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8大流派
人们的现实生活决定着人们的心理现象,如果想要探索心理问题的根源,就绝不能只是仅仅关注人的心理变化或者生理变化本身,而是要联系心理现象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研究导致心理现象发展变化的现实活动,一句话,研究人的生活本身。生活的实践形成心理现象,生活的发展推动着心理发展,生活的状态影响着心理状态。
展示了国内心理咨询流派的分类概览。以下列举的流派是国内存在的,可以找到培训的,技术类的东西多数不会列出。
入门心理学的入门知识,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流派,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心理学8大流派
1.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荣格、克莱因
核心观点:
◆潜意识冲突:心理问题源于被压抑的欲望(如性驱力、攻击欲)与超我道德间的冲突,症状是冲突的伪装表达(如强迫洗手象征道德“净化”)。
◆童年创伤:早期发展阶段(口欲期、肛欲期)的固着导致成年后人格异常,如严厉如厕训练引发强迫倾向。
◆防御机制失效:过度使用投射、压抑等防御机制扭曲现实,导致适应不良。干预方式:自由联想、释梦、移情分析,目标在于揭示潜意识冲突。
为什么欲望会被压抑?为什么本我和超我会发生冲突?为什么会出现童年创伤?为什么防御机制会失效?这些现象发生的背景和条件是什么?
2.行为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班杜拉
核心观点
◆错误学习:心理问题由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的错误联结导致:
◆经典条件反射:恐惧症源于中性刺激与创伤事件的错误关联。
◆操作性条件反射:抑郁行为因“回避社交→短期焦虑缓解”被负强化,
◆观察学习:通过模仿习得不良行为(如家庭暴力循环)干预方式:系统脱敏、暴露疗法、行为塑造,通过新学习替代旧模式。
错误学习、错误关联、观察学习是在何种情境下发生的?是什么导致了这些行为的发生?
3.认知学派
代表人物:贝克、埃利斯
◆认知扭曲:心理问题源于自动化负性思维(如全或无”思维、灾难化),例如:抑郁症患者的“认知三联征”:消极自我评价、环境解读、未来预期。 焦虑症患者的“概率高估”(将1%风险感知为50%)
◆图式偏差:早期形成的核心信念(如“我不值得被爱”)扭曲信息加工。干预方式:认知重构、思维记录、行为实验,修正错误认知模式。
认知为何扭曲?为什么出现图式偏差?是自动形成的吗?有没有现实原因?
4.人本主义学派
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
◆自我概念失调:心理问题源于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社会期待的不一致,如:父母有条件积极关注导致儿童压抑真实需求,形成虚假自我。
◆存在主义焦虑:无法实现自我潜能(自我实现受阻)引发空虚感。
◆价值条件化:干预方式:来访者中心疗法,通过无条件积极关注促进自我接纳。
为什么自我会失调?为什么自我的发展会受阻?为十么内外评价标准不能一致?
5.生物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坎德尔、莱斯利
◆神经递质失衡:抑郁症与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下相关。 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假说(中脑边缘系统过度活跃)
◆脑结构异常: PTSD患者杏仁核增大、海马萎缩。 ADHD前额叶皮层发育延迟。
◆遗传易感性:双生子研究显示抑郁症遗传度约40%。干预方式:药物治疗(SSRIs、抗精神病药)神经反馈、TMS。
为什么神经递质会失衡?为什么脑结构会异常?为十么有些遗传特质易感?
6.社会文化学派
代表人物:维果茨基、布朗芬布伦纳
◆系统压迫:贫困、歧视等结构性暴力导致慢性压力(如少数族裔焦虑症高发)。"性别角色期待引发身份冲突(如男性抑郁低报告率)
◆文化适应障碍:移民群体的文化休克与认同危机。集体主义文化中的情绪躯体化倾向。干预方式:社区心理教育、社会政策倡导、文化敏感疗法。
什么是系统压迫?仅仅只是文化的问题吗?
7.进化心理学派
代表人物:巴斯、托比核心
◆适应器错配:原始“战逃反应”在现代慢性压力下过度激活(广泛性焦虑)。石器时代的糖分渴求导致暴食症。
繁殖策略冲突:嫉妒引发的病态控制欲(进化遗留的亲子不确定性焦虑)。社交焦虑可能源于祖先对群体排斥的恐惧,干预方式:聚焦适应性功能(如将焦虑重构为保护机制),结合现代环境调整。
现代慢性压力源来自哪里?繁殖策略冲突真的可以解释各种心理问题吗?
8.整合取向+(现代主流趋势)
核心框架
◆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型:承认多因素交互作用,例如:遗传脆弱性(5HTT基因短型)+童年虐待+社会支持缺失→抑郁症风险倍增,
◆创伤的跨代传递:表观遗传(祖母创伤影响孙辈应激反应)+家庭互动模式+文化叙事共同作用。
干预方式:多元化治疗(药物+CBT+家庭系统治疗),强调个性化方案。
可以看出,现代心理学正在逐渐摒弃单一的归因模式,尝试转而将心理问题视为生物脆弱性、心理防御缺陷与社会压力源在个体发展中的综合互动过程。这种整合视角既承认基因与脑化学的约束,也强调人类通过认知重构、环境改变创造更高的自我发展条件的可能。世界是一个密切联系的大系统局部从属于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