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收入与支出(花店版)
这一章主要介绍需求函数、消费函数和相关乘数的知识点,还有公式推导和相关课程内容板书,内容详细,重点标记。期末复习的宝子可以针对性复习,干货满满喔~
编辑于2025-01-17 10:15:59收入与支出
本章要点
核心问题
产出围绕潜在产出水平波动的原因是什么?——产出(收入)决定的凯恩斯模型
模型前提假设
价格不变:企业愿意按照给定的价格生产并销售任意数量产出 此时AS曲线水平,我们看AD的移动,研究在统一价格下,需求扩张或收缩所决定的均衡产出的变化
利率不变:投资是利率的函数,利率会影响投资(I)的大小,利率不变,投资就为常数
总需求与均衡产出
总需求
定义:经济中产品的需求总量
构成:AD=C+I+G+NX
均衡产出
与总需求数量相等的产出(收入)
Y=AD=C+I+G+NX(等式左右两边做出需求和生产决策的预期微观主体不同,所以不一定是均衡产出)
Y>AD的时候→产生存货
Y<AD的时候→存货减少
Y=AD的时候,UI=0
非计划存货投资(UI)
实际产出超过计划需求的产出部分
UI=Y-AD
Y>AD⥤UI>0
Y<AD⥤UI<0
Y=AD⥤UI=0
均衡产出的另一种定义
均衡产出是非计划存货投资UI等于零时的产出水平
消费函数与总需求
消费函数
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绝对收入理论/绝对收入假说)C=C+cYd(可支配收入),C>0,0<c<1
收入是流量,财富是存量
C——自主性消费 c——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收入增加一单位其中用于增加消费的比例——c=△C/△Y mpc: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cume
越有钱的人,边际消费倾向越低(穷人刚需多,有钱就会马上去买)
每个人的消费倾向相同吗?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本章假定c为常数
消费与储蓄
储蓄
收入中没有用于消费的部分就会储蓄起来S=Yd-C
储蓄函数
S=Yd-(C+cYd)=-C+(1-c)Yd
C:自主性储蓄,为负值,指收入为零时,为生存必须通过借贷或动用储蓄以维持最低消费水平,储蓄因此减少
c边际储蓄倾向,收入增加一单位时增加的储蓄,边际储蓄倾向也为正值,储蓄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 mps: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
mpc+mps=1
消费和储蓄的关系:C=100+0.8Yd⥤S=-100+0.2Yd
APC:平均消费倾向(C/Y) APS:平均储蓄倾向(S/Y)——s(储蓄率)=S/Y APS+APY=1
结论:随着收入的上升,储蓄率上升
库兹涅茨“消费之谜”
短期
收入高的家庭消费更多,储蓄也更多
高收入家庭将其收入中较大的份额用于储蓄
长期
收入增加七倍,储蓄率仅在0.11与0.16之间波动,基本稳定
短期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于凯恩斯更小:短期收入波动对消费影响很小,故收入波动更多表现为储蓄;
杜森贝利——相对收入差异
棘轮效应:消费上去容易,下去难,有长期消费函数(C=aY)和短期消费函数(C=C₀+CY)
示范效应:消费行为受周围人消费水准或历史消费水平的影响,从而形成短期消费曲线随着收入上升整体向上移动
结论:短期消费函数斜率小,当期收入变动对消费影响小,消费稳定,储蓄率随收入增加而上升 长期消费函数斜率大,当期收入变动对消费影响大
莫迪利安尼——生命周期假说
消费函数:C=aWR+CY
重要结论
从短期来看,随着收入增加,财富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平均消费倾向递减,储蓄率上升
从长期来看,所有财富来自收入,平均消费倾向稳定,储蓄率也稳定
弗里德曼——永久(持久)收入假说
C=cYp
其中,永久性收入Yp=aYt+(1-a)Yt-1(perment)
aYt是当期收入
永久性收入可以理解为可以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数值的加权平均数,距现在时间越近,权数越大
基本结论:一次性收入变化或当期收入变化对消费影响小,当期收入边际消费倾向=ac
消费、总需求、自主性开支
