是人发展自主性的重要表现。
人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子然成熟论、预成论等)
强调内在因素:基因 代表人物:内蒙四尔弗 孟子——人的本性是善的,“万物皆备于我” 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 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鼻祖)——个体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只起引发作用 格赛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双生子爬楼实验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外塑论、经验论)
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代表人物:外出寻找落花生 荀子——性恶论;“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化性起伪 洛克——“白板说”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辐合论(二因素论)
施泰伦 吴伟士(伍德沃斯)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共同作用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顺序性
由……到……,连续不断的、上升的、不可逆的、发展的过程 教育要求: 遵循量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地施教; 反例:返老还童、揠苗助长、陵节而施
阶段性
年龄+特征 教学要求: 教学要有针对性;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
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两种发展水平: 学生现有发展水平——教学要处于最近发展区——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体现了顺序性和阶段性
不平衡性(不均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同一方面不同时期;同一时期不同方面——都是不平衡地 教育要求: 把握施教的关键期或最佳期,视时而教、及时施教 案例: 身高增长在“新生儿”和“青春期”比其他时期更快(成年,老年) 人的青春期生理(升高、生殖系统)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狼该” “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互补性
生理与生理之间的互补;生理和心理之间的互补(身残志坚) 应用:长善救失;扬长避短
个别差异性
发生在不同个体上:有的……有的……;有些…有些… 个别差异性的表现: 不同个体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 不同个体不同方面存在差异; 不同个体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 群体间的差异(男生和女生) 教育要求:弹性教学制度;组织兴趣小组 案例:大器晚成,大器早成,伤仲永,姜子牙,“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整体性
内涵: 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以其整个身心投入教学生活,并以整个身心来感知,体验、享受和创造这种教学生活 教育要求: 面对学生的整个身心 着眼于学生的整体,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注意做到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意识与潜意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稳定性和可变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遗传(遗传素质)——提供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决定人的发展; 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呈减弱趋势。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是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环境——提供发展的可能
环境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 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 ; 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孟母三迁” “出淤泥而不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蓬生麻中,不扶而指”
教育(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促进)
应避免两个误区: 教育万能论: 观点: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代表人物:洛克、康德、华生、爱尔维修——炕上爱铺落花生 教育无用论——抹杀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观点:教育对人的发展无能为力——高尔顿
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内因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从活动水平角度来看,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层次构成: 生理活动 心理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最高层次) 个体活动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活动是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 个体活动制约着环境影响的内化与主体的自我建构; 个体通过能动的活动选择、建构着自我的发展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三有活动) 学校有专门负责教师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专门的人) 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专门的方法)
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学校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主导作用的表现):(简答) 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共性)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个性)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个体的个性化 人的主体意识、个体特征的发展及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个体的社会化(共性) 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培养个体的职业角色意识
实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的条件
外部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发展状况 内部系统——教育自身的状况;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发展的规律、社会、家庭教育影响成为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