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彭聃龄第六版普通心理学背诵框架
普通心理学背诵框架彭聃龄第六版,包含第二章生理学基础、第三章意识和注意、第五章知觉、第六章记忆、第七章思维、第八章语言、第九章动机、第十章情绪、第十一章智力、第十二章人格。
编辑于2025-07-23 12:15:20绪论
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个体心理
认知
动机和情绪
心理特征
智力
人格
行为
意识与无意识
团体心理
2: 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描述
解释
预测
控制
3: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9)
普通心理学
生理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心身医学
临床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
咨询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
军事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4: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5: 心理学研究
研究步骤
发现问题
提出研究假设
慎重考虑研究设计和方法选择
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得出研究结论
撰写和发表论文
伦理道德
以人类为被试
以动物为被试
遵守学术规范
因果关系和相关关系
6: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
适用条件
优点
缺点
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
优点
缺点
自然实验
优点
缺点
测验法
分类
基本要求
信度
效度
测验的标准化
优点
缺点
个案法
优点
缺点
调查法
含义
种类
问卷调查
晤谈法
评价
优点
缺点
7: 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古代先贤
亚里士多德
近代哲学
唯理论
经验论
实验生理学的影响
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8: 重要心理学派别
构造主义
代表人物
研究对象
主要观点
研究方法
历史评价
贡献
局限
机能主义
代表人物
研究对象
主要观点
研究方法
历史评价
贡献
局限
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
研究对象
主要观点
突现论
同型论
知觉的组织原则
研究方法
历史评价
贡献
局限
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
研究对象
主要观点
研究方法
历史评价
贡献
局限
精神分析
代表人物
研究对象
主要观点
研究方法
历史评价
贡献
局限
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
研究对象
主要观点
研究方法
历史评价
贡献
局限
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
研究对象
主要观点
研究方法
历史评价
贡献
局限
9: 当代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研究方法
脑功能成像技术
认知神经科学
心理免疫学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人本主义心理学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进化心理学的研究取向
生理学基础
神经元
概念
胞体
树突
轴突
形态分类
按突起的数目
单极细胞
双极细胞
多极细胞
按功能
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胶质细胞
线路,支架
绝缘,髓鞘
输送,清除
神经冲动的传导
神经冲动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不应期
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式
电传导
化学传导
突触
结构
突触前成分
突触间隙
突触后成分
类型
兴奋性突触
抑制性突触
化学递质
乙酰胆碱
多巴胺
5-羟色胺
内啡肽
神经回路
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大脑
灰质
白质
胼胝体
边缘系统
间脑
丘脑
下丘脑
脑干
中脑
脑桥
延脑
网状结构
上行网状结构
下行网状结构
小脑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
躯体神经系统
脑神经
脊神经
自主神经系统
交感神经系统
副交感神经系统
大脑皮层的分区及功能
初级感觉区
初级运动区
联合区
感觉联合区
运动联合区
前额联合区
大脑半球单侧化优势
明显差异
结构
功能
割裂脑(斯佩里)
研究目的
研究对象
研究结果
镜像神经元
脑功能学说
定位说
颅相说
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研究
电刺激法研究颞叶
整体说
局部损毁法
评价
脑毁损技术
均势原理
总体活动原理
机能系统学说
研究对象及方法
研究结果
第一机能系统
第二机能系统
第三机能系统
模块说
神经网络学说
脑机制研究方法
计算机断层扫描
脑电图
事件相关电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成像技术
脑磁图描记术
经颅磁刺激技术
神经系统的进化与脑的可塑性
脑的进化
脑指数
皮层指数
神经系统的进化
神经系统的发生阶段
原生动物
多细胞动物
无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低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低等脊椎动物
