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古代东亚
这是一篇关于古代东亚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日本,朝鲜。梳理了朝鲜、日本的历史发展脉络以及古代东亚地区之间的交流互动情况。
编辑于2025-09-13 14:12:21【古希腊文明的光辉与变革】 来库古改革奠定了斯巴达军事强国的基础,通过重组部落、设立议事会和监察官,塑造了独特的军政体系雅典民主政治则开创了公民平等参与的典范,从梭伦到伯里克利,逐步完善,成为古典文明的璀璨篇章而提洛同盟的建立,凝聚希腊城邦力量,成功抵御波斯入侵,展现了团结的抗争精神这些变革共同书写了古希腊的辉煌历史!
这张思维导图全面且系统地展示了古代罗马在政治、法律、军事、宗教等多方面的关键信息,有助于清晰把握古代罗马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节点。
这张思维导图概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按早期、中期、晚期分类,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古希腊文明的光辉与变革】 来库古改革奠定了斯巴达军事强国的基础,通过重组部落、设立议事会和监察官,塑造了独特的军政体系雅典民主政治则开创了公民平等参与的典范,从梭伦到伯里克利,逐步完善,成为古典文明的璀璨篇章而提洛同盟的建立,凝聚希腊城邦力量,成功抵御波斯入侵,展现了团结的抗争精神这些变革共同书写了古希腊的辉煌历史!
这张思维导图全面且系统地展示了古代罗马在政治、法律、军事、宗教等多方面的关键信息,有助于清晰把握古代罗马历史的发展脉络和重要节点。
这张思维导图概述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按早期、中期、晚期分类,帮助您熟悉知识要点,加强记忆。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收藏下哟。
古代东亚
日本
自然环境
与东亚大陆相邻,矿产资源匮乏。耕地不足与生存空间有限
绳纹时代(一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
距今一万年前日本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他们开始手工制作一种带有绳纹花样的陶器
弥生时代(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
大批来自东亚大陆的移民进入日本,带来了水稻种植技术和冶铁技术,日本由此进入农耕经济时代。
特点:1、移民带来先进的稻作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同时也伴随产生了位居统治阶级的贵族和被统治阶级的奴隶。 2、开始于东亚大陆的中国王朝建立起正式的外交关系。
古坟时代(公元4世纪初至6世纪中叶)
在今天的奈良境内出现了一个强大的王权,在其后的近一个世纪,逐渐统一了西日本地区,建立大和国。大和国的历代王和贵族在各地修建象征统治者权威的大型坟墓, 这一时期,朝鲜半岛和古代中国南朝的一些知识分子和工匠迁居于此,带来了先进得技术和知识,促进日本的进步。 3世纪后期,大和国兴起,到5世纪初基本完成对日本的统一,建立了初步的中央政权,最高统治者称天皇,下有贵族执掌政权,地方为国、县、村体制,平民则被称为部民,多被贵族控制,没有人身自由。
飞鸟时代(公元6世纪中叶至8世纪初)
