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艺术学概论-中篇-艺术种类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五版-中篇-艺术种类,导图知识点包含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
编辑于2025-02-14 14:19:42中篇-艺术种类
实用艺术
实用艺术概念
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
基本特征
1||| 实用艺术是所有艺术门类中最普及最常见的一大类别
2||| 最基本的特征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
主要分类
建筑艺术
概念
建筑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运用建筑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的形象具有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美和形式美,体现出民族性和时代感
基本原则
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提出建筑的三条基本原则:实用、坚固、美观
任何建筑都应当是物质功能与审美功能、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贝聿铭指出:建筑是艺术,不是钢筋水泥的简单堆砌
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
包括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彩、装饰等
空间——它是建筑的基本形式要素,通过创造内外空间,可以大大增强建筑的艺术表现力。
形体——通过线条和形体,空间和实体的不同组合方式,促进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比例——巧妙处理建筑物各部分间的比例关系,建筑物的长宽高、凹凸、虚实等都直接影响到建筑美。
均衡——指建筑在构图上的对称,建筑的均衡,给人以严肃庄重的美感
节奏——通过建筑物的墙、窗、门等构成部分有规律的变化或排列,产生一种韵律美。
色彩——作为一种重要手段构成建筑物特有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独特的审美感受和难忘的影响。
装饰——作为建筑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为建筑物增光添彩。
特点
1||| 建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的镜子,反映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历史文化内涵
哥特式建筑
反映中世纪欧洲宗教统治的根深蒂固,最典型:巴黎圣母院
洛可可式建筑
反映贵族审美趣味
新古典主义建筑
反映启蒙思想运动在欧洲广泛传播
2||| 建筑作为一个技术与艺术的综合体,它的审美功能总是随着建筑技术与建筑材料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包豪斯学派
20世纪20年代开始,以德国建筑家格罗皮乌斯为代表的“包豪斯学派”,主张现代建筑艺术理论
包豪斯是1919年德国创办的一所建筑及产品设计学校,创始人是格罗皮乌斯
“有机建筑”
美国建筑家赖特提倡“有机建筑”,认为建筑应当从属于周围的自然环境,就像植物从它所在的生长环境中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一样
悉尼歌剧院由丹麦设计师约翰·伍重设计
园林艺术
概念
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等途径创造出的自然环境和休憩境域。
园林艺术是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从广义上讲,园林艺术也是建筑艺术中的一种类型。但由于园林艺术更注重观赏性,通过撷取自然美的精华,将自然美与建筑美融合一起。
特点
1||| 中国古典园林最突出的特点,是追求一种诗情画意的审美境界
2||| 中国园林十分重视营造自然美和建筑美。一方面中国园林充分利用与创造自然美,几乎所有园中都有水池、假山、花草、树木等,呈现出一种小桥流水,荷花飘香的自然风光,另一方面中国园林又非常重视建筑美,注意运用中华民族的建筑艺术形式,讲究亭、台、楼、阁、厅、堂、廊、榭等建筑形式的美感
3||| 中国园林真正的精华与核心是它的文化美。中国园林艺术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因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色彩
4||| 中国园林艺术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美学思想,采用了借景、分景、隔景等艺术手法来创造空间美感
5||| 园林的设计,常常突出幽深曲折的特点。常把全园分成若干个小园或景区,从而达到小中见大,变化多致的美学追求
工艺美术
概念
指造型和外观上有审美价值,与人的日常生活相关的美术品的总称。工艺美术直接受物质材料和生产技术的制约,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和民族特色。
历史地位及作用
实用工艺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成为上古史断代的重要依据,一般上古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
分类
(1)经过艺术处理的日常生活用品,多以实用为主
(2)民间工艺美术品,工艺比较简单,价格便宜,可实用可观赏
(3)特种工艺美术品,工艺非常精细,价格昂贵,主要用于观赏和珍藏
特点
1||| 具有实用性,适用、经济、美观。
2||| 造型美
3||| 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
现代设计
概念
从狭义上讲,又称工业设计或工业美术,是从传统的工艺美术中衍生出来的。它与 手工业品制作和纯艺术品创作有所不同,是在现代大工业生产基础上诞生的工业产 品创新的社会实践形态。
内容
产品设计
环境设计
视觉设计
审美特征
一、 实用性与审美性
实用性
1||| 实用艺术应当符合人类不同实际活动的需要
2||| 实用艺术以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为基本特点,实用是为主的,审美应当从属于实用,服务于实用
3||| 实用艺术与生产技术具有紧密的联系,物质材料直接制约和影响着实用艺术的发展
4||| 由于实用艺术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物质材料和人工劳力,所以它的实用性应当考虑产品的用料、费时、加工、成本等经济方面的问题,尽量做到省工省料和降低成本
审美性
即能够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和精神需要
两者关系
实用艺术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有机统一,实用性是审美性的前提和基础,审美性可以增强实用性,二者相互促进,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实用艺术最基本的原则和特征
二、 表现性与形式美
表现性
1||| 实用艺术作为表现性空间艺术,不注重模仿客观事物的再现性,而是注重表现某种朦胧抽象的情调和意味
