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常识②中国古代史
根据事业编职测常识类内容对中国古代史进行整理,由于字数有限分为两部分,本节是第二部分,主要是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相关知识点梳理总结,方便考生理解记忆,也可打印携带。
编辑于2025-08-07 16:02:49这是一篇关于世界史的思维导图,分为古代史与近现代史两部分阐述,主要内容包括:古罗马,古希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宗教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联合国成立及其演变,冷战,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根据主要内容梳理框架方便了解记忆背诵。可用于初高中历史知识复习,也可用于事业编人文常识记忆。主页还有其他历史知识点导图,后续也会更新,敬请期待!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YP战争——五四运动之前)。适用于事业编常识、初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主页还有相关历史常识思维导图,敬请关注。
根据事业编职测常识类内容对中国古代史进行整理,由于字数有限分为两部分,本节是第二部分,主要是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相关知识点梳理总结,方便考生理解记忆,也可打印携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世界史的思维导图,分为古代史与近现代史两部分阐述,主要内容包括:古罗马,古希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宗教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十月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联合国成立及其演变,冷战,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根据主要内容梳理框架方便了解记忆背诵。可用于初高中历史知识复习,也可用于事业编人文常识记忆。主页还有其他历史知识点导图,后续也会更新,敬请期待!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YP战争——五四运动之前)。适用于事业编常识、初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主页还有相关历史常识思维导图,敬请关注。
根据事业编职测常识类内容对中国古代史进行整理,由于字数有限分为两部分,本节是第二部分,主要是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相关知识点梳理总结,方便考生理解记忆,也可打印携带。
中国古代史
封建社会的繁荣
隋朝
建立:公元581年,隋文帝开创“开皇之治”
灭亡: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经隋朝大幅度扩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规模修整,目前仍在使用
京杭大运河途径: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天津北京两市,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
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兴起
唐朝
唐朝的建立及其发展
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
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东突厥)
永徽之治——唐高宗李治(疆域最大)
贞观遗风——武则天女皇(周)无字碑
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马嵬坡之变——勒死杨贵妃)
灭亡;朱温灭唐
重要的制度
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隋朝建立,唐朝完善)
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审核诏令)尚书省(执行,权力最大)
六部:吏(管理文职官员,正四品以下直接任免)、户(管理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奉饷等财政)、兵(全国军事国防事务)、刑(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工(全国工程事务)、礼(典礼事务、学校科举)
选官制度:科举制(隋炀帝)1905年被废除
唐朝完善和发展
唐太宗:进士、明经
武则天: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宋太祖正式确立制度)
唐太宗:诗赋成为进士主要内容
税收制度
前:租庸调制(纳绢代役)=均田制(人头)相互配合
租:粮食;庸:徭役;调:丝织布
后:两税法(夏、秋)鉴定资产,户、地税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宋朝
五代十国
北宋的建立(檀渊之盟):公元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发动“陈桥兵变”,定都开封(东京)。杯酒释兵权(威逼利诱)巩固政治
靖康之变(北宋灭亡)以及南宋的建立
公元1127年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定都临安(杭州)
岳飞抗金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岳飞尽忠报国——郾城之战,以少胜多打金军
重要的制度
政府:二府三司
二府:政事堂(行政)东、枢密院(部队调动)西
枢密使与古代监察制度无关
三司:度支、户部、盐铁
宋代为了削弱兵权,加强君权的重要举措
重要改革
王安石变法:北宋宋神宗以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的政治改革,变法自熙宁二年,故又称熙宁变法
经济: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
2、5月农民从官府贷款粮食上交2/3分利息,夏秋还
军事:保甲法、保马法
教育:改革科举、整顿太学、唯才用人
内容
庆历新政:宋仁宗时期,面对三冗(冗兵、冗官、冗费)、对外战争屡败,采取整顿吏治、裁并州县、减轻徭役(仅1年)、保留均衡官员职位田地。
烛影斧声之谜:没人知道赵匡胤是怎么死的
元朝(中国历史上疆域版图最大的王朝)
铁木真统一蒙古: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
元朝的建立:公元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元,次年定都燕京;1276年,元军攻破临安,南宋灭亡(没有彻底灭亡)
文天祥抗元:南宋灭亡后,文天祥领导南宋残余势力坚持抗元
代表作:《过零丁洋》、《正气歌》……
崖山海战: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在崖山进行海战,元军以少胜多,宰相陆秀夫与8岁小皇帝宋幼主赵昺跳海自尽,标志着南宋残余势力彻底灭亡
元朝的灭亡:民族阶级矛盾,农民起义终被朱元璋所灭
政治
行省制度(我国省制的开端):中央设中书省为最高的行政管理机关,总理全国政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
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澎湖巡检司:澎湖、台湾地区
重要制度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
明朝
建立: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定都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洪武之治)
靖难之役1399-1402:明朝朱棣不满建文帝的削藩政策,以“靖君侧,靖国难“为名发动的叛乱。最终朱棣取得帝位,年号”永乐“,史称”永乐大帝“(永乐盛世)
永乐盛世:明朝前期的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的合称,也称“永洪宣盛世”、“永宣之治”,是明朝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爷孙三代在明朝前期开创的盛世
郑和下西洋(西亚、南亚)太仓出发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最远达到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比欧洲的航海家远航早了半个多世纪
土木之变:明朝明英宗第四次北伐时,败于西部民族瓦剌军队的事变,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明朝的灭亡:1644年,李自成打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发动起义,之后攻陷北京,明朝灭亡
重要制度
中央官制:废丞相,设内阁
明成祖时期,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明成祖在位时,设立一个常设: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称内阁
地方官制:废行省,设三司(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实行三司分权,分别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
司法制度:《大明律》(经济),实行严刑峻法
厂卫制度:锦衣卫、东厂、西厂
选官制度:科举制
八股取士
科举考试从“四书五经”当中选题
格式: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服、中服、后服、束服
正式确立三级考试制度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jiè)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考试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三元及第
与古代科举考试有关的诗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花繁柳暗九门深,对饮悲歌泪满襟
家园好在尚流素,耻作明时失路人
重要改革
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把原来的田税、徭役、杂税合并,折成银两分摊在田亩上,按田亩多少收税
清朝
建立
明朝初年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
康乾盛世(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
康熙庙号:圣祖
清圣祖——清高祖——清仁宗
雅萨克之战:1689年,中俄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平等)
重要的制度
政治: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赋税:“摊丁入亩”制度,该制度标志着在中国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废除
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八旗制度: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
固山——甲喇——牛录(镶黄、正黄、正白)高,镶蓝旗低
明清“三司会审”:刑部、大理寺、都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