两栖类动物
爬行类动物
高等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
意识和注意
意识
性质
局限性
能动性
功能
觉知
计划
选择
监控
理论
剧院模型
全局(公共)工作空间
整合信息理论
高度整合性
高度分化性
无意识现象
阈下知觉
盲视
视觉皮层损伤
视盲
非注意视盲
变化盲
无意识行为
相关概念
前意识
非意识范畴
意识流
焦点意识
边缘意识
半意识
生物节律
视交叉上核
下丘脑
褪黑激素
松果体
睡眠
研究手段
脑电图(EEG)
脑电变化
清醒和警觉
beta波(高频低幅)
安静和休息
alpha波(低频高幅)
睡眠状态
delta波(更加低频高幅)
阶段
非快速眼动睡眠阶段(NREMs)
第一阶段
浅睡眠状态
第二阶段
较难被唤醒
睡眠锭
第三(第四)阶段
深度睡眠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REMs)
梦境
功能
功能恢复
自我保护
促进身体发育
巩固和重建记忆
激发灵感和创造性思维
维护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心情等
梦
研究手段
夜晚帽、脑电、眼动
理论解释
精神分析观点
显梦和隐梦
生理学观点
激活—整合假设
认知观点
符号化、编码整合
失眠
失眠症
原因
压力
精神失调
对策
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催眠
理论解释
特殊状态理论
意识分离理论
执行
观察
非特殊状态理论
角色扮演理论
社会角色
应用
心理治疗、医学、犯罪侦破、运动等
冥想
练习方法
专注式
开放监控式
正念
作用
精神活性药物
类型
抑制剂
酒精
兴奋剂
尼古丁
致幻剂
大麻
危害
耐受性
依赖性
药物成瘾
心理依赖
注意
性质
指向性
集中性
外部表现
客观指标
功能
选择
维持
整合
与意识的关系
不等同于意识
和意识密不可分
注意的分类
根据线索来源
外源性注意
刺激驱动注意、不随意(无意)注意
自下而上的加工
知觉的加工
影响因素
刺激物自身的特点
人的主观因素
内源性注意
目标指向控制注意、随意(有意)注意
自上而下的加工
影响因素
活动目的和任务
兴趣
活动的组织
知识经验
人格特征
根据功能
选择性注意
双耳分听实验
追随耳&非追随耳
负启动(NP)
选择性注意的抑制性机制
注意瞬脱
快速系列视觉呈现范式(RSVP)
持续性注意
类型
警觉
搜索
相关知识点
注意起伏
注意分散
注意转移
影响因素
注意对象的特点
人的积极性
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分配性注意
双作业操作
影响因素
活动的性质,复杂度,熟悉度和自动化程度
注意范围
表现形式
广度
数量
影响因素
知觉对象的特点
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注意的神经生理机制
脑干网状结构
维持,保持
边缘系统
前扣带回
大脑皮层
注意的神经网络
朝向反射
最初级的生理机制
注意的认知理论
注意选择:过滤器
早期选择模型
“全或无”
双耳分听
中期选择模型
衰减
鸡尾酒会效应
后期选择模型
相关性
Stroop效应
注意分配现象
有意义信息容易引起注意
多阶段选择理论
注意分配:资源
认知资源理论
双加工理论
自动化加工
快速,平行,无意识
受意识控制的加工
注意分配现象
知觉
知觉
作用
觉察
分辨
确认
知觉与感觉的关系
相同点
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
人脑活动
区别
反应的内容
感觉:个别
知觉:整体
产生的性质
感觉:介于生理与心理之间
知觉:纯粹的心理活动
生理机制
感觉:单一分析器
知觉:多种分析器
知觉的生态光学理论
直接知觉理论
詹姆斯•吉布森&埃莉诺•吉布森
刺激特性直接决定,不承认经验和推理的作用
研究外部刺激的属性
信息加工
自下而上的加工
自上而下的加工
模式识别
模块假说
优点
缺点
原型假说
原型
评价
特征假说
特征
评价
泛魔
结构优势描述理论
特性
选择性
注意
知觉主体
整体性
特点
影响因素
理解性
作用
影响因素
恒常性
视觉线索
种类
根据知觉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特性
视听嗅味触
根据事物的特性
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根据知觉中意识参与的程度
阈上知觉
阈下知觉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
定义
物体识别
面孔识别
文字识别
如何知觉形状
轮廓与边界检测
图形
主观轮廓
知觉系统的整合和完善功能
邻近性
相似性
对称性
良好连续
共同命运
封闭
线条朝向
简单性
均质连接性
经验在形状知觉中的作用
知觉定势
倒视
形状知觉的理论
特征分析理论
成分识别理论
大范围优先的拓扑知觉理论
大小知觉
大小——距离不变假设
影响因素
深度知觉
肌肉线索
调节
辐合
单眼线索
对象的遮挡
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
相对高度
纹理梯度
运动时差
运动透视
相对大小
明暗阴影
双眼线索
知觉定位
视觉定位
听觉定位
单耳线索
双耳线索
时间差
强度差
相位差
听觉优势效应
人类回声定位
时间知觉
类型
时序知觉
时距知觉
空时距
实时距
影响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
兴趣,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注意的程度
年龄差异
疾病
时间与空间知觉的交互作用
陶效应
卡帕效应
运动知觉
获得物体的运动信息
网像运动系统
头—眼运动系统
运动检测器
真正运动知觉
自身运动知觉
物体运动知觉
下阈限
上阈限
生物体运动知觉
似动
动景运动
诱发运动
自主运动
运动后效
错觉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种类
大小错觉
缪勒-莱耶错觉
潘佐错觉
垂直—水平错觉
贾斯特罗错觉
多尔波也夫错觉
月亮错觉
形状和方向错觉
佐尔拉错觉
冯特错觉
爱因斯坦错觉
波根多夫错觉
螺旋和运动错觉
螺旋错觉
运动错觉
明暗错觉
可能的产生原因
记忆
