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这是一篇关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些概念,治疗,检查,体征,临床表现,病理和机制,病因,概述。
这是一篇关于血液循环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功能评价,心脏的电生理学,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心肌的生理特性,动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微循环,组织液,冠脉循环。
这是一篇关于细胞的基本功能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信号转导,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这是一篇关于血液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血液的组成与特性,血细胞及其功能,血液凝固(张国荣和谭咏麟)、抗凝(四大天王)和纤溶(周杰伦),血型和输血原则。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消化系统常见病
数据结构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一、 概述
各种肺内或肺外因素→肺弥散性损伤→急性呼衰
二、 病因
肺内因素
重症肺炎
溺水
肺外因素
重症胰腺炎
严重的烧伤
多发骨折
各种严重的炎症经过血液循环到达肺部
三、 病理和机制
多种炎症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上皮细胞)→释放TNF(肿瘤坏死因子)和IL-1(白介素-1)→中性粒细胞释放酶→破坏肺结构;引发炎症;肺Cap通透性增加→富含液体的成分可以深入肺泡内→湿肺/婴儿肺→顽固性(通过一般的吸氧也不能纠正)的低氧血症
ARDS发生机制:动静脉分流
CO2和O2完全无法交换
肺动脉中的静脉血直接进入肺静脉
急着要分家
四、 临床表现
明确原发病:在原发病<72h内发生ARDS
最主要:呼吸窘迫(紧束感、压迫感)
顽固性低氧血症
一般人吸氧后SaO2可能从75%升到98%
如果是ARDS患者氧饱和度只能从75%升到77%
五、 体征
早期
无明显体征
中后期
视:呼吸较快、有窘迫感
触:语颤减弱
叩:浊音
听:呼吸音减弱、水泡音(吹奶茶的声音)、管状呼吸音
六、 检查
1. 胸部X线片/CT
大白肺;肺内有大片的广泛的渗出
2. 血气分析
PaO2↓、PaCO2↓、PH↑
PaO2/FiO2(吸入氧浓度)=氧合指数
FiO2=21+4*氧流量
氧合指数的正常值:400-500
氧合指数<300---诊断ARDS的必备条件
看见小三就窘迫
3. 特殊检查
Swan---Gans导管(测压PAWP≈PCWP≈0.8-2.0kPa)
ARDS
肺水肿
肺血少
PAWP<---
急性左心衰
肺血多
PAWP>18mmHg
七、 治疗
原发病
首先治疗原发病
顽固性的低氧血症
纠正低氧;吸氧:吸高浓度氧
COPD:吸低流量、低浓度(<35%)的氧
目的:PaO2>60mmHg;SaO2≥90%
湿肺
保证肺相对干,限制液体的入量
哮喘:补液
机械通气
尽早使用
轻度ARDS(200<氧合指数<300)
无创的机械通气---带面罩
中度(100-200)
重度(<100)
无创治疗无效
有创的机械通气
呼气末正压给氧(PEEP)
防止肺泡把气体全呼出去之后萎缩
从小潮气量开始(6-8ml/kg)
正压:PEEP从小的水平开始,先给5cmH2O,再逐渐上升到8-18cmH2O
八、 一些概念
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T≥38℃或≤36℃
P>90/分
R>20/分 PaCO2<32mmHg
WBC>10×10^9/L 或 <4×10^9/L
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
严重病→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