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游牧民族发展融合脉络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千年兴衰录】从肃慎到满清,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族群如草原长风般席卷历史先秦肃慎开篇,匈奴崛起称霸,鲜卑分化出慕容、拓跋等部,建立前燕、北魏等政权突厥分裂东西,回鹘、契丹轮番登场,女真建金灭辽,蒙古帝国横扫欧亚靺鞨演变为女真,最终满族入主中原柔然、高车、黠戛斯等族或西迁或融入,乌桓、扶余则在夹击中消亡这片土地见证游牧文明碰撞融合,最终汇入中华民族血脉长河。
编辑于2025-09-23 14:52:19这是一篇关于佛教文化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佛学知识,历史发展,派系分支,神佛谱系,石窟艺术,壁画艺术,佛寺艺术,文化开发。
中国古代磁窑体系璀璨夺目,六大青瓷窑与民窑系统各具特色越窑作为"瓷母"历史最久,瓯窑以褐彩装饰闻名,邢州窑始于东汉,与越窑平分秋色南方窑系如岳州窑、洪州窑盛于唐宋,北方定窑、钧窑工艺精湛吉州窑木叶贴花独树一帜,建窑兔毫盏风靡一时景德镇窑自隋兴起,龙泉窑青瓷如玉各窑特征鲜明:邢台内丘产白瓷,淮南寿州重釉色,湘阴岳州多日用器,金华婺州造型别致这些窑口共同书写了中国陶瓷史的辉煌篇章。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千年兴衰录】从肃慎到满清,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族群如草原长风般席卷历史先秦肃慎开篇,匈奴崛起称霸,鲜卑分化出慕容、拓跋等部,建立前燕、北魏等政权突厥分裂东西,回鹘、契丹轮番登场,女真建金灭辽,蒙古帝国横扫欧亚靺鞨演变为女真,最终满族入主中原柔然、高车、黠戛斯等族或西迁或融入,乌桓、扶余则在夹击中消亡这片土地见证游牧文明碰撞融合,最终汇入中华民族血脉长河。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这是一篇关于佛教文化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佛学知识,历史发展,派系分支,神佛谱系,石窟艺术,壁画艺术,佛寺艺术,文化开发。
中国古代磁窑体系璀璨夺目,六大青瓷窑与民窑系统各具特色越窑作为"瓷母"历史最久,瓯窑以褐彩装饰闻名,邢州窑始于东汉,与越窑平分秋色南方窑系如岳州窑、洪州窑盛于唐宋,北方定窑、钧窑工艺精湛吉州窑木叶贴花独树一帜,建窑兔毫盏风靡一时景德镇窑自隋兴起,龙泉窑青瓷如玉各窑特征鲜明:邢台内丘产白瓷,淮南寿州重釉色,湘阴岳州多日用器,金华婺州造型别致这些窑口共同书写了中国陶瓷史的辉煌篇章。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千年兴衰录】从肃慎到满清,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族群如草原长风般席卷历史先秦肃慎开篇,匈奴崛起称霸,鲜卑分化出慕容、拓跋等部,建立前燕、北魏等政权突厥分裂东西,回鹘、契丹轮番登场,女真建金灭辽,蒙古帝国横扫欧亚靺鞨演变为女真,最终满族入主中原柔然、高车、黠戛斯等族或西迁或融入,乌桓、扶余则在夹击中消亡这片土地见证游牧文明碰撞融合,最终汇入中华民族血脉长河。
