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无机元素化学卤素
包含无机元素化学卤素的知识点,内容完整,结构清晰,对卤素,拟卤素等的化学性质、用途和制备都做了细致的要点梳理。值得收藏学习!
编辑于2021-08-20 21:20:23卤素
卤素互化物和多卤化物
卤素互化物
由两种卤素组成的化合物叫做卤素互化物,有时称为互卤化物。 例如 BrF5,ClF3,ICl3 等。中心原子为电负性小的重卤素原子,如 I。配体是电负性大的轻卤素原子,如 F。
配体的数目一般为奇数
互卤化物是由卤素单质反应而制得,有时需要在高温下反应。有时合成反应可以在常温下进行,还有时在低温下、非水溶剂中反应,
互卤化物可以与卤素进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互卤化物,生成物的配位 数将发生改变
互卤化物易发生水解反应。 从反应结果可知,在水解过程 中卤素的氧化数不发生变化。
一些互卤化物因其熔融态时易于自耦解离,常作为离子化合物的非水 溶剂,如 ICl,BrF3,IF5 等。
BrF3 是应用最广的互卤化物,它 有如下的自耦解离:
当 AgF 溶于其中时,发生的反应如下, 由于产生了溶剂自耦解离的特征 阴离子,所以AgF属于该溶剂体系中的碱。
当 SbF5 溶于其中时,发生的反应如下。由于产生了溶剂自耦解离的特征 阳离子,所以 SbF5 属于该溶剂体系中的酸
多卤化物
卤素与半径较大的碱金属可以形成多卤化物,如
在多卤化物中卤原子的总数为奇数,这些卤原子构成多卤阴 离子。如 I3— 和 IBr2—。
卤素直接与固体或液体卤化物作用可以得到多卤化物,这些反应很容易发生,只要将单质溶于碘化物中反应速率就很快。
在适当的溶剂中,使卤化物与卤素互化物作用也是制取多卤化物的途径,如
多卤化物的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分解产物中总有一种为金属卤化 物,另一种为卤素或互卤化物。
KI3 的热分解方式只可能为
而 CsBrCl2 的热分解方式可能 有两种
规律
多卤化物分解,倾向于生成晶格能高的更稳定的碱金属卤 化物。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Cl,Br,I 均具有不同氧化数的含氧酸。其中高碘酸的化学式 特殊 H5IO6 。分子构型为正八面体
次卤酸及其盐
化学性质
稳定性
HXO 都不稳定,仅存在于水溶液中。从次氯酸到次碘酸稳定性依 次减小。
HClO 有下面几种分解方式
生成物 Cl2O 是黄红色的 气体。Cl2O 是 HClO 的酸酐。
HBrO 更不稳定,而 HIO 极不稳定,几乎难于得到。次氯酸盐均可溶于水,但不稳定。次溴酸盐更不稳定,室温下即发生歧化分解,只有在 273 K 以下存在。323~ 353 K 时,次溴酸盐 BrO- 将定量地转变成溴酸盐 BrO3- 和溴离子 Br- 。
IO- 歧化速率更快,以至于溶液中不存在次碘酸盐,因此碘在碱中的歧化 定量地生成碘酸盐
氧化性
HXO 不稳定,不稳定的含氧酸一般氧化性很强。
次氯酸钠在酸性溶液中与 KI 作用时,可以将其氧化成碘单质:
次氯酸可以氧化有机色素使之变成无色物质,所以次氯酸有漂白作用。这 种氧化漂白作用不同于 SO2,H2SO3 的漂白作用。
次氯酸盐比次氯酸稳定性高,所以经常用其盐在碱性介质中做氧化剂,去制备一些重要的氧化性物质。如 PbO2,NiO(OH)2 及 MnO2等。
