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血液循环
详细介绍了生理学,血液循环章节的重点内容,总结全面细致,适合做为复习资料。便于学习者理解和记忆。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编辑于2024-12-29 14:35:55血液循环
心动周期
心脏每跳动一次(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心脏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左心室为例
收缩期
等容收缩期
室内压上升最快,末:动脉压min
房室瓣关闭S1——标志心室肌开始收缩
快速射血期:末:室内压max,动脉压max
减慢射血期:逆压力梯度进入主动脉,室内压<动脉压
舒张期
等容舒张期
室内压下降最快
动脉瓣关闭S2——标记心室肌开始舒张
快速充盈期:末:室内压min
S3
减慢充盈期
心房收缩期:占心室回血的25%
S4:听到即异常
专题——心动周期与循环系统
瓣膜病
见143表格
额外心音举例
变异的S3/第3心音奔马律/舒张早期奔马律
心衰,扩心病(心室壁僵硬,顺应性下降)
增强的S4/S4奔马律/舒张晚期奔马律
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
后负荷↑→左心室向心性肥大→心房能力需要增强→S4↑
房颤
心率特点
心律绝对不齐
S1强弱不等
脉搏短促
疾病特点
心输出量↓
心房失去有效收缩→心室丢失25%的血
大多心率快→舒张期↓→回心血量↓
血栓形成——凝血系统激活
治疗
转复(恢复有效收缩):胺碘酮等
控制心率:β-R拮抗剂,维拉帕米,强心苷等
抗凝:华法林
房颤听不到S4,心输出量至少比正常减少25%
房颤导致二尖瓣狭窄的舒张晚期杂音可消失
为什么不讨论二狭的S4奔马律
二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房颤,房颤最常见的病因是二狭
S1和S4都在心尖听
心脏泵血
心搏出量
一侧心室在一次搏动时射出的血液量,约60-80ml
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溶剂-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影响因素
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一定范围内前负荷↑ →心肌收缩力↑ →搏出量↑ 异长自身调节(Frank-Starling)
心肌伸展性小
心肌长度-张力曲线无明显降支
影响前负荷的因素
回心血量
心肌纤维化或肥厚→心室顺应性↓(更僵硬)→回心血量↓
心室顺应性↓
同样压力下相应的容积↓
同样的容积相应的压力↑
压力-容积曲线左上方偏移
后负荷
后负荷↑ →等容收缩期室内压峰值↑,等容收缩期延长,收缩速度和程度↓→搏出量↓
代偿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前负荷↑ →搏出量↑(异长调节)
心肌收缩能力↑ →搏出量↑(等长调节)
搏出量回升
心肌收缩能力(内在特性)
心肌收缩能力↑→搏出量↑(等长调节)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肌原纤维肥大)
活化横桥数目↑
儿茶酚胺→胞质Ca2+↑
茶碱→肌钙蛋白对Ca2+敏感性↑
甲状腺激素→横桥ATP酶活性↑
易错点
心肌肥厚
心肌收缩能力↑
顺应性↓
对比异长调节与等长调节见148
心输出量
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一侧心室)
搏出量↑→心输出量↑
一定范围心率↑ →心输出量↑ 心率>180→充盈期↓→搏出量和心输出量↓
心指数=心输出量/体表面积——评价不同个体
射血分数
射血分数=搏出量/前负荷
正常值55%-65%
扩心病
心室功能减退→搏出量↓
心室腔异常扩大→前负荷↑
射血分数↓
无症状心衰(心衰早期/心功能不全)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异长调节(F-S机制)→搏出量正常
射血分数=搏出量/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
射血分数比搏出量更敏感反应心泵功能减退
心功能评价
从心室压力变化评价:心导管是评价心室功能的金标准(有创方法)
从心室容积变化评价:超声心动图是评价心室功能的首选、最常用方法
评价左心室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40%可诊断为收缩性新功能不全
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见P150)
充盈速度:快速充盈期(e波)>心房收缩期(a波)>减慢充盈期
正常e/a>1
舒张功能障碍:e波↓,a波↑——e/a<1
从心室压力和容积变化评价
心脏做功
左,右心室的心搏出量、心输出量基本相同,但肺动脉压仅为主动脉压的1/6,因此右心室的做功量只有左心室的1/6
心脏做功适合评价动脉血压不同的个体(高血压患者心脏做功量明显升高);
评价同一个体动脉血压改变的前后
心室压力-容积环(见P150)
血压
专题:血管小结
弹性储器血管