融入汉族
满族
裕固族
维吾尔人族源之一
柔然
木骨闾逃亡北方整合草原鲜卑建立
南凉
秃发鲜卑
秃发部从拓跋部分离,占据河西 秃发部是从拓跋部分离出来的一支鲜卑族部落。曹魏黄初元年(220年),拓跋力微成为拓跋部的首领,拓跋力微之兄拓跋匹孤受到排挤。于是拓跋匹孤率领部分忠于自己的族人脱离拓跋部族,从塞北之地迁徙到了河西凉州一带定居下来。西晋初年,河西遭遇大旱,时任秃发部首领秃发树机能起兵反抗晋朝,兵败被杀。秃发树机能死后,秃发部并没有溃散,而是继续在凉州一带蛰伏发展。 382年,前秦苻坚统一北方后,派大将吕光平定西域。淝水之战后,前秦衰落,北方又回到分裂状态,吕光趁机在凉州称王,建立后凉政权。时任秃发部首领秃发乌孤受到后凉的重用,然而秃发乌孤并不愿意依附后凉,于397年建立南凉政权。 414年,鲜卑乞伏部所建立的西秦政权攻打南凉,南凉灭亡。
前燕、后燕、西燕、南燕、北燕四个政权
吐谷浑部
吐谷浑部本是鲜卑慕容部的一支。吐谷浑部的始祖慕容吐谷浑是鲜卑族首领慕容涉归之子,慕容廆之兄。慕容廆接替父亲成为部落首领之后,与吐谷浑之间逐渐发生矛盾。于是吐谷浑带领部分族人离开了慕容部落,向西迁徙到凉州一带。 329年吐谷浑之子慕容吐延死后,吐延之子叶延废除了“慕容”姓氏,将部落改为“吐谷浑”,并在青海一带建立了吐谷浑政权。在纷乱的十六国及南北朝时代,吐谷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一直没有遭受到战火的波及,这使得它成为这一时期乃至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长寿政权。直到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吐谷浑才被吐蕃吞并。
融入唐朝
南迁部族
西迁部族
被花拉子模所灭
喀喇汗王朝
甘州回鹘
葱岭回鹘
高昌回鹘(西州回鹘)
黠嘎斯
高车
部族组成 高车六种 狄部 袁纥部,即后来的回鹘 斛律部 解批部 护骨部 异奇斤部 十二氏族 泣伏利氏 叱卢氏 乙旃氏 大连氏 窟贺氏 达薄干氏 阿崘氏 莫允氏 俟分氏 副伏罗氏 乞袁氏 右叔沛氏
吉尔吉斯人
柯尔克孜族
土尔扈特
杜尔伯特
外蒙古
野人女贞
海西女真
喀尔喀
段部鲜卑
段部鲜卑相传是以鲜卑、乌桓为主体,融合了汉人和匈奴人,形成的一支部族。在东汉中叶时,段部鲜卑自辽东迁徙到辽西,在很长一段时间,段部以辽西令支城为根基聚居。 与晋室和中原政权的关系较密切,西晋、后赵等都曾与之结盟,主要以辽西令支为发展根基。 段部鲜卑的第一位首领是西晋初年鲜卑人段日陆眷,他出身卑贱,原是乌桓族的奴隶。后来,渔阳发生饥荒,段日陆眷被派到此地收集粮食,于是他就在渔阳一带招兵买马。时间长了,陆眷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一个以他为中心的鲜卑族部落逐渐形成。 西晋末年,幽州刺史王浚看到天下将乱,逐渐萌生不臣之心。他将女儿嫁给了时任段部鲜卑首领段务勿尘,试图拉拢其为外援,壮大自己的力量。通过王浚的打点,晋朝将辽西郡(今河北唐山、秦皇岛一带)封赏给了段部鲜卑,段务勿尘也被晋廷任命为辽西公。自此,段部鲜卑有了属于自己的政权,都城在令支(今河北唐山迁安市)。 随着局势的发展,段部鲜卑周围的“邻居”们越来越多。先是石勒攻陷了河北之地,建立后赵,成为段部西南方的邻居。紧接着,东边的慕容部也被东晋册封为燕王,建立前燕政权。