记忆
从信息加工(认知)角度
编码
存储
提取
按传统观点
识记
保持
回忆
再认
分类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
三级记忆模型
保持时间,编码方式,容量,功能
对长时记忆的分类
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
情景记忆
语义记忆
根据信息提取时是否需要意识参与
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
相关内容
多重记忆系统理论SPI
提取方式
外显提取
初级记忆系统
工作记忆,短时记忆
情景记忆系统
个人自传体事件记忆
内隐提取
程序记忆系统
非陈述性记忆
知觉表征系统
启动效应
语义记忆系统
一般事实知识的记忆
加工方式
编码串行
存储并行
提取独立
外显vs内隐
更影响外显记忆
对刺激项目的加工深度
保持时间
记忆负荷量
干扰因素
更影响内隐记忆
呈现方式
根据记忆内容在时间轴上的指向
前瞻性记忆
双任务范式
回溯性记忆
传统研究
根据记忆的具体内容
形象记忆
语词记忆
情绪记忆
动作记忆
记忆的生理机制
与记忆相关的神经网络
海马
巩固记忆,空间记忆,陈述性记忆
受损->顺行性遗忘
杏仁核
(消极)情绪记忆
前额叶
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突触
长时程增强机制(LTP)
反响回路
感觉记忆
编码方式
视觉
映象记忆,1s
斯伯林,部分报告法
听觉
声像记忆/回声存储,5-10s
莫瑞
触觉
1-5s
格兰斯
存储及特征
形象性
容量较大
注意后,有机会进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
编码方式
听觉编码
最主要
视觉编码
最初阶段
语义编码
舒尔曼
存储及特征
容量有限
组块
米勒,7±2
组块化
蔡斯&西蒙,知识经验
复述
机械复述
精细复述
遗忘进程
干扰,记忆痕迹消退
布朗-皮特森技术
阻止复述
信息提取
平行扫描
自动停止系列扫描
完全系列扫描
主要
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模型
语音环路
语音存储
发音复述
视觉空间模板
中央执行系统
情景缓冲器
和短时记忆的区别
组成成分
主动性
功能
容量的测量方法
阅读广度测验
德纳曼
操作广度测验
N-back任务
长时记忆
编码
编码方式
语义编码
形象(表象)编码
视觉编码
听觉编码
影响编码的因素
觉醒状态
加工深度
组块
存储及特征
量的方面
T多,量减少
记忆恢复现象
质的方面
更加简略和概括
更加完整,合理,有意义
更加具体or更加夸张和突出
错误
记忆的错误信息效应
误导性信息
错误记忆
DRM范式
常见的错误记忆
关联效应
词语掩蔽效应
记忆中的错觉结合
信息提取
提取形式
再认
熟悉感
回想
回忆
提取线索
情境依存性记忆
编码特异性原则
状态依存性记忆
生理或心理状态
自我参照效应
信息和自己联系
闪光灯记忆
测量
回忆法
自由回忆法
线索回忆法
对偶联合回忆法
再认法
节省法
重建法
遗忘
类型
不完全遗忘
完全遗忘
临时性遗忘
永久性遗忘
影响因素
时间因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自己
节省法
无意义音节
先快后慢
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学习程度
低度学习
过度学习
150%
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效应
记忆效应
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
渐近线
产生原因
干扰
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由提取诱发的遗忘
基于抑制的理论
基于竞争的理论
识记者的态度
理论解释
衰退说
干扰说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压抑说
提取失败说
舌尖现象
提高记忆效果的记忆策略
编码阶段
清醒状态
集中注意力
深层次的意义加工
记忆加工水平理论,克雷克
形象化,韵律化
存储阶段
复习
集中复习
分散复习
精细复述
阅读与回忆交替
过度学习
提取阶段
编码特异性原则
测试效应
常用的记忆术
位置记忆法
视觉形象记忆法
编故事记忆法
首字母缩略词法
谐音法,韵律法
思维
思维
特征
概括性
间接性
过程
分析与综合
比较与归类
抽象与概括
体系化与具体化
种类
根据凭借心理表征的形式
直观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根据探究结果的方向性
辐合思维
发散思维
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根据创新程度
常规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
生理机制
额叶,左侧颞叶,顶-枕叶
与感觉,知觉,记忆的关系
表象
特征
直观性
概括性
可操作性
种类
根据产生的感觉通道
视听味触,运动表象
根据创造程度的不同
记忆表象
想象表象
双重编码理论
语言符号系统
非语言符号系统
作用
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
表象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和推理
创造性
心理成分
想象
功能
预见,补充,代替,调节
具体方式
黏合,夸张,典型化,联想
种类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理想
空想
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
远距离联想能力
与创造性相关的非智力因素
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
过程
定向->准备->酝酿->顿悟->验证
华莱士四阶段论
准备,沉思,灵感,验证期
测量
发散生成测验
远距离联想测验
培养方式
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创设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氛围
