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三章 染色体病
这是一个关于第十三章 染色体病的思维导图,染色体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常染色体病、性染色体病、染色体异常的携带者。
编辑于2024-12-17 15:25:10这是一个关于第十三章 染色体病的思维导图,染色体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常染色体病、性染色体病、染色体异常的携带者。
这是一个关于第六章 群体遗传的思维导图,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群体中基因分布、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维持和变化规律。
这是一个关于第五章医疗人际关系伦理的思维导图,主要涉及医患关系和医际关系等方面,医际关系主要指的是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包括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护士、护士与护士等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同样需要建立在互相尊重、平等协作的基础上,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个关于第十三章 染色体病的思维导图,染色体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常染色体病、性染色体病、染色体异常的携带者。
这是一个关于第六章 群体遗传的思维导图,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群体中基因分布、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维持和变化规律。
这是一个关于第五章医疗人际关系伦理的思维导图,主要涉及医患关系和医际关系等方面,医际关系主要指的是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包括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护士、护士与护士等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同样需要建立在互相尊重、平等协作的基础上,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第十三章 染色体病
第一节 染色体病发病概况
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称为染色体病
常染色体病
性染色体病
染色体异常的携带者
一、染色体病的发生率
(一)新生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
新生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波动于4.7%-8.4%,平均为0.625%,以数目异常为多
(二)自发流产胎儿
自发流产胎儿中约有一半为染色体异常所致,其各类染色体异常的频率与活产新生儿不同
(三)产前诊断胎儿
Down综合征,其发生率常随母亲生育年龄的增加而增加的倾向,故对于大于35岁的孕妇要进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中,Down综合征约占染色体异常的一半
(四)染色体异常胎儿自发流产后再发风险
当孕妇有过1例染色体异常的自发流产胎儿后,再发风险增高
(五)生殖细胞的染色体异常
二、染色体分析的临床指征
第二节 常染色体病
常染色体病是由常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引起的疾病
一、Down综合征
DS也称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或先天愚型,是发现最早、最常见的染色体病
多了一个小的G组染色体
二、18三体综合征
(一)18三体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新生儿发病率约为1/8000-1/3500,男女性别比为1:4,95%胎儿流产,50%在 2个月内死亡,90%以上1岁内死亡,只有极个别患者活到儿童期
(二)核型与遗传学
80%患者为47,+18,另10%为嵌合型,即46/47,+18,其余为各种易味 主要是18号与D组染色体易位
三、13三体综合征
(一)13三体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新生儿中的发病率约为1/25000,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发病率与母亲年龄增大有关
(二)核型与遗传学
80%的病例为游离型13三体,即47,+13,其次为易位型,以13q14q为多见,约占易位型的58%
四、5p–综合征(猫叫综合征)
(一)5p–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群体发病率为1/50000,在常染色体结构异常病儿中居首位,最主要的临床特征是患儿在婴幼儿期的哭声似小猫的“咪咪”声
(二)核型与遗传学
5p15为本病缺失片段
(三)5p–综合征的表型相关的基因
1.SEMAF基因
2.Delta catenin基因
3.DAT1基因
4.hTERT基因
五、微小缺失综合征
微小缺失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上一些小片段的缺失所引起的疾病的总称,缺失可通过高分辨染色体分析或FISH检测确定
六、常染色体断裂综合征
常染色体断裂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易断裂重排,亦称染色体不稳定性综合征
第三节 Down综合征
一、Down综合征的发生率
新生儿的发生率约为1/1000–2/1000
二、Down综合征的表型特征
