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神经病学——脑血管病
神经内科脑血管病,主要参考资料:五年制9版神经病学,黄色标注部分为前沿了解,可适用于考研复试或常规学习。
编辑于2025-04-05 11:55:20S9、10.脑血管病
概述
病因
血管壁病变
高血压性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
结核、梅毒、结缔组织病、钩端螺旋体病等→动脉炎
先天性血管病(动脉瘤、血管畸形、先天性狭窄)、各种原因所致血管损伤
心脏疾病和血流动力学改变
血液成分异常
高黏血症
遗传性高凝状态
血液凝固性增加
凝血机制异常
其他病因
危险因素
不可干预
年龄、性别、遗传、种族
可干预
高血压、吸烟、糖尿病
房颤、其他心脏病
血脂异常、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饮食与营养、缺乏运动、超重与肥胖、饮酒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口服避孕药、其他
治疗
原则:迅速识别类型,采取措施
预防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调控可干预的危象因素
高血压
目标:<130/80mmHg
高血脂
目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mmol/L
正常控制<3.4,高危(合并危险因素,<2.6)
高血糖
目标:糖化血红蛋白<7%
空腹一般控制在3.9-7.2mmol/L,餐后2h<10.0mmol/L
要结合具体情况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抗凝治疗
手术和血管介入治疗
分类
按血管(最新分类)
缺血性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特点
数分钟至数小时内恢复、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体征、无影像学证据
病因
血流动力学改变(症状刻板、发作密集、持续时间短暂,<10min)
微栓塞(症状多变、发作频率稀疏、持续时间相对长)
临床表现
多见于老年人,男>女,多伴有危险因素
突发性、发作性、短暂性、可逆性(但临表多样,取决于受累血管)
累及椎基底动脉时特殊表现
跌倒发作
双眼视力障碍发作
短暂性全面性遗忘TGA
检查
常规检查,针对性二级预防
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判断有无心源性栓子的可能性
CT、MRI
CT多正常
MRI,判断是否为TIA或急性脑梗死关键检查
颅内外血管检查
DSA
诊断
症状多消失,看病史
步骤:是否是TIA→哪个系统→病因及机制→危险因素评估(常用ABCD2)
鉴别诊断
部分性癫痫发作
脑电图异常,CT、MRI可能发现病灶(部分癫痫发作多由于脑局灶性病变引起)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
Dix-Hallpike位置实验
偏头痛(以肢体运动障碍为先兆的先兆性偏头痛、家族性偏瘫型偏头痛)
多青少年、有剧烈头痛、多有家族史
其他
治疗
药物治疗
抗板(非心源性TIA,给抗板)
发病<24h且ABCD2≥4,双抗(不超过3周)
存在颅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严重狭窄(70%-99%)急性非心源性TIA,双抗(不超过3周)
抗凝(不作为常规治疗)
病因治疗
手术和介入治疗
预后
急性脑梗死前驱危险信号
二级预防
缺血性卒中(脑梗死)
分类(TOAST分型)
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病因
脑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
临床表现
晨起发病(安静中起病)+运动、感觉障碍+CT表现
定位
颈内动脉闭塞
大脑中动脉闭塞
主干
三偏+双眼病灶侧凝视
优势半球——失语
非优势半球——体象障碍
皮支
深传支
豆纹动脉,纹状体内囊梗死
大脑前动脉闭塞
大脑后动脉闭塞
椎基底动脉闭塞
闭锁综合征
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受累
脑桥腹外侧部综合征/米亚尔-居布勒综合征Millard-Gubler综合征
小脑下前动脉受累
脑桥腹内侧综合征/福维尔综合征/Foville综合征
脑桥旁正中动脉受累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瓦伦伯格综合征/Wallenberg综合征
小脑后下动脉缺血或者椎动脉供应延髓外侧的分支闭塞