加强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的训练
陶冶创造性人格
概念
组成部分
内涵—外延
等级/层次
概念的层级系统
概念家族
上位概念
基本概念(最易激活)
下位概念
概念和词的关系
概念是词的思想内容
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
种类
根据反应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
合取概念
析取概念
关系概念
根据形成的自然性
自然概念
典型性特征
人工概念
定义性特征
根据包含属性的抽象和概括程度
具体概念
指认属性
抽象概念
内在,本质属性
概念形成
阶段
抽象化
类化
辨别
理论
共同要素说
赫尔,配对学习实验
假设检验说
布鲁纳,图片选取实验
原型理论
茹什
内隐学习说
里伯
社会实践说
奥苏伯尔
策略(布鲁纳)
保守性聚焦
冒险性聚焦
同时性扫描
继时性扫描
概念组织
层次网络模型
柯林斯,概念网络
激活扩散模型
柯林斯,语义相关性
特征表理论
波纳:特征,规则
推理
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三段论推理
结构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
影响因素
气氛效应
武德沃斯
换位理论
查普曼
心理模型理论
约翰逊-莱尔德
心理模型
赌徒谬误
条件推理
证实倾向
问题解决
相关概念界定
问题
根据问题的明确程度
定义良好/不良
根据解题者是否有对手
对抗性/非对抗性
根据解题者的知识程度
语义丰富/贫乏
问题空间
纽厄尔&西蒙
对问题解决研究的历史发展
桑代克:猫的迷笼实验
苛勒:黑猩猩“取香蕉”实验
纽厄尔&西蒙:“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GPS)
过程
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
策略
算法
启发法
手段—目的分析法
四步走
逆向搜索法
爬山法
类比迁移策略
选择性搜索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所选择的问题解决策略
问题表征的方式
无关信息
无谓的限制
知识
专家vs新手
知识数量,知识组织方式
顿悟
情绪
消极/积极情绪
人际关系
定势
积极/消极作用
功能固着
动机
决策
类型
确定型决策
风险决策
理性观
古典决策理论
最优方案
行为决策理论(西蒙)
满意性原则
影响因素
资源有限性
时效性
后果
决策方法
启发法
理论
期望效用理论(冯•诺伊曼&摩根斯坦)
效用
公式
前景理论(卡尼曼)
基本观点
获得->风险规避,损失->风险偏好
损失厌恶
框架效应
启发法策略
代表性启发法
易得性启发法
锚定和调整启发法
语言
语言
特征
结构性
指代性
创造性
社会性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交流思想,抒发情感,分享知识,创造事物
深入了解人类心理现象的特点和规律
实践意义
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人机交互
语言障碍患者
结构和组织规则
层次结构
音位
能够区分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元音/辅音
预测书面文字的识别能力
测量阅读障碍
语素
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
自由/黏着语素
词
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
5种信息复合体
图形
语音
语义
构词法
句法
句子
语言表达的基本形式,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单位
词+规则
组织规则
语音规则
正字法规则
句法规则
语言与其他认知能力的关系
萨丕尔-沃尔夫假设
语言的神经基础
语言的定位观
语言的半球优势假说
左半球是语言功能的优势半球
语言的脑网络观
口头语言的加工
口语理解
特点
瞬时,即时,连续,变异(不变)性
过程
语音识别
语音感知
声谱
共振峰
音位识别
语音切分
词汇识别
心理词典
影响因素
信噪比
语音vs噪音
无意义的白噪声
有意义的其他语音
音位的类别知觉
语音识别的恒常性
词汇识别的偏移效应
语境
音位恢复效应
神经机制
双通路理论 希科克&珀佩尔
背侧通路(颞上回-额下回背侧)
口语产生
腹侧通路(颞上回-额下回腹侧)
通达语义
口语(词汇)产生
按时间维度展开
计划过程
词条选择
语义表征
音韵编码
音韵表征
发音运动过程
音位编码
自我监控/纠正
安德森的语言产生三阶段模型
构造,转化,执行
研究方法
早期:语误分析
实验室实验:反应时技术
书面语言的加工
书面语言的加工
书面语产生
书面语理解
特点
持久,离散,变异,稳定性
神经机制
优势激活区假设
前阅读系统
左侧额下回,布洛卡区
形—音映射
后阅读系统
腹侧通路 (词汇通路)
视觉词形识别区; 颞—枕叶交界处
特异性激活; 不规则词的加工
背侧通路 (亚词汇通路)
颞中回(语义分析), 颞上回(语音分析), 角回,缘上回
规则词加工
词汇识别
过程
词形加工
视觉特征
形音转换
英语
阅读的双通路模型(柯海特)
规则词:形—音对应规则
不规则词:心理词典
汉语
声旁的规则性
读音规则/不规则的形声字
声旁的一致性
声旁家族
正字法深度
浅层/深层正字法
语义通达
语义启动效应(梅耶尔)
启动词->目标词
语音中介启动范式
启动词:与目标词语义关联词的同音词
拼音文字vs汉字
拼音文字
语音
汉字
字形
义符
影响因素5
词汇的使用频率
词频
字频
字母长度或笔画数量
词长效应
笔画数效应
语义特征
多义词vs单义词
具体词vs抽象词
词汇的习得年龄
早期习得vs晚期习得
语境
符合语法/句法规则的语境vs无关语境
高预期语境
词汇通达
语义整合
句子理解
过程
句法/语义分析->句子意义
影响因素
句法分析
语义和语用信息
对句子成分的预测
语篇理解
过程
字词水平的表层特征
语义水平的文本基础表征
语篇水平的情境模型
影响因素
推理
增加信息,建立联结
图式和策略
预期,补充信息,选择性加工
双语的加工
语言
母语(L1),第二语言(L2)...
