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伊斯兰文明
这是一篇关于伊斯兰文明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伊斯兰文明 阿拉伯半岛的地理,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土地贫瘠。东部沿海有些草原,适合放牧和耕种。半岛西部地区称汉志,又称希贾兹,是地中海和印度最洋之间的重要商道,产生了一些城市,其中以麦加为著名。
编辑于2025-09-13 14:05:27【古希腊文明的光辉与变革】 来库古改革奠定了斯巴达军事强国的基础,通过重组部落、设立议事会和监察官,塑造了独特的军政体系雅典民主政治则开创了公民平等参与的典范,从梭伦到伯里克利,逐步完善,成为古典文明的璀璨篇章而提洛同盟的建立,凝聚希腊城邦力量,成功抵御波斯入侵,展现了团结的抗争精神这些变革共同书写了古希腊的辉煌历史!
这张思维导图全面且系统地展示了古代罗马在政治、法律、军事、宗教等多方面的关键信息,有助于清晰把握古代罗马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节点。
这张思维导图概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按早期、中期、晚期分类,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古希腊文明的光辉与变革】 来库古改革奠定了斯巴达军事强国的基础,通过重组部落、设立议事会和监察官,塑造了独特的军政体系雅典民主政治则开创了公民平等参与的典范,从梭伦到伯里克利,逐步完善,成为古典文明的璀璨篇章而提洛同盟的建立,凝聚希腊城邦力量,成功抵御波斯入侵,展现了团结的抗争精神这些变革共同书写了古希腊的辉煌历史!
这张思维导图全面且系统地展示了古代罗马在政治、法律、军事、宗教等多方面的关键信息,有助于清晰把握古代罗马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节点。
这张思维导图概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按早期、中期、晚期分类,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伊斯兰文明
伊斯兰文明 阿拉伯半岛的地理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土地贫瘠。东部沿海有些草原,适合放牧和耕种。 半岛西部地区称汉志,又称希贾兹,是地中海和印度最洋之间的重要商道,产生了一些城市,其中以麦加为著名。
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创教 570年左右,穆罕默德出生于麦加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少年时外出经商,了解到基督教和犹太教的教义。穆罕默德35岁时开始经常到麦加郊外的山洞中沉思默想。启示源源不断地传来,并且他自封为先知,奉安拉之命传教。 起初传教秘密进行,然后公开传教,尖锐提出了当时的社会分化问题,反对重利盘剥,遭到麦加贵族的反对。他们认为穆罕默德宣扬的伊斯兰教是异端邪说,因为克尔白神庙里供奉着众多部落的偶像,如果反对偶像,则阿拉伯人不来朝觐,直接影响麦加贵族的利益。 随着穆罕默德信徒的增多,麦加贵族开始采取实际行动,不少信徒丧命,穆罕默德决定离开麦加。622年,穆罕默德和信徒离开麦加,到达雅特里布,该次行动称“希志来”(徙志),意为迁徙。该年被定为伊斯兰教历法的元年。雅特里布则改名麦地那,意为先知之城。
发展:迁往麦地那的伊斯兰教徒称迁士,麦地那的伊斯兰教徒称辅士。在麦地那,穆罕默德开始政权建设,迁士和辅士组成穆斯林公社,迁士任军职,辅士任户籍、税收管理职务。颁布了公社组织条例。 穆罕默德既是政治领袖,也是宗教权威。政教合一的国家开始形成。为解决迁士缺乏土地和谋生手段问题,开始驱逐麦地那的犹太人。为与麦加斗争,号召圣战。最初圣战主要是保卫自身,反对外来侵略,实际主要针对麦加。后来才演变为对异教徒的战争。
内容: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和义务 伊斯兰的意思是和平,信徒称穆斯林,意思是信仰安拉的人,基本经典《古兰经》。古兰经的不少内容取自《圣经》。里面的人物和故事都根据伊斯兰教的规定做了改动。另外少数是穆罕默德新增加的。 伊斯兰教的基本义务为五功,即念、拜、斋、课、朝。 念功, 每个穆斯林每天都要口诵十六字真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真主使者。”此外还要背诵有关的教义,诵读古兰经。 拜功, 每个穆斯林每天需5次面向克尔白方向礼拜,每周五需要到清真寺集体礼拜,那天是默罕默德到达麦地那、首次伊斯兰教徒集会之日。 斋功 是成年信徒每年回历9月需斋戒一个月。但老人、病人和幼童以及正在旅行或圣战者除外。