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基础
这是一篇关于医学基础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人体结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循环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生殖系统,神经系统。
编辑于2025-09-02 16:54:45医学基础
人体结构
细胞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的基本活动现象是新陈代谢和具有兴奋性
绝大多少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但除极少数细胞(如红细胞)外
细胞膜
细胞膜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镶嵌了蛋白质;是维持细胞形态并实现细胞内外物质和信息交换的屏障与门户。
细胞质
有大量细胞基质和细胞器,细胞器包含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等
内质网分粗面内质网为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滑面内质网与糖原金成和储存以及类固醇物质合成等功能相关,
高尔基复合体与细胞内一些物质的积聚加立和分泌颗粒的形成密切相关。
细胞进行氧化供能的主要场所,细胞内“动力工厂”
细胞核
细胞核中染色质,其基本化学成分是脱氧核糖核酸(DNA)和组蛋白。
组织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组织 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由密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结缔组织由大量的细胞间质和散在其中的细胞组成。
肌组织包含骨骼肌、心 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
成人共有206块骨,
骨为体内最大的钙库,人体内的钙99%存在于骨内,骨由骨质、骨膜、骨髓及血管、神经等构成。
骨质是人体最坚硬的结缔组织,包括有机质(使骨具有韧性和一定的弹性)和无机质(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机物逐渐减少d无机物逐渐增多。区分成年人、幼儿、老年人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
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内含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细胞。在胎儿和幼儿时期,骨髓腔内全部是红骨髓。成人的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为脂肪所代替,形成黄骨髓,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大肠(盲肠、结肠和直肠)。口腔到十二指肠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为下消化道。
胃
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胃可分为贲门部、胃底、幽门部和胃体
小肠
小肠是消化管最长的一段,成人的小肠全长5-7m.
消化管的一般构造:消化管壁分4层由内向外: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外膜
消化腺主要有唾液腺、胃腺、胰、肝和肠腺等,它们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腔内,对食物进行化学性消化,属外分泌腺(通过管道作用于人体)
胰又是一个内分泌器官(可以分泌胰岛素)
肝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不断分泌胆汁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不断从外界环境中摄取氧气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完成气体交换功能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及其分支组成
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喉 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
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成人肺泡为3亿一4亿个,总面积可达90㎡
循环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组成)
心血管系统: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
可将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大循环)与肺循环(小循环)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流向全身毛细血管网,然后流经小静脉、中静脉、大静脉,最后回流到右心房。(通过体循环,把氧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部组织,同时又把各部组织在新陈代谢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运送到肺和排泄器官)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再经肺泡壁毛细血管网,最后经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把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经肺泡排出体外而吸入肺内的氧气则经肺泡进入血液)
血液组成成分:血浆约占55%(液体成分)、血细胞约占45%(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主要是红细胞)
血浆
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7.35-7.45;血浆内的蛋白统称血浆蛋白,血浆蛋白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中所含的糖类主要是葡萄糖,简称血糖。血糖浓度为3.9-6.1mmol/L。
血浆中所含脂类物质统称血脂,包括磷脂、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
血浆中的无机物,绝大部分以离子状态存在;阳离子中以Na*浓度最高 阴离子中以CI最多
血细胞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的血型。主要包括ABO血型系统:A型、B型、AB型和O型和Rh血型系统:Rh阳性和Rh阴性:
淋巴系统:淋巴管道和淋巴器官是血液循环支流
淋巴系统的主要功能:1.产生淋巴细胞2.过滤淋巴(清除异物)3.产生抗体 在免疫学上具有重要作用。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胸腺:为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骨髓: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和B淋巴细胞成熟场所
外周免疫器官
脾脏以及分布全身脏器、皮肤、黏膜的淋巴结和弥散性淋巴组织,具有重要的免疫过滤作用,T、B淋巴细胞等定居的场所和这些细胞识别外来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反应的部位;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免疫应答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皮肤、黏膜、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补体、溶菌酶、黏液、纤毛等
特异性免疫系统: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反应和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反应,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
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位于颅腔和椎管内,包括脑和脊髓两部分
脑:位于颅腔内,由脑干、间脑、小脑及端脑(主要包括左、右大脑半球)组成
人类的大脑具有思维学习、记忆、控制等功能。
脑干:是脊髓向颅腔内延伸的部分 分为延髓、脑桥、中脑三段。
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连于脊髓,共31对;脑神经共12对
内分泌系统(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甲状旁腺、性腺胸腺及松果体等)
这些腺体分泌高效能的有机化学物质激素经过血液循环而传递化学信息到靶细胞靶组织或靶器官,发挥兴奋或抑制作用。
含氮类激素:下丘脑分泌的调节肽、腺垂体分泌的促激素胰岛素、甲状腺素等 类固醇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腺激素。
作用:1.通过调节蛋白质、糖、脂肪、水、盐等代谢为生命活动供给能量维持代谢的动态平衡 2.促进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确保各组织、器官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细胞的更新3.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成熟、生殖功能,及性激素的分泌和调节 4..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其活动与学习、记忆及行为的关系5.与神经系统密切配合调节机体对环境的适应。
垂体
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
已知腺垂体分泌的激素有7种
下丘脑
腺垂体的分泌功能受下丘脑的调节
分泌促XX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后叶储存由下丘脑分泌的催产素和加压素
甲状腺
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
作用:1.促进生长发育,加速糖和脂肪代谢,特别是脂肪及蛋白质的分解夆促进许多组织的糖、从而增加机体的耗氧量和产热量。2.甲状腺素对维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也有作用。
胰岛
A细胞和B细胞,分别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胰岛素促进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降低。
肾上腺
外周部分为皮质占大部分
1.盐皮质激素( 醛固酮 ):具有调节K+代谢的作用,保Na*、排K*和浓缩尿液 2.糖皮质激素(皮质醇 ):一方面促进蛋白质分解,使氨基酸在肝中转变为糖。另一方面又有对抗胰岛素的作用,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 3.少量性激素
中心部为髓质占小部分
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甲状旁腺
分泌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前者促使血钙增加(从骨头析出钙进入血液),血磷降低,导致骨质流失;后者对抗前者。
感觉器官
视杆细胞的感光物质称为视紫红质,它由视蛋白和视黄醛结合而成,视黄醛由维生素A转变而来视紫红质在分解和再合成过程中有一部分视黄醛将被消耗消耗的部分主要靠血液中的维生素A补充。如维生素A缺乏将影响人在暗处的视力(称为夜盲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