类型
平衡双语者
非平衡双语者
早期双语者
晚期双语者
心理表征
修正层级模型 (克罗尔)
词汇
分开表征
概念
共同表征
翻译任务的不对称现象
“概念中介”
母语->二语
语义加工
“词汇中介”
二语->母语
形式加工
抑制控制机制
执行功能
双语加工的抑制控制模型(格林)
对某种语言的抑制程度
熟练程度/灵活程度
重新激活受过抑制的非目标语言的难度
受抑制的程度
成正比
双语转换范式
转换代价的不对称性
与其他认知加工的关系
促进执行功能
认知灵活性
卡片分类任务
抑制能力
双语转换训练
工作记忆
ERP研究
P300
延缓认知老化
不利影响
语言流畅性差,命名时间更长
词汇量均较小,使用频率较低
神经表征
早期,布洛卡区相同区域;晚期,不同区域
动机
动机
类型
内部动机
外部动机
诱因
功能
激活
指向
维持
调整
与活动的关系
心理活动
认知,情绪
身体活动
神经机制
奖励回路
中脑腹侧被盖区,杏仁核,腹侧纹状体
价值决策
前额叶,广泛网络
目标导向控制
扣带回前部皮层,背外侧前额叶皮层
需要
影响因素
“小模板”
特性
对象
独特
阶段
社会
种类
按起源
自然需要
社会需要
按对象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需要层次理论
5种最基本需要
主要观点
低级->高级需要
新需求层次理论
功能水平
近端水平
发展水平
动机与行为
发起
动机体系
主导动机
从属动机
效果
统一vs相反
效率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动机强度,任务类型和工作效率
生理性动机
饥饿
产生原因
胃壁收缩
坎农的气球实验
血糖,瘦素和饥饿激素
下丘脑
饥饿中枢
下丘脑背外侧
增食激素
饱食中枢
下丘脑腹内侧
饱腹感
进食偏好
甜,高脂肪,多样化
进食障碍
种类
神经性厌食症
贪食症
产生原因
心理因素
媒体误导
遗传因素
神经递质异常
渴
下丘脑前部的渴觉中枢
低血容量性渴
渗透性渴
性
性激素
睡眠
趋于休息
社会性动机
成就动机
麦克兰德的研究
成就行为遵循的标准
卓越的社会目标
以独立的方式完成
坚持不懈的努力
受父母教养方式影响
影响职业选择
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决定因素
T=M x P x I
成就需要(M)
成功的可能性(P)
成功的诱因值(I)
期望成功vs害怕失败
力求成功者
中等难度任务
避免失败者
容易/很难任务
权力动机
按个体行为的目标
个人化权力动机
自我导向
社会化权力动机
社会责任
交往动机
兴趣
按引起兴趣的对象
直接兴趣
过程
间接兴趣
目的和结果
按兴趣的稳定性
个体兴趣
情境兴趣
学习动机
动机的理论(4+5)
早期理论4
本能论
麦独孤的观点
18种本能
本能的3个成分
能量,行为,目标指向
弗洛伊德的观点
生本能&死本能
马斯洛的观点
自我实现的潜能
驱力论
行为因果机制的驱力概念 (武德沃斯)
生理需要->紧张状态->消除紧张->达到平衡
驱力降低理论 (赫尔)
P=D x H
类型
原始驱力
获得性驱力
诱因理论 (斯彭斯)
性质
物质/精神
类型
积极/消极
唤醒理论 (赫布&柏林)
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
简化原理
个体经验对于偏好的影响
现代认知理论5
期待价值理论
期待+价值->行为
归因理论
海德的观点
内部/外部原因
罗特的观点
控制点
内控/外控
韦纳的观点
6因素
能力,工作难度
努力,身心状况
运气, 外界环境
3维度
内外因,稳定性,可控性
自我决定理论 (德西&瑞安)
无动机
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
内化
自我效能理论 (班杜拉)
对期待的分类
结果期待
效能期待
自我效能感
影响因素
个体的成败经验
替代性经验
语言劝说
生理和情绪状态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调控行为
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方法
成就目标理论 (尼科尔斯&德韦克)
评价标准
任务标准
自我标准
他人标准
维度
趋近状态
掌握/成绩趋近
回避状态
掌握/成绩回避
类型
掌握目标
任务卷入
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任务标准和自我标准
能力增长观
中等难度的任务
主动,积极
成绩目标
自我卷入
好名次和好成绩
与他人进行比较的一般标准
能力实体观
较难或较易的任务
焦虑,退缩
意志
基本特征
预定目的,随意运动,克服困难
过程
采取/执行决定
冲突(矛盾)心理
双趋冲突
双避冲突
趋避冲突
多重趋避冲突
品质
独立性
vs易受暗示性/武断
坚定性
vs动摇性/刚愎,执拗