在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硫酸锰溶液,将有 MnO2 沉淀生成:
次卤酸的制备
次氯酸酐 Cl2O 溶于水可制得 HClO
Cl2O 不易得到,可将 Cl2 通到新制干燥的 HgO 表面制取
将反应(1)和(2)结合起来,可以制得 HClO。 即向在水中的 HgO 表面通 Cl2
亚卤酸及其盐
亚卤酸中仅存在 HClO2 一种,其酸性大于 HClO。 HClO2 极不稳定,几分钟后就发生歧化反应分解掉。产物中的 ClO2(IV)是黄色气体,浓度大时爆炸
制取 ClO2,可以用 SO2 还原 NaClO3
ClO2 在碱中歧化时生成亚氯酸盐和氯酸盐
若歧化反应发生在 Na2O2 碱性溶液中,产物 ClO3-(V) 将 被 O22- 还原成 ClO2-(III)。于是可以用此法制得 NaClO2
制取 HClO2 一般用 Ba(ClO2)2 与酸反应
亚氯酸盐比亚氯酸稳定,但受热 或撞击时也易发生歧化分解
卤酸及其盐
卤酸及其盐的性质
卤酸强弱的顺序是 HClO3 > HBrO3 > HIO3. HClO3 和 HBrO3 均为强酸 碘酸为中强酸
同一主族元素同一价态含氧酸 的酸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
稳定性
HXO3 的稳定性高于 HXO,但也容易分解。HClO3 和 HBrO3 仅存在于溶液 中,减压蒸馏冷溶液可得到粘稠的浓溶液。
分解反应的进行方式和条件为光催化分解
浓溶液热分解,以爆炸方式进行
盐的稳定性大于相应酸的稳定性。但受热时也发生分解
KBrO3,KIO3 等没有这种歧化分解方式。因为 KBrO4 和 K5IO6 比相 应的卤酸盐更易分解。
卤酸中最稳定的是 HIO3。它以白色固体状态存在,分 解温度较高
I2O5,白色固体,是最稳定的卤素氧化物,分解温度约 为 573 K。它是 HIO3 的酸酐。
氧化性
同种卤素的 HXO3 与 HXO 的氧化性相比较. HXO3 的中心 X 比 HXO 中的 X 的对称性高, 相对稳定,配位的氧不易被夺走。所以氧化性弱。
卤酸的氧化性虽然弱于次 卤酸,却不失为强的氧化剂。
例如在 KClO3 溶液中加入 KI 溶液,没有明显反应迹象,加入 CCl4 萃取时也观察不到有碘单质生成。将反应体系用硫酸酸化后,在CCl4 层中可以观察到有紫色的碘单质生成:
将 KClO3 晶体与硫粉充分混合并用力研磨时,将放出 SO2 气体:
溴酸的氧化性比氯酸强,碘酸的氧化性最弱。含氧酸盐的稳定性高 于其酸,所以其氧化性小于相应的酸
盐类的溶解度
氯酸盐基本可溶,但溶解度不大。溴酸盐中常见的难溶盐有 AgBrO3,Pb(BrO3)和 Ba(BrO3)其余溴酸盐可溶。
碘酸盐可溶的更少,只有 碱金属及铵盐可溶。
碘酸盐中常见的难溶盐有
卤酸及其盐的制取
歧化法
通过卤素在碱中的歧化反应制备 卤酸或卤酸盐
卤化物和卤酸盐溶解度的差别很大,很容易把产物分离出来
平衡常数大,反应彻底。
X2 只有 1/6转化为目的产物 XO3-,原料的利用率过低。
直接氧化法
使用强的氧化剂,将低氧化态 的物质氧化成卤酸或卤酸盐
卤酸盐与酸反应
H2SO4 浓度不宜太高,否则导致 产物浓度过高,易发生爆炸分解。
高卤酸及其盐
化学性质
酸 性
高氯酸是无机酸中最强的酸,高溴酸也是极强的酸。但是高碘酸属于中强酸,其 K1 = 2.3* 10-2. 同主族元素最高价态含氧酸的酸性,从上到下依次减弱。
稳定性和氧化性
浓高氯酸多以分子状态存在,此时 H+ 的反极化作用使 HClO4 不稳定,极易爆炸分解.