主动脉,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
分配血管
中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对人体危害最大的类型是中动脉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
微动脉(主要)
最重要的阻力血管(血流阻力很大)
微循环的总阀门
受交感神经调节
血流经时血压下降幅度最大
调节器官血流量最重要
微动脉收缩→器官血流量↓,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淋巴回流↓ 动-静脉氧分压差值↑
小动脉
交换血管
真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
较大的微静脉
短路血管
参与体温调节
容量血管
静脉系统(可容纳60-70%的血量)
微循环与冠脉循环
子主题
专题:儿茶酚胺(CA)、乙酰胆碱、维拉帕米对新机电生理的影响
儿茶酚胺CA
四正效应
增强收缩力
CA促进工作细胞平台期ICa-L→Ca2+内流↑→胞质Ca2+浓度↑→活化的横桥数目↑
增强传导性
CA促进慢反应细胞0期ICa-L→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
增快心率(自律性↑)
CA促进窦房结4期ICa-T和If→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增快舒张速度
CA使受磷蛋白磷酸化→Ca泵对Ca2+亲和力↑→回收Ca2+加快
乙酰胆碱Ach
四负效应
减弱收缩力
抑制工作细胞平台期ICa-L
促进IK-Ach(主要在心房肌)
平台期缩短,平台期Ca2+内流
减慢传导性
Ach抑制慢反应细胞0期ICa-L→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
减慢心率(自律性↓)
Ach抑制窦房结4期ICa-T和If
Ach促进IK-Ach→最大复极电位超极化→与TP距离变远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减低兴奋性
Ach促进IK-Ach→膜电位和TP距离变远
维拉帕米(异博定)
减弱收缩力(负性肌力作用)
维拉帕米抑制工作细胞平台期ICa-L→平台期Ca2+内流↓
减慢传导性(负性传导作用)
维拉帕米抑制慢反应细胞0期ICa-L→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
减慢心率(负性频率作用)
维拉帕米阻断IK(类似E-4031)
心肌生理特性
兴奋性
心室肌兴奋性变化
时期
有效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
局部反应期
任何刺激都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从动作电位产生持续到复极化至-60mv
相对不应期
新生动作电位较静息时0期“弱”“短”
超长期
膜电位和阈电位的距离近,兴奋性高
动作电位时程(APD)与有效不应期(ERP)的关系
IA奎尼丁:延长有效不应期>延长APD
IB利多卡因:缩短有效不应期<缩短APD
ERP/APD ↑ (ERP相对延长)
分析兴奋性——膜电位与阈电位的距离
距离远——兴奋性↓
距离近——兴奋性↑;过近——兴奋性↓(去极化阻滞)
对比
骨骼肌——浓度差
轻度低钾血症:兴奋性↓ 严重低钾血症:兴奋性↓ 轻度高钾血症:兴奋性↑ 高度高钾血症:兴奋性↓(去极化阻滞)
心室肌
轻度低钾血症:兴奋性↑(GK↓)(通透性) 严重低钾血症:兴奋性↓(去极化阻滞) 轻度高钾血症:兴奋性↑(浓度差) 高度高钾血症:兴奋性↓(去极化阻滞)
传导性
心脏的传导系统
窦房结→结间束→房室交界(房室结区)→房室束(希氏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
特点
传导最快
浦肯野纤维(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最快)
传导最慢
房室结(房室延搁:避免心房心室同时收缩,进而利于心脏回血和射血)
分析传导性
0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 传导性↑(最主要)
膜电位水平:膜电位↓ →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传导性↓
动作电位去极化幅度看Na离子或Ca离子的平衡电位与静息电位的差距
邻旁未兴奋细胞的兴奋性
结构
心肌细胞直径↑ (直径小)
心肌细胞间的闰盘结构↑ (缝隙连接)
心肌细胞分化程度↑
传导性↑
自律性——自律细胞
即自动兴奋的频率
自律性大小:窦房结(100次/分,由于迷走神经的影响表现为70次/分)>房室结>浦肯野纤维
分析自律性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最主要)
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的距离:最大复极电位↓ →与阈电位距离更近→自律性↑
E-4031——IK阻断剂,→最大复极电位↓ →自律性↑
为什么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就可以让潜在起搏点无法表现出自律性?
