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网络舆情概论
大学《网络舆情概论》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该书系统地介绍了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传播机理、监测与引导、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这是一个关于毛概的思维导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有与时俱进的关系。
这是一个关于网络与新媒体概论的思维导图,该书系统论述了网络与新媒体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意义、基本功能,并全面概述了网络与新媒体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观点。
这是一个关于新传专业大学历史的思维导图,一图看懂全章节内容,知识点系统全面,无需死记硬背,框架式结构清晰明了,轻松掌握知识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网络舆情概论
一、网络舆情概述
二、网络舆情传播规律
三、网络舆情监测
四、网络舆情搜索与研判
网络舆情搜集内容
网络舆情搜集要求
1、正确把握网络舆情的生成规律
2、了解网络舆情的存在空间
3、要有求真务实的态度
4、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网络舆情搜集的范围
网络信息
网络舆论
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搜集方法
1、聚焦网络信息的可追溯性,建立网络舆情目标信息的检索、搜集、归类系统
2、把握网络舆情的相对聚集性,筛选具有传播影响、社会动员和危机倾向的网络舆情
3、关注重点网络平台的舆情
网络舆情研判要求
1、及时准确
2、定位全局
3、制动迅速
4、预测趋势
网络舆情研判流程
网络舆情研判要点
网络舆情研判方法
网络舆情研判类型
1、预测性研判
2、提示性研判
3、动态性研判
4、反思性研判
网络舆情研判工作机制
网络舆情研判指标体系
五、网络舆情编报
定义: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分析研判,并按照一定的逻辑规则编制得来的报告
特点P73
编报流程P74
编报类型P76
编报基本要求P78
1、选题要求
①重要性及关注度②敏感性及矛盾性③新闻性及时效性④客观性及全面性⑤预测性及趋势性
2、内容要求
①客观准确、实事求是②形式简洁、观点鲜明③兼顾深度与时效性
3、语言要求
①通俗易懂②精炼全面③客观真实
4、时效性要求:新鲜、快速
5、编报事例P84
∽评价的内容P88
实施步骤P89
六、网络舆情处置(P93)
七、网络舆情回应
定义 P107
特点:时效性,真实性,协同性,专业性,交互性
网络舆情回应时机P109
网络舆情回应重点P110
舆情回应流程P113
舆情回应工作机制P115
舆情回应基本技巧P117
∽效果评估核心内容 P124
∽效果评估的实施步骤P126
八、网络舆情管理体系
网络舆情管理的定义
网络舆情管理的主体P135
狭义:党和政府
广义:政府主导,多元参与
网络舆情管理核心要素P135
网络舆情管理效果评估P140
网络舆情管理的政策P143
1、国家层面的网络舆情政策P144
2、地方层面的网络舆情政策
九、大数据与网络舆情
大数据定义P148
大数据5V模型(P148):体量大、速度快、类型多、价值密度低、精确性高
大数据基本功能:①数据挖掘 ②相关分析 ③大数据预测
大数据与网络舆情异常数据监测
①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数据异常现象
②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异常数据监测机制
大数据在网络舆情监测中的工作流程
①数据采集 ②数据预处理 ②数据挖掘
十、人工智能与网络舆情
中的工作目标
①定量研判②智能研判③精准研判
创新流程P173
局限性P174
∽引导中的工作模式P176
∽引导中的局限性P177
十一、政务新媒体与网络舆情
政务新媒体定义/特点P182
政务属性、新媒体属性
类型P183
①政务微博②政务微信③政务微视频④政务客户端
十二、网络舆情与社会治理P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