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这是一篇关于第三章学习理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维果斯基)。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这是一篇关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二、智力,三、(人格)气质与性格,一、能力。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这是一篇关于意志过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二、意志行动的过程,一、意志及其品质。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这是一篇关于情绪情感过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4.情绪的调节与控制,3.自我防御机制(弗洛伊德创立)自我保护,保护自己自尊心不受伤害,2.情绪的理论,1.情绪、情感及其规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三章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维果斯基)
核心观点:①知识是动态的,不确定的、主观的 ②情境性 ③已有经验基础上“生长'新知识 教师观:合作者、帮助者
学习者能够主动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社会互动对于智慧建构很重要。即建构主义的核心关键词是“建构”和“互动”。
1.思想渊源
a皮亚杰:人的认知结构始终处于变化和建构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中发展。
b布鲁纳:强调个体的主动性
c维果斯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中的重要作用
d杜威:教育就是经验的生长和改造,学生应该从经验中产生问题,而问题又可以激发他们去探索新知,产生新观念。
2.理论取向:
a个人认知建构主义
①来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②关注:主动建构性,即个体如何建构认知经验和情感经验
③基本观点: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是一个通过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丰富、调整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
④应用:探究性学习、随机通达教学
b社会建构主义
①来源: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②关注: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社会互动性)和建构情境(情境性)
③基本观点:学习是一个文化参与的过程 学习需要通过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知识的内化
④应用:情境式教学、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合作学习、交互式教学、认知学徒制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a知识观
①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也不是最终答案,而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允许学生质疑)
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
③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建立起来的,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b学习观
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
自主学习,学生能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重组、改造,用以解释新信息,建构属于自己个人意义的知识内容。
②学习的社会互动性;
合作学习,学习是内化社会文化中的相关知识技能、掌握有关工具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
③学习的情境性。
探究学习,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知识才能真正被理解。
c学生观
①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力;
②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教学应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c教学观
由于知识的动态性和相对性以及学习的建构过程,教学不再是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激活学生原有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以实现知识经验的重新组织、转换和改造。
3.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抛锚式学习
a以问题为中心,将知识抛锚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这里的“锚”通常是一个故事、一段历险经历或学生感兴趣的一系列问题。
b教学过程: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②支架式教学
a指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理论基础是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b基本环节:进入情境——搭建支架,引导探索——独立探索
c根据教学中的支架是否具有互动功能,可以将支架分为互动式支架(教师示范、出声思维;提出问题)和非互动式支架(改变教材、书面或口头的提示与暗示)两大类。
③随机进入教学(随机通达学习)
a斯皮罗把学习分为两种:初级学习和高级学习(适合这种模式)
b指对同一内容的学习要在不同时间多次进行,每次的情境都是经过改组的。分别着眼于问题的不同侧面,以便使学习者对概念获得新的理解。
c具体操作:呈现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④认知学徒制
教师带领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学习,教师经常给学生师范。
⑤自上而下的教学
呈现有关问题——学生尝试解决——小组内探索,发现子任务及完成子任务需要的知识技能——问题得以解决
4.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
①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②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③强调“写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④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⑤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 ⑥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而非完成教学目标)。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①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特点,因材施教;
②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启发学生能够自主建构认知结构。如合作学习
③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师生之间成为共同的学习伙伴和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