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刘擎-西方现代思想
这是一篇关于刘擎-西方现代思想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后冷战时代的争论,自由主义及其批判者,20世界的教训,现代人的精神危机,现代思想的成年,前言。
编辑于2025-02-22 22:51:33刘擎-西方现代思想
前言
“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的核心特征,表现为理性化、世俗化和个体化。它既是现代社会的成就,也是其困境的根源。“现代性是一种新的时间意识,告别过去、开创未来是它最鲜明的特点。”现代意味着对人的创造性和主体性的肯定,人类成为自由的有目的的创造者,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体。古今之变:从自然变为不自然,经济、社会、思想等各个方面发生深刻变革。思想内在于现实,要纠正思想与现实对立的误解
现代思想的成年
韦伯:现代社会的核心特征是“理性化”,表现为科学、技术和官僚制度的发展。"祛魅":传统信仰和神话被科学和理性所取代,世界失去了神秘性和神圣性。科学可以提供事实,但理性主义的科学不能为生命的意义提供新的根本依据,解决不了真善美的问题。诸神之争: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标准不同,存在鸿沟。价值多元增加了人的困惑与迷茫,长期存在于内心的动摇和不确定,是现代人最显著的精神特征。现代人需要在理性化的世界中重新寻找精神信仰和生命的意义。现代的铁笼: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我们过于重视工具理性和理性计算,永无止境的追求高效率,“理性化把现代铸造成了一个‘铁笼’,既禁锢了人的灵性,也庇护了现代生活的基础。即现代社会中人们被官僚制度和工具理性所束缚,失去了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工具理性塑造的社会制度:非人格化的社会组织,把个人的复杂情况简化成一个指标。
现代人的精神危机
尼采:现代人面临的最大挑战,“上帝死了”,是我们杀死了上帝,批判了传统的形而上学和基督教信仰,这些是虚无主义的根源,无法为现代人提供真正的生命意义。提出“超人”概念:生命强健,人应该通过自我创造和自我超越来赋予生命以意义。面对虚无,我们要通过积极的创造来克服虚无主义,实现价值自由。视角决定事实:改变自己的视角,超越自己视角去理解他人,寻找不同视角互相理解,融合出共同视角的可能性
弗洛伊德:宣告“理性人的死亡”,通过精神分析学揭示人类心理结构中的无意识层面,认为人的行为和决策受到无意识欲望的强烈影响。勘探精神结构的黑暗区域,无意识,提出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强调无意识中的性欲和攻击本能是人类行为的基本驱动力。精神分析学说不是科学:颠覆了传统理性人观点,认为理性并非人类行为的唯一决定因素,无意识的欲望同样重要,欲望不再令人羞耻,但他的理论无法被证伪
萨特:提出“存在主义、虚无主义”。存在就是虚无:人与物的区别就是意识,意识本身是虚无的,那么人的存在就是虚无的,人的存在是有待形成的,人必须通过自由选择和积极行动来赋予生命以意义。自由是一种沉重的负担:选择就要承担后果,尽管人生充满不确定性和困境,人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来创造自己的本质和价值
20世界的教训
政治学的两个基本假设:资源匮乏、人性自利
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纳粹大屠杀是现代性的一种极端表现,而非例外。大屠杀是现代社会本身固有的一种潜在的可能,现代“官僚制度”和科学理性可以导致极端的非人道行为,要警惕理性主义的自负和官僚制度的潜在危险
阿伦特:提出了“平庸之恶”概念,平庸之恶是指人对善恶问题放弃思考,没有残暴动机却做出了残暴之事。《极权主义的起源》一书中指出极权主义的根源在于现代社会的孤独感和对归属的渴望,许多极权主义的追随者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因为缺乏独立思考和道德判断力,要保持独立判断和对他人的道德感知是防止极权主义的重要手段
波普尔:提出了“证伪主义”理论,认为科学理论的正确性在于其可证伪性,而非可证实性。提出批判理性主义,即科学理论的标志不是她能够被证明是对的,而是她可以被证明是错的。科学发现的逻辑是问题-猜想-反驳,而不是以往的观察-归纳-证实。科学知识是通过不断的试错和修正而发展的,而非绝对的真理。波普尔还批判了乌托邦社会工程和历史决定论,认为这些理论忽视了人类理性的局限性和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
