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长孙博-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
这张思维导图概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按早期、中期、晚期分类,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古希腊文明的光辉与变革】 来库古改革奠定了斯巴达军事强国的基础,通过重组部落、设立议事会和监察官,塑造了独特的军政体系雅典民主政治则开创了公民平等参与的典范,从梭伦到伯里克利,逐步完善,成为古典文明的璀璨篇章而提洛同盟的建立,凝聚希腊城邦力量,成功抵御波斯入侵,展现了团结的抗争精神这些变革共同书写了古希腊的辉煌历史!
这张思维导图全面且系统地展示了古代罗马在政治、法律、军事、宗教等多方面的关键信息,有助于清晰把握古代罗马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节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裴李岗文化
.(1)时间与地点:距今约9000-7000年,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 (2)分布:主要分布于河南境内的黄河两岸 ·(3)特点:发达的农业(粟作和稻作植物遗存);家畜饲养业较发达;初现的聚落布局(如墓葬区、居住区等);浓厚的祭祀文化;符号式原始文字 (4)评价:①袁广阔/韩建业·带动了周边地区的裴李岗化,造就了中华文明在中原的诞生;②戴向明·无明确社会分化,应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期·其他早期文化:陕西老官台;河北磁山;湖南彭头山
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 (1)发现: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发现;河南省绳池县仰韶村 (2)分布:距今7000-5000年;主要分布在河南、陕西、山西 (3)代表遗址: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洛阳王湾、河南庙底沟、甘肃大地湾等 (4)特点:精美的彩陶(例:人面鱼纹盆);磨制石器;粟作农业;母系氏族 (5)地位:首次证实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非常发达的新石器文化补充﹣苏秉琦:仰韶文化庙底沟期是"从氏族向国家发展的转折点"
红山文化
红山文化: (1)发现:内蒙古赤峰东郊红山后遗址;距今6500年﹣5000年 .(2)分布:辽宁省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河北省东北部 ·(3)特征:发达的旱作农业、先进的手工业、统一的原始宗教信仰(女神庙、祭坛和积石冢、玉龙) .(4)社会组织:母系氏族公社,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 ·(5)影响: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产生 ·补充:男性主导地位、社会分层现象、社会公共权力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 (1)发现:山东泰安大汶河南岸堡头村; 距今6000-4500年(3期) ·(2)分布:山东全省、江苏和安徽北部、河南东部等 (3)特点:粟作农业为主;家畜饲养业发达 ;制陶技术发达· (4)社会组织:聚落发展,出现出现中心聚落与一般聚落的差别·晚期或已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出现阶级分化 ·(补充:21世纪大汶口文化考古工作重心是聚落研究)
河姆渡文化
.(1)发现:浙江省余姚县的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5300年 ·(2)分布:长江下游,杭州湾南岸的宁绍平原,东达舟山岛 .(3)特点:夹炭黑陶和夹砂红陶、红灰陶;稻作农业和家畜饲养(骨耜);干 栏式建筑 ·(4)意义:实证了长江流域存在着灿烂和古老的新石器文化
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
龙山文化
(1)发现:1928年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 ·(2)分布: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距今约5000-4000年 (3)分类:山东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 (石峁遗址)、龙山文化陶寺类型(山西襄汾陶寺遗址) ·(4)特点:黑陶(蛋壳陶);半地穴式建筑;父系氏族阶段 .(5)意义:有利于研究中华文明发展和夏商文明的孕育和形成过程 ·(6)龙山时代的"城市化运动":石家河城址、良渚古城、宝墩城址、陶寺古 城、石峁城址(四大都邑性遗址:良渚、陶寺、石峁、二里头)
屈家岭文化
.(1)发现:湖北京山屈家岭;距今约5500-4600年 .(2)分布:长江中游江汉平原 ·(3)特点:稻作农业;泥质黑陶;大型聚落遗址(城址﹣附属聚落﹣外围聚落);水利工程 ·(4)意义:具有整合性的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为史前中国多元一体
良渚文化
(1)发现:距今5300-4300年(4600);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 .(2)分布: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 ·(3)特点:稻作农业,养猪;陶器、漆器;干栏式建筑;规模宏大的古城遗址;玉器;复杂的水利功能· (4)意义:具有国家的雏形,是探讨中国文明起源的关键地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