而在段部北方的辽河上游流域,则盘踞着宇文部。段部鲜卑在段务勿尘和段疾陆眷两代首领死后也陷入内乱夺权的境地中,因此发展空间愈来愈小。 325年,段日陆眷的孙子段辽发动政变攻杀了与前燕交好的段牙,掌管段部大权,自此段部与前燕交恶。338年,前燕与后赵夹攻段部,段辽不敌,遂假意向前燕投降,私下里却秘密反叛,不料事败被杀。 虽然在辽西的领土被前燕和后赵吞并了,但是段部鲜卑并没有流散。 343年,后赵任命段辽之弟段兰率领段部族人继续驻扎在原都城令支一带,防备着前燕的进攻。段兰去世后,其子段龛继续统领部众。350年石虎死后,后赵国内发生内乱,段龛趁机于广固(今山东省青州市)割据,自立为齐王,不久归降东晋,被封齐公,但仍保持独立,其势力范围笼罩了整个山东半岛。 357年,前燕南下攻灭了段龛,并将段部3000余人活埋,段部从此彻底灭亡。
鲜卑族(北周)
鲜卑族(北齐)
宇文鲜卑
宇文部相传是北匈奴西迁后,留在漠北的匈奴与鲜卑混居之后,产生的部族。宇文部因参与檀石槐的部落联盟,因此“世为东部大人”。在宇文莫那在位时,自阴山南迁徙到辽西。 占据濡源到柳城,大致包括辽西郡北部和昌黎郡到柳城一带,以及北部的塞外之地。 宇文部的始祖名曰普回,相传普回在一次打猎时拾得三个玉玺,上有“皇帝玺”的字样,普回认为是上天授与。当时该族的习俗称天为“宇”,称君为“文”,故普回便以“宇文”为部落之姓。普回之子宇文莫那将部落从苦寒的塞外迁徙到了辽河上游流域。与拓跋部、慕容部不同,宇文部没能建立独立的政权,始终是以游牧部落的形式存在。344年,慕容部建立的前燕攻打宇文部,宇文部为其所吞并。 宇文部灭亡后,其族人四处流散。其中的一支在200余年后建立了北周政权。
契丹
辽
库莫奚
准噶尔
内蒙古
和硕特
鄂尔多斯
科尔沁
察哈尔
土默特
瓦剌(西蒙古)
蒙古
熟女贞
生女贞
被曹操所灭
挹娄(两汉)
勿吉(南北朝)
靺鞨(隋唐)
东北鲜卑部落
在高句丽和鲜卑的夹击下走向消亡
鞑靼(东蒙古)
北元
蒙古族(元朝)
蒙兀室韦
西辽
室韦
西部
乞伏鲜卑
迁居雍、凉二州。 乞伏部是鲜卑族众多部落中的一个,原本居住于漠北一带,过着游牧生活。西晋初年,乞伏部首领乞伏祐邻将部落迁徙到了宁夏南部的清水河流域,他之后的几位首领又不断南迁。到了乞伏司繁之时,部族迁徙到陇西一带,与当地的汉人混居,才逐渐安定下来。 371年,前秦讨伐乞伏部,乞伏司繁率众投降,被苻坚任命为镇西将军。376年,乞伏司繁去世,其子乞伏国仁继位,暗中发展势力。淝水之战后,前秦败亡,乞伏国仁趁机招兵买马。385年,乞伏国仁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建立西秦政权。 西秦政权历经四主,立国47年,431年为铁弗部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所灭。
扶余
乌桓
先依附袁绍,后被曹操所灭 大约活动于今西拉木伦河两岸及归喇里河西南地区(东北赤峰地区)
鲜卑
回鹘
回纥
薛延陀
西突厥
胡夏
前赵
鲜卑族(北魏)
鲜卑族(代国)
女贞
东胡
逃亡中亚
南匈奴
匈奴残部(阿尔泰山)
被鲜卑撵到阿尔泰山附近
建州女真
满族(清朝)
金
东突厥
突厥
北匈奴
西秦政权
拓跋鲜卑