2||| 表现性是实用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美学特征,也构成了它与戏剧、小说、电影等再现艺术的根本区别
形式美
主要是指各种形式因素的有规律的组合,从而形成了某些共同的特征和法则,它包括色彩、线条、形体等因素,也包括对称均衡、多样统一等形式法则
自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发现了“黄金分割”的比例后,历代建筑师一直把它奉为重要的形式美法则来遵循
古希腊帕提农神庙,采用了雄浑刚健的多立克柱式,造型端庄,比例均衡,被视为古希腊神庙的典范
两者关系
表现性与形式美密不可分,形式美是表现性的外部体现,表现性是形式美的内在灵魂
三、 民族性与时代性
民族性
建筑、园林、工艺美术等各门实用艺术,无一不体现出民族的风格和特色,甚至现代设计,也会通过设计师自觉或不自觉的艺术追求,而具有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时代性
1||| 它总是表现出特定时代、特定社会的情感和理想
2||| 它总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在材料和技术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时代风格和特色
两者关系
二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实用艺术既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和民族特色,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时代风格
造型艺术
概念
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 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的艺术。
与实用艺术的关系
联系
它们都属于空间艺术,并且都是以平面或立体的方式,用物质材料创造出静态的艺术形象,使人们凭借视觉感官就可以直接感受到。
区别
1||| 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是造型性,它的表现性潜藏于再现性之中,因而造型艺术属于再现性空间艺术;实用艺术的基本特征是表现性,属于表现性空间艺术。
2||| 造型艺术主要以审美功能为主,满足观赏者的精神需要;实用艺术兼有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但更偏重于实用,同时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
主要种类
绘画艺术
概念
是一门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 二维空间(即平面)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形式
分类
1||| 按体系,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
2||| 按使用的材料、工具和技法,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等
3||| 按题材内容,分为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历史画、宗教画、动物画等
4||| 按作品的形式,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等
世界绘画两大体系
以中国画为代表的东方绘画
中国传统绘画的三大体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中国画的特点
1||| 在工具材料上,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故又称“水墨画”或“彩墨画"。
2||| 在构图方法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使得视野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列置,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全景式空间
是一种由高转低、由远转近的回旋往复式流动空间
例如:五代后梁画家荆浩的山水名作《匡庐图》
分段式空间
将不同时间和不同空间的事物安排在一个画面中
例如: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分层式空间
画分三层,分别展示天界、人间、地界的不同景况,并通过一个共同的时间将三个空间联系起来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T形帛画
3||| 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有机结合在一起,相互补充,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4||| 从根本上讲,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南齐画论家谢赫提出“绘画六法”,其中第一条是“气韵生动”
唐代画论家张彦远将绘画规律总结为“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中国画的发展史
魏晋南北朝,名家辈出,百花齐放,如“六朝三杰",即东晋的顾恺之、南朝宋的陆探微和梁的张僧繇三大家。
唐宋时期,中国绘画艺术达到巅峰时代,山水画、花鸟画等都成为独立画科,涌现出“画圣”吴道子等人。
元明清时期,中国画承前启后的时期,“元代四大家”“明代四大家”“四大名僧”“扬州八怪”等绘画名家助推了中国绘画的发展。
近现代,涌现出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徐悲鸿、潘天寿、张大千等人,为传承和发展中国绘画艺术做出了杰出贡献。
以油画为代表的西方绘画
种类
油画是西方绘画的主要画种,也是最有影响的画种。此外还有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等
特点
西方绘画的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力求描绘对象和环境的真实。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
西方绘画与东方绘画的区别
(1)中国绘画尚意;西方绘画尚形。
(2)中国绘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绘画重再现,重理性。
(3)中国绘画以线造型;西方绘画通过光和色来表现物象。
(4)中国绘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西方绘画严格遵守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5)中国绘画注重表现与写意;西方绘画注重再现与写实。
发展史
14〜16世纪古希腊罗马开始,经历了中世纪的基督教艺术时期,在14 世纪至16 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走向繁荣。
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画家、雕塑家乔托,被认为是欧洲绘画之父、现实主义画派的鼻祖
文艺复兴时期画坛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