政治制度改革: 推古改革:6世纪末7世纪初,圣德太子模仿中国制度,制定官位十二阶,不同官位有不同颜色的管带。 希望以此强化中央权威,但改革并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大化改新:646年,当时社会的主要的矛盾,一是社会下层与贵族之间的矛盾,一是皇室和贵族争夺贵族的矛盾。 内容:1、废除世袭氏姓贵族制,确立中央集权制。 2、废私田和部民制,建公地公民制。 3、实行班田收授法。 4、实行租庸调制。 影响:1、日本社会阶级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部民制废除后,由于土地制度和租税制度的变革,直接造成了剥削制度(皇室、贵族、地方豪强)与被剥削阶级(公民、家人、奴婢)间的对立。 2、大化改新让绝大多数部民摆脱了贵族的控制,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有了相对独立的个体经济,提高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3、大化改新还创建了土地国有和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消除了地方豪强的混战,让社会秩序趋于稳定。
奈良时代(公元8世纪)
律令制国家:668-718年的50年间,日本朝廷先后四次颁布律令,“律”耐刑法典,“令”乃行政法、民法和商法的总和,日本 模仿唐朝律令并根据日本国情作出了一些修改,律令的颁布和修改,加强了日本朝廷对社会的全面控制。 出于统治需要,日本国家以中国唐朝长安为样板,在奈良建造平京城,并定都于此。
对外文化交流:此时的奈良受中国盛唐文化和印度、伊朗文化的影响,遣唐使、派往中国的留学生和留学僧,在日本的文化和美术等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
文学:公元751年,汇编的第一部汉文诗集《怀风藻》,收录了贵族、僧侣等64人写的120首诗。《万叶集》收录自仁德天皇至淳仁天皇约四个世纪半的长歌、短歌、旋头歌4500首。
平安时代(公元8世纪末至12世纪末)
公元794年,天皇又将都城迁往今天的京都一带,取名平安京,直到19世纪中期,一直是皇宫所在,公元10世纪初,李唐王朝灭亡,日本文明也迎来了创造具有日本独特风格文化的时期。文字的创造,假名文字:平假名(汉字草体)、片假体(汉字简体) 物语小说《源氏物语》
幕府时代(公元12世纪末至1868年)
镰仓幕府(公元1192-1333) 室町幕府(公元1336-1573) 江户幕府(公元1603-1867)
兴起:班田收授法的崩溃,给那些世家大族趁机扩张土地,增强势力,在此基础上,日本兴起了庄园制度。庄园土地大多来自兼并,他们以户为单位,向主人缴纳收成,并承担杂务。庄园主大多为贵族或官僚,大庄园由贵族委派庄司管理。9世纪以来,庄园逐渐取得了不向中央缴纳地租的权力,等于庄园成为独立的行政和司法单位。 12世纪,庄园领主制正式确立,那些大庄园主则因为控制大量土地和农民,而成为一方霸主,封建割据局面随之出现。
庄园主为应对平民反抗和相互争斗,组建了私家武装,武士出现,他们与主人结成主从关系,绝对效忠。11世纪初,地区性武士集团开始出现,转而控制中央政权,皇权受到严重威胁。 皇权的衰落,大贵族掌控了朝政。藤原氏的关白政治 源赖朝击败对手,1192年,被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建立镰仓幕府,开创日本历史上的幕府时代。 幕府政治下,日本最高权力从天皇手中转移到幕府将军手中。镰仓幕府的政治基础是武士,他们和源氏家族缔结了封建的统属和依附关系,称御家人制度。但是这种制度并不是彻底的中央集权制度,武士集团内部发生分化,威胁幕府政治,14世纪一度发生天皇与幕府的战争,幕府取得胜利,直到19世纪幕府才被明治维新废止。
儒学与佛教
6世纪,佛教传入日本,圣德太子采用其作为巩固统治的思想,大力推崇,使得佛教得以传播。直到16世纪江户幕府将程朱理学立为官学,佛教一直是日本社会占有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古代中日文化交流
一、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即中国的秦到南北朝时期,日本是弥生时代到大和时代前期。 路线:经朝鲜半岛,从陆路过海峡或沿岸航行。 方式:中国人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 内容:物质文化层面。 代表人物:徐福
