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三节 教育的要素与形态,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内涵,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三节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促进作用,第二节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一节 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这是一篇关于绪论 教育学及其发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一章 教育及其本质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论
人类教育起源于动物界中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活动。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 教育活动是按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传授活动。 代表人物:法国勒图尔诺,英国沛西·能
生物起源论强调了人的生物属性和动物本性, 但他抹杀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 社会性质,忽略了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有 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这一特性,因此不科学。
心里起源论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美国孟禄
夸大了模仿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忽视了人是有意识的 存在物这一本质规定,从根本上抹杀了教育的有意识性, 否认了人的社会性,把人类社会有意识地提升人格的活动等同于 动物无意识模仿。错误
劳动起源论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教育起源与劳动, 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的生产需要与发展 需要的辩证统一。 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恩格斯
人类的教育就是伴随人类生产劳动的产生 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 是在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 经验的实际需要。
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原始社会的教育
特征:1,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阶级性。(同一性,平等的普及的) 2,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为生产劳动服务的。 3,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的 4,原始社会的教育手段是极端原始的。
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特征:1,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人员。 2,教育对象有了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3,教育内容逐渐丰富且与生产劳动相分离。 4,教育方法多崇尚呆读死记与体罚。 5,官学与私学并行。 6,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施教或集体个别施教。
现代社会的教育(适应机器大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社会发展的需要)
特征:1,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从理想走向实践。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日趋密切。(为什么——理论,社会环境,经济学方面,劳动者) 3,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手段多样化。 4,教育实施的法制化与民主化 5,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6,教育日益显示出开放性与整体性。
当代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
教育全民化
教育现代化
教育国际化
教育终身化
教育信息化
我国小学教育的现状
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全国推进素质教育
师资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
课程教育不断推进
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内涵
教育的词源与词义
教育的概念
中外教育家对教育的界定
教育的定义
广义: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零碎的,都是教育。
教育的本质
学术界关于“教育本质”的争论
上层建筑说
生产力说
双重属性说
多质说
特殊范畴说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培养人明确了教育活动和其他活动的区别
培养人确证了教育的存在特性
培养人是教育的主体活动
第三节 教育的要素与形态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教育活动中教的主体
学习者(受教育者)——教育活动中学的主体
教育内容——教育活动中师生共同认识的客体
教学手段——教育活动的基本条件
教育的主要形态
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正规教育
概念
非正规教育
实体教育与虚拟教育
实体教育
虚拟教育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