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章 教师心理
这是一篇关于第六章 教师心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三、教师职业心理。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是你不可或缺的学习助手。
编辑于2025-02-13 11:50:15第六章 教师心理
三、教师职业心理
1.教师角色
(1)教师角色:由教师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并为社会所期望的行为模式。
(2)教师角色的心理结构:
①角色认知:教师的角色认知就是教师通过学习、职业训练、社会交往等,了解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②角色体验;(过程中会产生责任感、自尊感或自卑感)
③角色期待 角色失调: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和角色失败。
(2)现代教师的角色观:
①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②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③班集体的管理者; ④心理健康的管理者; ⑤学生成长的合作者; ⑥教学的研究者。
(3)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阶段
①教师角色的认知;
②教师角色认同;
③教师角色的信念。
2.教师威信
(1)实质上是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2)分类:可分为权力威信和信服威信。
(3)影响教师威信形象的因素:
客观:
①教师在社会上的政治经济地位,道德文化素养、尊师重道的社会风气等; ②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领导对教师工作的信任、关心,支持等; ③家长对教师的态度等。
主观:
①教师的专业素质(高尚的品德、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 ②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仪容、教态、表情举止等); ③师生关系(平等交往是教师获得威信的重要条件); ④教师的评价手段。
(4)教师威严的形成:
①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 ②培养良好的认知能力和性格特征; ③注重良好仪表、风度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④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 ⑤做学生的朋友和知己。
3.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
(1)教师的认知特征:
①教师的认知能力(观察、思维、注意力);
②教学操作能力(使用教学策略的能力);
③教师监控能力。
(2)教师的人格特征:(最重要、最本质特征)
①职业信念:教学效能感(提高:形成科学教育观、向他人学习、自己进行总结和反思)/教学归因;
②职业性格(理解学生、与学生相处、了解自己)
(3)教师的行为特征:
①教学行为
②教师期望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4.教师特征与职业成就的关系:
(1)教师的认知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知识学习同教师表达的清晰度有显著的相关。
(2)教师的人格特征与职业成就之间的关系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明显的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情和想象的倾向性。
(3)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5.专家型和新手型教师的区别
A课前计划的差异:
①在课时计划的内容上,
专家型突出了课程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未涉及一些细节;新教师把大量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
②在教学细节方面,
专家型认为细节由课堂教学活动中学习的行为决定;新教师的课时计划则依赖于课程的目标,不能与课堂情境中学生的行为联系起来;
③课时计划的实施
专家型能根据学生的先前知识来安排教学进度,有很大的灵活性;新教师按计划去做,不会随课堂来修订。
④课时计划的预见性
专家型教师有一定的预见性,新教师不能预测计划执行时的情况。
B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①在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上,专家明确,新手教师较为含糊;
②在维持学生注意上,专家型有完善方法,新手相对缺乏;
③在教材内容的呈现上,专家型注重知识的回顾,选择合适教法,新手教师则不能;
④在课堂练习方面,专家将练习看作检查学生的手段,新教师把它看作必经的步骤。
⑥在教学策略的运用上,专家型具有丰富的教学策略,能灵活运用;新教师则缺乏。
C课后评价差异
①专家教师和新老师关注的焦点不同
专家教师关系他们认为对完成目标有影响的活动,多谈论学生对新材料的理解情况和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动,新教师较多关注课堂管理问题和自己的教学是否成功。
②新教师对课的评价各不相同
新教师比专家教师更多关注课堂中发生的细节
D其他差异
6.教师成长的阶段和途径(福勒和布朗)
A阶段:
①关注生存阶段
主要担心问题如“学生喜欢我么?同事们如何看我,领导们是否觉得我干得不错”
②关注情境阶段
关心的是如何教好一堂课、备课是否充分、如何掌握教学时间、学生成绩如何提高等,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
③关注学生阶段
能否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等,衡量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B成长的途径
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②开展微格教学;
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时间5—20分钟内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并录制进行分析。
③进行专门的训练;
④进行反思教学。
a布鲁巴奇认为教师反思的方法有:一是反思日记;二是详细描述;三是交流讨论;四是行动研究。
b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7.教师的心理健康
a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①能积极地悦纳自我; ②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 ③热爱教师职业,积极热爱学生; ④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⑤能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 ⑥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⑦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⑧具有教育独创性。
b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主观)个人因素:①受其人格特征的影响;②个人的生活变化
(客观)社会因素:①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工作条件差等②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态度.③教育系统的改革④社会价值观混杂
(客观)职业因素:①教师劳动的特殊性造成角色模糊、角色冲突等②教师封闭的群体③职业本身高压力,自身的高要求.
c常见的教师心理问题
①职业压力
②职业倦怠
职业倦怠(玛勒斯)主要表现:
一是情绪耗竭(对工作热情消失);
二是去人性化(人格解体),(对学生态度冷漠)
三是个人成就感低(贬低自己的工作价值)
职业倦怠(法贝)主要表现:
一是精疲力竭型(放弃努力求得平衡);
二是狂热型,(狂热投入工作)
三是低挑战型(大材小用,厌倦工作)
d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①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第一,正确认识自己
第二,真诚接纳他人
第三,以积极心态对待自我和周围世界
第四,有效调节情绪
第五,合理安排时间,劳逸结合
第六,正视问题,寻求帮助
②学校的管理改革
第一,注重满足教师的不同需要
第二,根据教师个性心理特征进行管理
第三,注重优化学校人际环境
第四,加强参与式管理
③社会的协同支持
第一,通过制定各种政策,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促进教师群体职业化的进程
第二,加大执法力度,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增加教育投入,改善教师的工资收入
第三,通过媒体提升教师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引导公众改变对教师不切实际的期望,正确看待教师的工作和意义
第四,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充足的,勇于获取的资源。
人们持有不合理信念总结起来有三个特征:
绝对化要求:如学生要求(我必须每次都是第一名)、
过分概括化(一次考试不理想便认为是自己不行,从而导致自备、指责、情绪消沉)、
糟糕至极(人一旦遇到挫折,就产生一种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性的预期的非理念的信念,从而陷入悲观、抑郁的情绪中不能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