A:Autonomous Spending(是常数,综合性)
可支配收入,TA是税,TR是政府反回的转移支付
均衡产出公式
求均衡产出从Y=AD出发,再看已知条件,代入公式和变量就行
结论:均衡产出Y有两个决定性因素:一个是c(边际消费倾向:代表消费意愿),c越高,收入越高;另一个是A(自主性开支),A越高,收入越高
非均衡产出的调整
Y-E模型(Expenditure)
AD=C+I(+G+N不要) I是常数 C=c(常数,是纵截距)+c(斜率)Y 消费函数是C和Y的对应关系 Yᵒ是均衡国民收入 产出不一定会时时刻刻与均衡国民产出相等 Y₁时收入(产出)小于需求,Y就会增加
储蓄与投资
简单经济(没有政府和外贸)知道S=I就行
乘数
概念和计算方法
举例
结论:最终产出变化将是自主性开支初始变化的乘数倍
乘数
指收入变化与引起这种变化的自主性开支变化的比率。 将乘数定义为自主性开支变化1单位,引起的均衡产出的变化
乘数的决定因素
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c,c越大,乘数越大
更高的边际消费意味着新增收入中有更大的比例用于消费,纳入总需求之后,总需求增长更多,进而收入增长更多
为什么关注乘数
自主性开支减少,经济会经历收入减少的冲击,收入减少后,人们会减少消费,并带动均衡收入进一步下降
自主性开支增加,产出最重的增加幅度也会超过自主性开支的增加幅度
政府部门
影响方式
政府购买G(支出)
直接影响总需求AD
改变税收(收入)和转移支付(支付)
影响可支配收入(C)间接影响消费
前提假设
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是不变的常数
比例税(收入税)表达为:TA=tY
再推导均衡产出公式
比例税与乘数
此时乘数小于没有政府的情况,且税率越高,乘数越小,有缩小乘数震荡的作用
作为自动稳定器的比例税
自动稳定器(名词解释和例子)
经济中存在的任意机制,这些机制在经济中遭受自主需求变动冲击,会自动(不需要政府主动干预)降低产出波动
如何作为自动稳定器
繁荣阶段
产出增长带动税收增长,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进而消费减少,因此收入增长幅度低于没有比例税的情况
萧条阶段
产出下降,需要支付的税收减少,可支配收入增长,消费更多,因此产出下降幅度低于没有比例税的情况
转移支付作为自动稳定器
财政政策变化的效应(斟酌使用,相机抉择)
财政政策包括政府购买,税收和转移支付
假设:税收为定量税
均衡产出为
政府购买乘数
政府购买变化1单位引起的均衡收入的变化
>0
△G>0⥤△Y>0⥤经济扩张
△G<0⥤△Y<0⥤经济收缩
增加政府购买,增加产出,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反之为紧缩性财政政策
税收乘数
税收变化1单位引起的均衡产出的变化
<0
△TA>0⥤△Y<0
△TA<0⥤△Y>0
税收增加,减少产出,是紧缩性财政政策
转移支付乘数
转移支付变化1单位引起的均衡产出的变化
>0
△TR>0⥤△Y>0⥤经济扩张
△TR<0⥤△Y<0⥤经济收缩
增加转移支付,增加产出,是扩张性政府政策
比较乘数大小
转移支付和税收是间接影响消费倾向来影响均衡产出,这个间接就会缩小影响,但是政府购买是直接影响,所以政府购买的影响会更大,乘数公式中还有c
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在现实中不一样大,转移支付的作用更大
减税主要减轻的是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其边际消费倾向更小
增大转移支付增加的是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其边际消费倾向更大
平衡预算乘数
指当政府购买和税收同时增加相同幅度时,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化值 新的均衡条件下,预算盈余不发生改变
BS:budget surplus
是扩张性财政政策
总结
均衡产出的求解
为什么还出现恒等呢?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 存货企业自己买(存货投资)这个是上一章的理解 而这一章投资分为:固定资产,住宅,存货(包括计划和非计划) 非计划库存投资指(决策失误导致的)库存增加或减少
国民收入=总产出=均衡产出(同一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