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地图设计与编制》第四章地图语言
地图语言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手段,由形状不同、大小不一、色彩有别的图形和文字组成。它研究符号与读者间的关系,确保符号具有辨别性和易懂性,以便读图者能快速阅读、牢固记忆。地图语言同文字语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可以突破自然语言障碍,在世界范围内使用。
编辑于2025-01-02 13:02:15地图绘制标准要求,对于地图内容的制定方法,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涉及如何将地理空间信息通过地图符号、色彩、文字等手段准确地表达出来。
这是一篇关于地图 制图综合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八节 地图自动综合,第七节 专题制图综合,第六节 普通地图社会经济要素的制图综合,第五节 普通地图自然地理要素的制图综合,第四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第三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第二节 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第一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
地图语言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手段,由形状不同、大小不一、色彩有别的图形和文字组成。它研究符号与读者间的关系,确保符号具有辨别性和易懂性,以便读图者能快速阅读、牢固记忆。地图语言同文字语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可以突破自然语言障碍,在世界范围内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地图绘制标准要求,对于地图内容的制定方法,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涉及如何将地理空间信息通过地图符号、色彩、文字等手段准确地表达出来。
这是一篇关于地图 制图综合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八节 地图自动综合,第七节 专题制图综合,第六节 普通地图社会经济要素的制图综合,第五节 普通地图自然地理要素的制图综合,第四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第三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第二节 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第一节 制图综合的基本概念。
地图语言是表达地图内容的基本手段,由形状不同、大小不一、色彩有别的图形和文字组成。它研究符号与读者间的关系,确保符号具有辨别性和易懂性,以便读图者能快速阅读、牢固记忆。地图语言同文字语言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直观,可以突破自然语言障碍,在世界范围内使用。
第四章地图语言
第一节 地图符号
一、地图符号的概念
地图符号属于表象性符号,它以其视觉形象指代抽象的概念
归纳(分类、分级)和抽象,用比较简单的符号来形象地表现它们
二、地图符号的特征
1.约定特征
地图符号是一种物质对象的抽象代指 以约定关系为基础,这种约定关系是基于对象的语义特征地图符号的设计过程 就是一种代指过程它是由地图设计者将错综复杂的地理空间对象进行分类、分级,抽象出这些对象的主要特征 并用专门的符号表示它们通过这些符号在图中的位置特点反映出对象的分布规律
2.系统性特征
地图上的符号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幅地图的符号都可以构成或大或小的符号系统,这些符号系统与地理空间要素的分类体系是协调一致的
3.图形特征
地图符号是地理客观世界的图形表达 因而地图符号具有形状、尺寸等基本图形特征,除此之外,还可具有颜色、方向、亮度、密度和结构等扩展特征地图符号正是通过这些图形特征来表达地理要素的分类分级、数量特征和质量特征 进而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地图符号要真实表达实体空间地物与现象的位置、形状、大小
4.变化特征
