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学习理论 认知派学习理论
这是一篇关于第三章学习理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二、认知派学习理论。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编辑于2025-02-13 11:45:15第三章学习理论
二、认知派学习理论
核心观点:主动地获取外界知识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教师观:设计者、指导者
认知派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及认知结构的建立,强调个体的意识,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处理环境刺激的内部过程和机制。
1.格式塔学派的完形—顿悟学习理论(苛勒的黑猩猩实验)
(1)学习是通过顿悟来实现的。
(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2.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白鼠走迷宫)
(1)学习的主要观点:
①学习是有目的的,而不是盲目的
②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形成认知地图)
③在外不刺激(S)与行为反应(R)之间存在中介变量(O),主张将行为主义S—R改为S—O—R,O代表机体的内部变化;
(2)教学启示:
潜伏学习是指动物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学习也会发生,只不过结果不太明显,是“潜伏”的,一旦受到强化,具备了操作的动机(需求),这种结果才通过操作而明显表现出来。
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发现说)
(1)学习观
a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b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获转评)。
(2)教学观
a观点:
①教学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A主张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结构的一般理解。
B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态度和方法
②掌握知识结构是促进学习的准备工作
③掌握知识结构有利于培养知觉思维
④激发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掌握知识结构
b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冻结城墙)
①动机原则;
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好奇心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驱力(人与人和睦共处的需要)
②结构原则;
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来呈现
③程序原则;
内:学生心智发展水平 外:教材难度及逻辑 要求教学要按一定顺序开展。
④强化原则。
对学生进行反馈,有适合的强化时间,强化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环节
(3)发现学习
a含义:学习者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b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检验假设---形成结论
b发现学习的优缺点
优点
①促进智力发展; ②激发学习的兴趣; ③有利于学生掌握发现的方法和策略; ④有利于保持记忆。
局限性
①效率很低; ②适用范围有限,主要适用理科教学; ③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发现需要、发现经验等,否则会变成形式主义; ④布鲁纳也承认,一个人不能只凭发现去学习。
4.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1.认知学习理论
(1)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将新知识与旧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非人为的联系,指内在的联系而不是任意的联系,指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在某种合理的逻辑基础上的联系;实质性指虽表达的语词不同,但确是等值的。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客观条件
①学习材料的逻辑性
②学生可理解认知范围内,符合身心发展规律
主观条件
②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④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①表征学习(符号学习);
对于一个符号/一组符号的学习
②概念学习;
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或本质属性。eg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③命题学习。
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2.认知同化理论与先行组织者策略
(1)认知同化理论
1.含义: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已有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学习者接受知识的心理过程就是概念同化过程。
2.条件/影响因素:固有概念/可辩别性/清晰稳定
3.同化的模式:
①上位学习:向上学
②下位学习
③组合学习
(2)先行组织者策略
1.含义:先于学习任务出现的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够清晰的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和新任务关联起来。
2.目的:为新的学习任务和旧知识间搭建一座桥梁,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间的可辩别性,以促进类属性的学习。
3.类别
①陈述性组织者
与新的学习内容之间是“上位关系”;
②比较性组织者
指通过比较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旧知识的异同,增加新旧知识的可辨认性,在比较性组织者之后的新知识的学习是“并列组合学习”
3.接受学习
1.含义:
接受学习是教师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接受和理解事物意义的学习,学生通过新旧知识间的相互作用获得新知识。
2.评价
优:学习者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间接知识,而且这样的知识是系统、完整精确的,也便于贮存和巩固。
不足:①不利于促进智力发展; ②不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 ③不有利于学生掌握发现的方法和策略; ④不有利于保持记忆。
5.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累积学习理论)
a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①信息的三级加工(信息流)
第一级:瞬时记忆(环境刺激--感受器--感受登记)
第二级:短时记忆(被感觉登记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
第三级:长时记忆(经过复述的信息进入第三级加工)
②期望事项和执行控制
期望事项:指学习动机
执行控制系统:指认知策略
b学习过程的八个阶段 (东街活宝会盖做饭) (气住编辑提钱翻墙)
①动机阶段
期望、激发学习动机
②了解\理解\领会阶段
注意和选择性知觉(领会)eg老师声音抑扬顿挫,手势引起注意
③获得\习得阶段
所学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并编码和存储(习得)
④保持阶段
已编码的信息进入长时记忆储存
⑤回忆阶段
进行信息的检索、提取
⑥概括阶段
总结规律+实现学习的迁移、应用
⑦操作阶段
反应发生阶段。学生通过作业表现其操作行为
⑧反馈阶段
证实预期,获得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