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和特殊面容
一般特征
1.很明确的综合征
2.新发生的、散在的病例
3.同卵双生具有一致性
4.男性患者没有生育能力,极少数女性患者可生育
5.随着母亲年龄增高,本病的发生率也升高
6.患者的预期寿命短
7.表型特征的表现度不同
8.急性白血病死亡率增加20倍
三、Down综合征的遗传分型
(一)游离型
游离型(21三体型)即标准型,此型约占全部患者的92.5%。核型为47,XX(XY),+21。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分裂不分离的结果
染色体不分离发生在母方的病例约占95%,另5%见于父方,且主要为第一次减数分裂不分离
(二)易位型
约占5%,增加的一条21号染色体并不独立存在,而是与D组或G组的一条染色体发生罗伯逊易位,染色体总数为46,其中一条是易位染色体。最常见的是D/G易位
(三)嵌合型
较少见,约占2%。嵌合型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生殖细胞减数分裂不分离,继而因分裂后期染色体行动迟缓引起部分细胞超数的染色体发生丢失而形成含有47,+21/46两个细胞系的嵌合体
四、Down综合征发生的分子机制
(一)21号染色体的分子解剖学
(二)21号染色体上与DS表型相关的基因
1.与智力发育迟缓相关的基因
(1)DS细胞粘附分子
(2)DSCR1
2.与先天性心脏病有关的基因
(1)COL6A1/COL6A2基因
(2)KCNE2基因
3.与白血病有关的基因
4.与肌张力低下有关的基因
五、Down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及预防
(一)Dwon综合征的诊断
1.临床筛查
90%以上的病例根据典型的DS面容及智力低下即可诊断
2.染色体检查
绝大部分为游离型,少数为嵌合型和易位型
3.血液学改变
DS患者白细胞计数正常,中性粒细胞相对增多,分叶少且核左移
4.酶改变
过氧化物歧化酶(SOD–1)的含量较正常个体高50%
(二)Down综合征的治疗
无特效药物,可试用γ-氨络酸、谷氨酸、维生素B6、叶酸等
(三)Down综合征的预防
产前检查
染色体检查
(四)Down综合征的预后
现在的DS患者的生存期比以前感染未能被控制时要长。许多人可以活到成年。但一般寿命比正常人短,只有8%的患者活过40岁
(五)Down综合征的遗传咨询
产前诊断
检出平衡易位的双亲
第四节 性染色体病
性染色体病指性染色体X或Y发生数目或结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
一、性染色体的数目异常
(一)Klinefelter综合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
其核型为47,XXY,故本病亦称XXY综合征
1.发生率
本病发生率相当高,在男性新生儿中占1/1000-2/1000,在身高180cm以上的男性中占1/260,在不育的男性中占1/10
2.临床表现
以身材高、睾丸小、第二性征发育不良、不育为特征。
X染色体数目越多,性征和智力发育障碍约严重,伴有的体格异常更多
3.核型与遗传学
80%-90%的病例为47,XXY,约10%-15%为嵌合型,常见的有46,XY/47,XXY、46,XY/48,XXYY等
(二)XXY综合征
本病在男女中的发生率为1/900。核型为47,XYY,额外的Y染色体肯定来自于父方精子形成过程中第二次减数分裂时发生Y染色体的不分离。XYY男性的表型一般正常,患者身材高大,常超过180cm,大多数男性可生育
(三)多X综合征
在新生女婴中为1/1000。约70%病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发生正常,可生育。X染色体越多,智力发育越迟缓,畸形亦越多见,额外的X染色体,几乎都来自母方减数分裂的不分离,且主要在第一次
(四)Turner综合征(女性先天性性腺发育不全或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又称45,X综合征)
1.发生率
在新生女婴中约占1/5000,在自发流产胎儿中可高达18%-20%,在怀孕胎儿中占1.4%,其中99%流产
2.临床表现
典型患者以性发育幼稚、身材矮小(120-140cm)左右、肘外翻为特征
患者常因身材矮小或原发闭经就诊,智力可正常,但低于同胞,或轻度障碍
3.核型和遗传学
约55%病例为45,X,最常见的嵌合型为45,X/46,XX,结构异常为46,X,i(Xq)
单个X染色体大多来自母亲,也即约75%的染色体丢失发生在父方,约10%的丢失发生在合子后卵裂早期
4.预后及治疗
青春期用女性激素治疗可以促进第二性征和生殖器官的发育
二、X染色体的结构异常
(一)X短臂缺失(XXP-)
Xp远端缺失患者有诸如身材矮小等起Turner综合征的特征,但性腺功能正常
(二)X长臂缺失(XXq-)
缺失在q22远端以远者,一般仅有性腺发育不全,原发闭经,不孕,而无其他诸如身材矮小等Turner综合征体征
第五节 染色体异常携带者
一、易位携带者
(一)相互易位携带者
1.非同源染色体相互易位
根据配子形成中同源染色体节段相互配对的特性,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将形成相互易位型的四射体
其中仅一种正常,一种为表型正常的平衡易位型携带者,其余16种均不正常
2.同源染色体间的相互易位
同源染色体间的相互易位不可能形成正常配子,也不能分娩正常的后代
(二)罗氏易位携带者
1.同源罗氏易位
2.非同源罗氏易位
二、倒位携带者
(一)臂间倒位携带者
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将形成特有的倒位圈,经过在倒位圈内的奇数互换,理论上将形成4种不同的配子,一种具有正常染色体,一种具有倒位染色体,其余两种均带有部分重复和缺失的染色体
(二)臂内倒位携带者
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将形成特有的倒位圈。倒位圈内发生的奇数互换,将形成4种不同的配子,一种含有正常染色体,一种含有倒位染色体,其余两种分别含有部分重复和缺失的无着丝粒片段或双着丝粒染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