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5教育制度
这是一篇关于1.5教育制度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我国学制(重点),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重点),教育制度概述。
这是一篇关于2.2课程组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目标,课程设计的两种模式,课程评价(主要模式),课程内容,课程设计的概念。
这是一篇关于2.1课程概述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制约课程开发的因素,课程理论流派,课程的类型,课程的由来及概念。
这是一篇关于1.7教育研究方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1.5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概念
广义: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给类学校的总体系
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地位
教育制度的特点
客观性:教育的各个制度都受客观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
规范性(取向性)
历史性:教育制度是随着时代的变革而不断变革的
强制性:它对受教育者个体的行为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社会依据
学制确立受生产发展力水平与科技发展状况制约
学制是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要求
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也制约着学制的确立
学制的确立必须考虑到人口状况
人的依据:学制的确立受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的制约
学制本身的因素:学制的确立即受国内学制历史发展的影响,也要合理的参照国外学制的影响
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
表现:始于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后出现定型的教育形式以及实体化教育;学校的产生,意味着教育活动的专门化,教育形态趋于定型
特点
教育主体确定
教育对象相对稳定
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
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
由以上因素结合而形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制度化教育
表现:主要指正规教育,从初等院校延伸到大学,包括普通的学术学习,以及适用于全日制职业技术训练的专业课程和机构
兴起的标志: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科举废,兴学堂”,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非制度化教育
表现:学习型社会(教育不应再限制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代表人物及主张:库姆斯(非正规教育的概念)、伊里奇(非学校化观念)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重点)
双轨学制
代表国家:西欧,英国
表现形式:一轨是自上而下,是为阶级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一轨自下而上,为培养劳动者服务
两轨既不想通,也不衔接
评价:不利于教育的普及
单轨学制
代表国家:美国
表现形式:自下而上,小学、中学、大学
评价:有利于教育的普及,但水平参差不齐,效率低,发展失衡
分支型学制
代表国家:苏联、中国
表现形式:初等教育阶段(小学、初中)——共同的基础性教育;中等教育阶段,分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
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
评价:兼顾兼顾公平与效益,既利于教育的普及,又使学术性保持较高水平,缺点:不够灵活
我国学制(重点)
1. 四种学制
壬寅学制——清政府——1902——只颁布未实施
癸卯学制——清政府——1904——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学制——主要承袭日本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规定男女不同校,轻视女子教育
壬子癸丑学制——南京临时政府——1912——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教育的学制——倡导男女平等,第一次明确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科学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
壬戌学制——北洋政府——1922——我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的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制定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
2. 我国学校的主要类型
幼儿教育——幼儿园——任务是使幼儿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发展,为接受小学教育做准备
初等教育
全日制小学——任务是给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教育,为接受中等教育打好基础
成人文化补习班、识字班、特殊儿童教育机构、盲人学校、聋哑人学校
中等教育
全日制普通中学——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新生
中等教育专业学校、职业中学、农业中学、技工学校,相当于高中程度——为国家培养熟练劳动者和初高级技术人员
中等程度教育的承认机构、成人业余文化补习学校、电视中专、半工半读的职工中专和各种短期职业培训班等
高等教育
全日制高等学校——专科、大学、研究生院——为国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研究人员和学者
成人高等学校——为国家培养中级和高级专门人才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四大趋势
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最早源于德国——1986.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施行九年义务教育,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六三制、五四制、九年一贯制。总体看我国年限是多种形式并存的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综合化——使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终身教育的概念——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最早产生:1929美国耶克斯利出版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终身教育》
概念化和体系化:20世纪60年代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
最终形成:199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其中提出“终身教育建立在4个支柱基础上:”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