果断性
vs优柔寡断,犹豫不决/鲁莽草率
自制力
vs任性/怯懦
控制
控制方向
向内,向外
实现方式
激励,克制
消除障碍
内部,外部
失控
寻求信息->对困境反应加剧->抗争/消沉->习得性无助
情绪
情绪
组成成分
主观体验
情绪的心理实体
外部表现
表情:面部,姿态,语调
生理唤醒
生理反应
功能
适应
动机
情绪与动机的关系
组织
信号
表情
与情感的关系
联系
感情
区别
从需要的角度
从发生的角度
从稳定的角度
从行为表现的角度
情绪的维度与两极性
维度
动力性
增力——减力
激动性
激动——平静
强度
强——弱
紧张度
紧张——轻松
理论4
三维理论
冯特
愉快—不愉快
激动—平静
紧张—松弛
施洛伯格
椭圆切面
愉快—不愉快
注意—拒绝
激活水平
普拉切克
倒锥体,8种原始情绪
强度
相似性
两极性
四维理论
伊扎德
愉快度
紧张度
激动度
确信度
二维理论
罗素
环形
愉悦度(效价)
积极—消极
唤醒度
平静—兴奋
情绪的动机维度模型 (盖布尔)
动机
方向(趋近/回避)
强度(大/小)
情绪
高动机,积极情绪
低动机,积极情绪
高动机,消极情绪
低动机,消极情绪
情绪的种类
按生物进化的角度
基本情绪4
艾克曼:7
普拉切克:8
伊扎德:11
克雷奇:4
复合情绪
社会性情绪
按与行为的趋近程度
积极情绪
接近行为
适应功能3
支持应对
缓解压力
恢复被压力消耗的资源
消极情绪
回避行为
情绪状态
心境
平静,弥漫,持久
激情
强烈,爆发,短暂
激情休克
意识狭窄
应激
适应性反应
适应性综合症 (汉斯•塞里)
警觉阶段
抵抗(阻抗)阶段
衰竭阶段
应激源
社会再适应量表 (霍姆斯&拉厄)
生活变化单位
情绪的脑神经机制
情绪脑 (达格利什)
腹侧系统
杏仁核(消极(愤怒)情绪) 前额叶腹侧区 脑岛 腹侧纹状体
识别和产生,自动调节
背侧系统
海马(情绪性记忆) 前额叶背侧区 扣带回前部
调控
具身观
情绪与身体交互作用
感情神经科学 (戴维森)
趋近系统
退缩系统
大脑前额皮层
左PFC——积极感情
右PFC——消极感情
表情
核心含义
情绪表现,进化,适应,通信,先天遗传性和社会制约性
体语
面部表情
眼部,颜面,口部肌肉的变化
面部肌电图仪(EMG)
微表情 (保罗•艾克曼)
姿态表情
身体表情
手势表情
语调表情
识别
自动化加工->情绪理解
面部表情 (艾克曼)
基本动作单元
面部动作编码系统
姿态表情
情绪理论
早期理论2
外周理论
刺激->生理反应->情绪
詹姆斯
身体变化
兰格
内脏活动(血管变化)
丘脑理论 (坎农—巴德学说)
刺激->情绪+生理反应
认知理论3
评定—兴奋说 (阿诺德)
刺激情境->评估->情绪
大脑皮层:认知评价+外周生理反馈=情绪
认知—评价理论 (拉扎勒斯)
人的认知活动(评价)+动作反应+环境->情绪
初评价
确定关系程度
次评价
调控反应行为
再评价
有效/适宜性反馈
激活归因情绪理论 (沙赫特&辛格)
生理唤醒
认知评价
环境刺激
->情绪
杂牌理论3
动机—分化理论 (伊扎德)
情绪是分化的
11种基本情绪
动机,适应功能
情绪属于人格系统(6子系统) 平内情知认动
平衡系统 内驱力系统 情绪(核心)系统
知觉系统 认知系统 动作系统
情绪系统
动力性
神经生理,表情,情绪体验
巴甫洛夫的情感学说
动力定型 (条件反射系统)
维持/破坏
情绪进化学说 (普拉切克)
进化
心理工具
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的四因素理论模型 (萨洛维&梅耶)
情绪知觉,评价和表达的能力 情绪对思维的促进能力 理解,分析,运用情绪知识的能力 对情绪自我调节的能力
情商
情绪和社会智力结构模型
巴昂,EQ
情绪胜任力模型 (戈尔曼)
情绪胜任力 (最根本的领导力)
自我察觉
自我管理
社会察觉
人际关系管理
情绪胜任力问卷(ECI)
工作EQ
情绪调节
性质
自我调节——外部调节
有意识——自动化
对效价——对动力性特征
稳定的特征性——暂时的状态性
理论4
防御机制理论 (精神分析)
降低消极情绪体验
情景理论
适应环境
以问题为中心
可控
以情绪为中心
不可控
过程理论 (格罗斯)
认知重评
情绪反应之前
表达抑制
情绪反应之后
ABC理论 (艾利斯)
前因A,桥梁B,后果C
合理情绪疗法(RET)
策略6
回避/接近
情境选择策略
控制/修正
改变情境
注意转换
分心/专注
认知重评
改变认知
表达抑制
反应调节
合理宣泄
直接/间接
方法4
正念冥想
有意识的觉察
专注当下
不做主观评判
自我暗示
语言,动作和表情,环境等
音乐调节
主动/被动
社会支持系统
朋友,家人,同事或其他支持团体
智力
能力
能力倾向
一般能力倾向
抽象推理能力
特殊能力倾向
成就
知识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技能
操作技能
外显,物体
心智技能
内在,观念
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