抢先占领(夺获)——在4期去极化使就被窦房结传来的刺激再次进行去极化
超速驱动压抑
突然发生窦性停搏时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起搏器——停时需缓慢
什么时候潜在起搏点的自律性体现出来
窦房结病变或窦房结传导阻滞(逸搏)
窦房结没问题,其他的频率↑(早搏)
室性早搏
在心室肌有效不应期之后
下一次窦房结兴奋传来之前
心室肌受到有效刺激
期前兴奋/期前收缩
在期前兴奋后,若窦房结传来的兴奋恰好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则窦房结的兴奋作废——因此早搏会有较长的心室舒张
收缩性——工作细胞
工作细胞的收缩特点
全或无:闰盘结构使之成为功能合胞体
单收缩:平台期→有效不应期延长
依赖细胞外Ca2+
分析收缩性
平台期Ca2+内流的速度或量 ↑ →胞质Ca2+ ↑ →活化的横桥数目↑ →心肌收缩能力↑(收缩性↑)→搏出量↑(等长调节)
心肌电活动和特性
心室肌细胞电活动
静息电位
机制:K+外流(主要),Na+内流,钠泵
钾通道是IK1(内向整流钾通道——膜去极化后K+内流)非门控
IK1阻断剂:钡
0期
机制
INa(快Na通道介导的Na+内流
去极化达到-70mv时大量激活(阈电位)
INa阻断剂
河豚毒——对神经细胞敏感性高
I类抗快速性心律失常药
抑制 INa→阈电位抬高→兴奋性↓
IA类:奎尼丁
IB类:利多卡因
IC类:普罗帕酮——显著减慢0期Vmax——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传导性↓ 适合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
0期区分快反应细胞与慢反应细胞
快反应细胞
心室肌,心房肌,浦肯野纤维
0期由快钠通道介导(INa)→去极化速度,幅度大→传导性快
慢反应细胞
窦房结,房室结
0期由慢钙通道介导(ICa-L)→去极化速度,幅度小→传导性慢
1期
机制:瞬时外向电流(Ito)—K+外流
Ito阻断剂:氨基吡啶
2期(平台期)
平台期是心室肌细胞和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的最大区别
机制
K+外流
IK(延迟整流/延迟激活)——利于形成3期
IK1(内向整流)——平台期形成的关键之一
Ca2+内流(ICa-L)——缓慢而持久的内流是平台期形成的关键之一
阻断剂
ICa-L阻断剂:维拉帕米(CCB)
IK1阻断剂:钡
IK阻断剂:III类抗快速型心率失常药(胺碘酮等),四乙胺,E-4031
平台期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BD)明显延长→不应期明显变长(持续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心室肌几乎均为“单收缩”→利于心脏回血与射血
3期(复极化)
机制
IK(延迟整流)——随时间逐渐加强
IK1(内向整流)——当复极化至-60mv时,IK1加速3期终末复极化
4期
机制
Na泵
钙泵
Na-Ca交换
4期区分工作细胞与自律细胞
工作细胞
心室肌,心房肌
无4期自动去极化
作用:心脏收缩
自律细胞
窦房结,浦肯野纤维等
有4期自动去极化
构成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窦房结P细胞电活动
过程
最大复极电位 -70mv→窦房结的 IK1 不发达
0期
ICa-L ,阈电位:-40mv
3期
K+外流
4期自动去极化
窦房结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最快(自律性最高)
机制
IK
K+外流逐渐减少(主要机制),3期复极化至 -50mv 时 IK 开始 ↓
If
Na+内流逐渐增大,复极化至-60mv开始 ↑,超极化到 -100mv ↑↑↑
ICa-T
Ca2+内流逐渐 ↑,4期去极化至-50mv时 ↑↑↑
对比
L型慢钙通道(多数)
部位(例)
肌膜,T管模
心肌快反应细胞2期(平台期)
心肌慢反应细胞0期
消化道平滑肌细胞0期
大量激活时阈电位:去极化至-40mv
阻断剂
CCB(维拉帕米等)
T型快钙通道
部位(例):窦房结4期自动去极化
大量激活时阈电位:自动去极化至-50mv
阻断剂
镍Ni2+
浦肯野纤维电活动
最大复极电位:>-90mv (IK1发达)
0期
INa,且0期去极化速度和幅度最大(传导最快)
1期的Ito较心室肌更明显
2期平台期时程最长
3期K+外流
4期自动去极化
机制
IK逐渐减少
If ↑ (主要机制)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最慢(自律性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