17〜18世纪欧洲美术有了长足的发展,绘画进一步摆脱宗教的束缚,画作体裁取得更大的发展。
荷兰的伦勃朗(《夜巡》、《自画像》)
18〜19世纪欧洲进入近代史阶段,启蒙运动和资产阶级大革命使法国成为欧洲政治与文任的中心,也成为欧洲美术的中心,涌现出了许多美术流派及著名画家。
新古典主义
雅克·路易·大卫《马拉之死》
浪漫主义
德拉克洛瓦《自由女神领导人民》
批判现实主义
米勒《拾穗者》
库尔贝《石工》
印象主义
莫奈《日出印象》、《草垛》
雷诺阿《包厢》
德加《舞蹈课》
马奈《奥林匹克》、《草地上的午餐》、《吹短笛的男孩》
新印象主义
修拉《大碗岛上的星期天下午》
后印象主义
塞尚《苹果和橘子》
高更《塔希提的妇女》
凡高《向日葵》
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依凡·雷帝杀子》
20 世纪以来西方画坛出现了现代主义美术的各种思潮和流派,其中包括野兽派、未来派、立体派、抽象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构成主义、新造型派、超前卫艺术、达达主义、波普艺术等,在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在手法上标新立异,形成一种十分复杂的艺术现象。
雕塑艺术
概念
分为雕刻和塑造两大类,是立体(三维空间)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指用一定的 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的艺术形式。
分类
(1)从制作工艺来看,它可以分为雕和塑两大类。
(2)从体裁来区分,雕塑又可以分为纪念性雕塑;建筑装饰性雕塑、城市园林雕塑;宗教雕塑;陵墓雕塑;陈列性雕塑
(3)从样式区分,雕塑还可以分为头像、胸像、半身像、全身像、群像等。
(4)从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区分,雕塑一般又可分为圆雕、浮雕和透雕三类。
特点
(1)雕塑与绘画等其他造型艺术的最大区别,在于雕塑是在三度空间里用物质材料创造出实体形象。
(2)欣赏雕塑作品不仅需要依靠视觉感官去感受,而且还可以用触觉去感知,使观赏者唤起更多的艺术想象,产生独特的审美效果。
(3)由于雕塑作品的立体性,观赏者可以从四面八方的不同角度去欣赏,乃至结合周围的环境来欣赏,使雕塑作品更富有生动、逼真的艺术魅力。
发展史
中国雕塑发展史
(1)早在旧石器时代,我国北京猿人所使用的石器中,就已经有了石制的雕刻器;
(2)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达到鼎盛,雕塑也随之发展;
(3)秦汉时期,我国古代雕塑艺术达到高峰。如:秦始皇陵兵马俑;西汉霍去病墓前石刻。
(4)魏晋南北朝和唐宋时期:宗教雕塑发展迅速。如:四大石窟
(5)元明清时期:石窟艺术走向衰落,小型玩赏性雕塑日趋繁荣。
西方雕塑艺术发展史
(1)第一个高峰是古希腊罗马时期
米隆的《掷铁饼者》和菲狄亚斯的《命运三女神》;
《断臂的维纳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
卢浮宫三宝:《蒙娜丽莎》、《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
(2)第二个高峰时期,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米开朗基罗成名作《哀悼基督》、大理石雕像《大卫》、《昼》《夜》《晨》《暮》、《摩西》
(3)第三个高峰时期,当属19 世纪法国雕塑。
吕德巨型浮雕《马赛曲》
浪漫主义流派
罗丹《巴尔扎克像》、《思想者》、《加莱义民》、《地狱之门》、《青铜时代》
现实主义流派
(4)第四个高峰时期,是20 世纪西方雕塑
马约尔《地中海》
亨利·摩尔《国王与王后》、《家庭》
摄影艺术
概念
指摄影师运用照相机作为基本工具,根据创作构思将人或景定格成画面,再经过暗房技术操作,塑造出可视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世界、表现作者情感的艺术形式。
分类
(1)按感光材料和画面颜色,可以分为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
(2)按摄影器材和技术,又可以分为航空摄影、水下摄影、全息摄影、红外线摄影等;
(3)按题材分,还可以分为肖像摄影、风光摄影、舞台摄影、体育摄影、建筑摄影等。
审美特征
摄影艺术独具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在纪实性与艺术学的统一上
纪实性
①首先表现在它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能逼真精确地将被摄对象再现出来,使得摄影作品具有客观性、真实性。
②还表现在它必须直接面对被摄对象进行现场拍摄,如实地反映显示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物、事件和环境。
艺术性
①艺术性在纪实的基础上,首先需要摄影师熟练掌握摄影的艺术技巧和艺术语言,熟练运用画面构图、光线、影调三种主要造型手段。
②其次,需要摄影师主观情感的熔铸。
风格和流派
(1)绘画主义摄影:成为摄影艺术史上最早形成、影响最广的一个流派,它在创作上追求绘画效果,作品形式从构图布局到用光、影调都有极严谨的法则,该派曾风行一时。
(2)纪实主义摄影:至今仍是摄影艺术中最重要的一个流派,强调摄影的纪实性,注重直接而逼真地再现客观现实生活,崇尚质朴无华的艺术风格。
(3)印象主义摄影:主张摄影艺术应当表现摄影者的瞬间印象和独特感受,讲究形式美和装饰性,追求在摄影作品中达到一种朦胧模糊的画意效果,尤其注重色彩与光线的表现。
(4)超现实主义摄影:创作时常利用剪贴和暗房技术为主要的造型手段,采用叠印叠放、多重曝光、怪诞变形、任意夸张等手法,将“超现实的神秘世界”作为表现对象。
书法艺术
内涵
指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
形式上,它是一门刻意追求线条美的艺术;内容上,它是一门体现民族灵魂的艺术
发展史
1||| 殷代——金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已渐趋齐整。
2||| 秦代——统一文字,由大篆变为小篆,书迹在刻石、竹简、刻符等可见,风格端庄,形体匀润流畅。
3||| 汉代——出现隶书与草书。
4||| 魏晋——是书法艺术繁荣发展的时期,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种书体更完备。
5||| 唐代——书法艺术的鼎盛时期,楷书的成就达到高峰。
6||| 宋代——注重书法家情感的挥写,追求自由的个性,有“宋人尚意〃之说。
7||| 元明清——上承古意,个人风格更加鲜明多样,成为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新起色的繁荣时代。
8||| 当代——书法艺术出现振兴局面,且逐步走向世界
分类
(1)篆书。又有大篆、小篆的区分。秦统一天下后在全国推行,小篆字形整齐,转角处较圆滑。
(2)隶书。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横笔首尾方中带圆,转角处多呈方折。
(3)楷书。也叫“正楷”或“正书”,特点是字形方正,笔画平直,风格古雅,整齐端庄。
最为著名的是唐代的欧阳询(欧体)、颜真卿(颜体)、柳公权(柳体)、和元代的赵孟頫(赵体)
(4)行书,字形流畅飞动,刚柔相济,富有很强的表现力。
三大行书: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寒食帖》
(5)草书。始于汉代,最早是由隶书演变而成的“章草”,后来又发展成为一般所指的草书即“今草”。
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
(1)用笔,是指行笔的方式、方法及其所产生的效果。
