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儿童认知的发展
这是一个关于儿童认知的发展的思维导图,儿童认知的一般发展趋势: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具体到抽象。
编辑于2025-04-11 16:00:28儿童认知的发展
儿童认知的一般发展趋势: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被动到主动,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具体到抽象
认知发展概述
What?;
定义:认知是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
过程:感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
类型:
自然认知
社会认识
元认知(对认知的认知)
主要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信息加工理论
当代脑科学研究对儿童认知发展的新观点
教育启示
环境影响儿童认知发展
情绪因素对儿童学习有影响
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认知发展的内容
感知觉:视听触味嗅
注意力,注意选择
记忆力(短期,长期
知觉运动发展:协调精细/大动作,空间认知)
符号认知,语言发展
思维发展:抽象思维,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形象概括等认知能力
社会认知和情绪发展
相互促进 关联
学前儿童感知觉发展的重要性
感知觉是所有高级心理过程和认知能力得以发展的基础
婴儿期未出现思维,言语,表象时,认知结构只有感知系统,认知方式只有感知-动作
学前期,除语言外 感知觉是发展高级认知能力的主要手段
感知觉在幼儿认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
儿童早期是感知觉发展的关键期,敏感期
感知觉的发展基本和人的神经系统同步
必要的感知觉有助于维持心理健康
感觉
含义:
个体外部或内部的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经神经传递到大脑而产生的单一的、基本的心理映像。
主要分类:
视觉
视敏度:近视,弱视,斜视; 婴儿生命的头半年是视敏度迅速发展的关键期 新生儿的眼睛还不能准确地聚焦 出生后到6个月是视力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最晚在2、3岁之前视力能够接近正常成人水平 4-5岁幼儿平均距离为2米10厘米;5-6岁为2米70厘米;6-7岁为3米
颜色知觉:色盲,色弱 3岁﹣辨别基本颜色 4岁﹣辨别较精细的色调,如深绿/浅绿、 深蓝/天蓝 5岁﹣能辨别颜色的明度和饱和度
视觉偏爱法 婴幼儿的视觉偏好: 喜欢看人脸 多变、有花纹和图案>纯色、单调; 、暖色(红、黄、橙等)>冷色/ 明亮的颜色>黯淡的颜色
预防近视:
家中幼儿园内保证看书时有充分的照明
看书握笔姿势要正确
不让儿童过长时间看电视,看书
要经常检查视力
听觉
仅次于视觉,对儿童言语获得与发展意义重大
幼儿重听现象:有些幼儿对别人的话听得不清楚不完整,但能根据说话者的面部表情,嘴唇动作以及情景猜到说话的内容
新生儿不仅能够听见声音,而且还能区分声音的单调、音响和声音的持续时间 儿童在12-13岁以前,听觉感受性一直在增长8岁比6岁儿童的听觉感受性几乎增加一倍
触觉:早期儿童感受爱的重要途径影响,早期亲子关系建立情绪的发展,影响身体的发育。 口腔探索:1岁前,尤其是手的活动形式之前,口腔探索实质上是婴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手的探索:婴儿真正的手的探索活动大约出现在出生5个月7-8岁是时间知觉迅速发展的时期 大约到7岁,儿童才开始利用时间标尺估计时间,而眼手协调动作的出现,使婴儿手的探索活动更加准确。积极主动地触觉探索是在7个月左右发生的
味觉:
偏爱甜味 对气味的空间定位敏感,会回避不愉快的气味 亲生母亲 vs 奶妈 出生1周就能辨别母亲的气味和其他人的气味
嗅觉
感觉规律;
感觉适应 电影院明暗变化
感觉对比 酸甜先后吃,格外明显
联觉 红色想到热情
感觉的补偿作用 盲人听觉好
知觉
含义:将感觉到的个别属性整合在一起,从而获得的 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分类: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发展特点:
随年龄增长,幼儿掌握图形从易到难
辨认图形能力顺序:匹配-指认-命名
多感官结合效果好
从具体到形象
儿童的形状偏爱: 儿童喜欢复杂图形 儿童偏爱人的面孔 儿童喜欢看清晰的图像 儿童喜欢看活动的和轮廓多的图形 儿童喜欢注视曲线而非直线
大小知觉
2.5-3岁是孩子判别 平面图形大小能力急 剧发展的阶段
方位知觉
