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刘军平-中国哲学知识
刘军平-中国哲学知识思维导图,包含先秦哲学、两汉哲学、魏晋玄学、隋唐时期的道教、佛教和儒家哲学、宋明理学、清代至现代哲学等详细知识点。
编辑于2025-08-01 23:21:40中国哲学知识
一、 先秦哲学
中国古代哲学的发端
天道观
天道与人道
五行学说
儒家
孔子
贡献
专门从事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典籍,删修六经
📍奠定了中国民族人文精神的核心价值观
思想主张
天命论
关涉人类的本质和特性,天是人的信仰对象和一切价值的源头
强调在认识活动中,特别是道德活动中去体认天命
强调祭祀的虔诚,同时消解了鬼神迷信
“仁”学意涵
以“爱人”为仁
泛爱众的前提是孝,首先爱自己的父母,然后再推而广之
以“克己复礼”为仁
用一定的社会规范标准秩序等,来约束自身的行为,使行为合于礼
“忠”与“恕”接近于“礼”
恕: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强调一种宽容精神与沟通理性,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忠:就是中,讲的是人的内心要正直
方法论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后天文化环境使人与人之间有了较大差别
这是“有教无类”和“举贤才”思想的人性论依据
主张“中庸”
中:适中,中和,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三义”
平常
不易
用
孟子
亚圣
贡献
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把“教”与“育”两个字连用
“得天下之英才而教育之”的君子三乐之一
思想主张
性善论
四端
恻隐之心
四端之首
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
是非之心
发展起来➡️
仁义礼智
仁是四德之首和根本
四德
仁政说
是对孔子“德治”“钟民”的发展
目的
为民
重要思想
推恩原则
亲亲而仁民,人民而爱物
发展孔子“庶、富、教”和“富而后教”
教育是“行仁政,得民心”的重要手段
“民贵君轻”
知言养气
气
心中充实积蓄的道德修养表露出来的一种刚毅威严的力量
养气
培养道德力量的过程
“浩然正气”
正大刚直的精神
舍生取义
弘大刚毅、坚定不移的气节和情操,崇尚死而后已、无所畏惧的精神
荀子
个人详情
战国“稷下先生”之一,也是“祭酒”
《荀子》开创儒家学派个人著作的先河
思想主张
性恶论
化性起伪
性伪合而治天下
《劝学》篇作为中国最早的教育学论,被列为《荀子》之首
礼论
礼有三本
天地者,生之本也
先祖者,类之本也
君师者,治之本也
天论
“天行有常”
“明于天人之分”
“制天命而用之”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道家
老子
人物详情
又称李耳
道家学派创始人
思想主张
道
体“道”的功夫与境界
庄子
人物详情
《庄子》
主张人之精神自由与解放
思想主张
万物齐一
安之若命
墨家
墨子
人物详情
《墨子》
战国人
思想主张
兼相爱与交相利
天志、明鬼与非命、节葬
三表法
其他诸家略说
法家
代表人物
韩非子、商鞅、李斯
思想主张
法、术、势综合运用
阴阳家
汉代突出,被司马迁列为六家之首
代表人物
邹衍
思想主张
五德始终说
中国是天下八十州的一个
名家
代表人物/作品
惠施(惠子)
万物说
历物之意
公孙龙
白马非马
《公孙龙子》
纵横家
中国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
代表人物
苏秦和张仪
兵家
《孙子兵法》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兵书。孙武著
代表人物
孙武、孙膑
农家
代表人物
许行
军民同耕
杂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
该派杂糅各家学说
二、 两汉哲学
1. 汉初的黄老思想
由来
称自己的学说是从皇帝、老子一直传下来的,故而名为黄老道家。
构成
保留了老子的天道观念和柔顺、无为思想。
同时又吸纳了诸子百家,特别是法家思想中的积极因素
形成了“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强调人均南面之术的新的道家学派。
盛行原因(影响因素)
汉初窘迫的经济现状决定了战乱之后只能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是对秦朝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的极端政策的反动
与汉初有远见的统治者的大力推动分不开。
代表人物
曹参
窦太后
2. 陆贾、贾谊
陆贾
逆取顺守
顺守关键在于施行仁义
贾谊
集中选取儒家仁义思想中的崇礼和重民
代表作品
散文
过秦论
论积贮疏
陈正事疏
辞赋
吊屈原赋
鵩鸟赋
3. 董仲舒
思想
天副人数
爱乐严哀是天的道德界定
天人感应论
天人同类是其理论基础
人性论和伦理学说
人性论
圣人之性,纯善。斗宵之性,纯恶。中民之性,人性的代表。
伦理学说
三纲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作品
天人三策
春秋繁露
4. 谶纬之学与《白虎通》
谶纬
中国古代谶书和纬书的合称。
白虎通
构建了以三纲六纪为核心的伦理纲常。
三纲
六纪
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
第一次以官方神学的形式确定了伦理纲常等级结构的合法地位,对后世的伦理和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
5. 扬雄
作品
法言
拟论语题材
批判先秦诸子及谶纬、神仙迷信、维护儒家正统观念。
成为王充唯物主义学说的先导。
太玄
模仿周易
阐述他的哲学体系和宇宙论,糅合了儒家、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
李白《侠客行》“白首太玄经”就是太玄
6. 桓谭
思想
反对谶纬
重奖赏将士
反对灾异迷信
形神关系
蜡烛点燃而有烛火蜡烛,收紧烛火就熄灭就不可能凭空燃火人老这次就不可能存在精神。
7. 王充
思想
天自然无为
天不能故生人
发扬了荀子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思想。
神灭无鬼