(2)用墨,指墨的着色程度,如浓淡、枯润等。“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3)结构,包括字的结构,以及每个字的大小、疏密、斜正等。
(4)章法,是指作品的总体布局,即整幅字在行次布局中应当错综变化,疏密相宜,具有节奏和气势。
(5)韵律,主要指笔画和线条的动静、起伏、枯润等变化,书法的韵律来自于书法作品中线条整体形成的生动气韵。
(6)风格,指作品的整体的艺术特征,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书法家不同的艺术追求,它是由用笔、用墨、结构、章法、韵律等共同形成的艺术效果。
审美特征
一、 造型性与直观性
造型性
造型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造型性。它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出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的艺术形象
一方面,造型艺术的这一特点,决定它必然重视对象的外形,但并不只局限于逼真地再现外形,而是要求“以形写神”,体现出人物内在但精神气质和艺术家的思想感情
另一方面,造型艺术的这一特点,使它只能用间接的方式去表现那些没有外部形体的客观事物
例如:达芬奇《蒙娜丽莎》、罗丹《巴尔扎克像》
直观性
直观性,或称视觉性,是由造型性派生出来的。造型艺术所塑造的艺术形象,都是直接诉诸欣赏者的眼睛,凭借视觉感官来感受的。
二、 瞬间性与永固性
瞬间性
1||| 造型艺术要反映客观现实生活,就必须找到恰当的表现方式,也就是在动和静的交叉点上,抓住客观事物发生变化的某一瞬间的形象,用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固定下来,这就是造型艺术瞬间性的特点
2||| 造型艺术应当选取事物在运动或变化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瞬间形象,最大限度地运用暗示性手法,调动欣赏者的想象力。
永固性
1||| 永固性,是指造型艺术的瞬间形象一旦被创造出来,也就同时被物质材料固定下来,可以供人们多次欣赏,甚至可以千百年流传下去。
2||| 造型艺术的永固性,使中外艺术史上许多优秀作品得以保存下来,成为人类灿烂文化宝库的重要财富
三、 再现性与表现性
再现性
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再现性空间艺术,再现性自然成为它最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
表现性
造型艺术同样离不开表现性,需要通过艺术作品来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
体现在3个方面
1||| 它要表现出对象内在的精神气质
2||| 传达来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审美理想
3||| 艺术家自觉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去进行艺术创造
表情艺术
概念
指通过音响、人体等物质媒介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类艺术,主要指音乐、舞蹈这两门表现性和表演性艺术。
音乐、舞蹈能最直接、最强烈、最细腻地表现内心情感,表露人的心灵。
地位
①表情艺术是最古老的艺术门类。
②艺术是生活中最普及、最广泛的艺术门类。
③抒情性和表现性是表情艺术最基本的美学特征。
主要种类
音乐艺术
概念
指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逢思想感情、体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也是表现和再创造的艺术。
分类
声乐
1||| 根据人们歌唱的特点,分成男声、女声和童声三类。
2||| 声乐还可以根据演唱的方式分为独唱、齐唱、重唱、合唱、对唱、伴唱等多种形式。
3||| 近年来,我国声乐一般又被划分为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三大类。
4||| 欧美声乐一般分为声乐套曲、康塔塔、艺术歌曲、清唱剧、歌剧等体裁。美国以乡村歌曲、艺术歌曲、揺滚音乐来区分。近年来融合了歌剧、舞剧和话剧的音乐剧风靡欧美发达国家。
器乐
1||| 器乐种类和演奏方法,分为管乐、弦乐、弹拨乐和打击乐四大类。
2||| 演奏方式,分为独奏、齐奏、重奏、合奏、伴奏等多种形式。
3||| 体裁形式,分为序曲、组曲、夜曲、进行曲、谐谑曲、叙事曲、幻想曲、狂想曲、随想曲、舞曲、协奏曲、交响音画、交响曲等。
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
主要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复调、曲式、调式、调性等,最主要的是前三者,旋律堪称音乐的灵魂,节奏体现出音乐的时间感,和声体现出音乐的空间感
旋律,是音乐最主要的表现手段,它把高低、长短不同的乐音按照一定的节奏、节拍乃至调式、 调性关系等组织起来,塑造音乐形象,表现出特定的内容和 情感
节奏,也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指音响的长短、强弱、轻重等有规律的组合。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主要因素,使乐曲体现出情感的起伏变化,可以増强音乐的表现力。
和声,同样是音乐最基本的表现手段之一,指多声部音乐按照一定关系构成重叠复合的音响现象,使音乐具有结构感、色彩感和立体感。
复调、曲式、调式、调性、速度、力度等音乐语言和表现手段,也通过有规律的变化组合,共同将乐音在时间中展开,从而塑造出音乐形象。
交响乐
(1)“交响乐”,原意为“一齐响”,也有音与音之间和谐结合的意思。这个词早在文艺复兴时期就被大量使用,但其内涵和现在全无共同之处。
(2)现代关于交响乐的概念,形成于十八、十九世纪之交。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三位音乐巨匠为首的维也纳古典乐派,使得交响乐真正进入了黄金时代。
(3)交响乐可以说是音乐艺术的精髓,是音乐创作的最高形式。
(4)交响乐曲是由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它包含四个独立乐章的器乐套曲
①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②第二乐章,慢板,多选取抒情的民间素材,三段曲式或回旋曲式。
③第三乐章,快板或稍快,通常采用舞曲形式。
④第四乐章,快板或急板的终曲,回旋曲式或变奏曲式,有时采用奏鸣曲式。
发展史
我国音乐历史
1. 原始社会至先秦时期,出现了众多音乐家,如:伯牙,师旷,晏婴
2. 汉魏时期,是我国音乐史上一个重要发展时期
北方的相和歌、南方的清商乐
3. 隋唐时代,诞生了新俗乐(燕乐)和众多曲目,教坊,成为当时天下音乐舞蹈精英荟萃之地
4. 宋元明清时期,民间音乐发展较快,元杂剧、南北曲、昆曲都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5. 近现代,①我国近现代音乐史奠基人之一的萧友梅在蔡元培的支持下,筹建了国立音乐院[我国第一所音乐学校],后改名为上海音专(现上海音乐学院)。②现代音乐史上,涌现了刘天华、华彦钧(阿炳)、黄自、聂耳、冼星海等音乐名家,创作出众多的杰出音乐作品。
西方音乐历史
古代,古希腊音乐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许多思想家都十分注重音乐理论与音乐的教化功能。