地图符号的图形特征是相对的 它们随着地图比例尺的变化而变化如一栋建筑在较大比例尺地图上可以明确表示其形状和大小 但在较小比例尺地图上已无法表示其图形特征 只能以约定的方式用其他符号代指表达
5.通俗性特征
地图的设计和制作其最终目的是供人阅读 因而地图符号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是通俗、易懂如何将复杂的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简化并清晰地表达 这是地图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三、地图符号的分类
1.按符号的几何特征分类
按地图符号的几何特征可将符号分为点状符号、线状符号和面状符号这里的点、线、面的概念是指符号本身的视觉特征点状符号是指符号具有点的视觉特征 符号的尺寸大小与实际地物的大小无关线状符号是指它们在一个延伸方向上具有定位意义,符号的长度通常与实际地物的长度具有比例关系 而符号的宽度是示意性的,与实际地物的宽度无关面状符号具有实际的二维特征 它们以面定位,其面积形状与其所代表对象的实际面积形状一致或相似,这取决于地图投影的性质
2.按符号与地图比例尺的关系分类
按符号与地图比例尺的关系可将符号分为依比例符号、不依比例符号和半依比例符号三种
1)依比例符号
实地面积较大的物体依比例尺缩小后,仍然可以用与实地形状相似的图形表示,这一类符号就称为依比例符号如较大比例尺地图上居民地的平面图形,海、湖、大河、森林和沼泽等轮廓图形等
2)不依比例符号
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实地上较小的物体就不可能依比例尺表现其平面图形,只能用夸张的符号表示它们的存在,但不能表示其实际大小,这些符号就称为依比例符号例如,地图上表示的三角点、宝塔等符号,都是不依比例的符号,或叫非比例符号
3)半依比例符号
随着地图比例尺的缩小,实地上的线状和狭长物体的长度仍可以依比例尺表示,而宽度不能依比例绘出,这种符号的宽度是示意性的,这类符号称为半依比例符号例如道路、部分河流等这些符号在图上只能量测其长度,不能量算宽度
制图对象是否能依比例表达,取决于制图对象本身的面积大小和地图比例尺大小只有在一定比例尺的条件下,制图对象的宽度或面积仍可保持在图解清晰度允许的范围内时,才可能使用依比例符号一般而言,依比例符号主要是面状符号;不依比例符号则主要是点状符号;而半依比例符号主要是指线状符号
3.按符号表示的地理尺度分类
地图上通过地图符号可以定性或定量描述地理对象,根据描述地理对象的精度,可以分为定性符号、等级符号和定量符号几种
1)定性符号
地图上描述对象性质特征的符号,称定性符号如地图上表示各种POI点的符号,属于定性符号
2)等级符号
地图上用以描述地理对象的等级、层次、规模等特征的符号称为等级符号,如行政区划图上尺寸不同的圈形符号表示不同行政等级的居民地
3)定量符号
地图上定量描述地理对象的数量特征的符号,称定量符号定量符号可以精确描述地理对象的数量特征,也可以概略描述地理对象的数量特征专题地图中的统计图表是一种定量符号
4.按符号的形状特征分类
按符号的形状特征,地图符号分为几何符号、艺术符号、组合符号、图表符号、文字符号和色域符号等
1)几何符号
由规则的几何图形构成的较为简单的记号性符号几何符号规则、简单,地图上表达各种不依比例尺的点状分布的地理对象常用此类型符号,例如控制点、观光亭
2)艺术符号
符号是不规则的几何图形,符号设计中融入了艺术加工处理,如象形符号(形象符号)、透视符号等,这类符号称艺术符号艺术符号在表达地理对象的特征时,具有一定的象征性,同时生动、活泼,在专题地图设计中应用较为广泛
3)组合符号
通过图形形状变量的叠加,构成的符号,称组合符号组合符号有利于形成地理对象类别的系列化,在地图表达中广为使用
4)图表符号
图表符号是反映地理对象数量的定量符号,在专题地图设计中广为使用如分区统计图表
5)文字符号
用文字作为符号来表示地理对象就构成了文字符号,例如:地图上用“文”表示学校,“P”表示停车场等
6)色域符号
用面积的颜色、明度和饱和度的变化,来表示地理对象的数量特征,构成了色域符号色域符号用在表示地图上呈面状分布的地理对象,如土地利用图中,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土地利用类型;通过明度、饱和度的变化表示海洋的深浅
四、地图符号设计
1.影响符号设计的因素
主观因素
1)视觉变量及视觉感受效果
2)视力及视觉感受规律
3)地图信息的视觉感受水平
客观因素
客观因素有地图内容、资料特点、地图的使用要求、技术和成本因素和传统习惯标准等方面
4)地图内容
5)制图对象的特征
6)地图的使用要求
2.符号设计要求
图案化
象征性
清晰性
系统性
适应性
生产可行性
第二节 地图色彩
一、色彩的基本概念
1.色彩的基本特征
1)色彩的基本属性
(1)色相
(2)明度
(3)饱和度
2)色彩的感觉
(1)色彩的兴奋与沉静