特殊类型
大面积脑梗死
脑分水岭梗死/边缘带脑梗死
皮质前型
皮质后型
皮质下型
出血性脑梗死
多发性脑梗死
检查
首选CT
<24h正常、>24h低密度区
诊断
是否卒中→出血性or缺血性?→是否适合溶栓→评估严重程度NIHSS→分型
鉴别诊断
脑出血
脑栓塞
快,病史/危险因素
颅内占位性病变
治疗
一般治疗
特意治疗
静脉溶栓
药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尿激酶
适应症
≥18岁
发病4.5h内(rtPA)、6h内(尿激酶)
近年来由于研究进展及多模式影像学评估的应用,部分符合严格筛选标准的患者,rt-PA治疗时间窗可延长为6h甚至更宽,但只在特定情况下,应用并不普遍
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脑CT已排除出血
签署知情同意书
3h内
绝对禁忌症
既往颅内出血史或现有脑出血
可疑蛛网膜下腔出血
活动性内出血
急性出血倾向
已知颅内肿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瘤
近3个月重大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
近1周有不易压迫部位的动脉穿刺,或近3月颅内、椎管内手术史
血压升高: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
血糖<2.8mmol/L或>22.22mmol/L
颅脑CT或MRI提示大面积脑梗死
相对禁忌症
轻型非致残性脑卒中或症状快速改善的脑卒中
类脑卒中
孕产妇
惊厥发作后出现神经功能损害
颅颈动脉夹层
未破裂且未经治疗的动静脉畸形、颅内小动脉瘤
少量脑内微出血
痴呆
近2周严重外伤(未及头颅),近3月心肌梗死史
使用违禁药物
3-4.5h
适应症、绝对禁忌症同上
相对禁忌症
+使用抗凝药物
严重卒中(NIHSS>25)
血管介入
血管内机械取栓、动脉溶栓、血管成形术
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抗凝治疗
急性并发症处理
早期系统康复
早期开始二级预防
心源性栓塞性脑梗死
检查
首选CT
<24h正常,>24h低密度区
心电图、胸部X片、超声心动图
治疗
治疗原发病
抗Plt
甲泼尼龙作为大血管闭塞型卒中血管内取栓术的辅助治疗
减轻炎症反应
大型闭塞性卒中后,脑组织会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甲泼尼龙具有强大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脑组织的炎症损伤
减轻脑水肿
取栓后,由于缺血脑组织再灌注,往往会出现脑水肿,甲泼尼龙可以稳定细胞膜、减少血管通透性等机制降低颅内压,减少脑疝等相关并发症
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临床表现
急性腔隙性脑梗死
纯运动性轻偏瘫
内囊、放射冠或脑桥
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征
脑桥基底部或内囊
纯感觉性卒中
丘脑腹后外侧核
共济失调性轻偏瘫
脑桥基底部、内囊或皮质下白质
脑卒中预警综合征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其他原因所致脑梗死
脑动脉夹层
血管炎
烟雾病
高凝状态
血液系统疾病
原因未明的脑梗死
治疗
再灌注治疗
静脉溶栓
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
发病时间在4.5h内
是
平扫CT
NIHSS评分>=4分
是
TNK、tPA溶栓(I类推荐,A级证据)
瑞替普酶、rhPro- UK(IIa类推荐,B级证据)
否
发病时间在4.5-24h内且NIHSS评分>=4分
是
发病时间明确
是
CT+CTA+CTP
发病时间在9h内
是
如符合EXTEND标准
tPA溶栓
如符合TRACE3标准
子主题
否
如符合TRACE3标准
TNK溶栓
否
CT+CTA+CTP/MRI
如符合WAKE-UP标准
tPA溶栓
如符合EXTEND标准
tPA溶栓
否
退出溶栓绿色通道
替奈普酶治疗4.5h-24h内且未接受血管内治疗的缺血性卒中的患者
替奈普酶相较传统溶栓药物,对纤维蛋白的亲和力更高,能更精准地作用于血栓部位,增强溶栓效果
给药更便捷,一般为单次静脉推注给药(VS阿替普酶:持续静脉输注)
节省时间,更利于快速启动治疗
替奈普酶与阿替普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颈内动脉盗血综合征
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
出血性脑病
脑出血
病因
高血压(最主要)
分类
按发病机制
