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代汉语绪论
这是一篇关于绪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主要研究对象,古代书面语系统,内涵。介绍详细,知识全面,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篇关于导言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语言学发展历史,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介绍详细,知识全面,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这是一篇关于现代汉语绪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汉语地位,现代汉语特点,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绪论
内涵
古代汉民族使用语言 五四运动前的汉族语言
古代汉语
文言-文言文
古白话-古白话文
古代书面语系统
文言:先秦口语为基础→上古汉语书面语 后代用其写成作品
古白话:六朝后北方话基础上形成
主要研究对象
文言
文言:古代文献资料使用 最基本书面语形式
古白话只用于 民间文学+笔记语录
文字章
字典辞书
编排方式
音序法
古:平上去入四声 一百零六韵
今:汉语拼音字母次序 注音字母
部首法
同一部首字归一类 部首次序+同部首字→笔画
优点:不会读也可检字
缺点:有些部首难以确定 检字速度较慢
号码法
由笔形得来数字号码排列汉字 四角号码法
优点:检字速度快
缺点:难于掌握
常用字典辞书
查检字音字义
《康熙字典》
古代收录汉字最多 字典
成书康熙五十五年 张玉书 陈廷敬等 奉诏编写
基础:明代梅膺祚《字汇》 张自烈《正字通》
部首排列法:214部 十二地支分十二集→上中下三卷
释字体例:先音后义→历代主要韵书反切+解释字义+引古书为证
错误较多
王引之奉诏《字典考证》 引书
王力《康熙字典音读订误》 读音
《中华大字典》
继《康熙字典》后 第二部大型字典
中华书局 陆费逵 欧阳溥存主编
部首排列法
释字体例:注音→反切+直音 释义简明
《汉语大字典》
全书8卷 部首排列 设200部 重历史地反映字形音义发展
字形:单字条目下收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形体→字形演变
字音:注音收录中古反切 标注上古韵部+现代读音
释义:过于求细 忽视词义概括性
查词语典故
《辞源》
1915商务印书馆 1958修订本专收古汉语词汇→以语文为主,百科为副
修订本:阅读古籍 语文工具书
近代最早以语词为主 兼收百科常识 大辞书 重考察起源+精选书证
部首排列法:214部→208部
释字体例:单字字头下收列古今复音词/词组 单字先注音后释义 注音-反切 释义-先说明词义/用法+后引书证/综述引文大意
《辞海》
1936中华书局 1979上海辞书出版修订本 综合性辞书
条目收列吸收现代科学词语
部首排列法:250部 归部原则“依据字形定部”
释字体例:先释单字字义 再释复音词/词组意义用法
《汉语大词典》
迄今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文词典
12卷 单字字头部首排列→200部 多字条目“以字带词”原则→字数+笔画排列
单子条目+多字条目
查虚词+特殊词语
《经传释词》
研究上古汉语虚词用法 专书
清 王引之
虚词160个 古声母36字母顺序排序
虚词特殊用法:引证材料 分析排比
少通常用法
内容:经传虚词为主 子书+其他书材料为辅 不录东汉后
《词诠》
近人杨树达
内容:虚词 特殊用法+通常用法 引例丰富 通俗易懂
体例:注音字母次序 解释虚词→标明词类+释义+列举例句
《助字辨略》
清 刘淇 1711
体例:按四声分卷 依韵排列
内容:取材先秦-元代 内容→经传+诸子+史书+小说等
缺点:虚词分类标准不统一 内部体例欠严密
补充
《诗词曲语辞汇释》
近人张相
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诗词曲 特殊词语→详引例证 释义 用法 推寻词源/语源
《说文解字》
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比较完备的字典 中国文字学奠基之作
东汉许慎
体例:540部 收字9353 重文1163 字→小篆形体+解说 先释字义 后释形体结构 有的注音
字义:许慎认定的本义
价值
确立六书理论
创立汉字部首 制定按部首排列字书体例
保存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义→释读甲骨文+金文 依据
保存先秦词义+汉代训诂资料 古音资料
记载丰富古代文化资料
四大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校订文字+阐释许慎解字 贡献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 博引群集 佐证字义
王筠《说文句读》 解说文字形义 纠正许书错误 《说文释例》 六书分析字体结构 字体实例阐释六书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形音训释字义 阐释通假正别
《经籍籑诂》
大型工具书 唐前古书注解
清 阮元 主编
韵母排列法→平水韵106韵 一韵一卷 106卷
释字体例:罗列唐前各古书注解+文字学专著解释 不注音切 各义项“○”隔开 先字义后出处 被释字→“|”代替
古代注音方法
直音法
汉代 同音字注音
缺点:无同音字无法注音 同音字难认读→无作用
反切法
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汉字注音法
汉末 二字合注一字 “某某反”→唐后“某某切”
上字取声母 下字取韵母+声调
叶音法:诗歌押韵→临时改变一字读音
主观上强改字音 毫无根据
譬况法:直接描写发音方法+发音部位 结合打比方
读若法:以音同/音近字比拟所注字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