公元6世纪至9世纪,即中国隋唐时期,日本是大和时代后期、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前期。 路线:直接渡海 方式:使节往来,遣唐使、留学生/僧,内容:制度文化层面,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世。
公元10世纪至14世纪,即中国五代和宋元时期,日本是平安时代后期、镰仓时代和室町时代前期,这个时期,虽没有正式使臣互聘,但民间贸易和僧侣往来十分活跃,两国也通过这种途径进行官方联系和文化交流。
公元14 世纪至19世纪,即中国明清时期,日本是室町时代后期、安土桃山时代与江户时代 , 交流方式多样化,既有贸易(如明代的堪和贸易和清代的信牌贸易),又有移民甚至战争。内容:除物质的商品贸易外,更突出精神文化,而且逐渐从佛教转移到儒学、美术、书法、医学以及政治和经济上来。
古代的中日战争
公元663年,(中国唐宪宗龙朔三年,日本天智天皇二年)发生地:朝鲜古国百济境内。国家:中国(大唐王朝)、日本(大和朝廷)、百济、新罗(朝鲜古国)、高句丽(中国东北割据势力)。 公元1274年、1281年,发生地:日本对马岛博多湾以及附近海域。国家:中国(大元帝国)、日本(镰仓幕府、京都朝廷)、高丽(元朝属国) 1592、1597年。中国史书称“万历朝鲜役”发生地:朝鲜半岛及其附近海域。国家:中国(大明王朝)、朝鲜(李氏朝鲜)、日本(丰臣秀吉执政)
朝鲜
原始历史:原始文化 自远古旧石器时代以来,朝鲜半岛与大陆就有密切的联系。随着原始社会逐渐解体,半岛出现了几个较大部落联盟。南部有马韩、并韩和辰韩;北部因受大陆文明影响较深,最早出现国家雏形“古朝鲜”。 南部 马韩:活动于江汉平原。 百济(2世纪;汉城) 辰韩:活动于汉江/洛东江流域。 新罗 (4世纪;金城) 弁韩:新罗(6世纪)
北部:箕氏朝鲜(古朝鲜):商周之际。 卫氏朝鲜:西汉初年(公元前195年),中国燕人卫满率部属千余人徙至古朝鲜。后占国都王俭城(今平壤),篡位自立,建卫氏朝鲜。 乐浪四郡:乐浪/玄菟/临屯/真番。 高句丽:最初活动于辽东和鸭绿江流域。 (4世纪)集安→(5世纪)平壤。 4世纪左右,中国大陆政局动荡,战乱不止,高句丽广开土王便大力向南扩张,迁都平壤。朝鲜半岛遂形成西南部汉江下游的百济、南部庆州一带的新罗和北部高句丽三国鼎立对峙角逐的局面。三国之中,新罗发展较快,国势渐强,收复了半岛南端曾被倭人(日本)长久盘踞,新罗遂统一了整个朝鲜半岛。
新罗时代(4世纪-935年) 新罗的统一。660年,联合唐军,灭亡百济。668年,联合唐军,灭亡高句丽。677年唐朝安东都护府自平壤迁至安东,大同江以南尽属新罗国。 经济制度 丁田制。年满15岁为丁,由国家分给土地,称丁田,国家土地所有制与小农生产的结合,即封建性质的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集权政治/官僚机构/科举制
高丽时代 (918-1392年) 经济制度:田柴科:私田(官吏和将士的俸禄;终生享用,死后归还国家)。 勋田(功臣和贵族的赏赐,可世袭占有)。 公田(国家直接控制,由农民耕种)。 政治制度:集权政治与文武分治。 李朝(1392-1910年) 首都汉城 经济制度:科田法:科田(京城官吏的俸禄,可世袭占有)。 军田(地方官吏的俸禄,可世袭占有)。 勋田(功臣的赏赐,可世袭占有)。 公田(国家直接控制的土地)。 科田法推行一段时间以后,渐渐废弛。起初,科田仅限京哉,后来由于赐给功臣贵族的田地不断增加。1404年起,土地买卖合法了。贵族和官僚纷纷利用特权兼并土地。于是,又出现公田、公民减少、私田、私民增多的现象。中央的经济、政治实力削弱。兼并之风盛行,对农民的榨取严重。15世纪,朝鲜的农民起义连绵不断。 壬辰卫国战争:1592年、1597年。 日本的侵略战争给朝鲜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人口大量减少。战后,全国耕地面积仅等于战前全罗道的耕地,受害最深的庆尚道仅为战前的1/6。直到17世纪初,战争创伤才逐渐恢复,但又遭到女真贵族的侵略。1627年和1636年,后金(清)两次入侵朝鲜。1637年1月,朝鲜被迫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