占据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 拓跋部原本居住于大兴安岭北部的苦寒之地(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额尔古纳市及根河市一带)。东汉初年向南迁徙至呼伦湖一带,此处水草丰美,非常适合进行游牧活动。东汉桓、灵时期,拓跋部再次南迁,迁徙到阴山以北的原匈奴故地,与当地的匈奴人融合,成为新的拓跋部落。曹魏时期,时任部落首领拓跋力微将部落再次迁徙到阴山以南的云中地区(今山西大同一带),至此拓跋部完成了部落的大迁徙,开始学习中原王朝的先进文化,逐渐强盛起来。 西晋末期,司马氏诸王为夺取政权而进行了惨烈的争斗,导致天下大乱。匈奴人刘渊趁机于304年在山西建国,史称前赵。刘渊死后,他的儿子刘聪夺权称帝。刘聪素有大志,于晋怀帝永嘉年间(307-311年)分别攻陷洛阳、长安,俘虏了晋怀帝,制造了“永嘉之乱”。晋朝并州刺史刘琨为挽救晋廷,与北方的拓跋部首领拓跋猗卢联合,共同对抗前赵。拓跋猗卢因此被晋朝册封为代公,随后又加为代王。338年,拓跋猗卢的侄孙拓跋什翼犍即代王位,开始学习汉人政权设立百官,制定律法,拓跋部正式建立代国。 拓跋什翼犍在位38年。376年,前秦天王苻坚在平定前凉后讨伐拓跋什翼犍,灭代国。 淝水之战后,拓跋什翼犍之孙拓跋珪于386年趁前秦内乱之际复建代国,后改称魏王,建立北魏政权,都平城。拓跋珪及其孙拓跋焘通过对外扩张,消灭了北方的割据政权,统一北方。493年,孝文帝迁都洛阳,并进行了汉化改革,将“拓跋”改为“元”姓。汉化后的北魏贵族很快腐化堕落。北魏末期爆发了六镇起义,动摇了国本,也催生出了一票猛人。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后分别为北齐和北周所取代。至此,拓跋部落下了帷幕。
中部
慕容鲜卑
慕容部首领慕容跋,协助司马懿征讨辽东公孙渊,因功被封为率义王,在棘城建国。慕容跋之孙慕容涉归,从棘城迁徙部族到辽东北部,之后慕容部得以在辽东崛起。 由昌黎的棘城、柳城迁徙到辽东北部,最初的慕容部也因此实力最弱,之后强盛后占据辽东、昌黎。 西晋初年,慕容部迁徙到了现在的辽宁东北一带,开始在此地发展。永嘉之乱后,中原动荡,汉族士人们纷纷四散避难。时任慕容部首领慕容廆对汉人敞开大门,吸纳了不少人才,慕容部逐渐强大起来。慕容廆死后,其子慕容皝即位,慕容皝雄才大略,先后平定慕容部内乱、消灭鲜卑宇文部与段部、大破高句丽,辟地千里。慕容皝奉南方的东晋政权为正统,与北方的后赵政权抗衡,因此被晋朝册封为燕王,建立前燕政权。慕容皝死后,其子慕容儁继位。349年,后赵武帝石虎死后,后赵国内发生内乱,石虎的养孙——冉闵大肆屠杀后赵皇族,并取代后赵建立冉魏政权。慕容儁在慕容恪的辅佐下进取中原,消灭了冉魏,夺取了河北之地,坐拥北方半壁江山。352年,慕容儁抛弃东晋旗号,自立为帝。 360年,慕容儁死,其子慕容暐继位。这时关中的前秦在苻坚、王猛的治理下强大起来。370年,前秦灭前燕,俘慕容暐。 淝水之战后,前燕的慕容氏贵族趁前秦内乱之际,纷纷图谋复国。慕容皝第5子慕容垂建立后燕、慕容暐之弟慕容泓建立西燕、慕容皝幼子慕容德建立南燕,三个政权都认为自己是前燕正统,而否定对方的合法性。西燕后为后燕所灭,后燕为北燕所灭,南燕为东晋所灭。至此,鲜卑慕容部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东部

匈奴
肃慎(先秦)
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发展脉络
发展线路说明: 黑:主要民族发展脉络 灰:次要民族发展脉络 黄:融入其他民族或部落 蓝:暂时被其他民族统治,还保留自身民族