中世纪,欧洲中世纪在教会的控制下,限制和扼杀民间音乐和世俗音乐,而宗教音乐中的赞美歌、多声部合唱等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16 世纪末以后,世俗音乐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主调音乐逐渐取代了复调音乐,器乐越发独立并得到较大发展,特别是产生了歌剧这一新的艺术形式。
近现代欧洲音乐史上最重要的音乐流派
(1)维也纳古典乐派——从18 世纪下半叶至19 世纪初,在维也纳形成的以古典风格为创作标志的音乐流派,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为主要代表,推崇理性和情感的统一,追求艺术形成的严谨和完美,创作手法上注重戏剧的对比、冲突和发展,成为当时的典范。
(2)浪漫乐派——19 世纪在欧洲兴起的音乐流派,强调激情,强调抒发主观情感,强调表现个性。前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的舒伯特和舒曼、匈牙利的李斯特、波兰的肖邦、法国的柏辽兹等;后期浪漫乐派的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瓦格纳和勃拉姆斯、俄国的柴可夫斯基等。
(3)民族乐派——19 世纪中叶在欧洲兴起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特色的音乐流派,注意采用本国的民间音乐作为创作素材,将传统音乐成果与本民族音乐密切结合起来,代表人物有挪威的格里格、捷克的德沃夏克、俄国的穆索尔斯基等。
(4)20 世纪的西方音乐流派繁多。20 世纪音乐创作呈两极发展趋势,一种是更加严格、科学、精密,另一种是更加自由、解放、随意,使西方现代音乐呈现出十分复杂的状况。以法国音乐家德彪西为代表的印象派音乐,以奥地利勋伯格为代表的表现派音乐、意大利音乐家布梭尼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音乐等。
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的《4‘33“》
舞蹈艺术
内涵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凑、表情和构图等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样式
分类
生活舞蹈
最流行的是交际舞
20世纪流行优雅潇洒的华尔兹(俗称“慢三步”)和布鲁斯(俗称慢四步),节奏鲜明,动作跳跃的探戈和伦巴
20世纪70年代,即兴性很强的迪斯科、霹雳舞
还有习俗舞蹈、宗教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
艺术舞蹈
(1)从表现形态区分,艺术舞蹈可以分为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等。
(2)从表现特征区分,艺术舞蹈又可以分为情绪舞;情节舞;以及舞剧等。
(3)从表现风格区分,艺术舞蹈还可以分为古典舞与现代舞、民间舞与宫廷舞等等。
(4)舞蹈还可以分为:生活舞蹈,艺术舞蹈,民间舞蹈,芭蕾。
民间舞
(1)民间舞是指在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舞蹈形式,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色彩。
(2)我国的民间舞源远流长,十分丰富,一般又可以分为汉族民间舞和少数民族民间舞两大类。
(3)主要的汉族民间舞:秧歌、花灯、二人转、腰鼓舞、狮子舞、龙舞、高跷、跑早船。
(4)主要的少数民族民间舞:蒙古族(安代舞、筷子舞、盅子舞)、维吾尔族(赛乃姆、多朗舞)、朝鲜族(扇子舞、长鼓舞)、瑶族(铜鼓舞)、傣族(孔雀舞)、苗族(葫笙舞)、彝族(阿细跳月)、藏族(弦子舞、锅庄)。
芭蕾舞
(1)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法国。古典芭蕾舞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式和规范,尤共是脚尖鞋的运用和脚尖舞的技巧,更是将芭蕾舞与其它舞蹈品种明显地区分开来
(2)芭蕾舞独特的脚尖舞技巧,以及稳定性与外开性的程式化动作,使其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美学特征。
(3)芭蕾舞剧是以舞蹈作为主要表现手段,将舞蹈、音乐、戏剧、美术等熔合在一起来表现故事情节。
第一部真正的芭蕾舞作品《王后喜剧芭蕾》
著名大型古典芭蕾舞剧包括:《吉赛尔》、《爱斯梅拉达》、《天鹅湖》、《睡美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其中,《吉赛尔》被誉为法国浪漫芭蕾舞剧的巅峰之作,有”芭蕾之冠“的美誉。
审美特征
一、 抒情性与表现性
抒情性
抒情性是音乐、舞蹈的基本属性,音乐和舞蹈可以直接触及人的心灵的最深处,激发和宣泄人的激情
音乐舞蹈的抒情性,来源于它们内在的本质属性和特殊的表现手段,音乐中有组织的乐音,舞蹈中人的形体动作,都可以通过力度的强弱、节奏的快慢、幅度和能量的大小等方式,来表现人们繁复多样、深刻细腻的内心情感。
正是由于音乐和舞蹈具有抒情的本质属性,它们的创作和欣赏总是离不开强烈的情感体验,这恰恰是表情艺术特殊的魅力。
表现性
音乐、舞蹈这一类表情艺术,难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长于表现或传达创作主体的情感情绪,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舞蹈中有大量的抒情舞蹈,主要是表现某种特定的情绪,通过强烈的情感氛围来震撼观众的心灵
音乐的这种特殊性,根源于音乐特殊的物质媒介和表现手段,它以乐音为材料作用于人的听觉,可以直接传达和表现音乐家感情的起伏、变化和波动
音乐形象的特点
不确定性、非语义性、多义性和朦胧性
由于音乐形象具有多义性、模糊性和朦胧性的特点,常常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由于音乐形象具有抽象性、象征性、复杂性的特点,使得音乐具有形而上学的意义,最富有哲学的深度,因此,许多思想家和哲学家都十分看重音乐。
二、 表演性与形象性
表演性
1||| 音乐、舞蹈都属于表演艺术,没有表演,就没有音乐和舞蹈
2||| 由于舞蹈是以人体的表情、造型、姿态,尤其是动作来表现思想情感,因此表演在塑造艺术形象时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 音乐作品更有赖于表演(指挥、演奏、演唱)艺术家对作品的理解和表现,甚至同一部作品,由不同的艺术家来表演,也会产生不同的艺术风格,给听众不同的审美感受
4||| 音乐表演艺术家需要在表演时进行二度创作,将其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表演将音乐形象传达给听众,使听众获得艺术美的享受。
形象性
形象性是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重要的审美特征,但音乐形象与舞蹈形象各自又具有独特之处
舞蹈形象的塑造完全依靠演员的肢体动作来实现。可以说,舞蹈中的表演性是形象性的基础
音乐形象的塑造,同样需要通过演员的演唱或演奏来完成。因而,在音乐中的表演性也是形象性的基础。但音乐形象有很大的特殊性,在于其塑造完全以声音为材料来完成,需要欣赏者充分调动审美感受力,全身心地体验、想象和联想,激起内心的情感意象,从而完成音乐形象的塑造。
三、 节奏性与韵律美
节奏性
节奏是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节奏对音乐和舞蹈这类表情艺术有着重要意义,甚至可以理解为表情艺术的生命。
