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概论
入门心理学的入门知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流派,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人们的现实生活决定着人们的心理现象,如果想要探索心理问题的根源,就绝不能只是仅仅关注人的心理变化或者生理变化本身,而是要联系心理现象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研究导致心理现象发展变化的现实活动,一句话,研究人的生活本身。生活的实践形成心理现象,生活的发展推动着心理发展,生活的状态影响着心理状态。
展示了国内心理咨询流派的分类概览。以下列举的流派是国内存在的,可以找到培训的,技术类的东西多数不会列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心理学入门
(一)研究对象
1.心理学的含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推,想象和言语):情绪情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心理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三观);心理特征(能力、气、性格)。
3.心理学的分支:
普通、发展,教育、医学、工业(分为管理,工程,消费,人事和劳动心理学),军事,社会、人格,法律(分为犯罪、可法和法制宣传教育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以及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等。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1)含义:
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都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现察。
(2)优点:
①适用范围较广②简便易行③所得材料比较真实④能收集到第一手资料。
(3)缺点:
①难重复,难精确分析:四)难以控制目标现象的出现:国易出现观察者效成和观察者偏差。
2.实验法
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研究的方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①有助于揭示因果关系;②实验结果可重复,可检验;国实验结果数量化,指标明确。
①实验室实验的人为性可能干扰结果,四自然实验控制不够严格,难以得到精密结果。
3.测验法
用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
①简恒易行,四种类多,灵活方便;國标准化测量严谨可靠;④结果量化程度高:⑤有常模
①易受经验文化影响:四问接测量,结果很难准确:③对施测者要求较高:①成绩不反映过程
4.调查法
就菜一问题,让受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戏意见。有两种方式:问卷法和晒读法。
①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运用比较容易;②涉及范圈广,收集数据比较快。
①不够严道,②不能示因果关系;国受研究者主观影响较大;团结果可靠性像幞于被调查者的合作。
5.个案法
对一个被试各方面进行深入详尽的了解,收集过去和现在的资料,经分析推知其行为原因。
能解释个体菜些心理和行为产生,发晨,变化的原因,有助于获得某种假设。
研究结果可能仅迅合于个别情况。注:补充的“相关法"见{心理学考研大纲解析)最新版普通心理学部分的第一章。
(三)主要道派
1.构造主义
(1)人物:
冯特、铁饮纳。
(2)观点:
心理学应研究直接经验,即意识,人的经验分为感觉,表象和情感三种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表象是观念的元素·情感是情绪的元素。
(3)方法:
内省法
(4)评价:
使心理学摆脱思辨,走上了实验研究的道路,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但研究严重脱离实际
2.机能主义
詹姆斯,杜威,安古尔等
意识不是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川流不息的过程。意识是个人的、永远变化的,连线的和有选择性的整体(意识流)。心理学要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即意识的作用与功能。
采用内省法,但更注重客观的观察和实验,认为一切有益于获得研究资料的方法都可以采用。
反对把心理学看作纯科学,重视实际院用,推动了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的发展。
3.行为主义
华生、斯金纳,班杜拉。1913年,华生发表了《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宣告行为丰义心理学诞生。
①心理学应研究行为,百非意识,其目的是寻找预测和控制行为的途径:@反对使用内省,主张实骏法;行为不是由遗传决定的,而是由环决定的。
实验法、观察法、条件反射法、言语报告法和测验法等。
主张极端,否定意识研究,限制了心理学健康发展,但强调研究的客现性有积极意文。
4.格式塔学派
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主张心理的整体性;整体不能还原为各部分,各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叉。
主要采用实验法。除了实验法之外。还有整体观察法。
理论基础是主观唯心论,基本现点正确:关于知觉,学习及思维的研究有着积极意义。
5.精神分析
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
人类的一切个体和社会的行为都受到潜意识(无意识)的影响,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动机,特别是性欲。欲望以潜意识方式支配人,表现在正常和异常行为中。
自由联想、释梦,心理分析等。
重视研究动机和潜意识,但过分强调潜意识(无意识);早期有泛性微主文的特点;新精神分析更强到社会因素。
6.人本主义
马斯洛、罗杰斯。
心理学应研究正常健康人。人的本质是好的、鲁良的,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话当的环境,,人就会力争达询某些积费的社会目标。
反对以方法为中心,凡是能解决问题的方法都可以使用,但强调现象学方法。
冲淡了心理学纯科学的色彩,被誉为“第三势力",但理论体系不完备,名词乏明确定义、理论难以检验。
7.认知心理学
奈瑟尔、西蒙等。1967年,奈瑟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
人是信息加工者,是具有丰富内在资源井能利用这些资源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的,积极的有机体。环境信息通过支配外部行为的认知过程加以编码,存和操作,进而响人类行为。
实验法、反应时记录法,口语餐告、计算机模拟等。
认知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促使了认知神经科学的诞生。认知棉经科学采用脑成像技术(ERP,MRI,PET,MEG)了解心理活动的脑机制,有发成为心理学发展的主。
8.新兴流派
积极心理学(研究幸福,乐观等);进化心理学(强调自然选择);超个人心理学(第四势力)。
注:补充的“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见(心理学考研大纲解析》最新版普通心理学部分的第一章,另外,各学科都有多个争议的知识点,具体解析见《心理学考研大纲解析)最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