联系
区别
属于不同范畴
具有不同的概括水平
发展水平不同步
互为基础,互为结果,互相转化,互相促进
智力的理论
心理测量取向5
二因素论 (斯皮尔曼)
因素分析
一般因素G
特殊因素S
群因素论7 (瑟斯顿)
语言理解 语词流畅 数字运算 空间关系
联想记忆 知觉速度 一般推理
智力层次结构理论 (弗农)
一般因素G
大因素群
语言和教育
(V:E)
机械和操作
(K:M)
小因素群
特殊因素S
三维智力结构模型(5x5x6) (吉尔福特)
内容5
视觉,听觉,符号,语义,行为
操作5
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
产物6
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蕴含
流体/晶体智力 (卡特尔&霍恩)
流体(液态)智力
先天
知觉速度,机械记忆,识别图形
晶体(固态)智力
后天
词汇识别,语言理解,数学知识
新视角5
多元智力理论 (加德纳)
智力成分9
语言 数学—逻辑 音乐
运动 空间 人际
自知 自然 存在
对教学的启示
- 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 科学的智力观 - 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 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
三元智力理论 (斯腾伯格)
成分亚理论
元成分
计划,控制和决策
操作成分
执行
知识获得成分
获取和保存新信息
成功智力理论 (斯腾伯格)
分析性智力
学业成绩
创造性智力
解决问题
实践性智力
街头智慧
PASS模型 (达斯)
认知系统
注意系统
注意—唤醒
信息加工系统
接受,加工,维持
同时性加工
继时性加工
计划系统
监督,管理,调节
认知过程
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
CHC模型 (卡特尔-霍恩-卡罗尔)
最高层(第三层)
最广泛或最一般的能力
一般因素
中间层
最熟知的能力
流体/晶体智力
最底层
约70个可以直接测量的狭窄能力
最佳层级模型
智力的测量
中国古代
刘勰
左手画方,右手画圆
杨雄
语言和书法的速度
行为个别差异研究
高尔顿音笛和高尔顿棒
听觉和视觉辨别力
比内-西蒙智力量表 1905
心理年龄
斯坦福-比内量表 (推孟)
比率智商 (施特恩)
IQ=MA/CA x 100
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主要量表
成人(>16),儿童(6-16),学前和小学儿童(4-6.5)
分量表
语言理解,知觉推理,工作记忆,加工速度
离差智商
IQ=100+15Z
智力的发展与个体差异
一般趋势
童年期/青少年期
成年早期
流体/晶体智力
成年期
个体差异
快慢早晚
个体差异
智力水平
正态分布
智力超常
IQ>=140 (推孟)
三圆圈超常儿童 (伦朱利)
中等以上的智力
对任务的承诺
较高的创造力
智力落后
IQ<70
社会适应不良
智力结构
性别差异
特殊智力因素
影响智力的因素
遗传
染色体,基因
遗传限
遗传率
共现模型
弗林效应
环境
反向弗林效应
遗传
环境
产前环境
早期经验
学校教育
人的主观能动性
人格
人格
基本特征
整体性
组织统合功能
稳定性
跨情境的一致性,跨时间的持续性
可塑性
独特性
共同性
群体人格
社会性
自然性/生物属性
生物因素->可能性 社会因素->现实性
人格的结构
气质
四液说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强度——工作能力或耐力
平衡性——相对力量
灵活性——更迭速率
性格
结构特征
态度
意志
情绪
理智
类型
培因,根据知,情,意何者占优势
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
荣格,根据个人的心理活动倾向性
外向型,内向型
斯普兰格,根据人的社会生活方式及价值观
理论型,社会型,经济型,权力型,宗教型,审美型
气质与性格的关系
联系
区别
起源性
可塑性
社会评价意义
认知方式
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威特金)
垂直视知觉研究
隐蔽图形或镶嵌图形测验
场独立性
内在,认知改组能力强
场依存性
外在,社会技能高
冲动性—沉思性 (卡根)
匹配熟悉图形测验
冲动性
反应快,精确性差,整体性策略
沉思性
反应慢,精确性高,细节性策略
同时性—继时性 (达斯)
脑功能研究
继时性
左脑优势,逐步分析问题
同时性
右脑优势,同时考虑多种假设
自我控制系统
自我认知
对自己的感知与理解
自我体验
内心体验
自尊
胜任和价值
自我调节
行为调控
目标导向