在音乐中,节奏是最基木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音乐节奏指乐音的高低、强弱、长短等变化组合的形式,它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基本组成要素。不同的节奏可以有着不同的表现作用,从而使旋律个性特征突出,呈现出不同的音乐体裁。
节奏直接影响到音乐的抒情性,音乐家们常常利用节奏这个表现手段,使听众产生情绪情感的共鸣,造成音乐特殊的审美心理效果。
韵律美
1||| 节奏也是舞蹈艺术最基木的构成要素和表现手段。舞蹈节奏一般表现为人体的律动,即人体动作的力度强弱、速度快慢,以及动作幅度、能量的大小等。因此,舞蹈节奏常常体现为人体动作的韵律美。
2||| 舞蹈动作节奏的起伏变化,不仅可以传达作品内容和情感,同时可以形成舞蹈的韵律美。
3||| 音乐在舞蹈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舞蹈中动作的节奏常常是以音乐旋律的节奏为基础的。富有韵律美的舞蹈动作需要建立在节奏的基础之上;而音乐的节奏,又需要通过合适的舞蹈动作来形象展现。因此节奏将舞蹈音乐与舞蹈动作紧密结合,使之成为一个完美的舞蹈作品
综合艺术
主要种类
戏剧艺术
概念
从广义上讲,戏剧包括话剧、戏曲、歌剧、戏曲、音乐剧、舞剧等。
从狭义上讲,戏剧主要指话剧。
分类
(1)按照作品容量大小,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2)按照作品题材不同,可以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儿童剧等;
(3)按照作品的样式类型划分,又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大类
世界悲剧的四大高峰期
(1)古希腊的命运悲剧----------索福克勒斯《狄俄浦斯王》
(2)中世纪末期的性格悲剧----------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3)近现代的社会悲剧-------------易卜生《玩偶之家》,小仲马《茶花女》
称为”挣扎的悲剧“
(4)现当代的现代悲喜剧------------迪伦马特《老妇还乡》
独特性
(1)戏剧性: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开展剧情,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的特性,构成戏剧性的中心环节是戏剧动作和戏剧冲突,或者说是行动中的人物的冲突。
(2)剧场性:在综合艺术中,戏剧和戏曲需要演员在舞台上进行现场表演,可以多次进行。剧场性对戏剧演员的表演艺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人们常常把剧本、演员、观众称为戏剧艺术的三要素,其中最本质的要素是演员。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被称为“体验派表演艺术”)
由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戏剧表演体系,他强调演员应当在剧本的规定情境中设身处地地体验角色的生活、情感和思想,并且在演出时再体现于表演之中。该体系主张“我就是角色”,并且根据戏剧情境来做出一连串的行动,被称为“贯串行为”。
(2)布莱希特戏剧体系(被称为“表现派表演艺术”)
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倡导一种“间离效果”的表演方法,废除传统的“三一律”框框,主张场景变化的自由化。在表演艺术上主张演员与角色在感情上保持距高,始终清醒地意识到“我是在演戏”,用理性效果代替感情效果,主张演员始终要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表演,始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在演戏,以便让观众冷静地去分析和判断。
戏曲艺术
种类
(1)昆曲,也称昆剧,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2)京剧,是流行全国的大剧种,京剧流派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谭派”以及“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
(3)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成为梆子声腔系统中影响最大的剧种。
《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香莲》、《朝阳沟》
(4)越剧,兴起于浙江、上海,形成了以女演员扮演各行当角色的特点。
《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
(5)评剧,主要流行于华北、东北等地区,其中,有新凤霞主演的《刘巧儿》等。
(6)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壮大于安徽安庆,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7)此外,还有广东的粤剧,中南地区的汉剧,西南地区的川剧等。
表现方式
(1)寄希望于清官。如“包公戏”《秦香莲》。
(2)寄希望于老天。如《窦娥冤》
(3)如果人间没有清官,老天爷也顾不上,怎么办?中国戏曲悲剧还可以在想象中完成愿望,最终实现大团圆结局。如《梁山伯与祝英台》。
(4)寄希望于神话。如《牡丹亭》、电影《画皮》。
审美特征
综合性
它是一门歌、舞、剧高度结合的艺术,这种高度的综合性,是戏曲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这种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在舞台上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戏剧氛围。
程式化
是指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表演动作、音乐唱腔都有一些特殊的固定规则
①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就具有程式化的特点,一般划分为生、旦、净、丑等四种基本类型。
②戏剧演员的表演动作具有程式化的特点。
③戏曲音乐、唱腔和器乐伴奏也都有一些基本固定的曲牌和板式。
虚拟性
中国戏曲的虚拟性是指戏曲充分吸收了我国古典美学注重写意的特点,通过“虚实相生”,“以形写神”等使演员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戏曲舞台的有限时空,更加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与表现思想感情。
①戏曲演员表演时多用虚拟动作,依靠某些特定的表演动作来暗示出舞台上并不存在的实物或情境。
②戏曲舞台上的道具布景具有虚拟性。
③戏曲舞台的时空具有极大的虚拟性。
电影艺术
概念
电影艺术被称为“第七艺术",指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发展史
诞生
①1895 年12 月28 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自制的《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短片,这一天被定为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是无声电影时代的开端。
