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这是一篇关于自然辩证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这是一篇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的思维导图,本脑图有助于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这是一篇关于系统自然观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渊源与作用,理论基础,观点与特征。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自然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概念
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技术思想
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观点
人工自然界以系统的方式存在
通过人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
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
人工自然界、人化自然界、天然自然界
三者交换物质、能量、信息
人工自然界循环演化着
自复制、自催化、自反馈
创建生态型人工自然界
特征
主体性
人的主体地位
主客体从对立到和谐
能动性
能动性受动性从对立到统一
价值性
自然界内在价值和人类自身价值:从对立到统一
基础
科学基础
系统科学、生态科学
哲学、美学、伦理学
技术基础
系统技术、能源技术、信息技术
作用
丰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论证自然的社会-历史性
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
实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实践论、价值论的统一
凸显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能动性、实践性、革命性
有助于实现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统一
“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
思想形成的条件
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
大工业生产
促进资本主义社会迅速发展
从自由竞争过渡到垄断阶段
三杠杆:分工、蒸汽机、机器
自然科学为直接的生产过程服务
科学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
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变革
越来越富有、强大的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理论背景
德国古典哲学
黑格尔打破了主客体的二元对立
将历史纳入本体论的视域中
辩证唯物主义
克服了黑格尔的历史“形而上学”
将师姐物质性和人的能动性统一起来
技术史、工艺史和自然科学史
马克思、恩格斯注重阅读工业和自然科学及其历史的研究成果
科学技术基础
自然科学的发展
19世纪是科学的世纪:天文学、电学、机械学、化学、生物学长足发展
三大发现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细胞学说
进化论
两次技术革命
18世纪中叶,蒸汽机、纺织机械
19世纪70年代,电的发明
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科学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分析
恩格斯:两种趋势
搜集、分析→整理、综合
研究简单运动形式→复杂运动形式
渐进与飞跃辩证统一
不是突然出现,不是截然分开
内外力共同作用
外部:资本主义生产
内部:实验水平的提高
研究
考点
欧美科学哲学
维也纳学派:逻辑实证主义,感觉经验→归纳→假说→(观察、实践)→科学理论
波珀:证伪主义模式,科学的发展就是否定旧的,创造新的,“四段图式”
库恩:历史主义模式,“范式”
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
劳丹:新历史主义学派
日本科学哲学
武谷三男:科学发展三阶段
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
社会需要是重要推动力
技术体系内部不平衡引起变革
科学对技术的先导作用
技术自主论
雅克·吕埃尔
社会建构论
科学技术的基本内容
科学技术的生产动因
生产的推动作用
资本主义生产为自然科学创造研究、观察、实验的物质手段
发明成了一种特殊的职业
恩格斯:社会需要 vs 十所大学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科学是革命力量
科学革命打破宗教自然观,关注回到人类自身
科学与技术结合推动产业革命
科学技术式革命化的因素
变革生产方式
变革生产关系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资本以生产力的历史发展为前提,科学包含其中
以物质形态存在的生产力
以知识形态存在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与社会制度
新兴资产阶级与自然科学
资本“吞并”科学
应当是劳动共和国的集体智慧
科学技术异化
劳动异化
马克思: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和他人相异化
资本主义制度是科学技术异化的根源
其自身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异化现象
人工自然的开拓打破了良性平衡
人的主体地位的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