哈耶克:倡导“自发秩序”,认为社会秩序和规则并非完全由人类理性设计,而是通过自然演化形成的。例如:乡间小道的形成是人们有意识选择的结果,市场中的价格机制。哈耶克反对理性万能论,批判理性自负,认为过渡依赖理性规划会导致社会的僵化和失败。哈耶克主张,社会应该允许自发的,渐进式的变革,而不是依赖整体性的乌托邦设计
伯林:提出“价值多元论”,认为价值彼此独立,不能换算其他价值,价值是客观的,人类具有某种最低限度的共通性。现代社会中存在多种不可公度的价值,这些价值之间常常发生冲突,无法通过理性达成一致。提出两种自由,包括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消极自由是指不受外部干涉的自由,积极自由是指实现个人目标的自由,揭穿扭曲自由概念的魔术,即打着为你好的理由去强制你实现积极的自由
马尔库塞:提出”单面人理论“,认为资本主义通过消费和娱乐,使人们失去了真正的自由和批判的能力,提出”异化理论“,异化指个体或群体在社会、经济、文化或心理等方面与自身本质或真实自我相疏远、相脱离的现象,认为现代消费主义导致了人的异化,要克服“人类的异化”,克服自由的奴役,认为社会需要通过”根本性的变革"来摆脱资本主义的异化和压迫。变革的主体应该是那些被压迫和边缘化的群体,因为工人阶级拥有资产,革命意识已经被侵蚀提倡
自由主义及其批判者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了“无知之幕”和“正义二原则”,提出社会制度的正义性在于保障每个人的基本自由和平等机会。通过思想实验,认为在无知之幕下签订的社会契约是公正的。提出差异原则,社会经济的不平等分配必须改善最弱势群体的处境
诺齐克:提出了“持有正义”理论,认为财产的正当性在于其获取和转移的过程是否正义,而非结果的平等。他主张“最小国家”理论,认为国家的功能应该仅限于保障个人的基本自由和安全,而不应干预个人之间的自由交易。诺齐克强调,个人权利应该被绝对优先考虑,提出“自由至上主义”。
德沃金:提出了“平等的尊重和关怀”原则,认为社会应该平等地尊重每个人的生活选择,并为实现这些选择提供平等的资源。他强调,社会对个人的奖赏或惩罚应该基于个人的选择和努力,而非天赋因素。德沃金主张,社会应该敏于志向,钝于禀赋,以实现真正的平等。认为社会应该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处境
桑德尔:批判了自由主义的个人观,认为个人并非孤立的原子,而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他提出了“社群主义”观点,认为社群对个人的塑造具有根本性影响。桑德尔主张,个人应该承担对社群的责任和义务,包括对历史事件的责任。他强调,社群主义可以为自由主义提供更深刻的道德基础。
沃尔泽:现代社会的高度流动性导致了“原子化个人”的出现,现代社会的流动性使得社群关系变得脆弱和不稳定和个体的孤独,但社群仍然存在,只是形式发生了变化。沃尔泽强调,社群主义对自由主义的批判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困境,但社群主义无法完全战胜自由主义。
泰勒:提出了“本真性”的概念,认为个人应该忠实于自己的内心感受,追求独特的自我。他批判了“唯我论”的观点,认为个人的自我认同和价值标准来自于与他人的对话和反思。泰勒主张,个人的自主性需要在社会关系中实现,而不是孤立的自我创造。他强调,本真性的理想可以拯救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哈贝马斯:提出了“交往理性”理论,回应了韦伯难题,认为人类通过语言和对话可以达成共识,解决价值冲突。交往理性是解决现代性问题的关键。对理性化和官僚制度进行社会批判,这些现象导致了人的异化和自由的丧失
后冷战时代的争论
福山:提出“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最终形态。他从历史哲学和政治科学两个角度论证,指出人类对“获得承认”的需求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而自由民主制度最能满足这种需求,因此成为历史的终点。
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认为冷战后世界的主要冲突将源于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和冲突。他将世界划分为七个主要文明圈,并强调文明的核心价值难以改变。亨廷顿主张通过文明圈内部的核心国家来主导圈内秩序,同时在文明圈之间进行平等对话和协商,以控制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