②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 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舞台纪录片),由著名京剧演员谭蠡培主演。我国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1913 )。
各阶段
20世纪20年代,电影向诗歌学习,蒙太奇诗电影成为主流
30-40年代,电影向戏剧学习,戏剧式电影盛极一时
50-60年代,电影向散文和小说学习,纪实性电影达到高峰
20世纪后半叶,电影样式多元化发展
21世纪,数字技术创造银幕奇观
三次变革
从无声到有声
1927 年美国的《爵士歌王》是有声电影诞生的标志,电影由纯视觉艺术[默片]成为视听综合艺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是1931 年的《歌女红牡丹》。
从黑白到彩色
1935 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诞生。中国第—部彩色故事片《生死恨》诞生于1948 年,由梅兰芳主演。
进入高科技时代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至今,计算机三维动画、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手段应用于电影领域,以极富想象力的
影视艺术的语言
画面
主要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拍摄记录下来的,景别、焦距、镜头运动、角度以及光线、色彩和画面构图等,共同组成了画面造型。
声音
人声、音乐、音响共同组成了影视的声音造型,并与画面相互配合,大大増强了影视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蒙太奇
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结构方式。蒙太奇的完整概念包括三层含义:
从技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就是剪辑。
从艺术层面上讲,蒙太奇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镜头与镜头、段落与段落、画面与声音均可构成蒙太奇组合关系。
从美学层面上讲,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一种创作方法
电影艺术的特征
1||| 作为大众文化与大众传播媒介,电影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巨大的影响力,遍及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曾被称为“盛在铁盒子里的大使”。
2||| 影视艺术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与时代性。
3||| 优秀的影视作品既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因此,影视艺术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国际性。
4||| 此外,中外优秀影视作品,无不具有深刻的思想意蕴和独特的艺术追求,从而体现出较高的文化品格和独特的艺术创新,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电视艺术
概念
(1)电视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2)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具有多重功能,其中新闻信息功能和文艺娱乐功能尤为重要。
发展史
①1936 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亚历山大宫播出了一场规模盛大的歌舞,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正式开播。这被视为电视事业的开端。
②1954 年,美国彩色电视节目开始创办,成为世界上首个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
③1958 年,我国第一座电视台一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开端,同年6 月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中国电视艺术从此诞生。
类型
1||| 单本剧
2||| 连续剧
3||| 系列剧
4||| 电视小品,相当于“微电影”
功能
具有新间信息功能、文艺娱乐功能、服务功能和社教功能,其中前两者最主要
独特性
(1)电视的技术性形成了这门艺术的特性。
(2)电视的介入性形成了这门艺术的观赏特点。
(3)电视传播的迅速性形成了这门艺术更加生活化的特点。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特点
新传播媒介——多媒体影像文化
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被称为“传播学鼻祖”
审美特征
一、 综合性与独特性
综合性
1||| 从艺术学的层次上讲,综合艺术吸取了各门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将它们有机融汇在自己的表现手段中,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
2||| 从美学层次上讲,综合艺术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综合在一起,实现了美学层次上的高度综合,极大地扩展和丰富观众的审美感受,成为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门类。
独特性
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为例
(1)表现侧重点不同
①话剧注重再现生活,话剧的舞台美术大多是写实和具象的,它在舞台上形象地展现出社会生活环境。
②戏曲则注重表现生活,戏曲的舞台美术基本上是写意和抽象的,戏曲的布景和道具都很简单,全凭演员的虚拟性表演来表现。
(2)表演艺术不同
①话剧艺术是一种建立在体验基础上的舞台表现艺术,话剧演员都必须从客观现实生活中找到创造角色的依据,塑造出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
②戏曲艺术作为一种表现性艺术,它是将生活中的动作加以变形和夸张,它有一整套各自不同的程式,程式化是戏曲艺术最明显的特点。
二、 情节性与主人公
情节性
(1)情节的核心是事件和人物。对于综合艺术来讲,情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情节不但使综合艺术的作品成为一有机的整体,而且通过不同的情节结构方式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2)综合艺术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戏剧性情节和非戏剧性情节两种。
①戏剧性情节:按照戏剧冲突的法则来结构的情节,往往具有强烈的冲突和曲折的故事,大量运用巧合、悬念等艺术技巧,情节结构上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②非戏剧性情节:建立在纪实美学的基础上,不依靠人工编造的故事,致力于在现实生活中发掘情节,更多的采用心理结构、情绪结构,注重发掘人物的内心情感冲突,使故事情节更贴近生活事件本身。
主人公
(1)主人公,是指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叫中心人物。