对于人的精神现象给予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否定鬼的存在,破除了善恶报应的迷信。
疾虚妄
作品
论衡
对当时社会上谶纬盛行,社会上层和民间流行各种神秘主义进行的批判。
该书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讥俗节义
政务
养性
三、 魏晋玄学
又称“明理”之学-辨明析礼
何晏、王弼
何晏
简介
魏晋玄学贵无派创始人
与王弼和成“王何”
后为司马懿所杀
思想
主张儒道合同,引老以释儒
“正始玄风”主要倡导者之一
无以立本
圣人无情
王弼
简介
少年天才哲学家
魏晋玄学理论最重要的奠基人
思想
主张“无以立本”的宇宙观和本体论
宇宙观意义
“无”宇宙万物赖以化生和形成的根本
社会政治意义
“无”是社会政治生活的支配力量和决定因素。
以无为本
崇本息末
无不可以训
得意忘形
阮籍、嵇康
第二阶段-“竹林玄学”
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阮籍
作品
大人先生传-最长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嵇康
思想
越名教而任自然
审贵贱而同物情
释私论
作品
嵇氏四弄
长清、短清、长侧、短侧
与蔡氏五弄合称为九弄
隋炀帝曾把九弄作为科举取士的条件之一。
典故
广陵绝响
思想核心
两人以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将玄学探讨的领域,拓展都美学,文学,语言,哲学等多方面。
这一阶段显著变化是《庄子》取代《论语》的地位与《周易》、《老子》一起构成了所谓的三玄
裴頠(wěi)、郭象
裴頠
作品
《崇有论》
思想
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
万物的本体就是事物自身的存在万物皆因有而生成,不能从无而派生。
无不能对事物的发展和存在起积极作用,只有有才能对事物发展变化及积极作用。
郭象
思想
反对有生于无的观点。
认为天地间一切事物,都是独自生存变化的。
四、 隋唐时期的道教、佛教和儒家哲学
成玄英
简介
西华法师
思想
玄是不滞
唯识宗、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
唯识宗
创始人
玄奘及其弟子窥基
窥基-百本疏主
思想
万法唯识
作品
成唯识论
成为我国唯识宗的主要经典
天台宗
创始人
陈隋之际的智顗(yǐ)
华严宗(首贤宗)
创始人
法藏
首贤大师
禅宗
初祖
禅宗,经阿难
慧能继位六祖后避难南方
隋唐经学与儒家哲学
隋唐经学
五经正义
五经:周易,尚书,诗经(毛诗正义),礼记,春秋
第一次以官方名义对五经做系统的整理
经典释文
作者-陆德明
韩愈、李翱
韩愈(昌黎先生)
明道先生-程颢 象山先生-陆九渊 甘泉先生-湛若水
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
反对佛道,认为佛、老所谓“夷狄之法”
性三品和情三品
李翱
性只有一种
纯善无恶之性
复性
柳宗元、刘禹锡
柳宗元(子厚)
《封建论》
讲分封建国制
刘禹锡(字梦得,号称诗豪)
人法关系
法大行,法小驰,法大驰
五、 宋明理学
张载
简介
北宋五子之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
思想
太虚即气与一物两体
天地之性与大其心
知礼成性与气质变化
程颐、程颢(二程)
简介
程颐
伊川先生
程颢
明道先生
二人创立“洛派”
思想
天理与性
他们以先秦儒家经典《中庸》《易传》《孟子》为依据,把人的道德之性与天道、天理联系起来
朱熹
简介
“朱子”、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州病叟、逆翁
创立“闽学”
思想
哲学思想核心
太极论、理气论、性理论(心理论)
强调“无极而太极”
理气论
太极即理
气是朱熹哲学体系中仅次于理的第二个范畴。
动静观
五气
金木水火土
动静不可分割,体现辩证法观点
格物致知论
穷理离不得格物
心性理欲论
心者人之神明,所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
陆九渊
简介
存斋先生、象山先生
与朱熹并称“朱陆”,是宋明两代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的开山鼻祖。
思想
本心与心即理
本心即四端之心
发明本心(即孟子的求放心)的修养论
王守仁
简介
号阳明子、谥文成
是陆王心学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大学问》认为是王阳明最重要的哲学著作。
思想
心即理
知行合一说
致良知说
充其恻隐之心
依良知而行
使良知致其极
附
随着儒学的发展,这种兼容朱陆方法便成为元代儒学的趋势,这种趋势被称为朱陆合流
六、 清代至现代哲学
黄宗羲
简介
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中国思想启蒙之父
《明夷侍访录》《南雷文定》
思想
盈天地皆心与盈天地皆气
心即理,继承心学基本观点
反对朱熹理先气后说法,认为这只是一物二名
方以智
简介
龙眠愚者,后出家改名大智,别号弘智
科学家、哲学家
《物理小识》
思想
质测即藏通几
质测相当于实证自然科学
宰理相当于政治学和经济学
通几相当于哲学
⬆️认为质测包含着通几
“心物交格”,第一次区别了心和脑,认为神明在脑不在心
“气—火”一元与盈天地者皆物
肯定整个宇宙的物质性存在,以气作为万物统一的基础
认为气有四种变化形态:气、形、光、声
康有为
简介
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康子篇》《新学伪经考》
思想
主张“元气—仁本说”,认为元气乃是包括人在内的万物之本
谭嗣同
简介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政治家、思想家
戊戌六君子之一
思想
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以太(Ether)—仁—心力”说
以太被认为是传播光、电、磁的介质,直到20c初狭义相对论得到证明后,以太假说才被否定
严复
简介
清末著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
自号“天演祖哲学家”
思想
“气-元”论,认为“气”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物质
翻译《天演论》,指出进化论的要义为“物竞天择”, 肯定生命和人类的起源是依照自然进化的规律
人皆可以为尧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