不稳定的浓高氯酸表现出强 氧化性。但稀 HClO4 氧化能力弱
稀 HClO4 中的 Cl(VII)不能被 Zn 还原。与 Zn 反应时,稀 HClO4 只显示其酸性
原因是稀 HClO4 完全解离, ClO4— 离子正四面体结构,对称性高,稳定,所以氧化能力低。SO2,H2S,HI,Al 等都不能还原其中的 Cl VII 。
盐类的溶解度
高氯酸盐和高溴酸盐的溶解性,与其它盐类有很大的差别。其碱金属盐类和铵盐溶解度小,而其它盐类溶解度较大。
KClO4,RbClO4,CsClO4,NH4ClO4 溶解度小。 而 AgClO4,Ba(ClO4) 和 Pb(ClO4) 等溶解度较大。 KBrO4,RbBrO4,CsBrO4 溶解度小。高碘酸盐基本上都是难溶的。
高卤酸的制备
高卤酸钾和浓硫酸反应,可制得高卤酸
拟卤素和拟卤化物
有一类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非金属元素组成的负一价阴离子 ,如 CN-, SCN-,OCN- 等,它们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与卤离子相似的性质,称为拟卤离子。
与其相对应的中性分子,如氰(CN)2 ,硫氰 (SCN)2 ,氧氰 (OCN)2 等,其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称为拟卤素。
按着氢卤酸的命名方式,HCN 称为氢氰酸;HOCN 按着含氧酸的 方式称为氰酸,HSCN 硫代氰酸。
拟卤素和拟卤化物的制取
(CN) 剧毒,苦杏仁气味, 273 K 时, 1 dm3 水溶解 4 dm3 氰,常温下为无色气体。
(SCN) 黄色油状液体,易 聚合,生成难溶的砖红色固体。
甲酸铵脱水可以得到 HCN:
工业上利用甲烷和氨在高温下 催化反应制取 HCN:
拟卤素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酸性。
由氰氨化钙(CaCN2)与碳酸钠和碳共熔融的方法生产HCN:
NaCN 是重要的化学工业产品,它是氰化法提取黄金的主要试剂,用稀的 NaCN 溶液处理已粉碎的金矿石粉,黄金才能溶入水相。
CaCN2 可以由碳化钙粉末与氮气高温反应制得
异氰酸 OCNH 的工业生产以尿素为主要原料,在加热条件下分解尿 素的产物为异氰酸:
氧化还原性质
Cl2,Br2 可氧化 HCN,SCN—, (SCN)可氧化 I-,I2 可氧化 HCN
制取拟卤素可以利用卤素单质做氧化剂氧化拟卤化物。
实验室中利用下面的溶液反应 制取 ( CN )2
处理工业废水中的氰化物,经常采 用通入 Cl2 并加入石灰的方法,在碱性 介质中将 CN— 氧化
和卤素单质相似,拟卤素也有 歧化反应
难溶盐和配位化合物
碱金属氰化物溶解度很大,在水中强烈水解而显碱 性并生成 HCN。
和卤素相似,某些重金属氰化 物,硫氰化物难溶于水:
这些难溶盐在 NaCN,KCN 或 NaSCN 溶液中形成可溶性配 位化合物。
这类反应中,三价铁离子的 鉴定反应是我们熟悉的
卤化氢和氢卤酸
物理性质
沸点和存在状态
卤素的氢化物,均为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无色气体。除 HF 外,沸点随原子序数 Z 的增大,逐渐增高。因为 Z 增大时,HX 分子的体积增大,分子间色散力增大。 但 HF 有分子间氢键,所以其沸点是本族氢化物中最高的一个。
气体密度
常温常压下,HX 对空气的相对密度从 HCl 到 HI 逐渐增 大,但 HF 反常。反常的原因,仍是 HF 分子间存在氢键。
HF 分子间存在氢键,导致分子缔合现象的发生。计算结果表明,常温下 HF 主要存在形式是(HF) 和(HF) 。在 353 K 以上 HF 气体才以单分子状态存在。
在水中溶解度
1 m3 的水可溶解 500 m3 HCl。HBr,HI 的溶解度比 HCl 还大。 HF 分子极性非常大,在水中可以无限溶解。
化学性质
酸性
HCl,HBr,HI 都是强酸,且酸性依次增强 HCl < HBr < HI。 HF 的酸性比其他卤化氢的酸性弱
还原性
氧化型的氧化能力从 F2 到 I2 依次减弱
还原型的还原能力从 F- 到 I-依次增强。
