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山香教育2025年,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涵盖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编辑于2025-01-05 14:52:31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研究对象和任务
研究教育现象(首要任务)和教育问题(内在动力)
揭示教育规律(根本任务)
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教育学的源——教育实践 教育学的流——教育理论
发展概况
萌芽阶段
孔子
学说核心:“仁”
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育目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社会本位论)
教育作用:社会作用——庶、富、教;个体作用——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教育内容:《论语》,道德教育居首要地位,重社会人事、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
教学原则与方法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因材施教——最早践行,朱熹最早提出
学、思、行相结合——学而思则罔思,思而学则殆
巩固性原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谦虚笃实的方法: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教师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身正,不令而行
孟子
人性论——性善论(内发论)——仁义礼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教育目的——明人伦
理想人格——大丈夫人格
道德修养方法——存心寡欲、持志养气、反求诸己、磨炼意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论教学的基本要求—“盈科而后进”,强调学习和教学过程的循序渐进
荀子
人性论——性恶论(外铄论)
教育作用——化性起伪
学习过程——闻—见—知—行
教师地位:竭力倡导尊师
墨子
教育目的——培养“兼士”和“贤士”
教育内容——兼爱非攻
知识来源——亲知、闻知、说知(核心)
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道家
主张“绝学”和“愚民”,认为“绝学无忧”
主张回归自然
《学礼》
出自《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教育学的雏形”
与政治的关系——“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如欲化民为俗,其必由学乎” 教育的个体功能: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教学原则
教学相长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尊师重道(教师观)
藏息相辅——课内课外相结合
豫时孙摩
预防性原则
及时施教原则——当其可之谓时
循序渐进原则——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学习观摩原则
启发诱导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长善救失
学不躐等
朱熹
教育目的——明人伦
小学——8-15岁,“教事” 大学——15岁之后,“教”
学习阶段——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学
苏格拉底
教育内容——美德即知识
问答法(产婆术)——讽刺、定义、助产术
柏拉图
《理想国》——柏拉图《理想国》、卢梭《爱弥儿》、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三个里程碑
教育目标——培养哲学王
寓学习于游戏
重视女子教育
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政治学》
教育最高目的——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
最早提出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进行分阶段教育
昆体良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论演说家的培养) ——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学习过程——模仿、理论、练习
提出分班教学——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
反对体罚——最早提出
独立形态阶段
培根
《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1632年——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近代教育学之父”
“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一切儿童都可以教育成人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班级授课制
卢梭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爱弥儿》、消极教育
自然主义教育思想(顺其自然培养儿童)、《爱弥儿》、消极教育
裴斯泰洛齐
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算术教学应从数字1开始
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洛克
“白板说”、《教育漫画》、“绅士教育”
科学教育学阶段
康德
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
将教育学首次列入大学课程
赫尔巴特
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心理学
三中心(旧)——教师、教材、课堂
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小明联系小方)
教育性教学原则
斯宾塞
反对思辨,主张科学是对经验事实的描写和记录 反对古典语言和文学的教育,重视体育 主张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反对形式教育,重视实科教育
教育预备说——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杜威
现代教育代言人,实用主义代表
《民主主义与教育》
活动课程——从做中学
五部教学法——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
儿童中心论——儿童、活动、经验
论教育的本质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教育无目的论
多元化发展
实验教育学
德:梅伊曼(最早提出)、拉伊 法:比纳 美:霍尔、桑代克
文化教育学 (狄尔泰、斯普兰格、利特)
教育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格,途径是“陶冶”和“唤醒”
实用主义教育学 (杜威、克伯屈)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持续不断的增长
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
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
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
教学过程注重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教育》——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的著作
凯洛夫《教育学》,总结苏联教育经验——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批判教育学
美: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 法:布厄迪尔
目的:揭示所谓自然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积极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
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想
蔡元培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毛泽东
“五育并举”——美育第一人
北大改革——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
教育独立——经费独立、行政独立、学术和内容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
杨贤江
教育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健康生活、劳动生活、公民生活、文化生活
黄炎培
中国职业教育之父
职业教育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职业教育要求——敬业乐群,“利居众后,责在人先”
晏阳初
中国平民教育家、国际平民教育之父、乡村建设家
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穷,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
梁簌溟
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
陈鹤琴
“活教育”,中国幼儿教育奠基人
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
万世师表——宋庆龄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布鲁纳——结构教学论
赞可夫——发展性教学理论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理论
第三节 教育研究
研究类型
根据研究目的不同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
根据方法论不同
定量研究、定性研究
根据研究功能
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预测性研究
根据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描述研究、相关与比较研究、实验研究、理论研究
研究过程
一选二检三制定
检索性文献:题录、书目、索引、提要、文摘
研究方法
观察研究法
调查研究法
观察、列表、问卷(最基本、使用最广泛)、访谈、个案研究及测验
实验研究法
唯一能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
个案研究法
比较法
新兴的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质性研究法(实地研究法)
教育叙事研究
教育随笔
校本研究
自我反思——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同伴互助
专业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