斋月的最后一天看新月,见到新月的次日为开斋节,斋月结束。 课功, 最初为自愿交纳,后变为法定税收,按照不同财产的不同比例交纳,从2.5-10%不等。 朝功, 每个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一生中至少要到圣地麦加朝觐一次。 圣战:伊斯兰教徒还有圣战义务,本意为奋斗,目标并非征服某一地区或民族,而是希望通过圣战,让全世界都接受伊斯兰教。为鼓励圣战,那些为真主战斗献身的人都被称为殉道者,能够迅速升入天堂。伊斯兰教信仰和宗教义务的结合,将不同部落的信众联系起来,强化他们对伊斯兰教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有力促进了伊斯兰教的发展和传播,并对阿拉伯人的扩张产生了一定影响。
阿拉伯帝国
崛起: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麦地那时期,穆罕默德势力日益增长,不仅征服了附近的部落,而且多次领兵攻打麦加。630年,穆罕默德率领军队兵临麦加,麦加贵族被迫接受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则承认麦加为伊斯兰教圣地。到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半岛上的大部分部落都接受了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的地位。 阿拉伯人的扩张与帝国的形 成 默罕默德去世后,哈里发成为集宗教、军事和行政大权于一身的阿拉伯国家的君主。 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首先指向拜占庭和萨珊波斯。两国国内矛盾尖锐,而且相互之间长期征战,实力到削弱。阿拉伯人组成的骑兵队不仅骁勇善战,且受到伊斯兰教圣战激情的鼓舞与战利品的诱惑,战斗力空前强大。至公元642年,阿拉伯帝国消灭了波斯,占领了中亚广大地区。接着,阿拉伯人攻占了拜占庭帝国从叙利亚到埃及的广大地区。
阿拉伯帝国崛起的原因 1.阿拉伯人的宗教热情。 2.阿拉伯人夺取财富的欲望。 3.阿拉伯人采用了降低赋税、容忍异教信仰的策略。阿拉伯人对于被征服者,一般来说条件是三个:人头税、伊斯兰教或者宝剑,只要接受其中之一即可。 4.阿拉伯人内部的相对统一。
倭马亚王朝: 倭马亚王朝的政治制度 政教合一的专制统治。哈里发集宗教、立法、行政和军事等大权于一身。哈里发之下有宰相和帝国会议,统辖中央政府机构。司法由伊斯兰教神学家担任法官,古兰经和圣训都具有法律效力,非穆斯林则由自己的宗教领袖审理。 地方行政大体沿袭旧制,设立若干行省,由哈里发任命的总督治理,他们享有本区的民政和军政,但税务官直接对哈里发负责。 倭马亚时代,帝国居民大体划分为四等 第一等是居于统治地位的穆斯林,由哈里发家族和阿拉伯征服者组成,他们不需纳税,从国家拿到俸禄。 其次是改宗的穆斯林,可以不纳人丁税,但需要纳土地税。 第三个阶层是所谓顺民,或者是被保护民,即与穆斯林订立契约投降的基督徒,犹太教徒等,他们没有武装,需要交土地税和人丁税,并享有宗教自由。 最后是奴隶,有黑人和蒙古人,主要来自战俘。 教派斗争与倭马亚王朝的灭亡 什叶派,只承认阿里及其家族为穆罕默德的继承人。 逊尼派,承认所有哈里发的合法性。 倭马亚王朝统治后期,连续出了几个昏君。这些昏君沉湎酒色,不问国事,克扣军饷;内部矛盾丛生,内战多年连续爆发。此外,当哈里发职位从选举变为世袭时,也引起了部分阿拉伯人的不满,他们经常乘机发起暴动。
阿拔斯王朝的建立与统治 747年,什叶派在伊拉克和伊朗发动暴动,推翻了倭马亚家族的统治,750年正式建立阿拔斯王朝,后迁都巴格达。倭马亚家族的王子逃亡西班牙,在西班牙建立后倭马亚王朝,定都科尔多瓦。帝国开始正式分裂。阿拔斯王朝基本继承波斯旧制,行中央集权体制。哈里发仍掌握军事、宗教、行政和司法等最高权力。 帝国的分裂和灭亡 帝国的分裂从未停止。继西班牙独立后,其他地区也陆续分离。868年,埃及和叙利亚建立图伦王朝,909年,北非建立法蒂玛王朝。1055年,突厥人入侵巴格达,哈里发的政治权威被剥夺。1258年,蒙古人入侵巴格达,哈里发被杀,阿拉伯帝国正式灭亡。
伊斯兰文明的推进
印度的德里苏丹国家 中世纪的印度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印度的分裂和富裕招来了外来入侵。8世纪初期就开始入侵印度河流域。从13世纪到16世纪初,北印度先后出现5个王朝,但统治者均为伊斯兰教徒,都城德里,故称德里苏丹国。德里苏丹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组成的军事贵族构成了苏丹统治的社会基础。苏丹是全国最高统治者,集政权与教权于一身。中央政分设部门,负责税收、司法、军事、驿传和文书等。官由苏丹任命。 地方上被划分为行省,行省总督集行政和军事权力于一身。 德里苏丹国大力推行伊斯兰教,但印度本土宗教和文化底蕴深厚,并没有被完全同化,而且印度南部并未被征服,继续保持印度教的信仰和文化,结果是伊斯兰教和印度教在印度形成分庭抗礼的局面,让印度的社会和宗教矛盾更加复杂。