发展特点:3知上下,4知前后,5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6、7左右概念飞跃期,7、8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
教育建议:幼儿教育中,面对幼儿,镜面示范;生活中指导
距离(深度)知觉
吉布森1960视崖实验
6个月大的幼儿已经有深度知觉,2个月大的幼儿放在浅滩心跳会变慢,因为好奇;九个月大的幼儿心跳加快,因为害怕
时间知觉
分类
对时间媒介的认知发展特点
最早主要依靠生理变化(生物钟)
以后学习借助于某种生活经验(生活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事件)环境信息(自然界变化)
学前晚期,在教育影响下,有意识的借助于即时工具或其他反应时间流程的媒介认识时间
理解和利用时间标尺的能力和年龄呈正相关(学前儿童多数不能理解时间标尺往往停留在直观形象的理解水平)
7-8岁是时间知觉迅速发展的时期 大约到7岁,儿童才开始利用时间标尺估计时间
对时间顺序性的认知发展特点
时间周期长短-循环周期短,认知成绩越好,反之
由短及长 由近及远
学前儿童年龄发展特点:
4-5岁''一天'' 5-6岁''一周'' 6-7岁''一年''
先认知时间顺序的固定性,后是相对性
对时间单元的认知发展特点: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
对年龄时间的认知
定义:对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顺序性,延续性的反应 对时间的分辨与确认 对持续时间的判断 对时间的预测
影响因素
年龄:认识时间媒介,时间的客观性,准确性,持续性
生活经验:有规律的作息,生活事件
教育:家庭,幼儿园教育
How促进幼儿的时间认知?
给时间设置参照物
将时间''拟人化''
最高形式:观察力
含义:对某个事物专注持久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
发展特点
观察的目的性,小班幼儿易受事物突出特征或个人兴趣或者情绪支配,随年龄目的性逐渐增强
观察持续的时间
观察的系统性较差
观察的概括性较差
随年龄增长而增长
How培养?
帮助儿童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培养儿童观察的兴趣
引导儿童观察周围事物
启发儿童多问
交给儿童观察的方法:比如分析综合,对比性观察
知觉规律:
知觉的选择性 老人少女 知觉的理解性 斑点狗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恒常性
知觉的特点: 知觉是感觉与思维之间的桥梁 知觉体现出''适应''这一要义 幼儿人脸偏好 知觉发展是循序渐进的 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 知觉发展离不开经验积累和成人的指导 知觉需要综合多种通道进行
感统失调
定义:大脑在输入,处理,输出或反馈出现问题
类型及表现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
触觉过分敏感:咬指甲,偏食,过分依赖父母
本体感失调:缺乏自信,消极退缩,手脚笨拙
视觉感不良 听觉感不良 动作协调不良
成因
遗传因素
母亲怀孕期间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酗酒,抽烟,剧烈情绪失控
母亲生产过程中孩子头部受到挤压,外力损伤
家庭环境因素:过度保护
How改善?
母亲孕期规律生活,禁烟酒,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专业感统训练改善
科学育儿,不溺爱也不放任,尊重儿童兴趣,更多给予鼓励
如何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
环境
物质:在一岁以前进行左右脑智力开发,促进大脑皮层的发育 重视儿童身体成长发育,保证营养均衡,为脑发育和之后认知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根据儿童不同时期发展需求创设优良丰富的外在探索式环境,建立大脑更多神经连接,塑造一些良好行为 教育教学指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
精神氛围:给予孩子积极的情绪互动,提供温馨的人际互动氛围
个体差异:抓住关键期和敏感期,给予恰当的刺激
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早期动作,言语:重视儿童动作的发展,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
婴幼儿跨通道知觉的主要表现: 视-听跨通道知觉 视-触跨通道知觉 视-动跨通道知觉
注意多感官的切入
例:月-周-天-消失-分钟-秒,儿童先认知''天'',其次是''周''和''小时''以此类推
基础
提高注意力,促进社会交往,建立大脑神经连接
根基-条件-思维的想象阶段-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