氢碘酸在常温下可以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HBr(aq)不易被空气氧化, HCl (aq)不被空气氧化。 迄今尚未找到能氧化 HF(aq)的氧化剂 。
热稳定性
卤化氢的制备
卤化物与高沸点的浓酸反应
因为 HX 在水中溶解度大,浓硫酸中含水少,产物易于放出。 而稀酸则不合适。使用高沸点酸,是不能因挥发而导致产物不纯。故用具有挥发性的浓硝酸则不合适。
制备HF,HCl 适于使用浓硫酸, 因为它们不被氧化性酸所氧化。
HBr,HI 可用浓 H3PO4 与 NaBr,NaI 反应来制取
卤素与氢气直接化合
F2 和 H2 直接化合反应过于激烈,难以控制。 Br2,I2 与 H2 化合过于缓慢,且温度高时 HX 将发生分解,故反应不完全。只有 Cl2 和 H2 直接化合制备HCl 的反应,可用于工业生产。
H2 在 Cl2 中燃烧 H2 + Cl2 —— 2 HCl
卤化物水解法
卤化物水解的基本反应为
PBr3,PI3 等卤化物极不稳定,不宜储存,应在使用时现场制备。
具体操作步骤是把 Br2 滴在磷和少许水的混合物上。实际反应过程是先生成卤化物2 P + 3 Br2 —— 2 PBr3,之后发生水解 PBr3 + 3 H2O —— H3PO3 + 3 HBr。总反应式为 2 P + 3 Br2 + 6 H2O —— 2 H3PO3 + 6 HBr
卤化物与高沸点酸反应,适用于制备 HF,及少量的 HCl,HBr 和 HI;卤素与氢气直接化合,适于工业生产 HCl。卤化物水解,适于实验室制备 HBr 和 HI。
金属卤化物
金属卤化物的生成
卤化氢与相应物质作用
卤化氢与某些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作用均可得到金属 卤化物。
金属与卤素直接化合
某些高价金属卤化物,极易水解,不能通过与氢卤酸的反应,从 水溶液中得到,而必须由金属和卤素直接化合制取。
氧化物的卤化
一些氧化物的卤化反应,在热力学上是不利的.可以在反应的体系中加入碳单质,采取反应的耦合,以达到卤化的目的。实际进行的反应为
卤化物的转化
可溶性的金属卤化物可以转变成难溶卤化物。
难溶性的金属卤化物可以转变成溶解度更小的卤化物
难溶性金属卤化物
难溶的金属氯化物其中,PbCl2 的溶解度较大, Pb2+ 不能被 Cl- 沉淀完全.PbCl2 可以溶于热水中。
常见的难溶的金属溴化物
常见的难溶的金属碘化物
弱酸氢氟酸盐即氟化物除钠,钾,铷,铯,以及铍的 氟化物易溶于水外,多数难溶
未注明颜色者即为白色或无色
卤离子形成的配位化合物
卤离子可以和多种金属离子形成络离子
Ag+ + Cl- —— AgCl,当 Cl- 过量时,可形成 AgCl2-,AgCl32- 等配位化合物,使 AgCl 沉淀溶解。
由于生成配位化合物,使沉淀 PbCl2,HgI2 溶解。
可溶性氟化物,如 NaF 和 KF, 可以与其他的氟化物或卤化物化合 生成配位化合物
卤素单质
物理性质
存在状态
卤素单质以双原子分子形式存在。随着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分子半径 也依次增大,所以色散力也增大,故物质的熔沸点依次增高。
颜色
水中的溶解度
F2的氧化能力极强,与水剧烈反应。Cl2在水中溶解度较小,且与水有反应。
Br2在水中溶解度是卤素单质中最大的一个,100g水中可溶解3.4g溴。
卤素中I2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小,但在CCl4中的溶解度很大。利用这一特点,可以用CCl4从水中提取I2。
虽然I2在水中溶解度小,但在KI或其他碘化物溶液中溶解度 变大,而且随I-浓度增大而增大。这是由于发生了如下反应 I-+I2——I3-
分配定律
一种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种液相之间分配,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达到平衡时,若溶质在两相中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则其在两相中的浓度的比值为一常数
化学性质
与金属的反应
F2可以和所有金属直接化合,生成高价氟化物。