奥斯曼土耳其的崛起 土耳其人原本是生活在中国北方的游牧民突厥人的一支,11世纪初,突厥人开始离开中亚向西迁移,其中一支在塞尔柱的率领下进入阿拉伯帝国,迫使哈里发封其首领为苏丹。后来突厥人内部出现分裂,其中的一支奥斯曼突厥人。1299年,奥斯曼正式宣布独立,新国家因首领之名得名为奥斯曼土耳其。至15世纪初,土耳其征服了巴尔干地区和小亚细亚的大部分地区,初步奠定了帝国的基础。 攻占拜占庭: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亲率20万大军和300条战船围攻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皇帝只能依靠8000名雇佣兵耳支撑,尽管如此,君士坦丁堡仍然多次击退了土其人的进攻。在热那亚人帮助下,土耳其人将战船运送到金角湾,然后再用船只架设浮桥,从侧面攻入城中,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皇帝战死,帝国灭亡。君士坦丁堡被改名伊斯坦布尔。 土耳其帝国随后继续扩张,1521年,土耳其人攻占贝尔格莱德,占领匈牙利。1529年,土耳其人占领维也纳。与此同时,土耳其人先后夺取两河流域、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以及阿拉伯半岛西部,1536年到1574年,土耳其人相继占领北非。至此,形成历史上又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土耳其人继承了阿拉伯帝国传统,实行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制度。苏丹为全国最高统治者,被认为是安拉在世界上的代表,集政治、军事、司法、宗教等权力于一身,只能在奥斯曼家族中世袭继承。帝国官僚系统由三大分支组成,宰相即维齐尔,主管军事和行政。地方设总督和州长;伊斯兰教教长主管宗教,以逊尼派为正统,伊斯兰教经典为基本法典,法官根据自己对法典的解释审判。
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 第一,阿拉伯人统治的地区,包括两河流域、埃及、波斯和印度等地,都是历史悠久、文化传统深厚的古老文明区。阿拉伯人积极汲取了这些先驱者的文化,加以自己的创造和发挥,形成阿拉伯文化。阿拉伯人在8-9世纪的翻译运动中,将印度、西亚和希腊、罗马的众多经典都翻译成阿拉伯语以供研究。印度的数字、中国的造纸术等,都是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的。 第二,其次,阿拉伯统治者重视文化建设。各地清真寺都开办学校,让穆斯林接受教育,罗致专门人才,研究各种自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 第三,帝国内各地劳动者创造的物质财富,成为进行文化创造的基础。
文化
医学 创立了最早的药剂学校和药剂工厂。 《医学集成》,医学百科全书,总结了阿拉伯人当时从希腊、波斯和印度吸收的医学知识,并且有自己的增加。 《医典》,系统化的百科全书式著作,12-17世纪一直是西方的医学指南。 天文 测算地球子午线的周长。
数学 印度数字符号与10进位法。 花拉子密的代数学; 代数一词的英译。 文学 天方夜谭,主要来自波斯、伊拉克和埃及王朝的故事,涉及上自哈里发,下到普通民众的各色人等。最为著名的是阿里巴巴和40大盗、阿拉丁神灯。
伊斯兰文明的历史地位 承上启下(时间) 上承欧洲古典文明,下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当西方在“黑暗的中世纪”徘徊时,穆斯林掀起了翻译欧洲古典文明成果的高潮。亚里士多德的大部分著作、柏拉图、托勒密、欧几里得和阿基米德的部分著也都经阿拉伯人之手陆续传向欧洲。12世纪后重新被翻译成欧洲文字的古典文明成果在欧洲社会的广为流传,对14世纪以后兴起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巨大推动作用。 东西交融(空间) 阿拉伯人创造了光辉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沟通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为“黑暗”的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启蒙作出了巨大贡献。 阿拉伯人对欧洲传播的不仅是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中国的造纸术、罗盘针、火药,印度的代数学、位置计算制和“0”的符号,也都是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这些文化对于促进欧洲文艺复兴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