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教育与人及社会的关系
这是一篇关于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学生文化口诀:非过多互,学校文化,校园文化。介绍详细,可以让你更快速更方便去了解学习。有需要的赶紧收藏吧!
编辑于2025-01-16 18:21:08教育与人的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是指个体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身心有规律、有连续变化的过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生理发展 →成熟的标志“生殖”
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成熟的标志:自我意识 包括: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在社会实践中实现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顺序性
从…到… /先…后…;不可逾越、不可逆;(由低到高,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度)
教育启示
①循序渐进 ②学不躐等 ③盈科而进 ④拔苗助长 ⑤不陵节而施 ⑥杂施而不逊 ⑦欲速则不达
思维发展由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发展
2、阶段性
不同年龄段、内容、任务不相同 →强调年龄的特征(单说“量变→质变)
教育启示
①不能一刀切、一锅煮 ②幼儿不能小学化,小学不能中学化
相关考点
少年期→又称为“危险期”或“心里断乳期” 青年期→理想和未来
3、不平衡性
同一个人不同方面比较:同一方面有快有慢(高速期/加速期);不同方面有早晚(个体内部有的方面)
教育启示
①把握关键期(窗口期、敏感期、最佳年龄期)→奥地利劳伦斯“印刻实验”
②当其可之谓时,适时而教,时过然后学,虽苦而难成
相关考点
2~3岁口头语言发展关键期 4~5岁书面语言发展关键期 5~6岁语言词汇发展关键期
4、互补性
生理→生理;生理→心理
教育启示:扬长避短长,长善救失
5、个别差异性
不同的人比较:群体 VS群体→性别;个体VS个体→你、我、他
教育启示
①因材施教
②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③闻斯行诸
④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⑤大以大成,小以小成→有的人早慧,有的大器晚成
6、稳定性
处于一定社会环境和教育中的身心发展顺序、过程、速度大体相同
Eg:学龄初期发展缓慢,学龄中期急剧变化,学龄晚期发展成熟,接近成人水平……
7、可变性
不同环境教育条件下,身心发展水平有差异
Eg:我国现在青少年身高和体重远远超过解放前青少年身高和体重
8、整体性
多方面整体发展 Eg:杜威说关注儿童全部身心和整个心理来创造学校……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
自然成熟论/遗传决定论
人物口诀:曹孟德的四个儿子、卢柏桑董基
孟子→ 性善论;仁义礼智非由外铄也;万物皆备于我,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佛洛伊德→性本能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复演说
威尔逊→基因复制
高尔登→优生学,遗传决定论
格塞尔→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卢梭→出自造物主之手都是好的……
柏拉图→观念先天存在
桑代克→双生子智商相关研究
董仲舒→性三品
基督教→原罪说
外铄论
环境决定论
人物口决:外出寻找落华生
荀子→性恶论;生而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洛克→白板说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墨子→人性素丝说
奈特·邓拉普→《有本能吗》
纽曼→分居同卵双生子研究
二因素:口诀:吴乘施二因
乘5→环境×遗传→伍德沃斯; 加10 →环境+遗传→施泰伦;
多因素:口诀:皮亚杰多因论
唯一正确的内在+外在因素相结合→皮亚杰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
地位:必要物质前提/生理前提/提供了可能性
作用
①生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 Eg:三藩六座八爬,一岁叫爸爸 ②随个体不断发展,遗传的作用日益减弱;遗传具有可塑性
环境
地位:提供了多种可能
作用
①环境使遗传的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影响人发展的现实性因素
②环境对人发展影响通过主观努力和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实现
③环境总体上制约着发展的方向、性质、进程、速度、水平
④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外部动力;制约人身心发展速度和水平)
⑤相对于遗传因素,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影响更为根本因素
⑥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零星的,无计划的、自相矛盾的
学校
地位: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原因
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
②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进行
③控制影响学生发展多因素
④给人影响比较全面、系统、深刻
口决:三有一训练控制系统深刻很全面
表现
①社会性规范
②即时+延时价值
③加速功能、特殊功能、个性功能
口决:一规范、二价值、三功能
主观能动性
地位: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 从潜在的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表现:创造性
主观能动性活动水平最高层次: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教育与政治 口诀:体内两全性质一目的 人鱼公主促政治
政治对教育的隐性 口决:体内两全性质一目的
制约改革与发展
制约教育内容、教育结构、教育管理体制
决定领导权和受教育权
决定教育的性质(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
决定教育目的(直接决定的)
教育的政治功能(最直接的功能) 口决:人鱼公主促政治
培养所需人才(主要途径)
影响政治经济舆论力量(教育意识形态)
促进民主
年青一代政治社会(教育对政治不起决定作用)
考点区分
①政治经济是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 ②教育对政治不起决定因素
生产力与教育 口诀:规速内人构防守 两再一新促生产
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 口决:规速内人构防守
决定规模和速度(决定教育发展水平,与发展水平基本呈现一致性)
制约人才培养规格
促进教育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
制约教育手段、教育目的
教育的经济功能(最基础) 口诀:两再一新促生产
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
再生产科技(知识) 技术→(少数有→多数有)技术创新→(从无到有)
人力资本论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
教育投资→核心
经济增长33%
教育不仅是消费,也是投资 →经济功能
改变了人们把教育看作是纯粹的福利性事业认识的理论
区分考点
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性的社会动力
文化与教育
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Eg:古代:明人伦;现代:全面发展的人
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对教育制约支配尤为明显在内容上
影响教育方法的使用
影响教育价值取向
影响学校课程和结构质量→文化对课程影响体现在内容丰富、课程结构更新
影响教育传统与变革
教育的文化功能(最深远)
筛选+整理
传递(空间)+保存(时间)→最基础功能
传播+交流
选择+提升→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更新+创造(最根本功能)→大学引领社会
人口与教育
人口对教育的影响
影响教育发展规模
影响教育质量
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 →人口年龄结构会影响个体个人学校在教育中的比例
教育的人口功能
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手段之一
提高人口质量
控制人口数量(减少人口数量)
促进人口合理流动
科技与教育
科技对教育的影响
对教育的动力作用(根本动因)
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科技进步
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能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能影响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
科技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教育的科技功能
①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②教育推进科学体制化
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教育;④促进科研技术成果开发利用
考点区分
①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性的社会动力→生产力发展水平 ②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科技进步
学校文化和校园文化
学校文化
概念
概念:学校全体员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
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组织文化
构成
①物质文化(基础)
环境文化→建筑、绿地、环境场所等 设施文化→仪器、图书、实验设备等
②精神文化(核心)
看不见,摸不着存在意识当中→理念、观念 Eg:办学宗旨.班风.教风.学风.校旗. 校歌.校徽.校报
构成
1、认知成分→对学校的认识
2、情感成分→爱不爱这个学校
3、价值成分→价值取向
4、理想成分 →希望和追求
③制度文化(保障)
必须要遵守的规章制度、组织形态、角色规范(口决:色鬼组)
Eg:传统、典礼、礼仪、节日、制度、规章、约定
校风是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统一体
区分考点:校风是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统一体
校园文化
概念:学校全体成员(校冈)或部分成员(班风)习得且共同具有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的核心
特性: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学校文化>校园文化
互动性、传承性、渗透性
学生文化 口诀:非过多互
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