但是F2与Cu,Ni,Mg作用时,由于金属表面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氟化物保护膜而中止反应。所以F2可储存在Cu,Ni,Mg或其合金制成的容器中。
Cl2可与各种金属作用,有的需要加热。
但干燥的Cl2不与Fe反应。因此Cl2可储存在铁罐中。
Br2和I2常温下只能与活泼金属作用,与不活泼 金属只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
与H2的反应
F2与H2的混合物将爆炸反应,无法控制。
常温下Cl2与H2缓慢反应,但有强光照射时,将发生链反应导 致爆炸
Br2,I2与H2的反应一般需要加热。但高温下HBr不稳定,易 分解,HI更易分解。所以Br2,I2与H2的反应进行得不完全。
与其他非金属反应
F2可与除O2,N2,He,Ne外的所有非金属作用,直接化合高价氟化物。低温下可与C,Si,S,P猛烈反应。加温时可以与Xe反应生成Xe的氟化物,如Xe+F2——XeF2.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得到XeF4或XeF6
Cl2也能与大多数非金属单质直接作用。但不及F2的反应激烈
Cl2与硫单质作用,生成红中带黄色、有恶臭气味的液体一氯化硫2S+Cl2——S2Cl2Cl2过量时,产物为深红色发烟液体二氯化硫S+Cl2——SCl2
Cl2通入磷单质的三氯化磷溶液,可以制得三氯化磷。三氯化磷为无色发烟液体。将Cl2通入三氯化磷的四氯化碳溶液,可以制得五氯化磷。五氯化磷为黄白色固体。
Br2和I2与非金属的反应不如F2,Cl2激烈,且不能将非金属氧化到最高氧化数。Br2和I2与磷作用的产物分别为发烟液体PBr3和红色固体PI3。
与水的反应
氯气在水中发生歧化反应
该反应受温度和体系的pH的影响很大。在碱中发生歧化反应。在酸中发生逆歧化反应。
Br2和I2一般歧化成-1氧化态和+5氧化态。尤其I2更易歧化成+5氧化态。
单质的制备
Cl2的制备
工业生产中采用电解饱和NaCl水溶液的方法生产氯气。现代氯碱工业中,两极间使用高分子阳离子交换膜做隔离材料。
Cl2常温下加压可液化装入钢瓶中,钢瓶表面涂绿色。
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为
当盐酸很浓时,H+使正极的电极电势增大。同时Cl-使负极的电极电势 减小。故MnO2可以氧化HCl
F2的制备
实验室制氟经常采用热分解 含氟化合物的方法
Br2的制备
383K下,将Cl2通入pH=3.5 的浓缩后的海水中,Br-被氧化成单 质Br2
通空气将Br2带出,用Na2CO3溶液吸收
再调pH至酸性,Br-和BrO3- 逆歧化反应得到单质Br2
溴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是使用强氧化剂,如二氧化锰、 浓硫酸等氧化溴化物.NaBr可以将浓H2SO4还原到SO2。 加热时反应进行得稍快些。
I2 的制备
在北美以提取食盐后的苦卤为原料 制碘。
先用氯气将酸化后的盐卤中的碘离子氧化成碘单质,通空气将碘带入氢碘 酸和硫酸中,并用二氧化硫还原碘。待溶液中碘化物的浓度合适时, 再次通入氯气,并将氧化得到的单质碘滤出。
智利硝石提取硝酸钠后的母液,是重要的碘资源。浓缩后用亚硫酸氢钠还原其中 的碘酸盐: 将还原后的母液,与足量的新鲜母液混合,则得到碘单质:
一些沿海国家,利用某些富集 了碘的海草提取碘。
用水浸取海草灰,浓缩后再于 酸性条件下,用 MnO2 氧化制碘:
实验室制法,与溴的实验室制法相似
NaI 可以将浓 H2SO4 还原到 H2S。NaBr 可以将浓 H2SO4 还原到 SO2。
自然界组成
氟F
在地壳中的质量含量为0.095%,列第13位。
氯Cl
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于海水、盐湖、盐井中。光卤石KCl•MgCl2•6H2O
在地壳中的质量含量为0.013%,列第20位。
溴Br
主要存在于海水中,盐湖和、盐井中也存在少量的溴。
在地壳中的质量含量为3.7*10^-5%。
碘I
碘在海水中存在的更少,主要被海藻所吸收。碘也存在于某些盐井、盐湖中。
碘在地壳中的质量含量为1.4*10^-5%。
砹At
砹属于放射性元素,不列为本章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