人格的理论13
精神分析理论4
古典精神分析/心理动力论 (弗洛伊德)
人格结构
前期观点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动力源泉)
后期观点
本我,核心,快乐原则
自我,决策执行,现实原则
超我,道德伦理,道德原则
良心
自我理想
人格适应
焦虑状态
非理性的自我防御机制8
压抑 投射 反向 否认
转移 补偿 升华 合理化
人格动力
心理能
生本能(性本能),死本能
人格发展
心理性欲发展5
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
分析心理学 (荣格)
自我
精神态度
内倾/外倾
心灵功能
思维,情感,感觉,直觉
补偿,对抗和联合
个体潜意识
情结
集体潜意识
原型
人格面具,阴影(最深层),统我,阿尼玛/阿尼姆斯
个体心理学5 (阿德勒)
自卑与补偿(动力根源)->追求优越(根本动力)->社会兴趣->生活风格
创造性自我
社会精神分析理论 (弗洛姆)
非生产型
接纳,剥削,囤积,市场型
生产型
其他
沙利文
人际型
霍妮
神经症
人本主义理论2
自我实现论 (马斯洛)
自我实现
心理需要/动力
个人潜能
健康型/超越型
高峰体验
短暂,豁达,极乐
自我和谐人格观 (罗杰斯)
自我
心理健康
真实/现实自我
理想自我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
交互决定论
内部因素+行为+环境->人格
自我效能感
观察学习
阶段
注意,保持,复制,动机
条件
榜样的特征
观察者的特征
榜样的行为结果
特质理论4
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
地位
结构单元,反应倾向,基本特性,基本单位
性质
稳定性,概括性,独特性
类型
共同特质
社会文化
个人特质
首要,中心,次要倾向
测量
个人记述法
健康人格
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类型
共同特质vs个别特质 表面特质vs根源特质
体制特质vs环境特质 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测量
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
艾森克的人格特质理论
维度
外倾性
外倾—内倾
神经质
神经质—情绪稳定性
精神质
精神质—超我功能
测量
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五因素模型 (麦克雷&科斯塔)
高阶因子
alpha因子
稳定性因子
尽责性(C)
宜人性(A)
神经质(N)
beta因子
可塑性因子
开放性(O)
外倾性(E)
测量
五因素人格问卷(NEO-PI-R)
评价
最流行,最活跃,最理想的描述
类型理论2
T型人格 (弗兰克•法利)
好冒险,爱刺激
T+型人格
积极
T-型人格
破坏
A-B型人格 (福利曼&罗斯曼)
A型人格
不安定
B型人格
慢步调
特质论vs类型论
联系
区别
精细—粗糙
量—质
细致而具体—抽象而概括
心理测量—观察
人格的测评
自陈量表
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
三选一
艾森克的人格测验(EPQ)
是否选项
五因素人格测验
(NEO-PI)
李克特5点评分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 (哈萨威&麦克金里)
是否选项
投射测验
精神分析
罗夏克墨迹测验(RIBT)
5张黑白图片+2张黑红墨迹图片+3张彩色墨迹图片
主题统觉测验(TAT) (莫瑞)
19张模棱两可的图片+1张空白图片
巴纳姆效应/福勒效应
星座诡辩
形容词列表法
最便利
行为观察法
直接观察法
评定量表法
情境压力测验
Q分类法 (斯蒂芬逊)
Q分类材料
人格的成因
遗传决定可能性,环境决定现实性
生物学基础
基因基础
行为遗传学
家族研究
双生子研究 (高特斯曼)
同卵/异卵双生子
收养研究
基因效应vs环境效应
分子遗传学
特定基因->人格
神经生理基础
艾森克
内外倾性—神经唤醒
格雷
强化敏感性理论
行为激活系统
趋近
行为抑制系统
回避
克洛宁格
三维人格模型
新异性寻求特质
较低的多巴胺水平
避免伤害特质
较高的5-羟色胺激活水平
奖励依赖特质
低水平的去甲肾上腺素
后天环境
家庭
社会化的第一个主要场所
学校
社会文化
自我因素
个体对自己,他人和情境的认知
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理论
素质(脆弱)—压力模型
差别易感性模型
感觉加工敏感性模型
环境敏感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