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这是一个关于班主任与班级管理的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涵盖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编辑于2024-11-05 15:45:51这是一个关于教育心理学概述的思维导图,概念:是一门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
这是一个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思维导图,1999年6月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这是一个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思维导图,含义及作用:最根本的指导准则和道德要求,贯穿于劳动的始终,道德行为的总和,本质属性,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指导、统帅、裁决的作用,忠于人民教育事业,要求全体教师忠诚于社会主义的根本利益。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个关于教育心理学概述的思维导图,概念:是一门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
这是一个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思维导图,1999年6月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课程体系、结构、内容”。
这是一个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思维导图,含义及作用:最根本的指导准则和道德要求,贯穿于劳动的始终,道德行为的总和,本质属性,统帅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指导、统帅、裁决的作用,忠于人民教育事业,要求全体教师忠诚于社会主义的根本利益。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班级与班级管理
班级
词源 埃拉斯莫斯最先提出
地位 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
班级组织的发展
17世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进行论证
18世纪,赫尔巴特进一步设计和实施
19世纪,英国“导生制”推动发展
中国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京师同文馆
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校”开始全国普及 1904癸卯学制
班级功能
社会功能 社会价值观,社会生活的双基,社会行为的方式,社会角色
个体功能 促进发展,满足需求,诊断,矫正
班级管理
概念
组织实施主要工作:机构建设与任务落实、人员安排与指导教育、行为协调与工作控制
基本环节: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评价总结
特点
根本目的 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管理对象 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主要对象是学生
管理手段 有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功能
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主要功能
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基本功能
锻炼学生能力,提高自治水平→重要功能
内容
班级组织建设
结构 直线式,职能式,直线职能式 中小学是直线职能式
内容 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指导班级建设
原则 有利于教育的原则(首要),目标一致的原则,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班级制度管理 成文制度和非成文制度
班级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管理是班级教学管理的核心
内容
明确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建立行之有效的班级教学秩序
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班级活动管理
模式
班级常规管理 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
班级平行管理 集体+个人 马卡连柯
班级民主管理 学生参与 干部轮换制度,定期评议制度,值日生制度
班级目标管理 德鲁克提出,将他控式转变为强调自我自控
原则
方向性原则,全面管理原则,自主参与原则,教管结合原则,全员激励原则,平行管理原则
当前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班级管理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以满足学生发展为目的→核心
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宗旨
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良好班集体的培养
班集体的特征
明确的共同目标→导向和基础
一定的组织结构,有力的领导集体→核心
共同生活的准则,健全的规章制度→保证
具有正确的集体舆论以及团结、和谐、向上的人际关系
宽松的个性发展空间
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与适应能力
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版本一
初建期/雏形期 班主任工作最繁忙,考验班主任的关键期
巩固期 培养班级骨干的重要时期
成熟期 洋溢着平等、和谐、上进、合作的心理氛围
版本二
组建阶段 靠教师的组织指挥,靠行政手段组织
核心形成阶段 积极分子涌现,协助班主任工作,但离不开班主任
发展阶段 舆论和班风的形成,能够自己管自己
成熟阶段 心理氛围,个性特长
版本三
组建阶段
核心初步形成阶段
集体自主活动阶段 形成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方向和动力
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
组织形成多样的教育活动
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班主任工作概述
班主任的概念
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纽带和桥梁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班级的建设者 班级建设的目标(最为重要),实现目标的途径,具体方法和工作程序
班级组织的领导者
职权影响→基本条件和前提
个性影响→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领导方式 教学中心(采用最多),集体中心
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艺术家
班主任的工作任务
基础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重点和经常性的工作
首要任务是组建良好的班集体
中心任务是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做好工作的前提(首要环节):了解和研究学生
中心工作(环节):组建班集体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与方法
了解和研究学生
前提和基础
内容 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
方法 观察法(最基本),谈话法,调查法(间接),书面材料分析法和学生作品分析法(最简单)
有效的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
中心环节和首要任务
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本班任课教师,指导班级团队活动,运用家庭和社会教育
学习指导、学习活动管理和生活指导、生活管理
组织课外、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
建立学生档案
四个环节: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个体档案和集体档案
操行评定
以“学生守则”为依据,对学生道德品行、学习、身心健康三方面的总结与评价
原则:客观性,激励性,个性化,全面性
步骤:学生自评、小组评议、班主任评价、信息反馈
意义: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生家长了解子女的综合表现、科任教师了解学生
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
学期计划和具体执行计划(全面总结与专题总结)
个别教育工作
优等生
心理特征:自尊心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
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激励,弥补挫折;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中等生
心理特征:信心不足,表现欲不强
重视中等生,有的放矢,增强自信心
后进生
心理特征: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
关心热爱与严格要求;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发现闪光点,增强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因材施教,对症下药;持之以恒
班会活动的组织
特征:集体性,自主性(学生)和针对性
常规班会,生活班会,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
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行的班会活动
形式:主题报告会、主题汇报会、主题讨论会、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主题竞赛、主题晚会
偶发事件的处理
特点:突发性、紧迫性、冲击性、多样性
原则:教育性、客观性、有效性、可接受性、冷处理原则
办法:沉着冷静面、对机智果断应对、公平民主处理、善于总结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