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细胞质膜
这是一个关于3.细胞质膜的思维导图,细胞质膜,也被称为细胞膜或质膜,是包围在细胞表面的一层极薄的膜结构。
这是一个关于2.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的思维导图,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涵盖了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从结构到功能的多个层面。
这是一个关于15.细胞死亡与衰老的思维导图,细胞死亡是指细胞生命现象的终结,是生物体正常生理活动的一部分,也是维持生物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
这是一个关于7.线粒体与叶绿体的思维导图,线粒体与叶绿体是真核细胞中两种非常重要的细胞器,它们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细胞质膜
流动镶嵌模型与脂筏模型
具有极性头部与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中自发形成的封闭膜系统
膜的形成与蛋白质无关,但脂筏结构的存在需要对应用于稳定结构的功能蛋白
蛋白质以不同方式镶嵌或结合在脂双层,发挥不同的作用
蛋白质、磷脂、膜两侧的大分子相互作用限制了膜的流动性,由此产生了脂筏、纤毛、微绒毛等结构
质膜的厚度及形态是不断改变运动的
膜脂
分类
甘油磷脂
主要成分,3-磷酸甘油衍生物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PC
磷脂酰乙醇胺PE
磷脂酰丝氨酸PS
磷脂酰肌醇PI
特征
一个磷脂基团结合的极性头部,两个非极性的脂肪酸链尾部
线粒体内膜或有些细菌有四个尾部
极性头部越大,空间占位越大,因此倾向于分布脂双层曲率大的一侧
脂肪酸碳链为偶数
除了不饱和脂肪酸外,常含有1~2个顺式不饱和脂肪酸,顺式双键在烃键产生约30°弯曲
鞘脂
鞘氨醇衍生物,主要在高尔基体合成
鞘磷脂SM
与甘油磷脂相似,统称为磷脂,共同组成生物膜
鞘磷脂结合的脂肪酸链长,比甘油磷脂厚
鞘糖脂
极性头部共价结合鞘氨醇上的一个单糖分子或寡糖链
神经细胞,红细胞血型
固醇
胆固醇及其类似物统称固醇或甾醇
疏水性太强,不能独立形成脂双层,只能通过插入磷脂分子参与生物膜形成
会增加甘油磷脂的厚度,但对鞘磷脂没有影响
调动膜的流动性,增加膜的稳定性,降低水溶性物质通透性
膜脂分子运动
沿膜平面侧向运动
围绕轴心自旋运动
尾部摆动
翻转运动
翻转酶
膜蛋白
周边膜蛋白(外在膜蛋白)
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与较弱键和膜表面蛋白质分子或膜脂分子结合
实验区分方法:改变溶液离子强度或提高温度
整合膜蛋白(内在膜蛋白)
均为跨膜蛋白,可分为胞质外结构域、跨膜结构域、胞质内结构域
跨膜蛋白与膜结合方式
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疏水核心相互作用
跨膜结构域两端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或带负电的氨基酸残基通过Ca2+、Mg2+与带负电的磷脂极性头部相互作用
通过自身在胞质一侧的半胱氨酸残基共价结合到脂肪酸分子上
跨膜结构域具体结合方式
跨膜结构域由20个左右的疏水氨基酸残基形成α 螺旋,血型糖蛋白A;
跨膜结构域主要由β 折叠片组成,孔蛋白;
某些α 螺旋既有非极性侧链又有极性侧链;多个α 螺旋形成特异极性分子的跨膜通道,带3蛋白。
实验区分方法:表面活性剂破坏膜结构
脂锚定蛋白
靠共价键与脂分子结合
脂肪酸结合到膜蛋白 N 端的甘氨酸残基上
烃链结合到膜蛋白 C 端的半胱氨酸残基上
通过与寡糖链相连的磷脂酰肌醇锚定在细胞质膜上,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方式。
PI-寡糖链-蛋白质
实验区分方法:酯酶处理去除脂质部分,再用表面活性剂破坏膜结构
去垢剂
在水中可形成微团
在微团临界浓度(CMC)时
离子型去垢剂
可使细胞膜崩解
浓度高时破坏蛋白质离子键和氢键,改变蛋白质亲水部分构象
SDS凝胶电泳
非离子型去垢剂
会使细胞膜崩解,但对蛋白质作用比较温和
Triton X-100
红细胞膜骨架
血影蛋白
α、β亚基二聚体,维持膜系统与固定其他膜蛋白位置
肌动蛋白
有多个血影蛋白结合位点(一般五个),形成网络状结构
锚蛋白
两个功能性结构区域,一个连接血影蛋白β链,一个连接带3蛋白伸向胞质面位点
带4.1蛋白
与血型糖蛋白C端或带3蛋白结合,促使血影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
主要成分
带3蛋白
是整合膜蛋白,具有转运阴离子功能
带4.2蛋白
血型糖蛋白
是整合膜蛋白,与带4.1蛋白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