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理学1.绪论
这是一篇关于生理学绪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生理的概论,体液,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体内的自动控制系统.
这是一篇关于内科学中支气管扩张症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支扩的病理、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内容详实、条理清晰、易于理解。
这是一篇支气管哮喘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支气管哮喘的发生机制、常见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适合医学生作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复习资料。
这是一篇关于医学生基础知识—内科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慢阻肺的病理与内科相关知识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生理学绪论
概述
定义
研究机体生命活动各种现象及其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层次
细胞和分子水平
从构成人的最小单位开始
比如肌丝滑行
比如细胞内激素、递质等合成
器官和系统水平
器官和系统的功能规律及调节
呼吸系统的呼吸过程,循环系统的泵血过程
整体水平
多个器官或多个系统的联系与协调规律
缺氧对呼吸和泵血的影响
体液
不同体液关系
各部分体液彼此隔开,但又相互沟通
细胞膜既是阻止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屏障,又是两者相互沟通的窗口 毛细血管壁既是分割血浆与组织液的屏障,又是两者相互沟通的门户
血浆是沟通各部分体液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媒介, 因而是各部分体液中最为活跃的部分→最能反应内环境状况
内环境的稳态
泛指体内从细胞和分子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到整体水平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在神经和体液等因素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各种液体成分)相对恒定,具有节律性波动(日、月、年周期)
相对恒定即动态平衡: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又保持相对稳定
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血浆pH接近中性为7.35-7.45 Na135-150mmol/L,K3.5-5.5mmol/L 血浆渗透压90%来自NaCl约为280-310mOsm/L
意义
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氧和水分,以及 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
维持酶的最适宜环境条件→ 促进各种代谢活动(都是酶促生化反应)
维持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
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 产生生物电的重要保证
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 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组成
男性 占体重的60%
女性占50%
细胞外液/内环境 占体重的1/3(20%)
体内各种组织细胞直接接触并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组织液约占3/4,15% 血浆约占1/4,5% 剩下为淋巴液,脑脊液
细胞内液 占体重的2/3(40%)
注
与外界相通的代谢液体(汗液、尿液、消化液)不属于体液
淋巴液,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量少可不计,但不能忽略
血浆与组织液:血浆蛋白质多
一般胞外钠多钾少,但耳蜗细胞相反
生理功能的调节
神经调节
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完成的生理活动
特点
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作用快,调节准.部位小,持续时间短
特殊持久神经调节
屈肌反射 多突触
短小精悍
基本形式 (反射)
结构基础(反射弧)
分类
非条件反射
先天存在
反射中枢
位于大脑皮层以下较低部位, 反射弧相对固定,是生物体进化的产物
条件反射
后天培养
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是人或高等动物在生活过程中根据不同环境条件和体验而建立起来的(即由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
位于大脑皮层, 反射弧灵活不固定,可消退
常见
XX反射、较快反应,肢体随意运动,唾液分泌
唾液分泌
无意识湿润口腔→非条件 望梅止渴→条件
体液调节
机体组织释放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到达并作用于靶细胞受体上,影响靶细胞的生理活动
内分泌细胞或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
如甲状腺素﹑胰岛素、糖皮质激素
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的特殊化学物质
如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生长因子、趋化因子、组胺
组织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代谢产物,
CO2、O2、NO、H+和腺苷
作用缓慢而持久,作用范围广,调节方式相对稳定
物质与受体结合与解离需要时间,受体分布广泛
体液途径
有无入血
没入血
作用周围
旁分泌
作用自己
自分泌
入血
远距分泌
神经-体液调节
调节人体内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便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传出部分
过程
常见例子
头冷积极
头期
胃的头期分泌→胃泌素
寒冷
甲状腺素
应激(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肾上腺皮质→糖皮质激素→抵抗伤害刺激
应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肾上腺髓质→儿茶酚胺→应对突发情况
神经内分泌调节 区别神经体液调节
神经内分泌调节
效应器只受神经系统控制
神经-体液调节
效应器既受神经系统控制,又受体液系统控制
只涉及激素的释放→神经调节 还涉及激素产生的生物效应→神经-体液调节
自身调节
区别 自我调节
某些细胞或组织器官凭借本身内在特性,而不依赖神经/体液调节,对内环境变化产生特定适宜性反应的过程
不靠体液不靠神经→都弱
调节强度低,影响范围小/相对局限,不灵敏
例子
1.心肌异长调节(初长度越长,收缩强度越大) 2.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调节 3.肾脑冠脉等血流量稳定 4.碘抑制甲状腺摄碘 5.球管平衡 6.渗透性利尿 7.儿茶酚胺自身合成
稳态调节→反馈调节(负反馈为主),稳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 生理功能调节→神经调节
体内的 自动控制系统
闭环
基本概念
控制部分
发出控制指令
使受控部分发生活动,产生效应
监测装置/感受器
收集输出变量并产生反馈信息给比较器
比较器/调定点
将反馈信息与标准信息比较
产生偏差信息,并传给控制部分
接收,处理,作出调整指令
使受控部分活动调整
几个信息
指令信息
控制部分发出,使受控部分发生活动
反馈信息
受控部分发出信息,对控制部分产生影响
偏差信息
反馈信息传递到比较器(调定点)与参考信息比较而产生
前馈信息
由某一监测装置在受到刺激后发出,作用于控制部分,能够调控受控部分的活动
类型
排卵前雌激素的分泌是正反馈,排卵后雌激素的分泌是负反馈!
开环(前馈)
控制指令发出时,受控部分不发生活动,而是检测装置检测到刺激后,发出前馈信号作用于控制部分,使其及时作出适应性反应,及时调控受控部分活动(预热)
前馈的起点是外在干扰,作用监测装置,发出前馈信息作用控制部分(两个监测装置)
见于
比赛前,提前出现兴奋反应(心率、呼吸↑) 吃饭前,分泌唾液
避免负反馈的波动性与滞后性
使调节更快更准,具有预见性、适应性
可能出现失误(白欢喜一场,白折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