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资科目一综合素质-职业观念
这是一篇关于职业观念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介绍详细,描述全面,希望对感兴趣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这是一篇关于化学教学能力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化学课程标准与化学教材,化学史与化学学科概述,化学学习与教学理论,化学教学设计,化学教学实施,化学教学评价。
这是一篇关于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课程,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发展心理,中学生心理辅导,中学德育,中学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这是一篇关于综合素质重点笔记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职业观念,教师职业道德。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职业观念
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的内涵
1.素质教育以提高全民素质为目的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地、生动活泼地、可持续发展的教育
发展特征:全面性、主体性、可持续性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要着力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外延
素质教育是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教育活动
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素质教育应贯穿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宏观——国家政策的保证
中观——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功能性
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国家、地方和学校
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转变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转变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向“重结论更重过程”转变
4.教学从“关注学科”向“关注人”转变
微观——学校的具体措施
转变学校管理者的观念
积极开展课外、校外教育活动
重视班主任工作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学生观
学生观的概念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是发展的人
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特点: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等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获得成功的
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学生是不成熟的人,要理解学生的不足
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完整的人
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
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主观能动性和学习需要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实现目标
德育——方向统帅、动力源泉、灵魂
智育——认识基础、智力支持
体育——物质前提
美育——协调各育
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基础
教育公正——“以人为本”的实现准则
保证原则
机会平等原则
补偿原则
教师观
教师观的概念
教师劳动的特征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1.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2.教师要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在对待学生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其他教育者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教育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师德修养
专业知识
专业能力
心理素质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福勒和布朗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斯德菲的“教师生涯”五阶段理论
叶澜等人自我更新取向的阶段理论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培养与培训
教育反思
校本研究
行动研究
终身学习
作者:L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