高血压性脑出血
非高血压性脑出血
根据出血部位
基底节区出血(最常见,占70%)
壳核出血(最常见)
豆纹动脉破裂所致
表现
侵及内囊
三偏综合征
出血量大压迫皮质
双眼球向病灶侧凝视,优势半球受累可有失语
丘脑出血
尾状核头出血
脑叶出血
脑干出血
中脑出血
脑桥出血
小量出血
大量出血(>5ml)
延髓出血
小脑出血
脑室出血
病理
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破裂
临床表现
运动/激动中突发头痛+一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
定位
检查
CT(高密度影)
诊断
鉴别诊断
其他类性卒中(如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
有头部外伤史,与外伤性脑出血、硬膜下出血鉴别
突然发病,迅速昏迷且局灶体征不明显者
与引起昏迷的全身性疾病(中毒-酒精、催眠镇静药、CO等)
与代谢性疾病鉴别(低血糖、肝性脑病、肺性脑病、尿毒症等)
CT鉴别
治疗
原则
脱水降颅内压、调控血压、防止继续出血、防治并发症
内科治疗
一般处理
20%甘露醇降颅内压
脑出血后3-5天,脑水肿达高峰,颅内压增高,可致脑疝形成
是导致脑出血患者死亡和影响功能恢复的主要因素
调控血压
止血治疗
亚低温治疗
防治并发症
手术治疗
适应症
中等量以上血肿
壳核≥30ml
丘脑出血≥15ml
小脑出血≥10ml
血肿范围直径≥3ml
合并梗阻性脑积水或脑疝
重症脑室出血
合并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需要手术处理的病变
康复治疗
运动康复
早期
护理人员或家属协助关节被动活动,预防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
中期
患者肌力有所恢复时,可进行主动运动训练
后期
随着患者运动功能进一步改善,可进行站立、行走训练
言语康复
认知康复
数字排序、拼图、回忆物品等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穿衣、洗漱、上厕所等
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
动脉瘤(最主要)、动静脉畸形
临床表现
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血型脑脊液
分级
Hunt-Hess临床分级
并发症
再出血
脑血管痉挛
脑积水
其他
检查
首选CT(高密度)
无创性血管成像检查
颅脑CTA
颅脑MRA
有创血管成像检查
脑血管造影术DSA确诊动脉瘤/动静脉畸形
腰穿
诊断
(症状)突发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影像学)
鉴别诊断
其他类型卒中
颅内感染
常伴发热、脑脊液
脑膜癌病
慢,进行性加重,结合影像和脑脊液
其他疾病
治疗
一般处理
20%甘露醇降颅内压
防治并发症
预防再出血
绝对卧床休息
病因治疗
动脉瘤夹闭术
血压管理
抗纤溶药物
防治脑血管病痉挛
治疗脑积水
治疗癫痫
其他颅内出血
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导致脑梗死)
高血压脑病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
其他脑血管疾病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烟雾病
遗传性脑血管病
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CADASIL
临床表现
偏头痛
卒中
认知障碍
其他症状
伴皮质下梗死和皮质脑病的常染色体隐形遗传性脑动脉病CARASIL
头颈部动脉夹层
可逆性脑血管收缩综合征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特征
高颅压和局灶性脑损害
病因
感染性的
非感染性的
临床表现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最常见)
海绵窦血栓形成
多感染性,3/4/5/6
侧窦血栓形成
直窦血栓形成
单纯脑深静脉血栓形成
单纯大脑皮质静脉血栓形成
治疗
病因治疗
感染性
抗生素
非感染性
抗血栓治疗
抗凝治疗
溶栓治疗
介入治疗
对症治理
降颅压治疗
抗癫痫
无急性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脑血管病
无症状性脑梗死
脑微出血
卒中后遗症
血管性认知障碍
卒中后情感障碍
按病程
急性
卒中
TIA
慢性
血管性认知障碍
卒中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