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艺术概论
艺术概论笔记,以王宏建和彭吉象两本书为主,包括本质论、门类轮、发展论、创作论、作品论、接受论等内容。
李少白《中国电影史》的整体框架,细致且逻辑清晰,主要内容包括尝试时期(1905-1923)、探索时期(1923-1927)、商业竞争时期(1928-1932)、变革时期(1932-1937)、非常时期(1937-1945)等。
中国电影史的轮廓思维导图,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从30年代电影、战时阶段、战后阶段、市场化时期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艺术概论
本质论
社会本质
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艺术和社会生活
艺术与社会生产
认识本质
艺术用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艺术用形象反映世界
艺术反映世界的真实性
审美本质
艺术与美的关系
情感在艺术中的作用和地位
门类论
艺术的分类
艺术门类的多样性
划分
门类
美术
音乐
舞蹈
戏剧
摄影
电影与电视
文学
建筑与园林
曲艺和木偶
各门艺术之间的关系
相互联系
吸收与借鉴
配合
结合
艺术在分化和综合中发展
发展论
艺术的发生
几种起源理论
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历史进程
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历史上相关研究
他律性
自律性
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
世界各民族艺术多元存在
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和融合
民族性和世界性的辩证关系
创作论
创作主体—艺术家
艺术家与社会
艺术家的主体性
艺术家的修养和审美创造能力
创作过程
艺术体验
艺术构思
艺术表现
创作心理和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和艺术思维
意识和无意识
灵感
形象思维及其逻辑规律
艺术思维中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互转化的特殊规律
创作方法与流派、思潮
方法
流派和思潮
作品论
艺术作品的构成因素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认识
内容
形式
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相关属性
艺术作品意蕴、意境与风格
格调与品味
商品属性
艺术美
艺术美的根源
条件
特征
接受论
艺术接受的性质和社会环节
艺术接受性质和特征
社会环境与环节
艺术接受与艺术批评
艺术接受与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的性质和特征
艺术接受和艺术欣赏的过程
艺术欣赏的共鸣和共同美感
艺术的审美教育
艺术的社会功能
审美教育的意义
艺术学概论·彭吉象
艺术总论
艺术的本质和特征(本质论)
本质
艺术的起源(发展论)
关于艺术起源的5种观点
多元决定论
艺术的功能与教育
社会功能
艺术教育
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
艺术与哲学
与宗教
与道德
与科学
艺术种类
实用艺术
种类
建筑
园林
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
审美特征
造型艺术
绘画
雕塑
书法
表情艺术
综合艺术
戏曲
电影
电视
语言艺术
诗歌
散文
小说
剧本
艺术系统
艺术创作
创作主体
创作心理
艺术风格、流派、思潮
艺术作品
层次
典型和意境
中国的传统艺术精神
艺术鉴赏(接受论)
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审美心理
审美过程
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