(2)色彩的冷暖感
(3)色彩的进退和胀缩
(4)色彩的轻重与软硬
……
3)色彩的象征性
2.色彩的混合
1)加色法混合
(1)色光三原色
(2)色光的混合
2)减色法混合
(1)色料三原色
品红、黄、青
(2)色料三间色
橙、绿、紫
(3)复色
(4)互补色
二、地图色彩的视觉感受
1.地图色彩风格
2.地图色彩的均衡感与层次感
3.色彩的感染力
绿地的绿色与街区的橙色是常规搭配色
三、地图色彩的应用
1.色彩的对比
1)明度对比
2)色相对比
3)饱和度对比
4)冷暖对比
5)面积对比
2.色彩的调和
四、地图色彩的设计
1.地图色彩的作用
(1)简化了地图符号系统
颜色具有加强分类的效果,所以彩色地图上通过形状和颜色的结合,能很好地反映同类要素中的差异性
(2)丰富了地图表达信息
颜色的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属性,大大提高了地图上对制图对象质量特征和数量特征的表达能力,使地图上清晰度在不降低的基础上,表达的信息大幅提高
(3)提高了地图表达内容的科学性
(4)改善了地图视觉效果,提高了地图的艺术性
2.地图色彩的特点
如前所述,地图在本质上是一种科学和技术的产品,而不是艺术品地图色彩当然也必须服从地图科学和技术的要求
1)地图色彩大多以均匀色层为主
地图色彩不同于自然色彩的写真和逼真,而是以客观事物色彩的某些特征为基础,从地图图面效果的需要出发,设计象征性和标记性颜色
2)色彩使用的系统性
地图内容的科学性决定了其色彩使用的系统性,地图上的色彩使用表现出明显的秩序,这是地图用色与艺术用色的最大区别
地图上色彩的系统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即质量系统性与数量系统性
3)地图色彩的制约性
地图上的色彩受地图内容的制约大得多,地图符号、色斑位置和大小,一般不能随意移动,自由度很小一般来说,色彩的设计总是在已经确定了的地图图形布局的基础上进行
4)色彩意义的明确性
3.地图色彩设计的一般要求
1)地图色彩设计与地图的性质、用途相一致
2)色彩与地图内容相适应
3)充分利用色彩的感觉与象征性
4)和谐美观,形成特色
4.地图色彩设计
1)地图色彩配色六要素
进行地图色彩设计时,需要考虑色彩设计的六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色数、面积和位置
(1)色相:色相即每种颜色固有的相貌色相表示颜色之间“质”的区别,是色彩最本质的属性地图色彩设计时,通常利用色相的差别反映地理要素“质”的区别,如用不同的颜色表示要素的类型等
(2)明度:明度又称为亮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不同的颜色具有不同的视觉明度,如黄色较为明亮,而紫色较暗,红、蓝、绿等色介于其间
(3)饱和度:饱和度又称为纯度,它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当一个颜色的本身色素含量达到极限时,就显得十分鲜艳、纯净,此时颜色就是饱和的
纯度与明度的差别在于:明度是指该色反射各种色光的总量;纯度则是指这种反射色光总量中某种色光所占比例的大小
(4)色数:色数是指地图上色彩的数量色彩的应用可以提高地图的表现力,增大地图传输的信息量,但一幅地图上色彩的数量并非越多越好色彩的数量太多,会让人眼花缭乱,有杂乱无章的感觉因此,色彩的数量要简洁化
(5)面积:面状色彩的面积大小也是影响配色的因素之一因为研究发现,当色相、亮度、饱和度都相同时,着色面积大的区域其视觉上的色彩感受更浓重一些为了取得视觉上的均衡,较大面积的面状色彩可以浅淡一些,而小面积的面状色彩则可以浓重一些
(6)位置:色彩的位置对配色也有一定的影响如评价地图色彩的均衡感时,不同色彩所处的位置对色彩的均衡感就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2)地图色彩配色模式
色彩的配合是指各种颜色的搭配,包括白色和黑色地图设色也是这样,以几种面状色彩、线状色彩、点状色彩及彩色注记相配合不论色彩配合形式如何变化,其配色模式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类:
(1)同种色配色:利用同一色相的不同明度、饱和度的变化来搭配组合,容易取得十分协调的色彩效果
(2)类似色配色:在色环中,邻近的几个色相相互组合的配色(如红、红橙、橙的组合)会有很强的统一感为避免单调,应注意调整色相的明度差
(3)对比色配色:对比色相的组合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感觉,但不易调和,可变化其明度和纯度,从而产生调和感
(4)互补色配色:互补色组合在一起时,会呈现强烈的相互辉映的视觉效果,能使图面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需减弱对比强度,可适当减小一色面积或降低一色饱和度,从而产生调和感