(2)主人公应当是戏剧影视作品集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中心,是矛盾冲突的主体,是情节展开的依据。
(3)塑造鲜明、生动、富有个性的主人公形象,是综合艺术最根本的任务。
(4)凡是优秀的戏剧影视作品多是成功地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
三、 文学性与表演性
文学性
文学性是综合艺术的基础,戏剧影视作品的创作,首先是从剧作者编写剧本开始的,只有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导演、演员和其他艺术工作者才能进行二度创作,将其展现在舞台上、银幕上或荧屏上
表演性
1||| 表演性是综合艺术的中心环节,是综合艺术最突出的审美特征。
2||| 表演是指演员依据剧作家提供的剧本,按照剧本的规定情境和角色的思想感情,在导演的指导下进行二度创作,运用语言,动作创造人物形象。优秀的表演艺术应当达到演员与角色的统一,生活与艺术的统一,体验与表现的统一。
3||| 表演艺术的核心,是解决演员与角色间的矛盾,这就需要演员努力克服自我与角色的距离,认真分析和理解角色,塑造出性格化的人物形象,表演艺术的关键,是掌握好“体验角色”和“表现角色”这一对矛盾。
艺术精品赏析
《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被称为“英国戏剧之父”,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语言艺术
主要体裁
诗歌
概念
起源
我国最早一部诗集《诗经》、第一位诗人屈原,创作了最早抒情长诗《离骚》
古希腊《荷马史诗》,即《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分类
(1)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①抒情诗,它通过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来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
张继《枫桥夜泊》、北朝民歌《木兰诗》
②叙事诗,它常常通过描述故事或塑造人物来间接反映诗人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愿望和理想。
(2)按照诗歌的历史发展和语言有无格律,又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①格律诗,又称旧诗,是指按照一定的字句格式和音韵规律写出的诗歌作品。
②自由诗,又称新诗,在句式、行数、字数、音韵上没有严格固定的限制和要求。
创始者是美国的惠特曼,代表作是诗集《草叶集》
特征
①通过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而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
②注重运用优美的语言来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散文
概念
分类
抒情散文
注重在写人叙事时传达作者的主观感受与情绪,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抒发作者微妙复杂的独特情感,将思想感情融会在生活画面之中。
冰心《往事》、朱自清《荷塘月色》
叙事散文
包括报告文学、速写、特写、传记文学、游记等,侧重于叙述人、事、景,特别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并将作者的主观情感蕴涵在对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之中。
夏衍《包身工》、柳宗元《小石潭记》
议论散文
主要指杂文,它将政论性和文学性相结合,语言形象生动,运用比喻、反语等手法,乃至以幽默、讽刺等为武器,进行精辟深刻的说理和妙趣横生的议论,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学样式,有着以理服人的理论说服力和以情感人的艺术感染力。
特征
自由灵活
形散而神不散
小说
概念
分类
(1)根据题材的不同,可分为神话小说、传奇小说、历史小说、志怪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等等;
(2)根据艺术结构和表现形式不同,又可分为话本小说、章回小说、新体小说、现代派小说等等。
(3)但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容量大小和篇幅长短,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三大类。
三要素
人物
情节
长篇小说的情节具有完整性、复杂性和多样性。
小说的情节要求曲折生动、真实感人、含蓄深沉。
环境
小说的环境要求细致详尽、广阔丰富
剧本
审美特征
间接性与广阔性
间接性
文学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读者必须通过想象才能感受到艺术形象,因此,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因而人们把文学又称作“想象的艺术”。
广阔性
①语言具有广泛而深入的表现能力,用语言来表现现实生活,几乎很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语言有着最大的自由和极大的容量,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②文学的广阔性更表现在它不仅能描绘外部世界,而且能够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直接揭示各种任务复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情感性与思想性
情感性
语言艺术比其他艺术更适合表现人丰富、复杂而细腻的情感。文学由于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在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世界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思想性
语言能直接表达人的思想,在直接披露人的思想认识、评价判断方面具有强有力 的艺术表现力。
结构性与语言美
结构性
任何文学作品都离不开结构,结构是对文学作品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安排,它是文学作品的内部联系和构成的方式。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不仅是构成文学作品的重要艺术手段,而且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结构美是文学作品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构能提供一种自身的美感。
语言美
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和手段,文学的语言因为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形象性等特点,本身也具有审美的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语言美甚至构成了文学的特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