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资科目二-中学生发展心理
这是一篇关于中学生发展心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一般特点,中学生认知的发展,中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中学生人格的发展,中学生能力的发展,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交往指导。
编辑于2025-03-08 19:53:45中学生发展心理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一般特点
基本特征
阶段性和连续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一般特点
过渡性和独立性
闭锁性
社会性
动荡性
中学生认知的发展
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注意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发展特点
注意品质的发展特点
感知觉
感觉发展的特点
知觉发展的特点
记忆
记忆发展的特点
思维
思维发展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处于优势地位
形式逻辑思维占据主导地位
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思维的独特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的机制
认知发展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可分为同化与顺应),而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取得自身与环境的平衡。个体通过同化、顺应及平衡作用,使图式不断得到改造,认知结构不断发展
图式
是指个体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
同化
是个体把新的刺激整合到原有的图式中,使原有图式丰富和扩大的过程
顺应
通过修改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
平衡
是指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
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成熟
练习和经验
社会性经验
平衡化
认知发展的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
获得低级行为图式
获得客体永恒性
前运算阶段(2~7岁)
泛灵论(万物有灵论)
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
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思维不具有守恒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思维具有去自我中心性
思维具有可逆性
思维中形成了守恒概念
能进行具体逻辑运算
具有多维思维
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不敢改变规则
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
认识命题之间的关系
进行假设-演绎推理
具有抽象逻辑思维
具有逆向性、补偿性的可逆思维
思维具有灵活性
教育启示
要促进学生内部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
适合学生当前的认知发展
尊重学生在认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体差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提出,应该从微观发生发展层面、个体发生发展层面、种系发生发展层面、社会历史发展层面来评价人类发展
心理发展观
内化学说
最近发展区
中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发展
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
1.丰富性和细腻性
2.爆发性和冲动性
3.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4.外露性和内隐性
5.心境化和持久性
中学生情绪特点的矛盾性
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2.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
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中心生良好情绪的标准
1.能正确反应一定环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3.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4.良好情绪应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
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
1.敏锐觉察情绪
了解自己情绪的方法
1.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
2.回顾自身的成长经历及早期经验
3.反思自己的情绪状态
2.平和接纳情绪状态
3.正确调整情绪
4.有效表达情绪
5.保持和创造快乐情绪
意志行动的动机冲突
双趋式冲突
双避式冲突
趋避式冲突
多重趋避式冲突
中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
1.采取决定的主动性和计划性不断提高,执行决定的毅力明显增强
2.意志行动由易受暗示性向自觉性发展
3.意志行动由草率向果断性发展
4.意志行动的持续时间逐渐增强,坚持性品质逐渐形成
5.意志行动对行为的调节能力增强,自制力逐渐成熟
中心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1.加强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行动目的
2.阻止实践活动,加强意志锻炼
3.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挫折
4.发挥教师、班集体和榜样的影响,给予必要的纪律约束
5.启发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6.针对学生意志的个别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
中学生人格的发展
人格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人格的特征
独特性与共同性
稳定性与可塑性
整体性(整合性、统合性)
功能性
复杂性
生物性与社会性
影响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
2.社会文化因素
3.家庭环境因素
权威型
放纵型
民主型
4.学校教育因素
6.自我调控因素
人格的结构
气质
胆汁质
多血质
黏液质
抑郁质
性格
结构特征
态度特征
意志特征
情绪特征
理智特征
性格与气质的联系
1.气质影响人格对事物的态度及其行为方式,因而使性格带上某种气质的色彩和具有某种特殊的形式,气质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2.性格可以掩蔽和改造气质,指导气质的发展,使它服从于生活实践的要求
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1.气质受生理影响大,性格受社会影响大
2.气质的稳定性强,性格的可塑性强
3.气质特征表现较早,性格特征表现较晚
4.气质无所谓好坏,性格有优劣之分
良好性格的培养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中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般能力指智力,一般能力以思维力为核心成分,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能力的核心
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流体智力:流体能力、液体能力、液体智力,是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智力
晶体智力:晶体能力,是掌握社会文化和经验为基础的智力,是长期学习的结果
流体智力以神经生理为基础,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成熟,相对不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取决于个体的遗传素质
晶体智力的发展主要受社会文化影响,取决于个体后天的实践与学习
能力发展的差异
1.能力发展的水平差异
2.能力类型的差异
3.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4.能力的性别差异
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
环境和教育
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个性品质)
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结构
形式角度
自我认知(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内容角度
生理自我
社会自我
心理自我
中学生交往指导
中学生的同伴关系
1.逐渐改变了团伙式的交往方式
2.朋友关系日益正要,择友标准高
3.出现了异性友谊
中学生性心理
特点
渴望了解性知识
对异性充满好奇和爱慕
在异性面前容易紧张和兴奋
性冲动和性欲望出现
中学生性心理的发展阶段
疏远期(疏远异性阶段)
爱慕期(接近异性阶段)
爱慕期性意识的特点
相互显示
感情隐秘
对象广泛
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指导
正确认识中学生的异性交往
把握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原则
自然原则
适度原则
了解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方法
克服羞怯
真实坦诚
留有余地
引导中学生区分友谊与爱情
作者:LY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