(5)冷色系和暖色系配色:冷色系的配色产生冷感和沉静安定感;暖色系的配色产生暖感和刺激性
3)地图色彩设计方法
色彩在地图上是附着于地图符号上使用的,可以分为点状符号色彩、线状符号色彩和面状符号色彩
(1)点状符号色彩:由于点状符号属于非比例符号,多由线划构成图形,如不加重表示,很容易被背景色淹没,达不到制图的目的所以,一般情况下点状符号的主要部分选用饱和度较高的颜色,用色时多利用色相变化表示物体的质和类的差异
为了使读者在读图时能够产生联想,应使用与制图对象的固有色彩近似的(或在含义上有某种联系的)色彩为了方便印刷,点状符号颜色尽量在单色或间色中选择
(2)线状符号色彩:地图上的线状符号大多是由点、线段等基本单元组合构成,符号一般狭窄、细长,只有通过色彩的加重表示,才能将线状符号凸现出来因此,进行线状符号设计时,线划部分应选择饱和度大的颜色不同等级的线状符号设色,宜采用不同色相、不同明度和饱和度的色彩来表示如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县乡道等不同等级的道路需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
(3)面状符号色彩:面积色由于区域较大,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视觉,影响读者的审美情趣,因此,色彩是面状符号最重要的变量,它可以使用色相、明度、饱和度的变化色彩的对比和调和设计也主要运用于面状符号
①质别底色——用不同颜色填充在面状符号的边界范围内,区分区域的不同类型和质量差别,这种设色方式称为质别底色地质图、土壤图、土地利用图等使用的面积色都是质别底色对于质别底色必须设置图例
②区域底色——用不同的颜色填充不同的区域范围,它的作用仅仅是区分出不同的区域范围,并不表示任何的数量或质量特征,视觉上不应造成某个区域特别明显和突出的感觉,但区域间又要保持适当的对比度区域底色不必设置图例
③色级底色——按色彩渐变(通常是明度不同)构成色阶表示与现象间的数量等级对应的设色形式称为色级底色分级统计地图都使用色级底色,分层设色地图使用的也是色级底色
④衬托底色——衬托底色既不表示数量、质量特征,又不表示区域间对比,它只是为了衬托和强调图面上的其他要素,使图面形成不同层次,有助于读者对主要内容的阅读这时底色的作用是辅助性的,是一种装饰色彩,如在主区内或主区外套印一个浅淡的、没有任何数量和质量意义的底色衬托底色应是不饱和的原色或米黄、肉色、淡红、浅灰等,不能喧宾夺主,与点、线符号应保持较大的反差
第三节 地图注记
一、地图注记的功能
地图注记是地图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图符号由图形语言构成 地图注记则由自然语言构成地图注记对地图符号起补充作用 地图有了注记便具有了可阅读性和可翻译性,成为一种信息传输工具
地图注记有标识各对象、指示对象的属性、表明对象间的关系及转译的功能
1.标识各对象
地图用符号表示物体或现象 用注记注明对象的名称名称和符号相配合 可以准确地标识对象的位置和类型,例如“武汉市”、“武当山”、“长江”等
2.指示对象的属性
文字或数字形式的说明注记标明地图上表示的对象的某种属性 如树种注记、梯田比高注记等
3.表明对象间的关系
经区划的区域名称往往表明影响区划的各重要因素间的关系 如“温暖型褐土及栗钙土草原”,表明气候、土壤、植被间的关系 “山地森林草原生态经济区”表明地貌、植被、经济等生态结构区划的划分
4.转译
为满足地图阅读的需要,地图注记可以采用任何国家或民族的语言 因此,地图注记就具有从一种文字转换为另一种文字的功能,地图符号也才能通过文字说明担负起信息的国际或民族间的传输功能
二、地图注记的种类
名称注记 说明注记
三、地图注记要素
地图注记要素包括字体、字大、字色、字隔、字位、字向和字顺
四、地图注记配置
1.地图注记排列方式
注记的排列有四种方式:水平字列、垂直字列、雁行字列和屈曲字列
(1)水平字列:
(2)垂直字列:
(3)雁行字列: 各字中心连线在一条直线上,字向直立或与中心连线呈一定夹角,通常应拉开间隔字中心连线的方位角在±45°之间,字序从上往下排、否则就要从左向右排平直的道路、湖泊大多使用这种排列方式,行政区划的表面注记也常采用这种排列方式
(4)屈曲字列: 各字中心连线是一条自然弯曲的曲线,该曲线同被注记的线状对象平行或垂直,字头朝向随物体走向而改变方向河流和弯曲的道路常常采用这种排列方式
2.地图注记配置
1)正确处理注记与被说明物体的关系
(1)注记的指向要明确
(2)间隔问题
(3)方位问题
2)正确处理注记与其他要素的关系
当图面内容较多时,要正确处理注记与其他要素的关系,这包括注记与注记的关系、注记与其他符号的关系等
五、地图注记设计
六、地名译写
七、地名书写的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